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超预期的摩托行业
在艰难的三季度,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财报自然是一片惊吓,而业绩还能算得上优秀的行业,大部分都依靠出海。
拓展海外市场,仍然中国企业脱离国内大环境干扰,获取超额利润的超额法宝。
从最新的出口结构中看,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依然广受世界人民的欢迎,当然里面不少的行业都已经是分析得耳熟能详了。比如新能源汽车和芯片,但同时也有一个细分领域的增速优秀,国产摩托车出口增速正在逐季加速。
四轮汽车的电气化趋势不可逆转,渐渐加速,但二轮车似乎无法被完全电气化,使用小电池的电鸡,无法满足高续航和高动力这两个作为交通工具的核心功能需求。
而放眼环球,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非洲、印度,摩托车是相对汽车更主流的交通工具,市场发展潜力还很大。而对于发达国家,大排量摩托车也是享受驾驶乐趣的好产品,仍然有充足空间。
目前国内公司制造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二轮车领域的海外渗透已经开始步入正轨,至少从今年的表现看,几家国产摩托车公司业绩都超出了预期,在不起眼的地方偷偷赚钱。
一、业绩加速背后
目前上市的摩托车公司有钱江摩托、春风动力、隆鑫通用。从业绩数据趋势看,都出现了明显的三季度加速现象,侧面反应行业普遍景气。
首先是出海一如既往的好,24年H1,中国摩托车出口额增速18%,24年1-9月,中国摩托车出口额达到19%,略微加速。同时也是出口商品中增速较快的子项。
其次,同期摩托车进口量下降,侧面反应,国内市场也发生国产替代,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的摩托车市场,均是国产品牌在增加市占率。
当然,这样同时发生的,且高得离谱的行业增速,需要多因素共振,下面分开国内和海外市场分析。
目前宏观形势下,摩托车市场国内增速依然受困经济表现,没有好的增长。但从乐观的角度看,行业的不景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目前下降速度已经趋缓。相反,出海增速很快,已经开始把中国摩托车产销量拉回来了平值。
注意到,最新的数据显示,电动摩托车产销目前表现是业内最差,同比下降近40%。电动二轮车的属性就是城市近距离通勤,所以需要驾驶证,但也开不快,开不远的电动摩托车,市场做不大,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自行车,也就是电鸡,时速不超过25km/h。
另一方面,大排量摩托车的占比不断提升,这类摩托车有较强的动力,主要是用来体验速度与激情而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侧面反应了这个行业的消费升级,从中拥有量价齐升的机会。
所以,整个行业业绩普遍不错。它们基本都有大排量的高端摩托品牌出口,而且这几年基本都保持了不俗的增速,随着海外占比加大,业绩增速也就变得越来越快了。
至此,对于这些中国摩托公司,目标显然是逐渐靠性价比优势,成长为全球性的摩托巨头。看到整个全球摩托市场,仍然是非常大的,其中,全球摩托年销量5000万辆,销售收入1333亿美元。
中国生产了2000辆摩托,约占全球的40%比例,是世界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而出口摩托763万辆。占全球销量的14.6%,还有提升空间。
其中,行业第一的是日本本田摩托,年销量1800万台摩托车,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甚至比很多汽车公司的收入还高。再对比国内公司的业绩,无论是春风、钱江、隆鑫,其摩托业务收入也都不到百亿,这些头部公司相比本田还有很大差距,也代表着成长的天花板很高。
对于整个摩托市场,小排量和大排量摩托泾渭分明,前者用于通勤,是单纯的生产工具,后者则常常是玩具。
其中,全球85%的摩托需求在亚洲地区,绝大部分是小排量摩托,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车消费国家,其单价一般在1万人民币左右。
而欧美地区呢,通勤用汽车,摩托车作为体验玩具,价格跟汽车接近都合理,看到以下数据,几个发达的大洲,摩托车销售单价都高得惊人,而用摩托车的用途,一般也是娱乐。尽管说欧美地区销量只占全球总销量的10%,但是按照客单价算,其市场占比可不小,几乎是亚洲摩托车市场的60%。而对于要做出海的公司来说,要实现赚更高利润率的目标,去做大排量的欧美市场显然是更应该的。
近几年来,中国的出口结构实际上在不断调整,大排量的摩托车出口越来越多。这也反应了欧美掘金的趋势。
不过这个趋势也有一些不得不为的因素导致,印度成为了第一大摩托车大国,中国摩托车需求又向下,加剧了印度摩托公司的成长和本土化,这也让国产摩托车公司的低端出口成为了非必选项。
固然,亚洲市场是获取销量的关键,比如,日本公司靠着技术积累和品牌,仍能保持市场地位,在这些地方,努努力还是可以存活的,但对于还是行业小玩家的中国摩托公司来说,精力有限,先把高端做好,才是利润最大化的方向。
二、机会在哪里?
对标本田,空间还很大,几乎是十几倍的营收距离,这给相关的摩托车公司一定的想象空间。看上去成长空间还很足。目前40亿-100亿的营收,还有空间。
毕竟技术含量更高的汽车,中国公司都能逆袭,摩托车的技术追赶,似乎也不难。
但这个想法有点过度乐观,首先四轮汽车,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且近些年发生了能量技术颠覆,彻底改变了耗能结构。
双重buff叠加,才给到了中国汽车公司顺畅的成长和超越。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它们的目标可以是替代本田、雅马哈,甚至更高端的宝马、哈雷。但是别忘了,印度公司也在成长,汽车产业相对中国,有点像摩托车相对印度,对于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出海,然后靠供应链或者成本优势成为巨头?是不那么说得通的,人工再便宜也没有印度便宜。
同时,摩托车并没有大的技术变迁,核心还是内燃机,发达国家先发品牌仍然卡专利,
卡品牌,没有大的弯道超车机会,如果没有电动技术发展,国产汽车品牌也是很艰难,十几年来,不断追赶,低端打不过日系大众,高端打不过BBA。对于国产品牌,哪怕性能接近了,也不得不卖比别人更便宜的价格。所以,成长之路,注定崎岖。
但对于国产摩托车品牌来说,也有一些不错的优势,国内市场萎缩,国内销量排名中,不少也是合资品牌,背后还是日系,缺乏真正做品牌的决心。
真正的参与者不多,大家也对摩托车这个载具以及内燃机的研发,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行业不存在太内卷的状态。
从利润率的角度看,几家公司的总体利润率能达到10%,毛利率能过20%,比汽车制造高,而出口业务的利润率更高。受益国内的制造成本,利润率不比海外超大排量的顶级品牌哈雷低多少。尤其是海外通胀背景下,目前的终端价格优势,生产成本优势更明显了。所以,出口才会更顺利了。
而最后一个趋势是,随着经济发展,大排量摩托玩具会增多,日本经历了摩托强国到汽车强国的过程,但大排量摩托一路增长,如今公路骑行也逐渐成为国人的休闲娱乐项目,就算新能源发展很好,汽车更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大排量摩托在中国依然具有一定的前景,可以保持不下滑,这个是跟经济发展状态挂钩的。所以,深耕大排量摩托的品牌,内销也不悲观。
三、谁是行业最优选
行业的三家公司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同样目前业绩表现都不错,营收快速增长,三季度增速几乎一致,都有大排量的摩托车,出海增速都很快。但从历史上看,这个行业的回报不佳,都是上市多年老股票了,但是业绩还是股价涨幅都不算好。
这个的原因还是可以参照上图,经济的发展,汽车代替摩托,内销下行,注定了这个行业是萎缩走势的,这些公司谁过去国内业务占比大,自然受这个下行曲线的影响就大。
不过春风动力,10年前出口业务比例就占85%了,国内几乎无业务,所以没什么干扰,而隆鑫钱江,都是老公司,见证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兴衰。拉长时间看,业绩成长的速度都不是很快。
其中也反应了,谁先出海,谁得红利,而春风动力在历史上的表现也是不走寻常路,过去先是靠应用于沙地山地的全地形车放量成长,如今再接摩托车业务的成长。公司也是难得的成长股。19年至今,利润翻了近6倍,当然股价也翻了差不多的倍数,跟同行的走势差距拉开,一来是不受国内摩托车市场影响,二来是多了全地形车的增量。
尽管长期涨幅领先,但19-20年涨太多了,春风动力近3年还在消化估值,而国内市场占比大,且过去做小排量摩托车为主的隆鑫,随着业务转型,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加上长期以来估值低,预期低,反倒成了黑马,21年至今却涨了3倍。而钱江的分红率,倒是相比其他的都有优势,不过在此节点,其实三家公司的PE回到了同一水平,这意味着,市场还是有精准的定价的。
结语
目前这个时间点,可以看到的是,随着这些公司都变成出口导向公司,有增长动力,且估值消化完毕,行业有机会实现长期的双击,估值由于海外业务的扩张和高利润率提升,同时,业绩也成长。这个板块也算得上好的出口板块之一了。
最近的担心可能来自于关税,像大家担心,关税后出口受损,业绩下滑。但问题就在于,过去10来年,摩托车市场的下滑就说明,只有全球市场才能带动公司取得超越大环境增速的可能,即使所处行业国内是萎缩的,春风动力依然实现了10倍成长,目前无论关税是否,国内各行各业,增量就是缺乏,出口仍然是最核心的增长动力,加关税可能是让海外的业务量减少,但它依然是增量。相反,如果认为加关税,所以只投资业务全在国内的公司,大概率就是随大环境平淡而平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