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退薪小作文疯传,金融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吗?

$平安银行(000001)$ 在世界各大产业之中,金融业无疑是经久不衰的产业,曾经华尔街的“金钱永不眠”一度风靡世界,然而最近中国金融业却是坏消息不断,各种限薪、降薪、退薪的小作文疯传,金融业的好日子是要过去了吗?

一、限薪、退薪小作文疯传的金融业

据第一财经的报道,限薪、降薪、退薪……多篇小作文在市场流传,将金融圈薪酬话题顶上热门。

近期,先是有市场消息称,有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退薪、某国有大行总行降薪10%,随后又有“退薪贷”等段子在市场传播。

虽然各种小作文真假难辨,但部分金融机构薪酬走低已是事实。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2023年上市银行中有20家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上市券商概念板块中,有29家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银行反向讨薪的名单也在不断拉长。

作为此前高薪代表的银行,薪酬增长开始出现颓势。第一财经此前报道,Choice数据显示,按照员工人均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员工人数+期末员工人数)/2)计算(下同),40余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0家银行2023年人均薪酬同比下降,降幅在0.02%-14.36%。其中,有7家银行已连续两年出现人均薪酬下滑。

不过,从今年一季报来看,上市银行整体应付职工薪酬波动不大。第一财经记者据Choice数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应付职工薪资合计4218亿元,去年同期应付职工薪资约为3935.34亿元。

二、金融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吗?

在金融行业,近期“限薪”和“退薪”的话题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这不仅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不禁思考:金融业的好日子是否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首先,在金融业的发展早期,市场需求旺盛,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时,金融服务的供给相对不足,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和资金的融通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这种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使得金融业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领域。

由于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进入金融业的门槛通常较高。需要具备扎实的金融知识、出色的分析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同时,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教育背景要求也筛选掉了一大批潜在的从业者。

这种高门槛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而由于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旺盛需求,金融机构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有能力为员工提供高额的薪酬待遇。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业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市场集中度提高,竞争愈发激烈,产业利润率水平降低成为了必然趋势,降薪也就随之而来。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意味着少数大型金融机构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凭借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和风险,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在成熟阶段,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无论是银行的储蓄、贷款产品,还是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都变得越来越相似。这使得金融机构难以通过产品创新来获取高额利润,只能依靠价格竞争和服务质量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不得不调整薪酬策略,降低人力成本,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曾经的高薪待遇逐渐变得难以维持,降薪成为了普遍现象。

第三,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金融业面临着降薪的压力,但从本质上来说,金融业依然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极高。

金融业务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经济学原理、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金融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从劳动回报率的角度来看,金融业持续降薪是不现实的。如果薪酬水平过低,将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这对于金融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四,面对这一现状,金融业应当寻求一种平衡,既要控制成本,又要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短期的财务指标,更要着眼于长远的人才战略。合理的薪酬体系,不仅能够吸引和保留人才,还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因此,虽然当前金融业面临着限薪、退薪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 大公司头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