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KA 赢家观察【2024年7月】

PART 1.宏观形势

● 供需两侧:6月社零和投资同比增速持续回落,生产放缓

● 物价水平:6月C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降幅扩大;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环比再度转负

● 货币金融:6月份社融同比少增9200亿元,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3100亿元;存款定期化依然明显,资金活跃度持续低迷

PART 2.品牌资讯

● 贝恩与意大利奢侈品制造商行业协会研报:2024年一季度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收缩1-3%;中国市场由于国际旅游复苏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国内需求下降

● 奢侈品牌逐步将销售重心从中产阶层向高净值人群VIC客户转移,通过时装秀、VIC沙龙、线下零售体验等多种途径强化与VIC客户的连接

● 意大利奢侈品牌Brunello Cucinelli:与多品牌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疫情期间经销业务也实现稳定增长,通过与头部经销商合作获取消费者洞察和触达优质客群

PART 3.零售业态资讯

● 赢商大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46城新开首店同比增长34%,女装首店占比位居第五,半数首店由大众化品牌贡献

● 联商网:2024年上半年有17家百货(商场)闭店,消费者分流与商圈可持续发展需求、城市更新等因素推动老牌百货业态转型升级

● 淘天集团弱化绝对低价战略,将原来鼓励低价的流量分配逻辑改回按照GMV分配流量,会把客单价纳入考量

PART 4.行业简讯

PART.1

宏观形势 

▶ 供需两侧:6月社零和投资同比增速持续回落,生产放缓

第二季度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放缓0.8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增长5.0%。

【消费】6月社零同比增长2.0%,较5月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9%,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2%。按零售业态分,1-6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3.0%、1.8%。1-6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8%(较1-5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8%(较1-5月份回落2.7个百分点),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9.6%、9.0%、10.8%(较1-5月份分别回落1.8个、2个、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增速较1-5月放缓0.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0.1%,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同比减少15.8%(降幅较1-5月扩大0.4个百分点)。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1%。

分领域来看,1-6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5%(增速较1-5月放缓0.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投资增长14.3%;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4%(增速较1-5放缓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降幅与1-5月持平

【对外贸易】6月份,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8.6%,较5月加快1个百分点,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同比分别增长6.6%(前值增长3.6%)、增长4%(前值下降1%)、增长15%(前值增长22.5%)。按美元计,进口同比下降2.3%,显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工业生产】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增速较5月放缓0.3个百分点,生产继续放缓。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的行业较5月份增加2个其中,纺织业增长5.1%(较5月放缓0.2个百分点),布的产量下降2.7%。

▶ 物价水平:6月C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降幅扩大;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环比再度转负

【CPI】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较5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0.7%。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2%。1-6月平均,CPI比上年上涨0.1%。6月份,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5%,环比下降0.2%。

PPI】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8%,较上月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前值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5%,环比上涨0.1%。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6%。

▶ 货币金融:6月份社融同比少增9200亿元,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3100亿元;存款定期化依然明显,资金活跃度持续低迷

6月份,新增社融3.30万亿元,同比少增9260亿,存量社融同比增速从8.4%下滑至8.1%。其中,新增政府债券融资8487亿,同比多增3116亿,延续政府债券融资放量趋势。企业债券融资2128亿,同比少增121亿,处于近年同期的低位。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13万亿元,同比少增9200亿,居民和企业的新增短期、新增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少增。

6月M1同比下降5%,较上期回落0.8个百分点,M1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负增长;M2同比增长6.2%,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可能的原因有:在M1回落的基础上,居民存款仍存在向理财产品、债券转移的现象,6月居民存款同比减少5336亿元;6月信贷融资需求仍较为弱势,同比少增,也对M2增速产生影响;M1与M2负剪刀差有所走阔,表明存款定期化较为明显。

图表:2017年1月~2024年6月货币供给M1与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政府债券占比情况

【宏观形势简评】

从6月及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内需持续疲软。6月份社零、投资同比增速均回落,社零增速降至近10年最低值(除2020~2022年),进口负增。在货币金融端,政府债券融资依然是支撑社融的主力,存款定期化依然明显,社会资金活跃度持续低迷。转变市场偏弱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是政府宏观政策的当务之急。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加码,加速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同时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国内降息空间有望进一步放大。

PART.2

品牌资讯 

▶ 贝恩与意大利奢侈品制造商行业协会研报:2024年一季度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收缩1-3%;中国市场由于国际旅游复苏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国内需求下降

贝恩咨询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制造商行业协会(Altagamma)联合发布2024年春季《奢侈品全球市场研究》(Luxury Goods Worldwide Market Study),报告表示,尽管2023年经历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动荡,但旅游业的复苏和对奢华体验日益增长的渴望促进了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奢侈品市场的稳定,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总体规模超过1.5万亿欧元,达到历史最高值。尽管由于宏观经济压力,该季度大多数地区市场的表现有所放缓,但日本奢侈品市场因旅游业的蓬勃而持续繁荣

Ø奢侈体验型产品向好,个人奢侈品面临危机

研究表明,体验型产品的持续向好趋势正超过有形商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奢侈酒店和餐饮的业绩持续增长,这得益于旅游业的复苏和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增加。此外,消费者对更私密的豪华邮轮旅游的兴趣增加,超过了对传统邮轮的需求。同时,私人飞机和游艇市场也持续增长而艺术品拍卖市场由于作品短缺和经济不确定性而放缓

与此同时,个人奢侈品市场(包括服装、皮具、钟表、珠宝、配饰、香水和美妆等)正面临危机,规模在今年第一季度略收缩1%至3%(按当前汇率计算)。这一危机由宏观经济压力、消费者需求的下降和客户基础的两极分化所引发。

对此,贝恩称,日益加剧的业绩两极化和分散化应激发人们对行业创意和商业模式的反思,“个人奢侈品市场确保各子行业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品牌能否在提高价格的同时维持消费者所认为的物有所值”。

贝恩公司高级合伙人、全球时尚与奢侈品业务负责人及研究报告主要作者Claudia D’Arpizio表示,“在这个复杂的历史时刻,奢侈品牌必须重新考虑如何构建其价值主张,更加重视与消费者的信任和联系。许多品牌正经历由宏观经济压力和客户基础两极分化所导致的暂时性危机。这是一个独特的机会,品牌可以借此开辟一条新路,与客户建立更个人化的联系将成为他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蓬勃发展的指南。”

Ø日欧展现韧性,中美面临压力

2024年第一季度,个人奢侈品市场约出现了1%至3%的收缩,但不同地区的表现差异显著。得益于第一季度的旅游流量,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表现出显著的韧性。研究指出,这一复苏主要可归因于前一年因疫情限制而推迟、在今年得以恢复的旅行活动。

其中,日本正在吸引了除传统中国游客以外更多国籍的游客,全日本的旅游客流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这也得益于日元对美元20年来最低水平汇率的有利影响。为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日本各地的成熟、新兴奢侈旅游目的地。

中国市场面临两方面压力:国际旅游的复苏,以及因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而导致的国内需求下降。报告表示,因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而导致的国内需求下降削弱了中产阶级消费者的信心,导致了类似于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洲所发生的“奢侈品羞耻”现象。同样,尽管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者信心逐步改善,美国市场消费者也仍承受着宏观经济的压力。

Ø专注高消费群or扩大新受众?

经历了创纪录的一年之后,在持续复杂的背景下,奢侈品市场面临着专注于高消费者还是继续扩大新受众的两难境地。

面对日益增加的失业率和不确定的未来前景,年轻一代开始推迟购买奢侈品。相比之下,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则继续受益于前期积累的财富,这些群体增加了他们的支出,并因此吸引了奢侈品牌的注意。

针对以上现象,许多奢侈品牌正在采用双重策略:一方面,他们通过大型活动专注于顶级客户;另一方面,品牌也通过探索新领域(包括体育)来扩大覆盖面

尽管体育一直被视为奢侈品品牌的机会所在,但品牌现在正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新的运动项目上,如壁球、马拉松和足球。

对此,贝恩表示,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到来,奢侈品牌将在奥运期间大放异彩。涉足体育领域所带来的机会不仅为品牌提供了接触新受众的平台,还提供了以创新方式吸引现有客户的机会。

Ø珠宝和小型奢侈品引领增长

报告表示,消费者倾向于投资导向的购买行为,而珠宝类别是当前市场无可争议的主角,超过了腕表类别的增长,且在高端和入门级市场均表现强劲。

同时,追求奢侈品的消费者也开始将支出转向化妆品、香水和眼镜等小型奢侈品(small luxury)。另外,得益于其针对高端客户的策略,服装品类的表现超越了配饰品类,鞋履类别则表现出放缓迹象。

对此,贝恩公司高级合伙人及EMEA地区时尚与奢侈品领导者、报告的共同作者Federica Levato表示:“吸引高端客户和发力小型奢侈品的双重策略正驱动着(奢侈品市场)定价范围的两极化增长。不过,现在不是品牌可以满足现状的时候。在动荡的市场中,胜者将是那些能重新思考价值主张,在所有消费者接触点上实现高低价策略的品牌。既扩大基础又巩固忠诚度和支持率。”报告表示,在应对经济不确定的时期中,品牌需要投资于促进增长的因素,捍卫业务关键要素,保持决策灵活性,并优化库存管理,以确保市场需求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 奢侈品牌逐步将销售重心从中产阶层向高净值人群VIC客户转移,通过时装秀、VIC沙龙、线下零售体验等多种途径强化与VIC客户的连接

根据贝恩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制造商行业协会Altagamma联合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奢侈品消费者有4亿,其中VIC客户占比不到1%,却贡献了高达30%的奢侈品牌收入。

笼络中产阶层消费者,是奢侈品牌过去十年的核心策略,他们为后者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量,也为集团不断上涨的股价提供动力。然而全球宏观环境的变化令有追求的中产阶层奢侈品消费意愿松动,虽然仍然手握可支配收入,但对超前消费更加谨慎,不仅将支出集中在更少的品牌上,还在总体上减少了在奢侈品上的预算。

今年以来,不少市场消息人士抱怨奢侈品牌如今招新困难,如今销售重担落在了更为富裕的VIC核心客户身上,他们并没有停下消费步伐,甚至其消费力仍在释放。香港置地集团透露,其最忠实的用户贡献商场会员销售额的80%,他们在2023年的平均消费额为100万港元,每隔一周就会在置地广场购物一次。

有消息人士透露,国内一重点奢侈品商场此前新客贡献30%到35%左右,目前只有20%到25%左右。这也意味着,该商场最忠实的VIC客户如今贡献了高达75%到80%的销售业绩,引发行业极大关注。

疫情的确为国内奢侈品市场沉淀了一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尽管奢侈品在国内外的价差仍然显著,但在国际旅行限制放松后,这批消费者实现了留存。分析人士指出,就国内市场而言,奢侈品市场的VIC客户主要集中在30岁至45岁之间,他们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积累,之前常选择出国消费,但在疫情期间逐渐培养了本地消费的习惯,以及与特定销售人员的联系。

由于一些品牌需要依据消费排名评选VIC等级,高净值客户在国外市场常常需要与代购进行竞争,反而不一定能够获得消费待遇。另外由于语言等便利性,因而他们更加青睐在国内购买奢侈品。在今年中国消费者纷纷出境游,在日本疯买奢侈品的情况下,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变成了抢夺这批被称为“one percenter”即百分之一的核心用户。奢侈品牌逐步将销售重心重新从中产阶层向高净值人群偏移。

今年4月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全新寰游时装秀标志着LV品牌VIC策略的升级,将以往仅面向媒体和VIC客户的resee环节首次开放给更多消费者。所谓resee,意指奢侈品牌在时装秀之后的第二天将时装秀展示的衣服和配饰进行静态陈列,供媒体和VIC客人近距离观看,了解系列产品的更多细节,以便进行报道或预定。此次LV在秀后两天举办小红书举办直播,在小红书上进行了时装秀和resee两次直播,为观众提供从秀场到resee的沉浸式体验,令更多消费者对品牌的VIC体验产生向往。VIC客户则可以获取出席时装秀的资格,并在随后的resee活动下订单。LV还将resee活动拓展至前所未有的规模,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将秀场展示的唯一一套新系列在北京、成都、杭州、广州、南京和青岛五个城市巡回,直至5月17日,此次2024早秋系列正式进入店铺发售。不难看出,在更加讲求生意转化和市场营销效率的当下,时装秀的功能正在从单纯的最高形式创意呈现,转化为从创意到生意的管道。Chanel也深谙于此,该品牌近日罕见宣布将于年底在杭州和香港连办两场时装秀,而去年品牌刚于深圳举办大秀。时装秀以往被视为纯粹的品牌投资行为,如今却成为品牌维护VIC客户的关键形式,一方面为客户进行体验回馈,另一方面则借此契机实现销售目的。

Chanel时装部总裁Bruno Pavlovsky说,品牌每年12月和5月在不同目的地举办的高级手工坊秀和早春度假系列时装秀,现在比每年在巴黎举办的秋冬和春夏成衣及高级定制时装秀带来更多生意,这是品牌在时尚周期中的两个关键时刻。从新贵云集的深圳和杭州,到全球财富中心香港,Chanel嗅着财富的味道,目的是找到那些富裕的本地客户。但是,奢侈品牌与VIC客户的关系并不牢固。不过,除了要兼顾VIC和大众需求,平衡品牌形象和实际生意,打造声势浩大的时装秀,奢侈品牌也越来越多地围绕VIC打造小型活动,因为后者的回报率更高。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奢侈品牌已将更多面向公众的市场营销预算改为面向VIC的小型活动,通过少量多次的VIC沙龙和酒会,为VIC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例如意大利奢侈男装品牌Zegna在上海推出了一种全新的临时客户体验杰尼亚私邸即Villa Zegna项目,仅对受邀嘉宾开放一周,超越了简单的快闪店概念。灵感来自杰尼亚创始人Ermenegildo Zegna 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区 OasiZegna自然保护区的原始住宅,既意图向受邀嘉宾展示品牌的杰尼亚绿洲文化,也为生意转化提供了新的场域。

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尽管消费记录不高,但开始被一些品牌销售人员邀请到店参加活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对这种类型的活动表示有兴趣,因为不少消费者正处于从追逐爆款到深入了解品牌文化的转变过程中。另有消息人士透露,此类活动的销售目标实际上并不高,更主要的目的是将消费者邀请到店,让这1%的客人与品牌保持互动,毕竟如今几乎所有品牌都盯着他们,而他们所拥有的选择太多了。

实际上,要讨好这1%的客人,提升私密性服务体验和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仍然不够。社交媒体时代的VIC客户还拥有需要自己的体验被广泛看到的需求。被奢侈品牌邀请参加活动对VIC客户而言是一种社交资本。之所以依然留在本地进行消费,是因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和社交圈层也在同一品牌或商场消费。除了频次较低的时装秀和晚宴,他们更需要展示能够日常化享受奢侈品牌基础设施的能力。近年来颇为火热的奢侈品牌VIC沙龙便迎合了这种消费心理。Chanel已在北京SKP、上海恒隆广场和深圳万象城等高端商业中心开设尊贵沙龙店,仅深圳万象城一家的投入就高达4300万元人民币。品牌还将继续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精品店内开设多个VIC沙龙。

香港置地近日宣布启动明日中环项目,对香港置地广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项目预计斥资10亿美元,约合78亿港元,其中香港置地投资4亿美元,LV和爱马仕等十家奢侈品牌租户出资6亿美元。这意味着租户自掏腰包的投资额要超过房东香港置地,不难看出奢侈品牌对提升门店体验的迫切。香港置地有意帮助这些品牌打造大型的品牌之家旗舰店,这些主力租户将有面积更大的多层店面,经营面积将增加一倍以上,最高横跨八层。一些品牌将开设高级定制工作室并增加私人用餐和VIC沙龙等服务,其中有四个品牌将有机会首次推出露天阳台。

伯恩斯坦全球奢侈品高级研究分析师Luca Solca认为,对VIC客户的偏爱是奢侈品集团近年来争相购置豪华地产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各大奢侈品集团在零售地产领域的投入高达100亿欧元,主要集中于米兰蒙特拿破仑大街、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和纽约第五大道等富人青睐的购物街区。无论是耗资巨大的时装秀,短平快的小型店铺活动,还是借助线上数字化手段促进销售,以及更适合社交媒体分享的线下店铺零售体验,它们都成为留住高净值VIC客户的常态化手段,是组成奢侈品体验的一部分。

贝恩和Altagamma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相对于实体奢侈品,消费者更青睐奢侈体验的趋势得到延续。在旅游业复苏和对身临其境的体验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酒店服务业和高级餐饮业稳步增长。升级奢侈品零售体验、牢牢把握住VIC客户的确已成为奢侈品巨头的共识。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一味押注体验也可能是一种误区,因为体验型商品的兴起可能是奢侈品有形商品的创意不足。

不少VIC客户表示,近几季在奢侈品牌订货会能够吸引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少,更多时候他们订货时为了保持其VIC排名以及与销售人员的私人关系,从而继续被邀请参加品牌活动,维持社交资本。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尽管奢侈品牌如今依赖1%的客户,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牢固,双方依旧存在分手的风险。奢侈品牌不能因噎废食,在追逐体验的道路上继续忽略产品创新的问题。尽管如今全球奢侈品消费疲软与消费力有关,但奢侈品产品吸引力下降、设计缺乏诚意,追随市场潮流且同质化过高,也在社交媒体上屡屡遭受诟病,这恐怕也是奢侈品牌失去中产消费者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在讨好1%客户的同时,奢侈品牌也不能忽略有追求的中产消费者。贝恩合伙人Federica Levato认为,应该围绕顶级客户和小型奢侈品来制定双重战略,推动奢侈品价格谱系向两端增长。随着品牌继续面临市场动荡,赢家将是那些能够重新思考如何在多个价位和触点上传递价值主张的品牌,它们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还能在客户中建立忠诚度。

VIC客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艰难时刻,奢侈品集团更应采用更为保险的策略,一方面提升品牌对头部客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创新夯实根基,培养其余客户的拥护度和忠诚度。

▶ 意大利奢侈品牌Brunello Cucinelli:与多品牌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疫情期间经销业务也实现稳定增长,通过与头部经销商合作获取消费者洞察和触达优质客群

意大利奢侈品牌Brunello Cucinelli一直将西方市场传统的“批发渠道”视为其品牌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与当下其他许多奢侈品牌的做法似乎是逆向而行的。在今天的奢侈品生态体系中,为了更好地掌控品牌形象,拓展利润空间,并与顾客建立直接联系,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在积极优化批发网络、削减批发权重,同时加强自有零售网络,夯实直面消费者战略。

西方市场以买手制为特色的高级百货公司,以及其他多品牌零售商的地位也因此直接受到了冲击。根据贝恩联合意大利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报告,2014年百货公司占个人奢侈品销售额的26%。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15%;预计到2030年,百货公司的占比将只有11%到13%。以美国为例,传统百货公司一直在走下坡路。2014 年,百货公司的销售额为594亿美元。到2019年,这一数字下降到395亿美元,去年下降到327亿美元,八年来下降了近50%。那么,在海外市场,传统批发渠道,也即以买手制百货公司为首的多品牌零售商们,对于奢侈品牌来说是否已经越来越边缘化,甚至是否“可有可无”,以下内容引自《华丽志》团队的研究分析资讯。【注:Brunello Cucinelli 官方文件对“零售分销渠道”和“批发分销渠道”是这样定义的:零售分销渠道:即集团通过直营店(DOS)和实体销售空间(通常位于百货公司内、由集团负责管理并直接雇用员工的空间)直接向终端客户销售的分销渠道。截至2023年12月31日,直营精品店(DOS)数量为125家,其中位于百货公司内的实体店共有49家。批发分销渠道:即集团向独立合作伙伴销售的分销渠道,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经销商(而不是终端客户)是集团的客户。该渠道包括由第三方根据商业分销协议经营的单品牌店(单品牌批发)、独立的多品牌销售点和百货公司店中店(多品牌批发)。集团利用代理商和分销商网络向许多单品牌和多品牌批发客户销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7家单品牌批发精品店。】

《华丽志》统计了Brunello Cucinelli自2012年上市以来的历年销售额变化(上图)。在2016年之前,品牌的批发渠道销售额一直高于零售渠道但占比持续下降;2017年以来(除2020年),品牌零售渠道的销售额一直高于批发渠道。但值得一提的是,批发渠道销售额依然连年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在2020年这一年,受新冠疫情蔓延的冲击,全球精品店的客流量急剧下降,导致零售渠道销售额大幅下滑,但批发渠道依然坚挺,同比甚至增长了2.6%,占到总销售额的50.6%。得益于品牌与批发合作伙伴的牢固联系,Brunello Cucinelli 成为了受疫情影响最小的中等规模独立奢侈品牌。

在2020年疫情刚刚爆发的第一季度,Brunello Cucinelli 先生在当时的电话会议中特别强调了与批发商的关系,他说他们花了30多年时间建立这种关系,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也从未失败过。“我不担心,他们(批发商)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可以合作,取得好成绩。”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批发渠道的优势更为凸显,零售渠道销售额同比下降15.7%,但批发渠道却同比增长了20.8%。Brunello Cucinelli先生再次指出了批发渠道的战略作用,在当时全球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公司没有收到任何取消2020年秋季系列订单的消息,且所有市场都收到了“大量”2021年春款的新订单。

据 Brunello Cucinelli 透露,品牌多年来与约500家批发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批发商现在都倾向于做出未来三到五年的长期计划。他说这基于“一个非常明确的、每天努力付诸实践的原则:对第三方门店给予同样的关注和照顾,就像是我们自己的直营精品店一样。”在之后的2020年财报中,品牌总结:“出色的业绩证实了我们始终重视多品牌客户战略的重要性,他们能够根据当地客户的需求对品牌做出调整。我们喜欢称经销商为“友好顾问”,由于他们与客户建立了信任关系,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实现出色的销售。与多品牌客户建立的众多联系非常重要,特别是为长期计划提供了机会。”

2024财年第一季度,Brunello Cucinelli净营收同步增长了16.5%,批发渠道的表现尤为出色,同比增长19%。Brunello Cucinelli 特别强调,批发客户表现出明显的活力、与品牌深厚的信任感和紧密联系。Brunello Cucinelli 在2023财年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欧元大关,其中批发业务贡献了总收入的34.5%。目前品牌在全球拥有152家店,其中125家分布在零售分销渠道,27家分布在批发分销渠道。

从Brunello Cucinelli近两年的业绩表现中,我们能直观看到:与批发渠道的长期合作助力该品牌实现了逆势增长,尤其是避免了在波动的美洲市场遭遇低谷。美洲,是品牌全球最大的市场,长期合作的批发渠道的重要性尤为凸显。2024财年第一季度, Brunello Cucinelli 在美洲市场同比增长19.5%,占总收入36.9%。品牌强调,多品牌奢侈品百货依然是北美本地客户的首选目的地。

“多品牌零售商是品牌的守护者。即使我们现在全球拥有125家零售店,我们仍然非常信任多品牌业务。”Brunello Cucinelli 北美首席执行官 Massimo Caronna 在接受麦肯锡采访时明确表示。在美国,Brunello Cucinelli合作的多品牌零售商包括美国奢侈品百货集团 Neiman Marcus Group(以下简称 NMG)旗下的Neiman Marcus和Bergdorf Goodman,此外还有Nordstrom、Saks Fifth Avenue和Stanley Korshak等。其中,NMG已经成为Brunello Cucinelli全球最大的批发客户,而Brunello Cucinelli 则是NMG最畅销的品牌之一。双方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 Neiman Marcus是美国第一家销售Brunello Cucinelli的零售商。

在与NMG二十多年的合作中,Brunello Cucinelli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助力:

1、获取前沿消费者洞察

在美国,Brunello Cucinell最初是作为批发品牌逐季成长起来的,直到2006年开出首家零售门店后,品牌的零售业务才一点一点地发展起来。Massimo Caronna 强调,在品牌寻求增长的过程中,零售客户和批发合作伙伴的意见都非常重要。

通过与NMG这样的多品牌零售商的合作,Brunello Cucinell可以更广泛、更细致地了解奢侈品消费者在整个竞争环境中的需求,这些见解与洞察,品牌很难直接从自己的零售门店中收集。Brunello Cucinelli 去年接受《Dallas Morning News》采访时说道:“我是一名企业家和制造商,但多品牌零售商知道你的系列表现如何。他们一次能查看300个系列的表现,因此听取他们的反馈非常重要。

Massimo Caronna 在麦肯锡的采访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谁比他们更能告诉你,你的品牌是否流行?很多时候,你从门店里请来自己的经理,但他们可能很难告诉你有些事情不对劲。多品牌零售商会告诉你,我认为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2、触达最佳客群

像NMG这样的头部奢侈品零售商,往往吸引了最具潜力、要求最高的一批奢侈品客户,品牌无疑能借助零售商之手,接触到最优质的客源。

在2022财年的财报中,NMG这样描述他们的顶级客户:80%的顶级客户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NMG首席执行官Geoffroy van Raemdonck称:“我们的顶级客户非常忠诚,排名前2%的客户贡献了总销售额的40%。”他补充说,在NMG,品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一流的综合奢侈品零售体验来触达NMG的高净值客户,这也是品牌找来合作的原因之一。NMG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Lana Todorovich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Brunello Cucinelli引起了NMG 最忠实客户的共鸣。”在截至2023年10月28日的第一季度,NMG 报告称其顶级客户的GMV(商品交易总额)比2019财年同期增长了近20%,顶级客户的留存率达到90%。NMG 排名前20的品牌(包括 Brunello Cucinelli 在内)是受益者,GMV 比2019财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NMG将百货商店战略性地定位在顶级客户附近,美国70% 高净值人士居住在NMG商店30英里(约48公里)范围内。

3、探索更牢固的信任关系

与其互相蚕食,不如共同受益。Brunello Cucinelli和NMG的合作证明了,品牌与多品牌零售商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如何让双方的关系更牢固、更持久?这是 Brunello Cucinelli 和 NMG 都在探索的下一步。

2022年,Neiman Marcus与Brunello Cucinelli合作推出Muse of the West胶囊系列,由Brunello Cucinelli的两个女儿——Carolina和Camilla Cucinelli姐妹专为Neiman Marcus的客户设计,这是双方首次推出独家系列。Camilla Cucinelli担任 Brunello Cucinelli 联合创意总监兼联合总裁,她说,与 NMG 二十多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在“两种文化的相互尊重、对品质的欣赏以及对客户体验的精心关注的基础上。”胶囊系列仅在Neiman Marcus的线上和线下渠道出售,完全独立于Brunello Cucinelli自己的零售分销渠道之外。这不仅是Brunello Cucinelli与Neiman Marcus关系新的转折点,也代表了品牌和零售商之间合作的新水平。2023年,Neiman Marcus将年度国际时尚领域杰出服务奖授予了Brunello Cucinelli先生。该奖项自上世纪30年代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嘉奖影响全球时尚产业的人物。这项荣誉也反映出 Neiman Marcus 和 Brunello Cucinelli 对双方合作关系的充分肯定。

【品牌资讯简评】

根据贝恩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收缩1~3%,中国市场尤为面临压力。在市场放缓形势之下,奢侈品牌逐步将销售重心从中产阶层向高净值人群VIC客户转移,更加注重对VIC客户的维护运营,通过时装秀、沙龙活动、线下零售体验等多种途径强化与VIC客户的连接。在这些运营活动之中,奢侈品牌更为强调生意转化和市场营销效率,例如,时装秀的功能正在从单纯的最高形式创意呈现,向生意管道转化,创意呈现的内容、方式与生意转化联系地更为紧密。意大利奢侈品牌Brunello Cucinelli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1%,其中亚洲市场增长14.3%。Brunello Cucinelli一直注重经销渠道运营,与多品牌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即使在疫情期间,其经销业务也实现了稳定增长,而且通过与头部经销商合作来获取消费者洞察和触达优质客群,在普遍重视“DTC”策略的当下,Brunello Cucinelli的做法与经验对高端服饰品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PART.3

零售业态资讯

▶ 赢商大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46城新开首店同比增长34%,女装首店占比位居第五,半数首店由大众化品牌贡献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一季度全国46城有超800家新首店登场 ,相比2022年、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18.52%、33.59%。

上新时间轴上,今年一季度,首店上新高峰依次是元旦、小年夜前后(2月1日),春节假期消费热潮持续升温成新首店另一爆发开店期 。

数据说明:(1)监测范围:赢商大数据基于城市商业发展活力和首店引进活跃度考量,主要选取但不限于一线,强二线城市(城市经济线级)5万方及以上商业综合体及城市代表性商业街;(2)首店类型:全国首店-指品牌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一家门店或新概念门店;域/省份/城市首店-指品牌在某区域/省份/城市购物中心开设的第一家门店或新概念门店;(3)统计时间:2022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下同);(4)导出时间:2024年6月4日,因首店数据为动态建设数据,不同时间段导出的数据存在差异,不能与之前发布的报告、数据进行对比。

一、城市首店数量同比大幅增加

首店级别上,今年一季度城市首店540余家,同比去年上涨92.25%;全国首店绝对数与占比大幅减少,由去年的19.78%降至8.34%,数量为71家。

一线城市首店步入深度竞争期,经济活力足、市场还未饱和的强二线城市成首店“求增量”首选,后者今年一季度首店占比超五成,绝对数同比增长67.74%。

主打延边烤肉料理的【朴熙贞·黑牛烤肉料理】、被称为“东方星巴克”的【霸王茶姬】、鼻祖级街头品牌【UNDEFEATED】、定位“Z世代快时尚”的【a blueberry】等均在强二线城市连开4家首店。细看城市,今年一季度首店延续扎堆在北上广深蓉汉6城“开张”的传统,深圳、武汉、上海霸榜前三;宁波厚积薄发,三年来首进前十。

季内,饮品、烘焙甜品、服饰集合店关注度持续上升,首店数量占比分列前三;日式料理热度断崖式下跌,占比由2022年的TOP6降至TOP20;运动装、韩式料理、潮流数码、其它特色火锅首进TOP10。

二、女装趋于下行,却开出大量女装首店

《2024Q1购物中心开关店报告》显示,女装开关店比为0.87,收缩明显。但对比过往三年Q1首店数量占比TOP20业态,女装占比持续上升。今年一季度, 女装全国首店、非标首店保持前五。

女装作为服装大品类,正步入深层结构调整期,这是其首店与开关店数据表现迥异的原因。其中,强设计感、产品高质的中高端及以上档次女装首店占女装总首店数超六成 。

新玩家如开设首家线下实体店的线上品牌 【R.S.G】(高定生活体验品牌) 、 【BEEANDEE】 (杭州小众设计时品牌);老玩家新玩法,如意大利百年时装屋 【CURIEL】开设全国首家“CASA CURIEL蔻蕊之家”、高定及高级成衣品牌 【hui卉】在深圳前海壹方城开设全新概念店。

走辣妹风的女装,十分坚挺。以打造“Z世代的无尽时尚计划”为经营理念的【a blueberry】 ,每年推出上万款新品,将门店及服装变成消费者穿出门社交拍照的“时尚符号”,开业即火。今年一季度连开5家首店,位居“首店王”之列。

客群瞄准千禧一代少女、以“红枪和黑玫瑰”意象为灵感的 【WOOHA】 ,从线上走到线下,在重庆PARK108国泰优活城市广场开设全国首店。擅长结合当代艺术美感与先锋意识,极具冲突感与鲜明风格张力的设计师品牌,颇受青睐。如由REVAN STUDIO孵化而来的 【AVVENN】 脱离买手店,同日2家全国首店在上海网红街区——铜仁路、新乐路开业。

季内布局2家首店的先锋设计师品牌,还有来自宁波的 【Orange season】、日本的 【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前者开进南昌万象城、苏州中心商场,后者布局上海K11、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均是当地标杆商场。

三、一季度半数首店由大众化品牌贡献

近两年,“老百姓把钱袋子捂得更紧了”。一方面,商场销售额增长远低于客流量增长;另一方面,“物超所值”“比价”“平替”“省钱”正成为消费搜索关键词,平价占据消费者心中C位。

这一趋势,同步映射在首店变化上。据赢商大数据监测,过往三年一季度, 大众化品牌首店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 ,由34.38%涨至49.40%,占比创近三年新高。今年一季度,半数首店由大众化品牌贡献。但切换到首店级别上,近三年,大众化品牌全国首店占比持续下跌,相应的中高档、奢华全国首店占比不断上升,侧面表明了消费“减负”≠消费“降级”,大众化品牌想站稳脚跟同样需要拼品质 。

将咖啡赛道拖入“9.9块”大战的库迪咖啡,今年开出子品牌 【茶猫TEACAT】,以补贴后低至6.9元的“0香精0植脂末”真茶开始在茶饮市场“卷低价”。两个月内开出5家首店,进入重庆、西安、武汉、北京等多个城市,目前门店已超20家,势头强劲。

与杨记隆府江湖菜属同公司的 【罗妈砂锅】,瞄准年轻人、上班族做“平价成都砂锅菜”,人均三十、一热抵三鲜的现煲、30多款砂锅类菜品、还原老餐厅就餐氛围让品牌迅速蹿红,单日翻台可达15轮。罗妈砂锅今年全国门店预计将增至600多家,一季度已开设4家首店,进驻杭州大悦城悦街、天津和平大悦城、淄博万象汇、武汉世界城光谷步行街。

广州本土街头文化潮牌 【BONELESS】 ,用滑板技巧命名,以Hi-Street高街风格设计、独特的裁剪、亲民的价格在线上吸粉超百万。今年一季度,品牌线下布局延续去年凶猛攻势,一个月内开设4家首店,新进武汉、青岛、天津等城市,目前总门店数超20家。此外,拥有高雅的环境、有口皆碑的菜品的新式鄂菜【楚采】、还原延边烤肉风味的【朴熙贞·黑牛烤肉料理】、主打新派贝果+咖啡的【一个贝果】、风头正劲二次元谷子店 【GOODSLOVE】,以高性价比体验出圈,季内新开3家及以上首店。

▶ 联商网:2024年上半年有17家百货(商场)闭店,消费者分流与商圈可持续发展需求、城市更新等因素推动老牌百货业态转型升级

6月30日下午6点,在上海市民的告别声中,上海梅陇镇伊势丹日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在门口一字排开,用汉语向顾客做道别:“非常感谢顾客多年的支持。”这家已经运营27年的日系百货,在告别声中“优雅谢幕”,彻底退出上海。事实上,选择在6月30日停止营业的并不止梅陇镇伊势丹百货,《联商网》统计发现,远东百货重庆江北店、重庆王府井沙坪坝店以及三明艾来百货(列东街店)均选择了在这一天结束营业,其中重庆远东百货江北店是远东百货在大陆首家门店。

01

根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有17家百货、商场宣布停业闭店(包含确认将闭店),其中有10家彻底关闭退出,另外7家将升级改造或彻底拆除改建。而根据《联商网》此前统计,2023年有21家知名百货宣布停业闭店。

就像联商网顾问厉玲所说的“百货行业正在萎缩”。值得注意的是,“老百货”依然是关店“重灾区”。《联商网》在统计中发现,17家宣布闭店的百货、商场中,已经运营超过20年(包含20年)的门店有11家,约占总数的65%;运营不足10年的仅1家,是2022年开业的三明潮悦城百货。此外,宣布拆除重建的上海六百和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则分别成立于1952年和1956年,已经运营近70年;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广州番禺友谊商场和上海汇联商厦、抚顺商业城也已运营超30年。这些曾经引领城市商业活力的项目,出于多种原因考虑,选择了终止营业。而这其中最能引发讨论的还是伊势丹百货以及远东百货。

6月30日,上海梅陇镇伊势丹百货正式闭店,在此之前的4月27日,天津滨海新区伊势丹结束营业;4月14日,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闭店,这也意味着伊势丹在中国市场一口气关闭三家门店,伊势丹在中国大陆市场仅剩天津仁恒伊势丹1家门店,这是仁恒置地与伊势丹在2021年联合打造的商业项目,开业尚不足3年。伊势丹也成为今年目前关闭门店最多的百货企业。而远东百货受到关注是因为这家门店的特殊性,这是台湾远东百货在中国大陆地区首店。

2004年,龙湖重庆北城天街携手台湾远东百货引入了其大陆的首家门店——远东百货江北店,一起为重庆商业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活力。就在远东百货关闭前的5月1日,距远东百货江北店相距不远的观音桥商圈东段,远东集团大陆首座购物中心——重庆远东城正式开业,将“公园式商业”的消费新场景带入重庆。

02

事实上,各大商场在发布公告宣布关店时,“租约到期”是被提及最多的理由,比如梅陇镇伊势丹百货、天津滨海新区伊势丹、广州番禺友谊商场等均因租约到期宣布闭店。不过如果再继续深究“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约”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则主要是自身业绩问题以及业主方自身升级改造等需求。

以伊势丹为例,根据上海梅陇镇伊势丹运营公司数据,其在2023年3月至11月的营业利润亏损3.7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0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2.66亿日元亏损进一步扩大。此外,2023年,上海静安区启动南京西路“千亿商圈”建设,目标是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打造世界级地标性商圈,连续亏损的梅陇镇伊势丹就成为了静安区“千亿商圈”的拖累。为了更好完成商圈目标,上海梅陇镇广场则计划在伊势丹百货关闭后,在原有地块内新建约1万㎡的建筑体作为办公和文化场所,并维持此前约6万㎡的商业面积。

远东百货重庆江北店关闭后,龙湖重庆北城天街计划将原空间纳入北城天街升级改造项目,其外立面将改造成错落有致的多个盒子,不仅进一步丰富视觉,还可腾挪出更多对外展示空间。今后这里将举行城市话题发布、品牌首展、艺术生活发声等,让项目乃至品牌呈现方式更丰富多样。

厉玲认为百货行业集体萎缩主要是因为原本独大的百货业,因为业态分化原因造成百货业消费者分流,所以造成行业整体萎缩。再加上城市化发展不均衡问题,年轻消费者向大城市集中,造成百货在小城市发展空间变小,以及百货不是刚需等多重因素,导致百货业整体萎缩,“包括伊势丹等日本百货,以前布局策略也是到县城开店,现在则是回到东京这几个大城市,这是百货行业整体趋势。”

03

不过,还有更多的百货店不甘于退出舞台,选择了以重建的方式构筑吸引力以及核心竞争力。4月26日,深圳市南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对粤海街道海雅百货大楼的城市更新单元项目实施主体发出确认公示。这意味着1999年开业的南山海雅百货(2014年更名为南山海雅缤纷广场)即将被拆除重建,海雅集团官网表示:南山海雅缤纷广场已获批更新改造,总投资超过50亿元,兴建“深圳海雅国际中心”。

在上海,此前成功打造出TX淮海和ZX创趣场的百联这次将大力改造上海妇女商店,瞄准国内首个女性社群视角的新型线下空间,根据项目规划,转型焕新后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将与同为百联股份旗下、同在淮海商圈的百联TX淮海和淮海755形成联动,为年轻力片区附加既时尚又充满活力的女性生活方式提案。上海六百计划将现有建筑体拆除重建,设计地上局部十层、地下三层,商业面积比现在增加30%至40%,商场将与地铁出入口接驳,配合徐家汇天桥连廊建设,整体打造为与新时代消费需求相符的综合性精品购物中心,也就是说未来将以购物中心模式重启运营。同样在徐家汇商圈的东方商厦也宣布将改造升级,2023年百联集团与徐汇区签订了徐家汇东方商厦更新重建项目的协议,未来将建成一座200米高的地标建筑。根据规划,重建后的东方商厦由商业中心和写字楼组成。

事实上,商圈可持续发展需求也推动老百货闭店转型,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商圈能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提出“加快建成闻名遐迩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顶级商圈”“建设10个商旅文体融合示范商圈”等,也推动百货转型升级。上海汇联商厦、上海六百和东方商厦均处于徐汇商圈,根据徐家汇商圈的城市更新计划,东方商厦是一部分,太平洋百货和六百百货的升级也是一部分,而第三部分则是徐家汇中心三期和四期的建设,预计在2024年底至2025年年初全面建成。

▶ 淘天集团弱化绝对低价战略,将原来鼓励低价的流量分配逻辑改回按照GMV分配流量,会把客单价纳入考量

根据36氪资讯,淘天集团在618结束后(6月底)召开了一场商家闭门会,一线业务高管到场参与,会上明确几项变化,将于下半年正式实施。一个核心变化是淘宝弱化了绝对低价战略,自去年起搜索权重按照“五星价格力”分配的体系被弱化,改回按GMV分配。据36氪了解,今年上半年,许多类目的五星价格力已逐一取消。

“五星价格力”是淘宝自创的一个价格力评估体系:根据单品在淘宝内外同款商品的价格情况,给出1-5的星级,以此判断单品在整个市场的价格是否具有价格优势。在这种体系下,商品的价格越低,流量会越高。“未来不会一味把五星价格力这套逻辑强推给所有商家了,只是让适合的且有意愿的商家来参与。”一位淘宝内部人士告诉36氪。

改回按 GMV分配后,今年淘宝考核的重点也转变为GMV(交易金额)、AAC(平均消费金额),而不再追求由低价带来的高DAC(订单量)。据36氪了解,今年年初,淘天集团CEO吴泳铭已在内部明确要以GMV为第一指标、回归货架电商。此番改革五星价格力指标,也是执行这个指令的具体业务动作。

电商平台的流量分配主要有两种逻辑,一种是按照转换率分发流量(即拼多多逻辑), 一种则是按照GMV分发流量(即淘宝逻辑),前者鼓励以低价换更高的订单量,而后者则会把客单价也纳入考量。

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1双耐克鞋是500元,1000个UV,转换率是5%,就是500*5%*1000,销售额就是25000元。还是这个鞋子,但是是仿版或平替,200元,1000个UV,转换率是10%(价格更便宜转换率更高),200*10%*1000,销售额就是20000元。前者在淘宝上有更高的排名,因为1000个UV转换了25000元的销售额,后者在拼多多上有更高的排名,因为1000个UV转化率达到了10%。

事实上,在2023年初前淘天CEO戴珊提出价格力战略时,淘天集团内部就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样会导致淘天失去原有的优势。“用户肯定是图便宜,这是无疑是很稳定的需求,但追求绝对的低价是没有办法和拼多多比的,无非是给商家增加压力。”一位淘宝员工称。实际上不止商家,连部分用户也适应不了,尤其是那些习惯消费品牌的用户。在采用五星价格力为低价商品引流后,这类用户搜索品牌产品时,也会优先刷到品牌工厂店和代购店,因为他们价格比天猫官方旗舰店要有优势,但是这类店铺的商品质量很难保证,甚至会出现仿品,这会让消费品牌的用户觉得淘天的假店变多了,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这部分用户在淘天的数量十分可观,如何服务好这群用户对淘天来说十分关键。36氪获悉,至2024年6月,仅88VIP就达到了3627万人,ARPU值超过6万元,今年产生的GMV将在2.3万亿以上,他们为淘天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GMV。

不过,弱化按价格分配流量不等于不做低价,而是需要更有针对性。通常消费者对于品牌商品有更强的比价需求,他们当然不希望自己在淘天买到的品牌商品会比在京东和拼多多的贵,因此五星价格力指标在品牌商品里依然有所保留。同时针对这类品牌商品,淘天平台也加大了百亿补贴的力度。

而相对低价的白牌商品供给,淘天也在持续扩容。淘工厂今年推出了“黑标店”,想要将拼多多上销售额破亿的商家都引进来;1688将于今年下半年接入淘宝的一级流量入口,优质工厂可以以半托管的形式在淘天做生意。另据36氪了解,淘天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引入更多具备价格优势的“抖品牌”和“快品牌”。

价格力战略之外,淘天还在针对“用户为先”做出运营细节的优化,例如用PXI指标替代DSR成为影响搜索权重的指标,目前已经处于灰测阶段。DSR指数是淘天沿用了近10年的评分体系,主要用来评估“店铺”,决定店铺在搜索中的权重,营销活动中的报名门槛和政策倾斜。此外DSR也是消费者除店铺等级以外用来初步判断店铺靠谱程度的指标。

PXI指数的评估对象则是“商品”,指标也会更加细化、如商品差评率,延迟发货,缺货率,物流差评,非主观原因退款,投诉订单量等,得分区间为0-100分,后续将会应用于手淘搜索、猜你喜欢、广告投放等场景,得分越高商品曝光机会越大。

【零售业态资讯简评】

根据联商网数据,上海梅陇镇伊势丹百货、远东百货重庆江北店、重庆王府井沙坪坝店均在6月30日停止营业,传统百货业态延续收缩大势。随着消费变迁、消费者分流,商业业态的调整步伐在加快。在商圈可持续发展需求和城市更新推动之下,部分老牌百货业态相继实施转型升级,逐步改变商业业态的格局。在线上渠道方面,根据36氪资讯,淘天集团下半年将开始弱化绝对低价战略,会将客单价纳入流量分配考量。近两年来“低价”成为主流电商平台的核心战略,追求“绝对低价”之下必将带来“劣币驱逐良币”问题,难以满足追求高品质的线上顾客需求。淘天的弱化低价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构建其自身除“低价”之外的格差竞争力,在当下低价内卷的电商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

PART.4

行业简讯

1)Moncler将在上海时装周办秀

奢侈羽绒品牌Moncler将于今年10月19日在上海举办Moncler Genius沉浸式盛典,作为上海时装周的亚洲项目,活动详情将于今年稍晚时间公布。Moncler于2018年首次推出跨界共创平台Moncler Genius,突破行业固有合作模式,促进跨界合作。Moncler曾于2023年在伦敦举办The Art Of Genius天才创艺大秀,合作对象包括Alicia Keys、Pharrell Williams、梅赛德斯奔驰、Palm Angels、Jay Z、FRGMT等创意名人和品牌。

2)Dior将于9月在北京举办展览

Dior将于9月2日至29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Dior倾世之金回顾展览,从高级时装到香氛系列,以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这次展览将展示品牌自成立以来的经典时装和香水美妆档案中的作品,以及中国和国际艺术家的独家创作。

3)Lanvin宣布Peter Copping为新创意总监

法国奢侈品牌Lanvin于7月初宣布任命Peter Copping为创意总监,他将自今年九月起负责品牌女装和男装的设计。Lanvin表示,过去两年间该品牌通过融合先锋时尚和法式精致实现转型,Peter Copping的上任与这一转型不谋而合。Peter Copping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学院,随后在Marc Jacobs执掌LV期间负责女装设计,他还先后担任Nina Ricci和Oscar de la Renta的创意总监,Peter Copping最近就职于Balenciaga主管高定系列。

4)Burberry业绩跌跌不休,开启一轮大洗牌

据时尚商业快讯,英国奢侈品集团Burberry宣布Joshua Schulman将接替Jonathan Akeroyd担任该集团CEO,立即生效,后者任职时间仅为两年,目前已离职并离开公司,引发市场和行业的广泛关注。短短五年时间,Burberry已更换三任CEO。奢侈品行业需求放缓,该集团正在承受远超于竞争对手的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Joshua Schulman曾担任美国轻奢品牌Michael Kors CEO和Coach的总裁。在此之前,他担任Neiman Marcus集团旗下古德曼百货的总裁长达五年。据时尚商业快讯数据,在截至6月29日的第一财季,Burberry收入大跌22%至4.58亿英镑,约合5.9亿美元,该集团第一财季的表现令人失望,事实正在证明,奢侈品市场面临的挑战比预计的要大。

5)分析师称MK或将继续涨价

美国时尚品牌Michael Kors在去年平均上涨6%之后,分析师警告称其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根据该品牌母公司Capri集团去年财报,Michael Kors英国销售额大幅下跌10%。《金融时报》指出,奢侈品牌经常以高通胀对其运营费用的影响为由来证明其涨价的合理性。然而,近年来许多奢侈品公司实施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其成本的实际上涨。

6)CK在深圳开设其首家Sportswear门店

美国服装品牌Calvin Klein于7月上旬在深圳海岸城开设了其首家Sportswear门店,这是该品牌在中国首次推出独立的运动服系列门店,专注于销售Performance系列运动服,涵盖运动外套、训练服和跑步装备等各类运动服饰,该品牌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展其运动服系列。

据悉,Calvin Klein于5月任命Veronica Leoni为新任创意总监,计划在2025年发布其主导的首个服装系列。该品牌望提高中国市场份额及品牌影响力。根据其品牌母公司PVH集团今年4月发布的2023年财报,Calvin Klein年度收入增长3%。

7)Brunello Cucinelli上半年亚洲市场收入增长14%

意大利羊绒品牌Brunello Cucinelli在截至6月30日的6个月内,收入增长14.1%至6.21亿欧元,其收入增长趋势在各个地区和渠道均有所体现。按地区划分,美洲市场收入大涨19.4%至2.25亿欧元,欧洲市场增长9%至2.21亿欧元,亚洲市场增长14.3%至1.74亿欧元。按渠道划分,零售渠道销售额增长14.7%至3.96亿欧元,批发渠道增长13.1%至2.26亿欧元。Brunello Cucinelli预计本财年和2025财年保持10%的收入增幅,与第一季度发布的销售指引持平。

8)利郎品牌上半年零售额录得“中至高单位数”增长

根据利郎 LILANZ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最新营运情况,与2023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LILANZ产品零售额录得中单位数增长;上半年LILANZ产品零售额录得中至高单位数增长。根据4月份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营运表现,LILANZ产品零售额较2023年同期录得高单位数增长。

9)迅销集团截至5月底的前三个财季收益总额同比增长10.4%,第三财季中国大陆和香港市场收益下滑

根据迅销集团公布的截至2024年5月底的首三财季业绩报告,迅销集团的综合收益总额达到23,665亿日元,同比增长10.4%。综合经营溢利总额为4,018亿日元,同比增长21.5%。期内纯利为3,128亿日元,同比增长31.2%。

其中,第三财季(2024年3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迅销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3.5%至76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4%至11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

分地区看,第三财季,日本作为优衣库第一大市场表现优异,营收及营业利润双双大幅增长,同店销售净额增长9.0%,毛利率提升4.1个百分点。

海外优衣库方面,韩国录得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东南亚、印度及澳洲市场录得营收增长、营业利润大幅增长,北美、欧洲作为新兴市场均实现营收和营业利润大幅增长,其中欧洲的同店净销售额增幅达双位数。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第三财季表现有所下滑。具体来看,中国台湾市场营收和营业利润均大幅增长,而中国大陆和香港市场营收和营业利润下滑。

10) 第二季度安踏品牌零售额高单位数正增长,Fila品牌中单位数正增长,迪桑特及可隆40%~45%正增长

安踏体育披露了集团旗下核心品牌安踏、FILA及其他品牌(包括DESCENTE及KOLON SPORT)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相关营运数据,并未包括Amer Sports(亚玛芬集团,即始祖鸟、萨洛蒙和威尔逊等品牌的母公司)的业务。

2024年第二季度:

安踏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录得高单位数正增长;

FILA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录得中单位数正增长;

所有其他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录得40-45%正增长。

2024年上半年:

安踏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录得中单位数正增长;

FILA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录得高单位数正增长;

所有其他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录得35-40%正增长。

与第一季度数据比较,第二季度安踏体育旗下的主品牌安踏以及DESCENTE和KOLON SPORT实现了加速增长。

11)特步国际二季度主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10%

根据特步国际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中国内地业务营运状况,特步主品牌第二季度零售销售同比增长10%,零售折扣水平约为七五折;特步主品牌上半年零售销售录得高单位数同比增长,渠道库存周期约为4个月。

今年5月,特步国际发布公告宣布与 Ding Shun Investment 订立购股协议,据此,公司有条件同意出售,而Ding Shun Investment有条件同意收购 KP Global的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1.51亿美元。KP Global 拥有“盖世威”(K-Swiss)“帕拉丁”(Palladium)两大品牌的经营权及拥有权。

12)H&M集团截至5月底的三个月亚太市场销售额下跌2%,是唯一销售额下降的地区

快时尚集团H&M在截至5月31日的三个月内,销售额增长3%至596.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409亿元,利润增长49.7%至71亿瑞典克朗,但不及分析师预期,毛利率增加3.6个百分点至56.3%。按地区分,H&M在北欧市场销售额增长4%至55.1亿瑞典克朗,西欧市场销售额增长5%至204.7亿瑞典克朗,东欧市场销售额大涨18%至55.6亿瑞典克朗,南欧市场增长1%至75.2亿瑞典克朗,美洲市场销售额增长1%至130.1亿瑞典克朗,亚太市场销售额下跌2%至75.4亿瑞典克朗,是唯一销售额下降的地区。

13)Nike将在北京开设1000平方米旗舰店

Nike于7月初宣布,将在北京开设一间1000平方米的旗舰店,推出售价1000美元的限量版乔丹高帮鞋。Nike表示希望通过此项目扭转在中国市场销售下滑趋势。Nike大中华区于2021年曾占全球销售额的近五分之一,但如今这一比例降至不到15%。此外,针对本土消费者的需求,Nike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Jordan限量版运动鞋。有分析师指出,Nike需要依靠Jordan吸引年轻消费者并实现更高的增长。

14)传快时尚UR将赴港上市,融资1亿美元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国内快时尚集团Urban Revivo Fashion正考虑在香港上市。总部位于广州的Urban Revivo正在与顾问商讨潜在的股票发行计划,以筹集至少1亿美元的资金。知情人士续称,目前的讨论处于初步阶段,Urban Revivo仍可能决定不上市。公司的代表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据时尚商业快讯数据,Urban Revivo于2017年起开始盈利,早在2022年全年销售额就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2019年,比音勒芬通过公司产业基金新增投资Urban Revivo,持股2.7%。

15)分析称今年618消费者热情不足

尽管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将618促销活动延长数周,但该活动并未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电子商务咨询公司WPIC Marketing+Technologies CEO Jacob Cooke表示,由于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全年都有折扣,618的热度已经减弱。根据星图数据,天猫、京东和拼多多三家电商平台在618期间的GMV总额同比下降6.9%至5717亿元,其中天猫销售额位列第一。Re-Hub表示,今年618有近一半品牌的平均折扣与去年持平或降低,近两成的品牌则提高了平均折扣。

16)第三方报告认为“静奢风”将更有市场潜力

根据电商Radial进行的一项调查,尽管静奢风一直受到高净值人士青睐,但近年来静奢风的市场已更加广泛。该调查对1000名美国消费者进行采访,有78%的受访者认为静奢意味着高品质材料,56%的受访者认为静奢象征着经典和永不过时。其中74%的Z世代消费者群体在进行服装购物时将材料质量视为首选因素,60%的Z世代消费者更看重经典款式。

值得关注的是,受访者的所有服饰中近69%为静奢单品,31%为快时尚单品。报告作者表示,奢侈品牌更受青睐,原因是其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体验式的服务,并在各个渠道保持品牌一致。

17)重庆百货上半年营收下降11.57% ,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1.43%

根据重庆百货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重庆百货在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为89.80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57%。同时,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下降了21.35%、21.64%和21.43%,分别为7.90亿、7.92亿和7.12亿。

重庆百货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也出现了下降,基本每股收益为1.63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8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15%,同比减少了6.12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公司的总资产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分别实现了4.58%和10.21%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94.85亿和68.74亿。

18)中国中免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2.81%,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4.94%

根据中国中免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312.6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81%,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5.33亿元、45.35亿元和32.8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47%、8.47%和14.94%。基本每股收益为1.589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2792元,降幅为14.9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98%,较上年同期降低1.63个百分点。

19)武汉SKP开放试营业

据武汉SKP官方小红书消息,该项目于7月13日开启试营业。武汉SKP是继北京、西安和成都之后的第四座SKP项目,由原汉街万达广场和楚河汉街二街区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武汉SKP位于武汉中央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域,与楚河汉街融为一体。

值得关注的是,武汉SKP在楚河汉街二街区首推高奢街区和独栋门店模式,为品牌提供独立展示空间并增强品牌视觉冲击力。目前武汉SKP已吸引LV、Gucci、Prada和Balenciaga等多个奢侈品牌。

20)京东与海澜达成合作,开设京东奥莱线下店

京东集团于7月5日与海澜集团在北京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无锡开设全国首家京东奥莱线下店,并在京东同步上线奥莱自营专区及奥莱官方旗舰店。京东集团在无锡已落地和在推项目共16个,涉及产发、科技、物流、工业等六大板块。

据悉,上述项目预计今年10月落成,将入驻近百家全球品牌,将通过双方供应链协同打造优质且低价的商品竞争力。京东将开放自营鞋服相关商品用于京东奥莱门店销售,海澜也将发挥在线下货品、门店运营、智慧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而本次合作标志着京东奥莱业务挺入全渠道运营,海澜的加入将助力业务深入3-5线城市。

[以上内容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轻奢品牌管理集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