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豹研究院发布《2024年中国社区两轮电动车充电行业研究报告》
近年来,两轮电动车行业在新国标颁布和短途出行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带动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其配套性基础设施产业两轮电动车充电桩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其中,两轮电动车社区充电场景是该行业最大的应用市场,其市场规模有望随着两轮电动车需求量的增长、社区的安全化改善和民众安全意识的提高而持续扩容,而社区充电的低价优势也会促使潜在客户改变充电习惯,对其他场景实现替代。同时,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化,行业内市场主体间的竞争焦点也正在由产品竞争转移至运营竞争,如科达自控等能够实现自主研发、自主投资、自主运营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两轮电动车社区充电赛道未来的增量空间仍然较大,且运营端具备优势的企业将持续提高市占率,并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未来,中国两轮电动车充电行业将受到需求增长、政策支持、技术变革和行业整合四类驱动因素的影响,加速步入稳健增长、标准统一、有序竞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运营端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机构在业务、数据和平台等方面的联动,以求深度开发下沉市场并帮助企业规避违规及安全风险。此外,随着差异化需求的增加和安全要求趋于严格,运营端的建设及运维成本也将进一步上升,增值服务和关联商业如换电业务、SaaS平台业务等领域也将被加速开发。综上,未来收益较差、渠道拓展较慢、安全性能不达标的企业将加速淘汰,为市场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而运营端实力较强的企业将具备更快的投资回报周期和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两轮电动车优势凸显,安全问题激发市场潜力
目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2023年,在100座主要城市的调研数据中,87座城市的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均有同比增加;三线以上的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堵问题,迫使民众选择更加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其次,绿色出行正在成为更受欢迎的出行方式。据数据显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强绿色出行意愿指数在40%-45%之间;中等城市、小型城市的数值为26%-36%之间。此外,短途交通是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大部分城市的全天通勤距离包含上、下班及其他出行情况,通常保持在10km左右,即上下班的单程距离通常在3-5km,而两轮电动车能够为短距离出行的消费者提供较高便利性。因此,两轮电动车在交通拥堵问题和绿色出行的背景下,在短途出行场景中仍具有稳定的需求增量支撑。
数据来源:百度地图,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稳步上升:2018-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的CAGR达7.7%,2023年末保有量已达到4.2亿辆,两轮电动车的普及率持续提升。
政策支持和需求增加是推动两轮电动车保有量增长的重要因素:新国标的实施催生了非国标车的替换潮,并带来了过去3~5年的市场增长。同时,地方政府对共享两轮电动车的监管规则更加成熟,如电子围栏和智能地锁的使用,也改善了共享两轮电动车的停放秩序,促进了其普及率的提高。此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面积扩张,居民短途出行的需求显著上升,叠加外卖、即时配送和共享出行等新兴经济模式的发展,电动两轮车的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智能化转型和安全性提升是两轮电动车厂商未来竞争的重点:未来,行业将从低价内卷转向高质量竞争和智能化发展,CAGR将回调至4.8%的稳健增速。具体而言,传统品牌如雅迪、爱玛和新兴品牌如九号、小牛在智能化、高端市场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行业正在经历技术迭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竞争者聚焦于两轮电动车的智能化转型,在实时定位与导航、智能电池管理、软件操作内核等新技术新功能方面持续进行突破,既提升了车辆的便捷性和功能性,又兼顾了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部件的安全性。
数据来源:中国自行车协会,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新国标带动替换需求增长:2018-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源于新国标推出所带动的置换需求,未来随着替换进程步入尾声,其影响力将减弱。
未来需求多点式增长:新国标及规范性政策的颁布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和有序性,未来共享单车投放量有望持续增加;外卖、快递需求量大,两轮电动车的需求量将会长期得到释放,叠加新增需求以及自然替换需求,未来行业需求量有望实现6.5%的稳健增速。
两轮电动车引起的火灾事故频发,电池质量及充电隐患成为主要诱因:随着行业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行业急需从电池等产品端以及充电桩等运营端寻找解决方案。此外,许多居民住宅区缺乏足够的公共充电设施,导致电动自行车车主不得不将电动车推入室内充电,增加了火灾风险。未来,随着国家对两轮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加深,两轮电动车充电桩市场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数据来源:中国自行车协会,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两轮电动车充电桩市场持续扩容,运营端成产业核心环节
两轮电动车充电桩是为两轮电动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共享设备装置,主要安装于公共楼宇、停车场、商城等公共场所及居民小区等场所,具体可分为六类场景,即社区场景:主要为居民区的充电场景,市场体量最大;办公场景:市场体量较大,涉及写字楼、园区、厂区、企事业单位等;高校场景:是未来开发潜力较大的应用场景;商场场景:实际需求量较小,涉及购物中心、便利店、步行街、酒店等;医院场景:实际需求量较小;其他:涉及路边停车区、地铁口等场景,业务规划较难。未来,社区充电仍将成为该行业的核心应用场景,其下沉市场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中国两轮电动车社区充电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包括自主运营模式与加盟运营模式。以自主运营模式为例,目前行业的运营及维护难度大,需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渠道等,行业门槛较高,因此该模式通常适用于资金实力较强、渠道较广、抗风险能力较高的企业。此外,由于场地安装成本与后续维护成本较高,叠加渠道拓展难度较大,因此目前仅有小部分企业能够自主研发、自主投资和自主运营。自主运营模式下的代表性龙头企业为科达自控,企业作为自主运营模式下的龙头企业和发展潜力最大的企业,其依托智慧矿山和智慧市政等核心业务的技术及运营优势,迅速发挥业务间的协同作用,在社区充电市场中取得了较大的优势积累。同时,科达自控的立体式充换电管理系统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运营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包含换电管理平台、充电管理平台、云平台和运维管理APP四大模块,其在营运水平上处于该赛道领先地位。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产业链上游 —— 充电桩制造:
未来,随着快充充电桩的技术迭代,设备成本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充电桩及其配套设备仍将是核心成本。而安全标准的趋严和“充电+停车”等增值服务的推广,也将进一步提高差异化设备成本的支出。
同时,人工成本的降低主要取决于运营端。运营端能够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运营平台,通过合理规划业务的区域布局及安装位置、简化安装流程、集中统一安装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
产业链中游 —— 充电桩运营:
充电桩渗透率快速攀升,下沉市场仍有开发空间。2019-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充电桩的渗透率增长极快,主要系疫情前后两轮电动车的使用率大幅增加,叠加社会对充电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未来至2030年充电桩渗透率将达99.5%,能够进一步对非安全充电方式实现替代。此外,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城中村等下沉市场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未来运营端作为剩余市场开发的重要主体,将进一步聚焦于下沉市场的开拓,例如科达自控、小绿人、天天充电等企业均在加大对下沉市场的渗透力度。
运营端收入方式多样化,但回报周期拉长。目前,运营企业已经能够实现多样化的收入模式和风险分散。但一方面,外卖员、快递员的大功率两轮电动车对于按次收费或套餐收费等计费模式的经济性较低,会对项目收益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安全配套设备越来越成为多数场景的必要支出,直接导致企业的项目回报周期延长。
产业链下游 —— 产品应用终端场景:
2023年,社区充电的充电接口需求量达4,755.7万个,往期复合增速达到28.0%,主要系疫情期间两轮电动车使用率的增加和其他充电场景受限所致。未来,由于民电收费的价格优势和居民充电方式得到规范,社区充电仍有望以8.8%的增速继续成为该行业的第一大应用场景。
社区充电对其他应用场景的替代效应在未来会愈发凸显。未来,得益于社区充电的民电收费远低于商电,社区充电会持续替代一部分办公场景、商场场景的充电需求。同时,由于普通车主和外卖快递等人员的通勤模式通常固定,叠加社区充电的经济效益较高,此类用户的需求粘性也较高,运营企业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渠道。
数据来源:专家访谈,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社区充电场景是该行业最大的应用市场:
往期来看,2020-2022年由于社区充电的民电收费低于其他商电场景,叠加疫情出行需求和规范政策出台带来的双重推动,其需求量增幅较大。2023年,社区充电市场规模达77.5亿元,至2028年或将增长至134.9亿元。未来,社区充电的市场规模仍有望随着社区的安全化改善和民众安全意识的提高而稳健增长。此外,社区充电低价优势也会促使潜在客户改变充电习惯,对其他场景实现替代。
高校场景成为继社区充电后的高潜力市场:
2028年,高校场景的充电业务有望超过办公场景,成为第二大两轮电动车充电业务市场。一方面,经济型两轮电动车的价格持续走低,推动了两轮电动车在校园的普及。另一方面,校园作为火灾防治的重点监管对象,充电桩的建设具有较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社区充电对于大学等高校场景无法实现明显替代,且高校场景的民电收费标准优于其他场景,因此其需求增长潜力较大。
数据来源:专家访谈,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新趋势塑造新业态,行业发展渐入佳境
从发展趋势看,新趋势将塑造新业态:
运营模式:一方面,“公益+充电”模式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企业通过与当地的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联合,以公益合作的形式与社区物业或开发商进行对接,在其辖区范围内更易于介入社区充电市场,如公安及消防通常会要求社区等场所配备急救设备如灭火器等,充电桩则能够以附加产品的形式包含在内。另一方面,政企数据联动将成为主要的运营模式。在政府管控趋严的背景下,企业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互通性,与政府的数据平台联动将更有利于企业规避违规及安全风险。数据共享需要构建分类分级的数据授权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安全高效共享。
业务拓展:两轮电动车的换电业务长期向好,其不仅具备换电快、效率高、更加便捷等优势,还能够迎合快节奏生活方式。目前,换电业务主要针对B端进行了开发,如外卖和快递领域,民用的C端市场还未得到大规模开发。未来随着企业得到大量的数据支撑、政策鼓励和投资方介入后,换电业务将在社区充电等应用场景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但短期内,换电业务仍然面临着消费习惯、发展环境、技术水平、收费标准、成本及收益等方面的难题。
竞争焦点:未来,提高产品覆盖率是目前行业内各企业的重要竞争焦点,是抢占剩余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且产品覆盖率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广告等增值业务的体量和利润空间,缩短回本周期。同时,部分社区充电场景如三线以下城市、城中村等下沉市场,仍有较大开发空间,此类地区的充电桩覆盖率仍然较低。此外,尽管大量的产品铺设可能存在使用率较低的情况,但适当提高产品覆盖率对企业的品牌建设、客户粘性、产品影响力都有较大益处。
从驱动因素看,行业发展渐入佳境:
需求驱动:由疫情驱动的偶然性需求增长阶段进入尾声,未来行业需求增速将步入稳健的增长周期,替代需求、外卖用车、共享出行等将成为需求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充电业务带来可持续的需求增量。
技术变革:首先,快速充电技术将提高用户体验和经济效益,节省时间成本,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其次,换电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结合换电网络,改变传统补能体系、商业模式及消费模式,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充电体验。最后,通过提高业务布局的智能化、数据收集及分析的高效化、安全隐患监测的实时化以及用户体验的优化等,实现充电业务运营智能化和自动化,为营运商提供更多的竞争侧重点和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近年来两轮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相关政策如《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等进一步规范了两轮电动车的充电场所与设备,并有效地预防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充电业务的市场开拓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地方性政策如山西省房协颁布的《关于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通知》、广东省人大颁布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上海市人大颁布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等,均规定不得私拉电线和插座进行充电,并鼓励业主使用集中充电设施为两轮电动车充电,从而带动了充电业务的市场需求增长
行业整合:未来,高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开始整合市场,叠加落后企业的加速出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不仅会在技术层面提升产品竞争力,还会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合作来整合产业链,实现运营端的优势扩大。
运营水平将扩大企业差异,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高
中国两轮电动车社区充电行业的竞争着眼点将由产品性能转移至运营水平。随着行业整合进程加快,龙头企业开始出现,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高。
数据来源:专家访谈,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运营端竞争优势开始凸显:
目前,自主运营及加盟运营两种模式下的行业CR5分别为61.8%和40.6%,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随着成熟的产品制造技术的普及,市场上大部分产品趋于同质化,行业内的竞争着眼点将由产品性能转移至运营水平。未来,运营端具备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即品牌或产品覆盖率、智慧运营平台、增值业务多元化等方面将成为关键竞争点。
龙头企业影响力增强:
目前,尽管存在高市占率的头部企业,但其仍然不具备较大市场影响力和主导地位,且示范和引导作用、科技创新和带动作用、产业链控制力等均有待提升。未来,随着行业的资源整合和玩家洗牌,生产标准、产品规格、收费标准、运营体系、行业发展秩序等方面的完善和补充,龙头企业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对于部分企业存在较大的机遇。
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高:
目前,充电桩的市场投放空间仍然较大,随着两轮电动车需求放量以及运营企业对充电桩的铺设规模持续增加,未来品牌和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将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本文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