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炒股故事、上百万学费和一些股市生存tips
最近股市很火,但作为老股民的我,操作不多。
从2008年开户进入A股市场到现在,我也是16年股龄的老“韭菜”了。看了下炒股软件:总共交易1615次,胜率65%。单靠这个数据似乎还不错,说明我大部分交易都是赚钱的。
但总账算下来,结果还是亏损。
这个结果,主要是因为我在2015年-2016年亏损严重,之后接近10年的努力,基本都是在填这个坑。最后我发现,小赚而大亏,其实是大多数普通散户的写照。
当我放弃了通过炒股暴富的念头,操作心态也就随时平和。
也因此,在股市重新热闹,甚至很多00后、05后都开设账户开始炒股时,我想要给新股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警惕胜率。它很容易成为糖体炮弹,让你的胆子越来越大。最终亏损,往往不是因为输的次数多,而是因为一次输得足够彻底。
于是,今天不讲技术层面,只分享三个真实的炒股故事。
01
十年不败大神,清仓离场
我在2010年左右跟小A成为大厂同事。
小A是财经编辑,擅长研究宏观、微观政策,而当时的我,正沉迷于股市技术研究,特别是对于量价、macd、均线等理论非常钟爱。于是,我们很快成为炒股搭子,经常一起聊股票,共享彼此的自选股。
我们一度认为这是天作之合——他从政策中寻找方向,我利用技术分析筛选出最合适的标的。
起初,我们用小仓位小试牛刀,发现胜率很高,然后逐步加大仓位。正赶上2014年-2015年那段跨年行情,我们俩收益颇丰。我经常会在下午3点收盘后,给媳妇发一张当日收益截图,最高的时候,一天盈利接近5万。
这让我一度无心工作,想辞职专门炒股。甚至一到周末,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小A也是如此,不断加大仓位,上杠杆。在一片喜气洋洋中,大盘冲到了5179点。在那个周末,我送给了媳妇一辆Vespa摩托车,纯进口,全部办下来大概3万多,正好是上一个交易日股市的浮盈。
当时朋友还推荐了京A摩托车牌照的转让渠道,大概7万多。我很心动,媳妇担心将来北京全面禁摩,牌照成为历史产物,最终,我们放弃了。
事后来看,这笔钱,还不如去换一个京A牌照。因为它的市场流通价格,据说现在已经涨到30多万。而当年在股市的7万多,已经烟消云散了。
买车后的那个星期,股灾开启。那辆Vespa成为它留给我的物质文化遗产。
大跌行情中,我跟小A的判断第一次出现大的风险:我认为短线出现了风险苗头,应该减仓回避,小A认为“千金难买牛回头”,牛市就应该长线持有。不过,随后的大盘走势,完全超出了我俩的预期——连续的大阴线、甚至是跌停。
从那开始,我们从一起吃肉,变成了抱团取暖。
那轮下跌一直持续到2016年初,上证指数最低2638点。曾经因为股市十年不败的战绩而被朋友奉为"股神"的小A,最终选择了清仓,退出股市。我的A股账户蒸发了二十几辆Vespa,不但跌掉了之前的盈利,本金也损失近半。
幸好,我没有加杠杆,总算留住了底仓。但从此之后,我只敢用闲钱炒股,确定投入的钱在我可以承受的亏损范围之内。
02
年入90万的全职股民,重新打工
小B是我的前前同事,理工科宅男,妥妥的股市技术流,属于“缠论”的门徒。
这在A股技术流中算得上是名门正派。为了深入学习技术,他甚至报名了几千、上万的课程,每天都要听老师解盘、跟股友交流技术分析。我对股市技术分析的一些方法,很多也是受他的影响。
大概三四年前,他正式成为全职股民。第一年年底,我们聚餐,聊起股市收益,他眉飞色舞地报出了90万的数字。这已然是很多大厂中层的税后收入水平,关键人家还不用在职场里勾心斗角,在一个接着一个的会议里消耗生命。
他甚至还做起了理财博主。写文章、拍视频,记录自己的"财务自由"之路。显然,他也想像师父一样,成为一方股神。在短视频平台,他的粉丝几个月就突破了10万,没办法,小散股民们太想"进步"了。
他在文章或者视频里,习惯把自己和他的粉丝称为“投资者”,开场白经常是“各位投资者大家好,我是小B”,这一点经常被我戏谑,“股民就说股民,扯什么投资者。”
后来,他解释说,投资者是高级股民,因为他们掌握了市场的规律和方法。
小B会在视频中对当下的市场走势进行复盘,然后用“缠论”的方法对未来走势做出预测。不过,对于这类IP来说,“说的对”是立身之本,也是粉丝愿意追随他的根本原因。但,说对几次很容易,总是说对,确实几乎不可能。因为,明天的行情不是今天算出来的。
有一段时间,小B的解读甚至成为“反向指标”,几乎每天的新内容,都是对头一天预测的“打脸”。再后来,一旦发生这种被市场行情打脸的情况,他索性就停更几天,等市场转暖再回来,接上之前的逻辑。
久而久之,他也学会了网上那些大神们的话术,无非就是“瞎子算命两头堵”。
比如,有的大神会这样说,“如果明天跌破XX点位,那将会继续下跌;如果守住XX点,那将会出现反转。”
正确的废话——才是大神们的滤镜。
真正让小B头疼的还不是内容上的无力,而是他自以为成熟的技术,并没有带来可观的收益,甚至是亏损。理论上头头是道,实战中“头头是大”。用技术方法验证历史走势,总是对的,去推算未来走势,又总是模棱两可。
股市的不可预测性与技术派的可预测性,成为了技术派投资者最大的心结。后面几年聚会再提到收益时,他的答案就变得模糊起来。到今年春天,他开始在朋友圈里积极转发公众号文章——他去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
这份工作的收入并不高,每月只有1万出头,但让小B收获了几年以来最安心的生活。"如果我们从股市上赚到钱了,周围的人会把我们当做大神,纷纷讨教;如果我们在股市上赔钱了,周围的人会把我们当做'大神经',不务正业。“
大神与大神经的一字之差,迫使小B必须要不断证明自己,这不仅是赚钱的问题,也是对自己的选择的一个交代。
“全职股民就像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的角色,不踏实,也没有安全感”。炒股终于变回了他的副业。
我观察下来,靠炒股年入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故事,好像每个人身边都能数出几个来。但16年的炒股生涯里,我没有任何一个朋友,真正通过炒股实现财务自由,甚至,长期靠炒股养家糊口的案例都没有。
这个心思,我是动过的。2022年有段时间,我的股市收益很漂亮,我一度考虑全职炒股,毕竟,用钱赚钱,是普通人的终极梦想。
媳妇甚至跟我约定:日盈利超过1万元,就去山姆超市买牛排。可惜,就像那辆漂亮的Vespa成为一种征兆,牛排的约定之后,别说日赚一万,有一段时间,账户不亏损我就觉得幸运了。
后来我发现在股市“一年赚十倍容易,十年赚一倍困难”,赚钱也不完全是凭自己的能力,更多是沾了牛市的光。
但幸存者偏差之下,股民们还是很容易在一个个道听途说的发财故事中迷失。赚钱的人,很愿意去传播,而赔钱的人,往往不吭声。
今年国庆节,我随媳妇回湖南老家,听到一个亲戚说,他的朋友在最近这段时间,赚了几十万,令他羡慕不已。听说我也在炒股,他便问我的战绩,我回答说没赚到钱,他明显露出了失落的表情。
03
成为时间的朋友
最后一个故事,从我自己开始讲起。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小米在2021年3月宣布造车的时候,我冲进去重仓了小米,然后,被迫成为了时间的朋友。我深刻记得当时的价格:26元。再次见到这个数字,已经是今年国庆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时间过去了3年半。
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为冲动交学费。小米一路下跌,最低点到8块多,我是一路跌,一路补仓,主打一个全程陪伴。
终于,在2023年的最后一次回调中,我打光了所有子弹,开始满仓小米。如果,从当下的结果来看,我的这笔买入是成功的,但这是被迫的成功。整个过程无比煎熬,持股体验极其糟糕。
但是C叔很喜欢这样的持股体验,他常说买股票就是要做“时间的朋友”。
C叔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也是一名老股民,我们是在一场茶局中认识,他的大光头让我印象深刻。
他的投资理念非常的简单粗暴,就是一个字——“等”。他不关注宏观政策、也不看公司基本面、更不会钻研技术,他只是选择股市在低位的时候,买入价格很低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个期限是以年计算的。比如他曾经持有某券商股票,从2元入场一直涨到9元,但他没有卖,因为他的目标是15元。可惜,他的目标没有等到,这只股票又回到了2元。
但这样的起起伏伏,在C叔看来很正常,他也并不会因此懊恼,还劝我们要有耐心。
C叔坚信,总有一天,我们的A股能站上1万点。可惜,他已经没有机会看到这一天。他在去年因为心梗去世。当时的股市,还是一片萎靡。
股市玩家中流传一句话,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勇往直前。C叔应该属于典型的后者。但不是每个股民都能像C叔一样,买完股票就把软件一关,再也不看,安心去做时间的朋友。
至少,我还做不到。
我喜欢更加灵活的操盘,希望很快看到结果——输赢的刺激。我想这是大多数股民的心态。这也是我们很容易被主力操盘手拿捏的原因。尤其在2015年之后,我更倾向于“快进快出”的操盘风格,宁可小赚,也不要大亏。从结果来看,我基本完成了这项KPI。
最后,补充几条我自己的操作心得。我说的不一定对,但或许可以给新进股市的朋友们提供些许参考:
1.一定要见好就收。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但99%的人做不到,包括我自己。没有人愿意在顺风局下牌桌,这就是人性。
2.一定要追涨杀跌。很多人都劝散户不要“追涨杀跌”,这是很大的误区。相比于有实力的操盘者,散户最大的优势就是钱少、灵活,一定要利用好这个优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3.一定不要跟股票较劲。不要在一支股票上死磕,执着于"回本"。大的亏损,往往是因为跟股票较劲。认输,才有翻盘的机会。
2024年只剩下最后2个多月了,祝愿大家都能守住自己的钱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