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房地产的拐点还是深渊?高盛、IMF与标普的预测解读
近几周,我们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挽救房地产市场,引起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高盛、IMF和标普的最新分析显示,尽管政策有所进展,但复苏道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本文将从数据出发,客观评估市场现状、政策效果及未来可能的走向。
一、现状:从政策到市场的持续低迷
政府的政策努力
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政策,包括:
-
央行支持:向国有企业提供3000亿元人民币贷款,用于购买已完工但未售住房。
-
信贷支持:4万亿元人民币信贷支持促进项目完工。
-
城中村改造:10月推出的新政策旨在减少9%-11%的存量住房。
尽管如此,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的效果仍然有限。根据高盛估计,2024年底前的可售住房库存供应量相当于两年以上的需求量。这表明,即使有财政刺激,库存压力短期内仍无法缓解。
数据揭示的问题
-
未售库存:中国住房库存可能达到9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万亿美元),远超2023年房地产销售总额(9万亿元人民币)。
-
新开工项目:2023年的新开工量(按建筑面积计)比2019年峰值下降了58%;2024年前八个月同比下降23%。
-
销售额下滑:标普预计,2024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将进一步下降至8.5万亿至9万亿元人民币,2025年可能进一步降至8万亿至8.5万亿元人民币。
这些数据反映了市场的深度低迷,也为政策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未来:拐点是否可期?
高盛的乐观预期
$高盛(GS)$ 认为,政府如果持续加大推进政策或将使房地产市场在2025年底前实现稳定。这些预测基于以下判断:
-
财政刺激力度加大:未来几年可能注入1万亿美元以支持市场复苏。
-
信心修复的可能:政策执行到位后,市场信心有望逐渐恢复。
然而,高盛也指出,如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或措施效果不理想,房地产价格可能面临再次下跌20%-25%的风险,将房价拉回至历史峰值的一半左右。
IMF与标普的担忧
IMF对市场复苏的态度较为谨慎,认为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以扭转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
-
经济增长受限:IMF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在2023年达到4.8%,2024年降至4.5%。
-
财政压力:财政刺激可能增加公共债务,甚至引发国际贸易紧张。
$标普全球(SPGI)$ 则更为具体,认为资金和信心是稳定市场的关键:
-
融资条件不足:当前的再贷款机制仅占完工住房存量的4%-6%,远未满足需求。
-
开发商信心低迷:开发商在土地收购和新项目启动方面依然非常谨慎,2024年的新增可售资源占合同销售额比例将显著下降。
三、潜在风险与结构性障碍
国内因素
-
需求疲软: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的不足是最核心的障碍。潜在购房者仍在观望,担心房价进一步下跌。
-
开发商流动性危机:随着销售额和利润率的下降,开发商的杠杆率升高,未来可能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国际比较
IMF警告,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重演日本1990年代的低迷周期或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的共同点在于:
-
人口结构变化:需求减少加剧市场供需失衡。
-
通缩预期:资产价格持续下跌对整体经济信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四、投资者应如何看待?
从投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环境既充满挑战,也潜藏机遇,但需要慎重评估风险:
-
关注一二线城市动态 高盛认为,中国最大城市的房价回升可能成为市场复苏的前兆。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区域的销售数据和库存变化。
-
警惕短期波动 尽管政府有意设立“估值底线”,但市场仍存在下行风险,特别是在政策执行不到位或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
-
寻找债务重组机会 部分开发商可能通过债务重组改善财务状况,这为长线投资者提供了折价入场的可能性。
五、结语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既需要依赖政策的持续推进,也需要市场信心的真正恢复。然而,任何复苏都可能是一场持久战,政策的效果能否如预期般显现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2025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在此之前,市场仍面临多重风险,需要冷静应对,不可盲目乐观。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