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三十六计之三:隔岸观火
前言
隔岸观火原文为: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古人按语曰: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
中国古人这种智慧在巴菲特的投资中也表现在股市过于高估的时候,总是提前走为上。等到股市火烧连营满目疮痍的时候,巴菲特才进场,趁火打劫。
走为上是股价过于高估时抛出,趁火打劫则是股价过于低估时买入,上一次卖出和下一次买入之间,必须隔岸观火。
看起来似乎,在正确的时间买入,在正确的时间卖出,都不容易,其实比买入和卖出更加困难的是等待,甚至是漫长的等待。尤其是看着别人天天轻松地快速赚钱,自己却一股不买。
1969年-1972年,巴菲特隔岸观火三年不开张
巴菲特1969年9月举办狂欢聚会,庆祝他的投资合伙公司关门清算。确实值得庆祝,1957年到1969年12年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只涨了1倍,而巴菲特赚了26倍。巴菲特把合伙公司的所有股份转换成了伯克希尔公司的持股,成了控股36%的股东。
在他1973年和1974年进入股市趁火打劫大量低价买入之前,巴菲特隔岸观火一观就是三年。
巴菲特退出股市“走为上”的1969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8.4%,似乎巴菲特“走”得太及时了。他也没有想到,牛市大火继续熊熊燃烧,1970年上涨3.9%,1971年14.6%,1972年上涨18.9%。
但巴菲特继续耐心地隔岸观火,火势越猛,火烧连营的速度越快。
终于火熄灭了。1973年下跌14.8%,1974年又大跌26.4%,巴菲特高呼:投资股票的好时候到了。他趁火打劫大量买入。1975年股市大涨37.2%,1976年又大涨23.6%,巴菲特伯克希尔两年分别轻松大赚21.9%和 59.3%。
带着12年26倍的盈利,远远战胜市场12年2倍的业绩,隔岸观火,观上三年也不怕。
1987年-1988年,再次牛熊转换时隔岸观火
1982年8月到1987年8月,标准普尔500指数从最低的102点上涨到最高的338点,5年上涨3倍以上,又是一个大牛市。
1987 年初,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出警告:“当我在写这段文字之时,整个华尔街几乎看不到一丝恐惧,反而到处充满了极度狂欢的气氛。为什么不呢? 有什么能够赶上一波大牛市更让人高兴的事呢?尽管公司业绩增长缓慢不前,但大牛市时股价照样狂涨,远远超越业绩的涨幅。不幸的是,股价的增长不可能无限期超越公司业绩的增长。”
1986年巴菲特买入7亿美元的债券,这甚至超过了他所有的股票投资成本。
股市的暴跌终于来了,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一天下跌508点,与前日收盘相比一天下跌超过30%,创下历史上最大跌幅。
巴菲特却非常平静,因为他早已经把大部分股票都卖掉了,正在平静地隔岸观火。
1988年2月底,他在致股东的信中回顾自己过去几年隔岸观火的经历:
“过去几年伯克希尔在股票市场实在找不到值得投资的股票。1987年10月股市暴跌之后,少数几只股票股价跌到了让我们感兴趣的区间,但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大量买入,股价就又大幅反弹。1987年底除了永久性持有的三只股票和短期套利持股之外,我们并没有进行任何新的主要股票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不过,市场先生一定会给我们机会的,你可以放心,一旦如此,我们一定愿意而且能够大量投资。”
1988年和1989年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累计买入13亿,而在10年后其升值到134亿,一只股票就赚了100多亿美元。
如何才能看着牛市火爆却能淡然若定“隔岸观火”呢?
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牛市火爆,却能淡然“隔岸观火”呢?
牛市隔岸观火,必隔一岸,才能与“世”隔绝。
一是心中隔岸。
“在我看来,依靠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计算机程序或者股票和市场的价格行为形成的指标,绝不可能取得投资成功。相反,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公司分析能力,同时又具备必须把他的思想和行为同在市场中肆虐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我自己与市场情绪保持隔绝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的故事牢记在心非常非常有用。”
二是眼前隔岸。
巴菲特办公室里根本不装电脑,也没有股市行情机,眼不见心方能净。
三是身前隔岸。
巴菲特办公室远在偏僻小城奥马哈,远离纽约华尔街,也无闻喧闹谣言和骚扰。
你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