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英伟达11月财报预测!5000字深度报告

我作为英伟达的长期股东,每次英伟达财报前,我们团队都投入至少30个小时去调研分析,并把结果分享给大家,今年我们预测英伟达对了两次,错了一次,这次我们依旧以数据说话,敢于给大家一个结论。

在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追踪华尔街机构数据的网站上,我们看到机构交易员14日在暗池和大单卖出了30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买入的有9亿;在15日卖出17亿美元,而买入2亿美元。

而我们再把过去5天的全部数据加一起,就能更清楚看到卖出90亿美元,买入28亿,比例卖出是买入的3倍。而期权总权利金的统计也看到类似情况,期权押注看跌的比看涨稍微多一点,注意,这里看跌不只是Put,是统计买Put和卖Call的总权利金。

总结就是,机构对这财报偏向保守,没有之前那么乐观。过去几个季度英伟达都能超预期20亿美元,但是这次是否能超20亿是关键,要大涨必须要大超20亿,不及20亿大跌, 期权隐含波动率显示预计有上下8%的震荡。

为什么这次财报要非常的谨慎呢: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摩尔(Moore)在报告中提到,上个月摩根士丹利与英伟达管理团队举行了会面,期间透露出 Blackwell 芯片订单需求极为火爆的关键信息,不确定Blackwell 散热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并不影响交货时间。

  • 第二OpenAI和谷歌等多家头部AI大模型的升级速度正在放缓,可能反过来拖累行业发展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供大模型预训练所需的高质量文本和其他公开数据几乎已经被“用完”。

  • SMCI最近陷入财务危机,这让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它没能和英伟达一起赚大钱?它背后是否暗示着英伟达的芯片需求放缓?或者是供应链出来大问题?

  • 价格已经在历史高位了,到底有多少财报的利好已经兑现到股价了呢?

英伟达Q3财报可能关键数字

上一季度,公司预计营收为325亿美元,毛利率为75%。而分析师普遍更加乐观,预测营收将达到329.4亿美元,每股收益(EPS)为0.74美元。

支撑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英伟达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第二季度的研发支出同比增加了 35%,这些资金被用于提高员工薪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为下一代 Hopper 和 Blackwell 架构的技术储备打下基础。这种投入并不是短视的追逐当下收益,而是对未来长期竞争力的前瞻性布局。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经明确表示,2025 财年研发支出还将进一步增加 40%-50%。也就是说,英伟达并不满足于现有的领先地位,而是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确保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始终走在前列。

营业利润率和长期收入增长的改善意味着生产和销售效率的提高。简而言之,这使得 英伟达能够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实现盈利最大化。收入和利润率增长的趋势支持了该股的长期估值。截至 2025 年 1 月的财年,市场普遍预期收入将达到 125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6.46%),这肯定了 英伟达的势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持续的研发投入也正在推动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步改善。我们可以观察到,营收的增长趋势与毛利率的提升形成了强有力的共振,让英伟达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实现更高的利润转化效率。

数据中心部门是英伟达的摇钱树,预计将产生惊人的 290 亿美元收入,比去年的 145 亿美元翻一番。该部门的增长凸显了 英伟达在从训练到部署的 AI 技术方面的主导地位。

游戏收入虽然没有那么可观,但预计仍将增长,达到 30 亿美元,较去年的 28 亿美元增长 7%。这反映出游戏行业在英伟达高性能图形解决方案的推动下继续增长,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Blackwell GPU芯片的订单进展状况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摩尔(Moore)在报告中提到,上个月摩根士丹利与英伟达管理团队举行了会面,期间透露出 Blackwell 芯片订单需求极为火爆的关键信息。

预计未来12个月内,几乎所有的产量都将售空。随着产量提升的步伐加快,2024 财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15 万至 20 万台,而到 2025 年第一季度,预计出货量将大幅扩展至 50 万至 55 万台,这意味着季度增长率可能达到 200% 到 250%。这份强劲的需求预示着市场对高端 GPU 的迫切需求将进一步加剧,推动英伟达利用这一机会,最大化其销售潜力。

这些数字背后意味着,单靠 Blackwell 芯片,英伟达在短短两个季度内预计实现 225亿至300亿美元的潜在收入。这个估算基于 75万台销售量 和每台 3万至4万美元 的高端定价。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产量提升,未来收入有望进一步突破 300亿美元。

不仅如此,Blackwell 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英伟达的现金流上。回顾过去几年,英伟达的自由现金流从 2020 财年 的 43 亿美元 激增至 2024 财年的 269 亿美元,并且 2025 财年上半年 已经达到了 284 亿美元。这些数字体现了英伟达通过 Blackwell 产品,迅速将市场需求转化为财务回报和现金储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但 Blackwell 的故事并不仅限于订单数据,它之所以能够引发市场狂热,背后的核心是技术的巨大突破。采用台积电 4NP 工艺,Blackwell 芯片的晶体管数量达到上一代 Hopper 的 2.5 倍,AI 吞吐量则提升了惊人的 3 至 5 倍。尤其是在支持大语言模型(LLMs)和推理计算方面,它的表现堪称革命性。微软率先部署了 GB200 系列服务器,优化了网络架构和冷却系统,其他科技巨头如谷歌、Meta 和云计算初创公司 CoreWeave 也纷纷追加订单。这种技术优势不仅推动了 AI 应用场景的扩展,更让英伟达牢牢占据了 AI 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富士康计划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GB200芯片生产设施,专门用于生产英伟达的 Blackwell 芯片,并称需求“非常巨大”。这种巨大的制造规模扩张表明,该公司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看到了可持续的长期需求,而不是暂时的激增。

此外,富士康管理层将2025年视为“人工智能年”,不仅反映其对AI市场发展的高度信心,也间接验证了英伟达作为AI基础硬件供应商的核心价值。

在供应链之外,英伟达还与软银展开深度合作,其Blackwell芯片将被用于构建软银电信部门的超级计算机。这一应用的意义在于,英伟达正在逐步从硬件供应商转型为涵盖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据估算,电信运营商每投入1美元用于AI-RAN(人工智能无线接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AI推理中获得约5美元的收入。这一回报比不仅说明了AI技术在电信行业的潜在价值,也暗示了英伟达在垂直领域的长期增长潜力。

除了订单和供应链管理,英伟达在推理计算(Inference Computing)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样值得关注。推理计算,即在模型训练完成后通过训练好的模型实现任务推理和决策,正迅速成为AI应用中的重要增长点。摩根士丹利指出,随着“数字员工”在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理计算的需求正呈现指数级增长。英伟达的Blackwell芯片凭借4位浮点推理能力,将推理计算的效率和功耗表现提升至新水平,这对于数据密集型应用和低功率要求的场景具有极大优势。作为AI推理计算领域的重要硬件供应商,英伟达已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具备显著的技术壁垒。

数据中心扩张中的机遇与考验

随着全球科技巨头对数据中心的投资不断加码,英伟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会。微软、亚马逊、Meta、谷歌和甲骨文计划在2025年前将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提高24%,达到2820亿美元。

这一支出增长将大大推动对高性能计算硬件的需求,而英伟达作为GPU领域的领导者,将直接从中受益。其强大的GPU产品,特别是在AI、机器学习和云计算领域的应用,将成为这些公司扩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核心。

进一步来看,全球数据中心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2371亿美元增长到2033年的453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7%。

其中,北美的市场主导地位为英伟达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对计算能力需求的激增,英伟达的GPU将继续在数据中心的升级和扩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不仅将为公司带来稳定的营收增长,也为其毛利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而巩固其在AI算力市场中的核心地位,并为公司股票的估值提供坚实基础。

市场对英伟达的期待已经攀上了新的高峰,而这种期待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压力。简单的“达标”或“符合预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已经不足以满足投资者的胃口。资本市场的规则向来如此:按预期定价,唯有超预期才能驱动股价进一步攀升。这让英伟达的挑战更为艰巨。

类似的情况,我们曾在Palantir身上见过。这家AI软件公司面对高企的盈利目标时,果断上调业绩指引,成功点燃了市场情绪,股价随之大涨。而这一次,投资者期待英伟达能够用更加令人振奋的增长信号,展现其不止步于现状的决心。

英伟达财报风险

据OpenAI员工向媒体表示,GPT迭代放缓的原因之一是:可供大模型预训练所需的高质量文本和其他公开数据正在不断减少。同时,数据中心昂贵的建造成本可能也难以支撑起迭代所需的庞大算力要求,OpenAI研究员Noam Brown在上个月的TED AI会议上表示,开发更先进的模型在经济上可能并不可行。“我们真的要训练花费数千亿美元或数万亿美元的模型吗?”

此外,英伟达的老搭档超微电脑SMCI最近陷入财务和造假危机,是否暗示着英伟达的芯片需求放缓?

问题的根本在于,英伟达的AI服务器高度依赖超微提供的关键组件。如今,超微的财务问题迫使英伟达不得不将部分订单转移给技嘉和华硕等其他供应商。虽然这能够暂时缓解供应链压力,但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英伟达的增长过于依赖超微。如果超微的困境持续,英伟达可能会面临生产延迟,甚至是成本上涨的困扰。

技嘉和华硕虽然正在加速生产,但它们能赶得上超微的产能吗?它们虽然在努力扩张,但在技术能力和生产规模上与超微的差距依然显著。即使它们的产能上升,可能也会带来成本的上升,最终这些额外费用可能不得不由英伟达承担,或者将成本转嫁给客户,这将影响到英伟达的定价策略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我们的观点是,如果英伟达股价在120-130附近,我们还是有信心拿着的,我们在10月31日趁着英伟达大跌的时候我们提示VIP社区抄底了英伟达。、、

而由于现在股价处于历史高位,我们就非常谨慎了,哪怕多家机构给出的目标价很多都高于现价

英伟达财报前的三大剧本

剧本一:财报前横盘整理,财报后跳空上涨

假设在财报前股价维持在140-150美元区间震荡,市场情绪相对谨慎。若财报结果超出预期,股价可能会在财报发布后跳空高开,突破160美元,接近4万亿市值。这一剧本反映了市场对公司前景的信心,投资者在等待财报的好消息验证后再作出决策。如果财报带来明显利好,股价可能迅速拉升。

剧本二:财报前提前上涨,财报后涨幅放缓

在此情境下,市场可能提前“抢跑”,在财报发布前股价已突破150美元,部分利好已经被提前消化。即便财报超预期,由于市场预期已被反映,股价的上涨可能会较为温和,这种走势表明,市场的高预期使得财报的“惊艳”度被提前价格化,导致股价波动较为平缓。

剧本三:财报前回调,财报后回升

假设宏观经济或市场情绪不佳,股价可能在财报发布前出现回调,跌至140美元甚至130美元左右。财报发布后,股价可能出现短期的3%-5%下跌,但这种调整通常是暂时的。财报后,股价有望重新回升,最终站稳150美元,甚至突破160美元。此剧本反映出即使短期内遭遇回调,长期看英伟达的基本面仍然强劲,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预期未变。

总结一下,财报最终要看本季业绩是否能大超预期20亿到25亿美元,这是大涨的前提,谁都不知道,但BlackWell是否能顺利推出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如期,将是利好。

好了,大家对于此次英伟达的财报怎么看,你如何布局?你还想分析哪个公司的预测?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