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 

【转】穿越废墟:共享单车剧未终(上)

@胖虎哒哒
作者:张 珺、李思谊 编辑:高宇雷 来源:腾讯新闻《潜望》栏目 (本文约17936字,阅读需要25分钟) 01 一颗银子弹 共享单车是否存在一颗银子弹?如果拥有银子弹,我们选择击毙谁? 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亲临摩拜位于北京亮马桥的办公室,满怀恳切地问在座管理层。此刻是2018年4月,他刚以令人咋舌的27亿美金把摩拜收购过来,迫切想找到王牌杀手锏。 两名摩拜高管回忆,银色子弹(Silver Bullet)是致命武器的代言词,在欧洲传说中,只需一颗即可射穿吸血鬼的心脏、取其性命。“说白了这个生意,干什么能够一枪致命。”其中一位高管解释说。但即使在战场中央,也没人能告诉他答案。 不过,在场的管理层大多认为,如果手握银子弹,他们最想击毙的是哈啰出行。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拿了蚂蚁融资,趁着市场空虚,崛起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滴滴对此所见略同,因判断美团收购摩拜会出现“巨大折腾期”,也将枪口瞄准哈啰。 2016至2018短短三年,共享单车酝酿了一部险象环生的商业史。资本牌局环环相扣,风靡一时的创业公司ofo、摩拜,在烧掉数十亿美金后,不仅爆发了罕见的合并失败案,而且遭巨头或吞灭、或遗弃,双双从商业世界消失。 人们给时代画上句点,没想到时隔两年,巨头在废墟上重新燃起战火。滴滴与其投资企业ofo决裂后,孵化了青桔单车;美团吞并摩拜后改名美团单车;而蚂蚁继续支持哈啰。凭借着雄厚的资本,三巨头都不会轻易下牌桌。 青桔将哈啰视作突破口,后来居上,不仅蚕食其份额,更是连续干预融资。哈啰已一年多没获得新的资本弹药。2020年,青桔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在两轮车战场攻下最后堡垒。年初,仍处疫情阴霾下,青桔敲定“早春计划”,在周会外另增“隔日早会”,管理层9点40紧急碰头20分钟——全员蓄势待发。 没想到的是,沉寂两年的美团突然以凶狠姿势杀了回来。这年4月,美团在湖南、广东、福建的零星小城,试点电单车。发现了经济模型可观,美团随即发起“百日之战”闪电战,欲100天集中投放200万辆电单车。“大干快上、短时间集中炮火、利用新车优势。它的策略太激进了。”业内人士说。这超过滴滴电单车前三年的投放总量。 “珍珠港没了,我们干了啥?”滴滴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青桔单车CEO张治东说道。他把美团突袭电单车,比喻成偷袭珍珠港,严重地干扰了滴滴早春计划。蒙受着巨大压力,张治东在盛夏的炎炎烈日之下,带青桔高管奔赴中国西部的腾格里沙漠,两天徒步四十公里。他们称此为“决战前一次心灵洗礼”,因为返回后,将展开全面反攻。 美团、滴滴一改态度,直接拿枪指向对方。并且,主战场从单车切换到电单车。 对内,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下达最高指令:“要顶住”、“必须拿下”。 2020年被称作“共享电单车野蛮生长和激烈竞争的元年”。“这种场面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一位同时亲历单车、电单车两场大仗的人士说。单车交锋集中在一线城市,最多下沉到部分二线;而电单车“战火早就烧到镇上,都快下乡了”。战事演变为一场“寸土必争”的恶战。 这场火不止烧到街道,还烧到幕后资本。据知情人士,滴滴、美团的共同投资者红杉资本,原本准备以超1亿美金参与青桔的A轮融资,已进行到背景调查阶段。可是,就像青桔影响哈啰融资,这次“美团最后拦住了”。 作为中国创新代表的共享两轮车,商业壁垒不高、也难以赚得巨额回报,但因能产生巨大流量且是互联网巨头的战略版图,它身处时代漩涡中心。在这里,不仅全国性战役频发,而且撬动了全球资本局——两轮车战事是当代中国最精彩的商业博弈案之一。 腾讯新闻《潜望》采访了超过20位新旧单车创始者、高层、投资人和供应商,尝试复原这个事件密布、各方利益阡陌纵横的故事。这场战役堪称互联网史上最昂贵的钢铁大战,它曾如何走向废墟之地,而今又如何重起硝烟? 02 争夺孙正义 时间倒退到2017年初春的一天,ofo创始人戴威在晚间11点落地首都机场,迫不及待召集合伙人开会。“太牛X了,我跟你说……”站在北大旁一间茶馆,他难掩喜悦。 戴威刚结束与软银集团CEO孙正义的第二次会晤,从香港飞回来。过去几年,日本人孙正义凭借阔绰和野心,被信奉成能影响世界互联网格局的人。为了表达诚意,孙正义在iPad上面亲笔手写TS(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外加滴滴加持,融资金额最高达18亿美元。 夜色已晚,茶馆里的年轻人困意全无。“互联网行业,Masa(孙正义)入场代表尘埃落定,”一位ofo联合创始人说,“如果手握18亿美金,可以把所有对手打到地上爬不起来,踏踏实实做流量变现。”ofo有五位联合创始人,我们采访了其中三位。另一位形容那晚的心情是:“我们觉得要上天。” 这样的亢奋情绪,ofo不陌生。他们上一次因投资狂喜在半年前。2016年9月,戴威深夜发起电话会:“明天早上,全球同步官宣滴滴领投1.3亿美元。”“很惊喜、很意外、很兴奋,”一联创回忆道,他立马把电话按下静音键,指挥员工下楼买啤酒,“觉得有大哥了。” C轮起,滴滴是ofo最大投资人,双方开启一年多蜜月期。戴威多次表达,程维是他的贵人。程维到访ofo早年在立方庭的办公室,两人有惺惺相惜的意味。不仅如此,滴滴对ofo开放完整股东名录、撮合投资者,其中包括盛名之下的孙正义。 更早时候,摩拜在其投资方红杉资本和李斌(摩拜董事长、蔚来董事长兼CEO)的引荐下,已经见过孙正义。听见风声的戴威有些着急,连忙找滴滴施以援手。 此时,ofo和摩拜沿着融资阶梯奋力攀爬,两家各融到6至9亿美金,双双来到E轮融资面前。无论对谁,18亿美元都是天降巨款。“当时软银如日中天,破纪录嘛。”一位接近软银人士说。“如果这笔钱真的进来,这事就妥了,游戏就结束了。”ofo联合创始人说。因此,孙正义是各方企图争取的最后一人。 “他的做事风格像God Father(教父)。”一位曾在软银被投企业的高管评价道。孙正义出手剽悍,而投资逻辑简单:找有巨大想象力的赛道、下注第一名。共享单车有可观用户数、订单量,但营收和盈利存疑。为了打消孙的顾虑,滴滴进行一番游说,并表态“会毫无保留支持ofo”。滴滴是软银近年来投资的新贵企业,ofo虽落后摩拜,但他们给孙正义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那天,三位滴滴高层人士也在现场。孙正义提出两个投资条件:首先,ofo要决胜摩拜;其次,组织能力也要强劲。经多方商议得出结论,ofo以3000万日单为目标,同时需要滴滴委派管理层协助组织建设。戴威全盘答应了。 一位接近现场的人士说,在会面最后,戴威、程维和孙正义三人,一起捧着写有珍贵投资意向书的iPad,拍了一张合影。这张合影至今留在几位关键人士的手机中。胜利仿佛唾手可得。 03 意外报告 然而,一个意料之外的尽调报告卡住了戴威融资进程。 香港会面后,软银派来一位叫David的法国人,对ofo尽职调查。他和戴威英文同名。 熟悉软银的人说,孙正义虽然是教父、是赌徒,但软银作为面向全球的投资机构,尽调风格高度“美式”,会一笔一笔看所有问题,包括资金流向、决策是否按股东协议实行。一旦发现问题,“卡住就卡住了”。 另一边,得到孙正义口头承诺后,戴威为3000万单放手一搏。但吞金速度超乎想象。据财务和供应链人士透露,ofo资金主要流去三个方向:采购、人力、物流。2017年3月起,公司单月要采购300万-400万辆单车,约合3亿美元;总部急速膨胀至3700人,人力支出约1.2亿元人民币,算上全国运维更惊人,约2.2亿元——以此计算,三个多月就烧掉一家独角兽的估值。(独角兽指估值10亿美金以上公司)“就跟黑洞一样。”曾负责ofo财务工作的人说。 3月,ofo刚融完4.5亿美金的D轮融资,4月融完D+轮,5月就没钱了。戴威只能下令停掉供应链,这让他贻误战机。 软银尽调迟迟没有结果。一位ofo管理层回忆说:“签了TS以后没动静,就一直在等,把其他机构晾了三个月,现金流晾完了。这个事就有点尴尬。”资金压力步步升温,年中,ofo做出一个极危险的举动:挪用押金。摩拜和其他单车企业也走了这步。“公司就到了所有钱都花完,剩下一坨押金的一天,你说我是立刻破产呢?还是用这个押金呢?”这位管理层觉得在当时情境下,企业处境两难。 就在这时,尽调报告浮出水面,揭开明星企业的灰暗面。据看过报告人士的说法,会计事务所大量使用“非比寻常”、“奇怪”、“没有人可以解释原因”、“缺陷”这样的字眼。 例如,创始人欠公司上千万美金未归还;CEO助理用公司的钱做理财;公司向一位联合创始人借款100多万,让他以超过市场价格的资金购买特斯拉汽车。他们还投资了数家与主业毫不相关的公司——时尚眼镜、无人驾驶飞行器、防空气污染——这些交易不但没按公司章程报经董事会批准,团队也难以自圆其说。“如果你是投资人,看到尽调报告,你也很担忧把钱放在那里。”一位股东说道,他记得看过最匪夷所思的条目是:这家公司曾支付1400万发射卫星。 时间来到2017年7月,ofo现金捉襟见肘。无奈下,它把E轮拆出6亿美元的E1轮,优先开放融资。“先投一点,不然活不下去。”滴滴出资2亿美元,其他四个股东(阿里、DST Global、中信产业基金、弘毅)各出1亿美元。拿到钱后,ofo豪掷3亿美金恢复供应链。不久,他们又没钱了。 这些内部麻烦同样让股东感受到压力。“我们也很焦虑。”一位参与ofo投资的人士说,该机构内部反省,为什么自己尽调不够谨慎。但他们抱有一丝侥幸,“戴威还年轻,会在公司管理上犯错,但不至于一棍子打死”。他们希望“一边纠正问题,一边让更多的股东进来”。于是,股东与创始人达成共识:先补治理短板、再争取软银。 在此背景下,滴滴派高管进驻,付强出任总裁,柳森森(Leslie)出任CFO,还有约50位中高层应聘过来。经双方努力,ofo在2017年10月日单量峰值冲到3250万单,拔得头筹。而危机如影随形,大规模投车、1元月卡进一步消耗资金,加速了公司枯竭。此时此刻,ofo应付用户押金40亿元,而现金及等价物23亿,已经出现缺口。 戴威还没有死心,独自赴日本再一次见到孙正义,孙的态度令他失望了。“他们差点就投了,最后一分钟back up(倒退)的。”上述软银被投企业高管说,孙正义坚持要投,遭到投资团队阻挠。和孙正义宏大Vision驱动不同,他的下属多为财务出身,更相信精密的数字和演算。“一般他不听,但这件事到最后他听了。”不尽人意的尽调和此起彼伏的反对声,都让孙正义对ofo充满犹疑。 04 一通未接的来电 软银态度的骤然转变,令ofo和滴滴出现裂痕。矛盾步步激化,两家公司爆发众所周知且极具戏剧的一幕。 事实上,ofo驱赶股东事件在一间茶馆内隐秘地谋划。 2017年11月的一个周五,戴威召集联合创始人们到北京西四环的金源饭店吃午饭,随后前往附近茶馆。“(老戴)说不行,今天必须得让他们走。”一位参与者告诉我们。几人兵分两路,打响管理层权益保卫战——他们要即刻把滴滴高管请回去。 计划是这样部署的。戴威坐镇茶馆,先打电话通知程维。其余人返回公司,约谈付强和柳森森,让两人立马离开。他们依计而行,但很快失控。约谈小组晚6点到公司,付、柳不在。“你们俩来一趟办公室。”创始团队发出微信。对方回答在外吃饭。而茶馆那边,戴威给程维的电话一直没打通。 “变成两边都控制不了时间,得碰运气,哪个先发生。”结果是,付、柳晚8点率先返回,创始团队挑明立场:“你们可以回去了。”据在场人士回忆,付强全程没说话,柳森森情绪激动,“有一点炸毛,后来就走了”。由于程维中途一直没接电话,这件事升级为先斩后奏,决裂失去了最后的回旋余地。 ofo管理层讲述了过激行动的多重心理动机。从他们的视角,ofo单量达成了,滴滴管理层也来了,唯独软银的钱没来。“给老戴的感觉是‘滴滴把我框了’。”一位联创说,他们对滴滴派驻高管心生芥蒂。“工作配合倒没特别大问题,心里觉得他们是为了滴滴。公司做好了全是滴滴干的,慢慢一步一步把我们吃掉。” “公司向心力会有分裂,这个很要命。”另一位联创说,这批经理人虽然专业、认可并支持戴威,但更多思考“我来改造这个公司,用滴滴的方法把效率做得更高”,而且展现出不合时宜的团结。 “这个倒不用过多猜想。”相关人士称,触发不满最直接的是资金。ofo想要开放E2轮融资给外部股东;滴滴觉得ofo有内控风险,必须先予以清除,并且开始支持ofo和摩拜合并。ofo只有收集齐股东签字页才能融资,他们认为滴滴有意拖延。“你不让我们融资,不让钱进来,那你高管在这干嘛?” 就在这时,外部环境也有了微妙变化。与滴滴生出嫌隙的ofo收到来自阿里巴巴的示好。一位同时接近三方的人士说,蚂蚁高层把戴威叫去杭州“聊了几天”,表示愿意重金支持。 05 错综复杂的大佬牌桌 在共享两轮车博弈史上,ofo和摩拜这起罕见的合并失败案,是扭转日后格局的关键转折点。一位如今身处战局中央的人感慨道:“如果当年它们合并,就没有今天的故事了。” 故事缘起自2017年9月,在战争帷幕的后方,摩拜和ofo的资本方们忙碌起来,他们想终止看不见尽头的烧钱,推动合并。 行动不久便有了实质进展。10月的一天,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顶层的总统套房内,六名关键人物开始了首次谈判。 两名接近谈判的人士说,双方势均力敌:摩拜方是CEO王晓峰、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战略股东)、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股东);ofo方是CEO戴威、滴滴高级副总裁朱景士(战略股东)、一名财务股东代表。 坐在ofo和摩拜牌桌对面的,是中国互联网最顶尖的资本操盘者。他们久经谈判场,对一切规则熟稔于心,有时会掩盖真实意图给对手虚晃一枪。最重要的是,他们永远知道该在何时抛出筹码。 这场谈判紧绕三个核心。其一是战略利益关切的股东(腾讯、滴滴、李斌),合并后谁主导;其二是创始人,摩拜有王晓峰和胡玮炜,ofo有戴威,新公司谁挂帅;其三是财务回报,合并到底几比几。 滴滴率先出牌,把自己的方案摆到桌面上——程维任董事长,王晓峰和戴威任联席CEO,合并比例按5:5。“第一次聊是先把问题和潜在矛盾暴露在上面。包括谁管、比例多少、收益期怎么样、独立还是不独立,这些都是最大问题。”一位股东告诉我们。不出所料,在公司架构、主导权上众口难调。 初次谈判拉锯了七八个小时。相比活跃的股东们,两名CEO显得沉默寡言。有当事者回忆,股东舌战最激烈的时候,王晓峰跑到一旁做起了俯卧撑。 上述接近谈判的人士称,因为共享单车和网约车战略协同性高,滴滴想主导新公司。腾讯没有太大异议。李斌同意合并,但他的底层担心是“企业完全沦为增长工具”,从而丧失潜力。各方没能达成合意,会后,就核心条款有多轮修改谈判。更大的阻力来自两名CEO,他们都清醒传达要谋求独立发展。 滴滴向戴威建议,如果不合并,“以今天ofo的治理能力和竞争格局,独立发展很难持续”。戴威则态度坚定,他能hold住。 为了争取更多胜算,戴威把阿里巴巴请上牌桌。局面更扑朔迷离了。 腾讯和阿里彼时支付战事正酣,双方对高频的线下机会虎视眈眈。腾讯很快投资摩拜。会迟到、但绝不缺席的阿里一直在等待最佳猎物和最佳时机。 其实,ofo很早对阿里暗藏心思。DST Global的老板是俄罗斯著名投资人Yuri Milner,他也是ofo股东。一位接近戴威的人士说,戴威视Yuri为导师,曾两次到访他美国家里共进早餐。腾讯刚宣布投资摩拜,戴威立马请教Yuri,要不要赶紧找阿里?虽然ofo拿了滴滴的钱,但只把滴滴当“大哥”,“觉得在出行行业有个大哥能靠”。Yuri也给出肯定的答复说,你就等着,阿里一定会来。 果不其然,D轮融资窗口将关闭时,蚂蚁来了,ofo特地为它放开D+轮。两个月后,阿里也来了,以1亿美金参与投E1轮。不过两笔只占小股,难成气候。“来了就进来了,自然而然故事就应该这么讲。”上述人士私自揣摩。 拉回到合并谈判。牌桌上唇枪舌剑仍在持续,牌桌下的势力按耐不住了。综合数位谈判人士,阿里对戴威传达,合并不是你们的唯一选项,阿里将拿10亿美金支持ofo。这增加了戴威的信心。 此时此刻,创始团队和股东最大分歧在于,股东支持合并,戴威希望开放E2轮继续融资,于是有了他讨要签字页的片段。ofo认为仍有机会把软银争取过来。 在当时,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没有给签字页。“他说你同意和摩拜合并我就给。”一位知情人士说。朱啸虎是ofo和滴滴双方的投资人,滴滴投资ofo,是在朱啸虎和**的游走下敲定。这些背景让ofo彼时笃定,朱和滴滴是“穿一条裤子的”,也加剧了决裂前的矛盾。(注:滴滴称晚些就提供了签字页。“只要财务投资人给了,我们都给了。”) 戴威当然不愿妥协。“当时很倔,觉得像一匹马,你想把他拉回来。”一位ofo投资人说。但无计可施,因为戴威手中握有“一票否决权”(Veto Right)。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个错综复杂的牌局中,很多人都握有一票否决权。 ofo对Veto的设计是,自A轮起,每轮投资中持股过半者享有否决权。A轮的金沙江、B轮的经纬、C轮的滴滴,都有一票否决的权力。ofo从始至终没到过投票环节。一票否决权的真正要义是“震慑”。“就跟大国的核一样,你也有核弹,我也有核弹。彼此心知肚明。”上述知情人士说。 在多方的沉默威慑下,合并谈判僵持了一个月。随后局势变得剑拔弩张——11月,ofo赶走滴滴两位高管;12月,眼看合并无望的朱啸虎,做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举动。他甚至没有顾忌老朋友滴滴。 朱啸虎以最新一轮估值20%的溢价(相当于34亿美金),把股票卖给阿里+蚂蚁。后者斥资1.6亿美金。若交易达成,阿里不仅获得董事会席位,还将拿到一票否决权。 滴滴当即跳出来阻击。它行驶优先购买权,以1800万美金从朱啸虎手里买下部分股票。这让阿里的计谋未能完全得逞——由于在A轮持股未过半,没得到一票否决权。但阿里斩获了一席董事会席位。 朱啸虎利用“阿里想入场的情绪”出售股份,堪称经典操作。一位当事者评价:“他永远站在自己那边。”这起标志性事件预示阿里在ofo董事会夺得话语权,也宣告腾讯和滴滴欲推动的合并案彻底流产。 “一环扣一环。”一位牌局中人感慨。 而仅仅在一天后,蚂蚁宣布领投哈啰3.5亿美金。“阿里下棋下三步。”另一人士说。自此,蚂蚁手中的筹码多了一枚,ofo变得被动。 结果是,戴威没等来10亿美金,进来的只有蚂蚁5亿人民币和阿里5.2亿人民币借款。后者变成ofo第一大债权人。 有观点认为,ofo在阿里和蚂蚁站队上存在误判。ofo先拿了蚂蚁的钱,又掉头拿阿里的钱。看上去两者是一致行动人,但触碰了大公司内政的逆鳞。在单车生意上,真正有战略协同的是蚂蚁,而蚂蚁把票投给哈啰。 “有时候他们说,我们这是两家公司,有时候就说是一家,你说你有办法吗?”一位参与其中的人士说。 一位滴滴方人士认为,共享单车很像早年网约车战场,份额是战斗关键,一旦落后、随时淘汰。这逼迫你往前走,却留下很多隐患。滴滴在和快的、优步两次合并案后,经历了痛苦的修炼内功时期。 他的观点是,企业必须在三条曲线上取得平衡——规模、用户价值、组织能力。如果没有创造足够价值、组织能力跟不上、还让监管觉得是麻烦制造者,过快撑大规模容易摔倒。合并至少可以慢下来,“解决身体的疾病”。但决定权在戴威。“毕竟他是ofo的创始人,会决定命运往哪走。” ofo方人士觉得,戴威不是拒绝合并,是希望先融资。“你坐拥几亿美元,跟摩拜谈更有优势。但是投资人认为钱拿过来,你100%不合并。核心在于双方不信任。” “我觉得就是说,那个时候太自信了。你是个青铜,你觉得是个王者,那就出问题了。”一位ofo前高管称。他特意强调道:“在这个局里没有什么好人、坏人,大家都是出牌的高手。” “当时阻力很大,有很多人性,有感性、理性的冲突,有年轻气盛带来的ego。”一位同时接触多方的人士说,“如果你问我做错了什么?就是一群年轻人驾驭了无法驾驭的大盘。题目太难了。” 06 海棠湾惊心变局 决裂后的夜晚,付强走出ofo灯火通明的办公室,独自来到漫咖啡,和两名滴滴高层接头。 滴滴感到遗憾的是,为ofo总计注资3.5亿美金,持股25%,现在沦落遭遇驱赶。“滴滴很冤也很无奈。”其中一位高管说。他们决定让滴滴籍ofo员工集体休假。 为了稳定人心,戴威利用吃火锅时间鼓舞士气。一位时任ofo大区经理的人说,九名战区负责人出席酒席,“大家在酒桌上表示要接着干”。烟雾缭绕中,众人纷纷举杯,包括滴滴的人。但不久,滴滴员工就休假了。 在滴滴,出行类服务统称“同心圆”业务,ofo是同心圆内第一笔投资。共享单车冉冉升起时,滴滴正忙于主营业务——和优步中国竞争、合并,以及网约车新政压力。滴滴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投资形成战略协同,而现实令这家公司陷入沮丧。 休假十天后,十几名骨干到滴滴开会,程维做了深刻复盘:凡是主赛道,通过投资解决诉求是不可能的。 30余位员工从ofo撤回,栖身西山朗丽兹酒店,临时租了办公室。基于三个月深度参与,他们推演认为,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成立,长期来看,这场仗是效率竞争。“虽然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重归于好,但至少我们需要有备选方案。”一位滴滴员工说。2017年11月30日,就在付强等人被赶出不到一个月,单车在滴滴悄然立项了。 作为启航,团队到三亚海棠湾团建。“海棠湾”也因此成为项目代号。他们以团建之名,行决策之实,进一步统一思想。 一位与会者回忆,程维问多少天可以上线?付强答,2018年4月,最快也要3月份,总共90天。 “那就压缩一半,45天,”程维边想边说,“不,再提前5天,就40天上线。” 40天内,必须落地北京、成都、深圳。彼时共享单车市场人心惶惶,各地政府接连出台政策,管控一天比一天紧,甚至“有要关门的趋势”。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团队首先想到奄奄一息的小蓝单车。早前,戴威准备1亿美金收购小蓝,付强反对。后ofo融资受阻,交易作罢。坐在星巴克,张治东直接挑明:“我收购不了你,我没那么多钱。”他看准CEO李刚想脱身,用化解押金危机为谈判筹码:一段时间内,小蓝押金可以用滴滴后续服务抵扣。此外,滴滴还将支付5000万人民币代理费。“坦白讲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张治东对腾讯新闻《潜望》说,“很便宜。” 而滴滴总部会议室内,高层为单车品牌争执不下。滴滴总裁柳青喜欢酷飒的黑色;付强钟意萌芽绿;正钻研美学的程维故弄玄虚。“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他引用邻居,一位美院院长的话,“中国有一种陶瓷最美,颜色是‘雨后天边一抹青’。”代表中国工业制造巅峰汝窑的上成品,正是这种颜色。取名青桔,寓意还没完全成熟,报以期许。 他们一边回收修复小蓝,一边启动青桔的生产线,双线并举。 富士达曾是ofo供应商,伴随后者资金链断裂,被迫成了最大债主,CEO孙昊正为此眉头紧锁。一家自称“新的互联网公司”托人找来。对方没亮明身份,孙昊依据见面地临近滴滴看出端倪。“滴滴是要给ofo一巴掌,让不听话的孩子听听话。”这名老将想。他没戳破对方心思,顺势谈定有利条款——让自己不至于因ofo蒙受灾难。 过年前的天津富士达工厂,忙得昏天黑地。孙昊事后说,一款产品往常落地要3个月,这次集中攻坚15天。而且时间点特殊,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少工人回乡过年,供应链面临用工荒。他们四处招揽员工,买方便面、牛奶、面包堆放在厂房。天寒夜长,温度降到零下,工人裹两件棉袄御寒。全员日日加班到凌晨三四点,一直干到大年三十的夜晚。 城市团队亦如履薄冰。“竞争对手给政府施压,宣称对方投我也要投。”运营负责人说,他们组织上百号人扫街,争分夺秒地把小蓝从犄角旮旯找回来,送仓库修复,再想办法投出去。对手为了阻挡投放,甚至“用粪便擦在车座上”。 最难的是政府沟通。他们把小蓝投往深圳,主管部门叫停,立即撤回。投往广州,主管部门也不同意,又撤回来。10万辆小蓝悉数躺回仓库,一辆也没投出去。大城市政策压力大,而形势刻不容缓。于是滴滴改变策略,直接把青桔运往佛山、东莞,从侧翼进攻。 惊心动魄的“四十天计划”最终执行是:北京投放了小蓝,成都投放了小蓝+青桔,佛山、东莞投放了青桔。总投放10万辆,只有ofo的百分之一,可谓杯水车薪。但在政策收紧的最后夜晚,滴滴为自己“撕出了一道缝隙”。 未完待续
【转】穿越废墟:共享单车剧未终(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