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独角兽”地平线即将“敲钟” 估值约600亿元
经过9年的探索,地平线正式进入新的阶段。2024年10月16日,智驾科技头部企业地平线(9660.HK)在香港开启招股。发行价指导区间为每股3.73港元至3.99港元,募集资金上限约54亿港元,预计股份将于10月2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在招股期间地平线吸引了境内外众多知名机构投资者的踊跃参与,阿里巴巴、百度、达飞集团和一家宁波市政府基金为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到约2.2亿美元(约合17亿港元)。
地平线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随着正式登陆港股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地平线将进一步巩固在智驾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实现更加快速和可持续的增长。
得益于差异化打法以及“全维利他”的商业模式,地平线有了在智驾领域驰骋的核心武器。今年上半年,地平线实现营收9.35亿元,同比增长151.6%,其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79%。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投入的研发支出,地平线仍处于亏损状态,上半年净亏损50.98亿元,同比扩大170%。
坚持走软硬协同路线
本次IPO,地平线拟全球发行1355106600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35511200股,占约10%;国际配售1219595400股,占约90%,另有超额配股权15%。
地平线表示,近70%的IPO收益将在五年内用于研发,其余部分将用于销售和营销费用,以及满足营运资金需求。
站在智能驾驶迈向全场景大规模普及的重要节点,智驾系统将经历从可用、好用到爱用的三个发展阶段。而当下量产的以城区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系统尚未充分达到用户眼中“可用”的标准。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线正是瞄准了智驾这一市场,坚持走软硬结合的差异化技术路径。
作为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的优势在于算法的深厚积累与应用。“我们是芯片公司里面最懂软件算法,软件算法里面最懂芯片,做软件算法+芯片的公司里面最懂车规的公司。”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
自2021年大规模放量后,地平线至今每年国内市场装机量最大——其中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在国内全球厂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9.3%和15.4%。
在车载计算方案领域拥有领先市场地位的地平线,实际上一直坚持软硬结合的技术路径。余凯希望通过软硬结合,以最大优势完胜通用芯片。只有软件+芯片的紧密耦合,才能做出真正给用户带来切实价值的产品方案。
截至目前,地平线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已获得27家OEM(原设备制造商)采用,装备于290款车型,其中,中国十大OEM均已选择地平线的智驾解决方案。
得益于庞大的客户群体,地平线的收入实现了增长。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地平线分别实现收入约4.67亿元、9.06亿元、15.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2.3%;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9.35亿元,同比增长151.6%。
记者注意到,地平线收入主要来自汽车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营收占比超过97%,汽车解决方案中又分为产品解决方案和授权及服务业务,前者今年上半年营收占比23.8%,后者营收占比为73.9%,合计营收9.13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地平线而言,开放的生态能够让知识产权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也能在与客户合作中不断强化自身,协同发展中又能为其带来增量空间。
“软硬结合的智能计算技术,将让每一辆车都能具备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决策控制能力,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地平线以终为始,前瞻布局了软硬结合全栈技术,以软件为牵引、硬件为驱动,打造出面向全场景、全生态的软硬结合智能驾驶系统,并以极致的开放打造极致的效率,抵达智驾终局。”余凯表示。
专注汽车业务
记者注意到,在毛利方面地平线始终维持在高位水平,2021—2023年,地平线毛利分别约为3.3亿元、6.3亿元、1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8%,今年上半年其毛利进一步攀升至约7.4亿元,同比增长226%。此外,2021—2023年分别达到70.9%、69.3%及70.5%,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79%。
在业内人士看来,地平线的毛利维持在稳定水平主要得益于对业务的“专注度”上。
据了解,除了汽车解决方案外,地平线还提供非车解决方案,主要为设备制造商提供智能化方案,例如割草机、扫地机器人等设备。涉及的产品包括科沃斯扫地机器人、海信健身智慧屏、小度添添智能健身镜等。
但这并非地平线的战略重点。招股书显示,该部分业务在2021— 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0.57 亿元、1.05 亿元和0.81亿元,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分别为12.1%、11.5% 和 5.2%。
而随着发展,地平线发现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业务场景过于碎片化。因此,于2019年,地平线决定收缩 AIoT业务,将重点聚焦在自动驾驶领域,把汽车以外的业务全部裁减。
不过专注汽车业务势必也是一条更艰难的道路。此前,余凯透露,地平线拥有大量的工程师,在大量的细节场景里,去做那些苦活脏活累活,才能去真正地构建护城河,因此,能够研发先进技术的公司很多,但交付出无与伦比产品的公司少之又少。
地平线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9年时间里,在前瞻算法、硬件计算设施方面的积累,在数百万片的量产芯片中积累沉淀出量产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工程技术方法论和体系,才真正积累起可持续交付的大规模量产能力。
在不懈的努力下,地平线拥有了让汽车能够快速实现量产的“拳头”产品。不久前,地平线重磅发布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以及Horizon 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事实上,征程6的出现也代表着地平线的产品研发实现从单点式向系列化的关键跃迁。
在发布会上,地平线重磅官宣征程6系列的10家首批量产合作车企及品牌,包括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比亚迪、理想汽车、广汽集团、深蓝汽车、北汽集团等,以及多家Tier1、软硬件合作伙伴。征程6系列将于2024年内开启首个前装量产车型交付,并预计于2025年实现超10款车型量产交付。
同时,SuperDrive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与多家顶级Tier1和汽车品牌达成合作,并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豪华股东显现
地平线虽然营收与毛利实现增长,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地平线的净亏损分别为20.6亿元、87.2亿元、67.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11.03亿元、18.91亿元、16.35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50.98亿元,同比扩大170%。
事实上,由于高投入和高研发,智驾公司普遍亏损。近些年来,地平线研发费用也实现保持在高位。
数据显示,地平线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11.44亿元、18.8亿元、23.66亿元、14.2亿元,分别占各期收入的245%、207.6%、152.5%、151.9%。地平线预计,未来其研发费用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不过,地平线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多次“输血”,共计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9亿元)。在2022年11月的D轮融资后,地平线的估值达到了8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1亿元)。
投资者阵容涵盖汽车行业上下游以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包括上汽、广汽、长城、比亚迪、一汽、英特尔、云锋基金、五源资本、红杉资本、高瓴、黑石、SK Hynix、宁德时代、立讯精密、星宇股份、韦尔股份、舜宇光学等。
其中,在去年与大众的联姻也更是成为业内的重点。在招股书中也有所体现。
招股书显示,地平线通过与2023年成立的合营企业酷 睿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睿程”),与大众汽车集团的联属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以把握未来在中国定制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机会。
据了解,在短期内,酷睿程的主要客户为大众汽车集团,其产品将应用于在中国销售的大众汽车上。大众汽车集团和地平线分别于酷睿程持有60%及40%的股权。在2023年及截至2024年上半年,扣除与酷睿程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后,地平线从酷睿程获得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273亿元及3.516亿元——分别占了总收入的40.4%和37.6%。
在业内人士看来,过于依赖大众也不失为未来的风险之一。不过,记者了解到,地平线目前已获得大量未量产车型订单储备以及未来将推出价格更高的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地平线计划利用灵活的业务模式及开放平台, 来进一步扩大客户群规模。另外,地平线也在积极拓展新地域市场。“ 我们计划将我们的业务扩展到中国以外的市场,并将我们的解决方案带给全球合作伙伴。我们拟通过与全球OEM及一级供应商合作以开拓全球市场(尤其是日本、韩国及欧洲),增强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地平线表示。
地平线在招股书中表示,Super-Drive将在今年开始创收,并将于2026年量产首发,且已与约7家OEM及3家一级供应商就多款车型展开了HorizonSuper-Drive的合作。在未来几年,地平线将主要专注于商业化Super-Drive,加大与OEM的合作,集成HorizonS uper-Drive到更多车型中。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3 年全球及中国的高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均超过50%。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619亿元,并预计以49.2%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30年增长至10171亿元。基于未来庞大的市场,从北京跑出的“独角兽”正在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龙先生666·10-22不打 不盈利的打个毛,七牛智能给到的惊吓点赞举报
- 迷路的小爱心·10-22有兄弟对打新感兴趣的吗?[笑哭]点赞举报
- 害羞小美美·10-22港股又有的玩了点赞举报
- 梦断点了·10-22收藏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