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来到底穿什么?
「核心提示」当人与自然的议题来到越来越紧迫的阶段,可持续时尚不再是简单的噱头。我们未来到底穿什么?江南布衣想要做到“布尽其用”。
作者 | 詹方歌
编辑 | 邢昀
海拔3000米到6000米的藏地高原,生活着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动物——牦牛。因其体型强壮、极耐寒,对当地牧民日常生活非常重要,被形象地称为“高原之舟”。
牦牛耐寒,主要归功于每年入冬时长出的浓密绒毛。这是一种比羊毛更保暖,比羊绒更透气的天然纤维。但由于成年牦牛一年产绒量不超过300克,能作为纺织原料的精梳牦牛绒更少,这种材料至今未被大量普及,仅有较少服装品牌在尝试使用。
7年前,江南布衣旗下高端女装品牌LESS率先在产品中应用了牦牛绒。牦牛绒被江南布衣看中,是因为它的环保特性:入夏时自然脱落,人工梳理及时就能实现每年采集,是一种符合可持续理念的天然材料。
近年来,“可持续”成为时尚领域的关键词,诸多品牌都加入了这场无声的战役。这不仅仅是一股市场潮流,更关系到品牌未来护城河。在利用牦牛绒进行产品创新外,江南布衣还通过“布尽其用—牦牛绒产业振兴”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发展,试图将这种能够代表中国的环保、高端面料推向世界舞台。
8月2日,在杭州举行的《布尽其用—传统与创新的对话》论坛里,江南布衣用过去三年布尽其用项目在“织物”方面的梳理、研究,讲述了可持续时尚大命题下,如何唤醒行业对中国传统面料和工艺的新认知,推动中国时尚和设计力发展。活动当天,全球首个牦牛可持续标准——《农场动物福利要求 牦牛》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作为行业内的头部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正站在三十岁的关键关口。产业的潮涌从来都奔流不息,各种设计元素、理念如浪花不断卷起又淹没。当江南布衣将目光投射到一团牦牛绒、一块织物上,也交出了自己面向下个十年的长期主义答卷。
1、一团牦牛绒的环保使命
人与自然的议题正来到越来越紧迫的阶段。联合国环境署数据显示,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0%,比所有航班和海运的碳排放量总和还高。
时尚行业早已意识到转变的必要性。一些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企业,已开始主动管理碳排放,探索可持续的创新面料和提高现有材料的利用率。
江南布衣一直是中国品牌在可持续时尚领域的先行者。2023财年,公司可持续原材料采购占比达到16.6%,比2022财年大幅提升10.3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是以藏地牦牛绒为代表的可持续材料被更多应用到江南布衣的产品中。
藏地牦牛绒产量稀少、工艺复杂,供应端因处在偏远高原地区,在服装市场使用并不广泛。江南布衣是第一批运用牦牛绒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2022年,江南布衣启动“布尽其用”项目,从“织物”这一载体出发,探索能承载中国文化的生态面料及其相关手工艺,为行业提供新灵感,两年多时间里,项目走过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深入研究34种传统工艺,开发了200多个实验性样片。
在这个过程中,牦牛绒更是作为代表中国的天然纤维被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牦牛是一种从生长周期就能实现环保的动物:它们的舌头比羊更短,吃草时不会连根拔起,极大保护了牧区生态。每年6月到8月牦牛绒会自然脱落,能实现循环收获。
不过,天然牦牛绒只有寥寥几个颜色,无法满足时尚界对色彩的需求,一旦被染色又会破坏其保暖透气的天然性能。针对这一特点,“布尽其用”实验室进行了手工设计,将羊绒、驼绒和牦牛绒混纺,进行面料再创造,然后交给供应链进行生产性打样,最后进入江南布衣的成衣设计中。如今,江南布衣旗下多个品牌售卖的冬装中,都使用了牦牛绒和羊毛、羊驼毛结合的先进工艺。
不仅如此,牦牛毛黏绒经过提炼后剩下的毛渣同样没有被浪费。
8月2日的论坛上,江南布衣合作方、浙江沃棆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惠新表示,目前公司利用现代技术将毛渣中的草皮、牛皮屑分离掉,纺纱出抗紫外线、透气保暖的面料,制造牦牛绒帐篷、太阳伞、地毯等产品。纱线和面料企业的衔接,构成了可持续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除了牦牛绒,江南布衣还广泛使用有机棉、有机亚麻等环保材料。在这场绿色战役中,产品的环保不是胜利的全景,从一颗棉籽到一朵棉花,再到一张棉布,整条链路都符合环保标准,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江南布衣的这些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均不使用化肥农药及其他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按照目标,到2025财年末,江南布衣要实现可持续原材料占原材料采购总重量比率达到30%(含)以上。
当羊毛与牦牛绒融入同一条柔软的毛线,当棉和亚麻被纺织成同一块亲肤透气的布料,人们鲜少能够回忆起它们的初始形态。但对于生产商来说,只有从原材料生产环节就对低碳的使命有所洞察,才能让织物从诞生起就拥有更轻盈的“生命”。
2、库存布料有新生
服装行业庞大,每个细分赛道面对的减碳问题也不尽相同。
快时尚品牌靠款式迅速更迭抢占市场,积压库存大部分为成衣。江南布衣这类设计师品牌,以设计师本身的创意理念为主导,成衣前会尝试不同布料,布料往往有起订量,因此产生了一定的布料库存。
如何将这些全新但量小款多的布料重新利用,就成了设计师品牌有关环保的重要议题。
2024年3月,江南布衣推出了全新品牌RE;RE;RE;LAB,如品牌名所传达出环保理念“再思考,再利用,再创造”,它专注于消耗10米到500米之间的库存布料。这些面料在江南布衣的整体库存中占了76%。
“RE;RE;RE;LAB成衣使用的很多面料都是非常好的,有些款全国只有十几二十件,因为面料只有那么多。”江南布衣企业公关总经理郑丹丹曾做出这样的阐释。这样的特点恰好符合年轻一代对个性化和环保理念的追求,新品牌迅速被市场接受。
在江南布衣内部,这种面料先行的尝试被称为“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另一题是10米以下的零散布料,它们的归处在“芝麻实验室”。
“芝麻实验室”创立于2020年,由江南布衣品牌的创始人李琳牵头,也直接向她汇报。“布尽其用”论坛现场,李琳提及芝麻实验室当初的构想:“有时候裁剪是很矛盾的事情,衣服看上去片少就费料,如果切下来的边角都丢掉就是非常大的浪费。”于是,芝麻实验室的设计师们将零散布料变身布包和家居用品。由此生产出的“十四片包”,也在茑屋书店热销。
此外,江南布衣给经销商提供的会务用包和员工新春礼,也都是芝麻实验室的设计师们利用库存布料和纱线制作。
不仅如此,江南布衣还研发出了“再生羊毛”技术,即回收在成衣生产过程中的羊毛面料的边角料,将其进行技术处理后转化为高品质面料,极大减少了羊毛制品的浪费。
在江南布衣内部,设计师们需要对每一件产品的减排负责。
如果说,一块织物的诞生过程只是奇幻漂流的开始,那么从选料到库存,再到全新的成衣、包包和家居用品,这些布料更像是在经历一场与环保有关的冒险。在这场冒险中,布料们不断流转、重新排列组合,最终成为风格迥异的全新产品,焕发新生。
3、新十年,江南布衣织出绿色图景
步入新十年,江南布衣除了用可持续时尚的理念自我重塑,也以自身为支点,试图服务于整个行业的转型拓展。
8月2日的论坛开幕致辞中,李琳回顾起江南布衣对“可持续”的探索。从2015年开始,江南布衣想做一个完全可持续的品牌。但是到2018年发现,“当时中国的可持续原材料供应链不是很成熟,很多东西远道运输,做下来并没有可持续”。经过这些弯路,江南布衣尝试将可持续变成一种理念,放入所有的品牌线内。
江南布衣和融设计图书馆的合作“布尽其用”项目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项目通过每年不同的主题,将从古老造物智慧和传统工艺文化中汲取的设计灵感,与诸多从业者共享,推动大众化、商业化,实现“布尽其用”。
布尽其用,既是文化的尽其用,也是面料的尽其用。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表示,中国传统手工艺在不断解构再创新的过程中传承,从概念设计到量产解决方案、从蓝图到现实,才是最难的“最后一公里”。
非遗活化传承人、稻荷草木染工作室主理人林含曾深度参与到布尽其用的染色篇章,在与江南布衣的合作中,植物染色的色牢度,甚至是每一批次的染料和面料如何达到相同的染色效果,都被不断探究。工作室沿用包括套染和以前最古老的染色技艺,属于江南布衣的色彩最终出现在世人眼中。
截至目前,“布尽其用”项目已经探索了浏阳夏布、大利侗布、乌镇竹编等多项传统技艺,未来随着平台搭建、原产地保护、设计创新以及商业化融合等方面推进,江南布衣在中国优秀面料挖掘、应用上的努力,有望带动中国时尚行业创造性转化。
论坛上,江南布衣还联合诸多相关机构,共同发布了《农场动物福利要求 牦牛》团体标准。这是中国首个,也是全球第一部与牦牛动物福利相关的标准,不仅关注牦牛养殖技术、福利水平与行业标准,更关注牦牛生长环境的生态可持续性。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席春玲表示,国际贸易中团体标准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成衣品牌如江南布衣,可以在使用可持续天然纤维的过程中,有标准可依,更好塑造企业品牌。在国际贸易中,高标准的福利水平也能将牦牛绒作为中国高端面料的代表推向国际市场。
因为布尽其用,一团牦牛绒最终带动了行业上下游多方价值链参与者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奔腾不息的时尚产业是轮回,是元素的重新解构又焕发新的光彩。当江南布衣为一团牦牛绒、一片新材料、一块绿色织物投注巨大精力时,也为新十年织出最有生命力的图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