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假食用油风波,谁能管得了拼多多

假食用油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不过也让大众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拼多多假货泛滥的问题上。 

作者丨顾森柒

出品丨零售公园

 

近期,拼多多陷入了 “ 假食用油 ” 风波。 

知名打假人士“王海”在抖音发布了一则视频直接打假拼多多,王海称,消费者反馈拼多多销售的食用油十分便宜,很多都是假的,希望团队能帮忙检测下。 于是,王海团队在拼多多随机购买了十桶食用油,其中也包括销量靠前的产品,在送检后发现确实都是掺杂使假。 

其中包括“力冠山东花生油店铺”、“蒸选食用油官方旗舰店店铺”等十家店铺,现在这些店铺在拼多多平台已经“连夜闭店”。

王海特意提醒网友“商家都敢在花生油中掺假,那么它是否也会使用劣质的花生原料呢?因此,建议大家尽量购买正规的、品牌花生油,品质会相对更可靠一些。”

民以食为天,饮食安全关乎着身体健康,本以为大众会对此反应激烈,可网友的反应却多少有点出乎意料。在“王海”的评论区,甚至有网友用戏谑的口吻调侃“50多块的调和油,假了就认了”、“拼多多有真货吗”。

调侃归调侃,网友的反应其实也能窥知一二,以低价著称的拼多多卖假货的情况似乎并不少见。

今年年初,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便火力全开,指出拼多多“假货横行泛滥”、财经作家吴晓波也称在拼多多买到过自己的盗版书。在拼多多成立至今的几年时间里,包括中信出版、三六一度、恒源祥、七匹狼、特步、OPPO、雅戈尔、茅台等在内的品牌都曾向拼多多维权。

那么为何拼多多一直假货泛滥?而这次,连花生油这种关乎人身健康的常用食品都出现假货问题,那么普通消费者该如何信任平台,又该如何维权?

一、拼多多假花生油泛滥,维权难

这个双十一,拼多多的花生油卷出了新低价。

在桶装油降价排行榜上,一桶5L的花生油售价在50元到70元不等。据了解,5L花生油成本为70多元,拼多多售卖的食用油似乎已经跌破了成本价。

一分钱一分货,价格是真低,品质却不敢恭维。据王海团队检测结果,其在拼多多随机买的10款纯花生油,其中不乏有降价榜和畅销榜前三的商品,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全都不合格。

卖假货肯定是为了更低的成本。

这10款所谓的纯花生油,都掺杂了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大豆油和棕榈油都是40多元,玉米油是50多元。也就是说,掺其他油种越多,成本越低。

吃了这些油对身体的危害可不小。

首先,油里加入了棕榈油,会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2014年2月,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联合多个组织发表的《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再一次将棕榈酸列入黑名单。

其次,这些掺入的大豆油棕榈油等是否是劣质油?这些原料油的来源更不得而知了。掺假的劣质油各项指标都很难达到国家标准,可能还有很多致癌物质。

散装油质量差,根据医学化验结果,劣质散装油中黄曲霉素B1超标,这种物质对肝脏损害大,是引发肝癌的“罪魁祸首”。散装油密封不严,被阳光曝晒后,容易产生大量过氧化脂,有很重的“哈喇味”,这种“哈喇味”对人的食道会产生强烈刺激。

像拼多多这些假花生油,看起来含量只有3%左右的棕榈油,就会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来源也不得而知,可能是散装油,就会致癌。

二、假食用油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假食用油事件只是一个冰山一角,不过也让大众再此将目光聚焦到拼多多假货泛滥的问题上。

我们以“拼多多假货”为关键词检索,在黑猫投诉上发现了近5万条投诉,在小红书上,“拼多多假货怎么赔偿”大概有超过1100篇笔记,涉及的品类涵盖了电子产品、服饰、生活用品、食品等。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买到假货了,按照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接要求“假一赔三”还能"小赚一笔",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小红书一位网友分享,拼多多平台哪怕品牌保证了“假一赔十”也不能保真,买到假货一定要提前对商家的赔偿承诺截图,因为商家下架商品很快,没有保留证据的话,很多商家会扯皮,无法兑现承诺。

在黑猫投诉平台,一位消费者购买了彩妆,后出钱在第三方鉴定为假货,但商家表示只认专柜鉴定,随后下架“假一赔十”的商品链接,冷处理只承诺退货退款。

不光商家扯皮,平台在维权上也不得力。不少网友反馈,发现买到假货后申请让官方介入,可是平台似乎也只是和稀泥,并没有跟进推进维权。

当然,也有战斗到底维权成功的,只不过结果似乎也有些缩水。一网友买到假的YSL气垫,没有得到假一赔十的现金补偿,但好歹退货退款,得到了2000多元的无门槛拼多多代金劵。

总之,对普通人来说,维权路漫漫,或许需要经验丰富、斗智斗勇才能成功。还是会有很多人会觉得和平台商家维权费时费力,最后直接就算了,反而让平台和商家捡了漏。

此外,早就有网友爆出拼多多高管多为监管部门出身,这说明拼多多可能早就为假货问题做了准备。但也希望拼多多不要一直心存侥幸,一旦开始拿普通用户的生命健康不当回事,那么一定会得到相应惩罚。

三、为什么拼多多平台仍纵容这么多假货?

拼多多假货泛滥和平台成立初衷,以及后来的运营理念相关。

提到电商平台卖假货,人们最早的印象或许是淘宝,在2011年贸易代表署称呼淘宝为一个“臭名昭著的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最大的在线销售来源之一”。

顶着“卖假货”称号的淘宝,在2013年起对其平台假货重棒出击,与此同时还提高经营成本,这就导致不少中小商家、工厂出逃。

彼时,来自于五环之外的拼多多给了这些中小商家一个栖身之地。

它主打去品牌化、去中间化、规模化提供低价商品、经营成本低廉,和淘宝C端中小商家和工厂场主不谋而合。特别的是,这些商家很多主要就是淘宝卖假货的商家。

获客上,早期的拼多多主打拼团式社交裂变,借助微信探入下沉市场用户,给这些中小商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增长环境。而在流量扶持上,格外看重低价,价低者被倾斜更多的流量,这也就倒逼商家卷价格。

以低价为目标,自然的结果就是部分商家可能在商品成本上偷工减料,考虑到拼多多早期还没有评价机制,部分商品质量可想而知。

当然,为了拉拢更多商家,商品入场的门槛也被进一步简化,这也让整个商家商品池子更加鱼龙混杂。

比如,拼多多允许有货的商家无门槛进场,注册开店最低要求只需要一张身份证,也无需缴纳保证金。

同样是售卖阳澄湖大闸蟹,淘宝要求5种证明文件,拼多多仅需1种 —— 食品经营许可证,不能证明大闸蟹产自阳澄湖。

不光管理宽松,拼多多也一直纵容“假货”的问题,对部分消费者来说,货不对板的山寨货就是“假货”,自己是被欺骗的受害者。但在拼多多眼里,有销量才是王道,真假似乎并不重要。

此前,据《晚点》报道,如果一件商品有销量,哪怕被外界质疑是 “仿品” 或 “山寨”,它对消费者依然有价值,平台不应该干预售卖,而是要将更多流量给予该商品。反之,如果用户不再选择,平台只需跟随市场规律自然淘汰这件商品就好。

就像很多网友所说,“50块钱的食用油假了就认了,又不是90块。”或许也正是深知部分下沉市场用户的心理,拼多多并没有清退山寨、假货的意愿。

低价也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特别是对于平台而言,在用户数量见顶之后提升ARPU才是平台发展进入成熟期的重要策略。雷锋网报道,今年拼多多整个白牌的增速在5%到10%之间,增速没有像过去那样高了。

早在2018年,拼多多就未雨绸缪发起“百亿补贴”启动“品牌化战略”试图拉高ARPU,早些年曾被一些品牌视为只是清尾货的渠道,现在在拼多多的努力下也有一些品牌放下了固有的观念,愿意在拼多多试水。据相关报道,2023年吸引了超过2000家品牌或一级经销商签约。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拼多多假花生油事件无疑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应该引发公众对于拼多多内部监管机制的广泛质疑,呼吁拼多多加强内部监管,严格审核商家资质和食品安全,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食品安全无小事,东北雨姐被封禁、良品铺子的品牌形象危机告诉我们,或许有些用户不介意拼多多的山寨产品,但在吸引真正有消费力的用户时,“食用油”负面新闻是拼多多拔高品牌形象的阻力,更或是平台坍塌的开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