小米战白电,云米为先锋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小米公司在大家电(四大件)领域中,对黑电(带信号的,主要是电视)所向披靡,而对白电(无需信号的,如空调、冰箱、洗衣机)却久攻不下?

大概我想到的理由是:

其实,作为「耐用品」进而是周期性产品的大家电,若没有「功能上的必要添加、性能上的量级提升」,是很难给新进入者一丝的机会。因为占据了一方,就够用个十来年。而功能、性能上的技术突破或内容的模式迁移,需要接入信号的黑电,比陈年如是的白电,更多一点儿变化的概率。而这一点儿变化,就是小米的切入点。

白电没有互联网属性,消费者更多考量的是对产品本身的品质属性;而黑电,特别是「电视盒子」叠加了内容互联网化的进程,使得不能联网的电视机,相对于联网了的电视机,丧失了一大块的影视娱乐内容(爱腾优b站),在使用功能上的缺失,明显地急迫到了需要更新的地步。

$小米集团-W(01810)$ $云米(VIOT)$

四大件中的另外三件白电,该如何吸引消费者换新呢?

1)添加哪些必要功能,让新与旧的体验差异达到焕然不同的地步?单纯为了添而添的非刚需模块,有时候反而有损质量(产品本身没问题,但新增模块坏了,结果是整个产品停摆不能用,这时候,售后上门维修,是一件挺滑稽的事)。

2)原先的功能,有哪些特征上,可以形成量级化的提升?空调柔风,冰箱无霜,冰箱大屏显示,可视化去污?所附着的功能,得跟原功能联动使用,才有凑在一起的意义。不宜是拼凑的功能。

3)IOT,是目前被验证为可行的但不那么容易的一种添置。IOT的必要性,有两个逻辑,一是于消费者有用,增加远程操控等等;二是对厂商二次销售有用,是他们的数据矿产,可以二次卖出。哪怕对消费者没用,所产生的数据也必然对厂商有用;以此为卖点,吸引那些没买过家电的增量消费者,或优先考虑。至于存量消费者,实在太难撬动了。

何处去验证,需要添置哪些功能,才能促成消费者的强烈的换新意愿?云米正为了「功能」添加、性能提升,两个方面,正不断尝试,也不断受挫,抓耳挠腮中......

1. 目前来看,只能靠「供应链+消费者」的相互反馈,持续试错中,找寻相应的答案,此为人为,这也理解了云米不惜以质量为代价,先占住用户居所的一隅,才可能有后续的迭代试错机会。有了用户的使用反馈,找寻到的痛点,相应地给回本就成熟了的大家电的柔性供应能力,就形成新功能的持续添置伴随着质量磕磕碰碰的过程。这是美的10年前的样子,也是云米现在的样子。

2. 而若在此过程中,恰逢外部环境变化(如电视机内容,从广电系转移到了工信部所属的互联网平台),则是天赐良机。就未来一段时间,白电所在的技术范畴,有可能有哪些质的突破呢?

3. 另外,实在攻不下,就捏实力相对弱的小家电厂商,在那些单一功能却几无设计感的小家电方面,小米公司的工业设计,整体呈现的舒适感,是一大竞争优势。

特别地,三大白电的设计,本就经过了此前厂商的多轮迭代,还过得去;但小家电,本身产品定义也不清晰,还处于鱼龙混杂状态,这正是小米公司的用武之力。

一项需求没出现之前,我们的想象力往往是缺乏的。

与上述颇为类似的一个问题是,手机怎么就成了易耗品,而电脑却依旧是耐用品?

每一代手机之间,新增功能品类多么,还是性能有了肉眼可见的量级提升?有了肉眼可见的量级提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玄叶
    ·2020-12-24
    做智能家居。一定要做炒菜机。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