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美股上市、曹操出行递表,“资本狂人”李书福在“豪赌”未来?

要论既会造车、又懂资本运作的大佬,李书福应该当之无愧。

作为吉利集团的掌门人,李书福最让行业熟知的一场资本战役,就是发生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的案例,由于当时吉利相较于沃尔沃在市值上有着将近4倍的差距,这一案例也被戏称为“蛇吞象”。

成功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随即走上了疯狂的“买买买”之路,相继并购或者入股宝腾汽车、英国莲花汽车、路特斯和飞行汽车太力等等。与此同时,李书福也在推动吉利旗下的业务独立上市,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极星汽车、亿咖通和路特斯汽车均已上市。

基于这些资本层面的动作,李书福也逐渐有了一个标签——“资本狂人”,他在资本市场的“神话”还在续写着。

近日,吉利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正式宣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ZK”,上市首日收盘时股价收报28.26美元/股,较发行价大涨34.57%,就此极氪也成为李书福手中的第九家上市公司。

极氪登陆纽交所,图源极氪官微

事实上,李书福对此并不满足。就在极氪美股上市的同时,他还在推进吉利旗下出行平台曹操出行的上市进程。上月底,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正式向港股发起冲击,如果曹操出行未来也成功上市,李书福将会收获他的第十家上市企业。

李书福之所以会如此痴迷推进这些业务上市,也有着他的野心。

推动极氪、曹操出行和亿咖通等业务的独立上市,在业内看来不仅有助于让吉利集团梳理好旗下各个业务发展的问题,并且分配好资源来支持极氪、曹操出行等重点业务的未来发展。

另一方面,极氪、曹操出行等业务的独立上市,能帮助这些业务增加未来在资本市场中融资能力的同时,也能推动它们尽早实现自我“造血”的目标。毕竟,基于这些业务,才能支撑起既能造车、又能上天,还能发射卫星的吉利生态版图。

打造这样的产业生态,李书福也是在“豪赌”吉利集团的未来。放眼目前的智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比拼综合实力的决战阶段,前有特斯拉,后跟“蔚小理”,亦或者长城汽车、比亚迪等自主车企,几乎各家车企都在为了打赢这场决战,在基于造车主业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产业生态体系能力,吉利也不例外。

那么,在日益激烈的智能汽车行业决战中,李书福和吉利有多少胜算打赢这场战役?

01、用8年时间,收获8个上市公司

李书福,又收获了一家上市企业。

按照极氪透露的信息来看,其于本月10日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ZK”,因获超额认购,极氪扩大了IPO规模,以每股21美元的上限价格累计发行2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份ADS对应10份普通股),募资提升至约4.41亿美元。

若承销商行使其超额配售权,则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415万股ADS,募资约5.07亿美元,就此成为中国公司自2021年以来在美国市场募资规模最大的IPO。

对于募得的资金,极氪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将其中约45%用于开发更先进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以及扩大产品组合;约45%用于销售和营销以及扩展企业的服务和充电网络;剩下的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包括营运资金需求。

截图自极氪招股书

由此,极氪也成为了继蔚来、小鹏和理想之后第四家美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但如果从时间角度来看,极氪则比“蔚小理”更快实现上市,此前蔚来、小鹏和理想从成立到上市分别用了四年、六年和五年,而极氪只用了三年。

极氪能实现这一步,也是因为其较早就开始为此准备。

早在去年8月,极氪就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完成中国证监会备案申请,并在当年11月10日正式向SEC提交了IPO招股书文件,按照当时他们的计划,曾试图在去年12月上市,但最后由于受美股环境影响,未能如愿。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备案有效期为1年,极氪现在上市,同样在备案有效期内。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极氪成为李书福第九个上市公司的同时,吉利旗下出行平台曹操出行也正在冲击港股的路上。

上月底,曹操出行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按照证券时报报道,曹操出行计划募资数十亿港元,用于支付扩大城市覆盖所需的成本和开支,包括司机补贴、向第三方聚合平台支付的佣金,以及相关销售及营销开支等方面。

按照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的业务已覆盖出行服务、车辆租赁、车辆销售及其他,其中以网约车形式提供的出行服务为主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总交易价值(GTV)计算,曹操出行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直位列中国前三大网约车平台。

基于这一行业表现,再加上在去年创新性推出了带有防晕车功能的定制车服务及产品,也让曹操出行的市场估值处于高位。经过2018-2021年间的三轮融资后,曹操出行的估值来到185亿元的高位。

曹操出行往期融资情况,截图自天眼查

如果曹操出行在未来顺利登陆港股,不仅会成为继嘀嗒出行、如祺出行之后,第三家登陆港股的共享出行平台,同时将会成为李书福手中的第十家上市公司。

对于“资本狂人”李书福来说,极氪和曹操出行只能算作他在资本市场“神话”中的一小部分案例。

2003年,吉利汽车迎来了第一个10万辆轿车下线的里程碑,基于这一利好,李书福在两年后把吉利汽车送入了港交所的大门,自此之后吉利汽车的年销量也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05年的近15万辆增长至2010年的41.5万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或许给了李书福业务扩张的勇气,由此走上了“买买买”之路。

就在2010年,李书福完成了上文提到的“蛇吞象”收购案例,让全行业为之震动之后,在他的主导下,吉利控股又在六年后以10亿元收购了钱江摩托29%股权,并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由于钱江摩托在被吉利控股收购前就已登陆国内A股,这意味着李书福彼时通过收购,就把一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

有了钱江摩托的成功案例后,在李书福主导下,吉利商用车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在2020年分别获得了华菱星马(后改名为汉马科技)和力帆股份(后改名为力帆科技)的控制权,李书福由此再获得两大上市企业。

完成这些后,李书福或许并不满足,于是从2021年开始,吉利旗下的品牌们开始了大规模的上市。

当年10月底,沃尔沃汽车宣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VOLCAR B”,一举成为那一年欧洲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沃尔沃上市,图源沃尔沃汽车官微

一年后,先是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极星通过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方式登陆纳斯达克;2022年底,由李书福和沈子喻共同创办的亿咖通科技也实现登陆纳斯达克的目标。

再到今年2月,吉利入主的豪华汽车品牌路斯特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今年美股市场中首个上市的整车企业。紧接着三个月后,同为吉利旗下车企的极氪,也敲开了美股的大门。

从时间来看,排开早早上市的吉利汽车,从2016-2024的八年中,李书福就收获了8家上市企业,上市标的覆盖国内A股、港股和美股三地,成为汽车圈中为数不多实现这一成绩的造车大佬。

02、李书福为何会痴迷“收集”上市企业?

正如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秉持着“第一性原理”造车一样,李书福也是如此。

“我认为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规模,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李书福曾在公开场合这样说出了他的“规模增长”逻辑。

或许在这套逻辑下的驱使下,才让李书福从2016年开始就通过收购或者推进旗下业务独立上市的方式,来增加自己手中上市公司的规模。

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助推吉利系整体产业版图的估值走高。

以A股5月9日收盘时间为节点,钱江摩托、力帆科技和汉马科技的市值分别约为115.5亿元、150.6亿元和30.82亿元;以美股5月9日收盘时间为节点,极星、亿咖通和路特斯的市值分别为28.28亿美元、5.24亿美元和55.69亿美元。

再算上吉利汽车、沃尔沃5月9日当日的993.3亿港元和5673.94亿克朗、以及极氪上市后的68.98亿美元市值来看,李书福目前已拥有接近7000亿港元总估值的资本帝国。

吉利集团旗下上市企业市值分布情况,数据来源于老虎国际,飞说智行制图

“吉利分拆品牌上市主要的目的还是为独立融资,核心逻辑是希望在市值层面上达到1+1>2的目的。”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副总裁白毅阳这样对媒体表示。

如果把视角从宏观细化到每个业务或品牌来看,被推动登陆到资本市场后,也会有利于自身的未来发展。

就拿极氪和曹操出行为例,前者作为吉利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在这两年逐渐在智能汽车行业中站稳脚跟并抢到了一些优势,但其与“蔚小理”们一样处于尚未盈利的情形下。

而对于曹操出行来说,身处于“一超多强”的网约车出行“红海”赛道中,同样有着自身的发展压力。

“极氪、曹操出行和亿咖通,面对的是不同的赛道,上市不仅可以让它们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融资机会,同时通过上市融资也能支撑这些业务之后的独立发展。”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这样对飞说智行表示。

这个道理,除了极氪和曹操出行之外,对于吉利旗下的其他上市企业来说,同样是适用的。

张君毅还认为,极氪在美股上市,曹操出行计划在港股上市,都有益于各自的战略发展。因为前者有着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在美股上市有利于其出海的发展;而曹操出行在港股上市,也有利于其在国内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李书福多年疯狂地“收集”这些上市公司,也让吉利不再只是一家车企。

拆分来看,吉利汽车、极星、沃尔沃、路特斯和极氪五个上市企业,让李书福和吉利实现了在汽车产业中覆盖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产品过渡、中低端到高端豪华的价格带全覆盖以及从轿车、到SUV,再到MPV的产品品类全覆盖。

再加上钱江摩托、力帆科技、汉马科技和亿咖通四家上市企业,吉利的产业版图就可以从乘用车扩展到商用车、摩托车、锂电能源、换电乃至智能软件平台等领域。

除了这些之外,如果还算上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星纪魅族、曹操出行、沃飞长空、时空道宇和广域铭岛等企业,吉利的商业版图就已覆盖芯片、手机(手车互联)、智慧出行、低空飞行、深空探测和工业互联网等诸多领域。

吉利集团部分业务一览,截图自吉利控股集团官网

正因如此,在张君毅看来,对于吉利集团来说,不能再把它视为一家汽车企业,而是更像是一家科技生态企业。像极氪、沃尔沃和曹操出行这些企业,也能通过自身的上市,在未来反哺整个吉利产业生态的发展。

回过头来看,这一切也得益于李书福所坚持的规模发展逻辑,与此同时,李书福也想用这些布局,来赌赢未来。

03、李书福的“豪赌”能赢吗?

不可否认,智能汽车行业的战争,已进入到比拼车企综合实力的阶段。

刚结束的2024北京车展就能很好地证明这点。纵观参加此次北京车展的大多数车企展台,可以发现这一现象——各家车企的展台除了展示最新车辆产品之外,还增加了对于自身车辆架构、动力架构和智能化等技术的展示区。

比如极氪除了发布了被360董事长周鸿祎称为“掼蛋车”的极氪MIX之外,还让全新的浩瀚M架构对外亮相。据极氪官方介绍,浩瀚M架构引入了多项行业技术创新,比如贯通式电动对开门和隐藏式双B柱设计。

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在本次车展上除了宣布2024款ET7行政版正式上市之外,还在展台上展出了包括第四代换电站、640kW全液冷超快充桩和智慧能源等十二项全栈自研技术。

作为国内自主车企之一的长城汽车,此次车展把魏牌、坦克、哈弗、欧拉及长城炮五大品牌齐聚一个展台,除了展示了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Coffee OS 3智能座舱系统和一体化智驾大模型SEE等技术之外,还带来了全球唯一的水平对置8缸摩托车发动机,由此来展示其在摩托车领域的最新进展。

2024北京车展长城汽车展台,图源长城汽车官微

就连被视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慢几步的BBA等品牌,也在本次车展上展出了各自的新技术架构。比如奔驰展示了全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与自研操作架构MB.OS;一向低调的别克,也在车展上高调展示了全新一代的插混技术架构。

车展之外,也能看到车企们正在快速布局自身的产业生态能力。

比如在马斯克的主导下,特斯拉很早就向智能汽车芯片、动力电池和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布局,目前特斯拉自研的芯片已经上车,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也已经进场“打工”。

除了特斯拉之外,蔚来也在去年布局了手机业务,并发布首款产品NIO Phone,以便实现“手车互联”;小鹏汽车除了造车之外,还布局了低空飞行汽车业务;比亚迪甚至在造车的同时,还造了一艘船。

由此可以看出,在智能汽车行业进入决战阶段后,任何一家车企想要赢得最后的胜利,除了要保证自身产品力具备竞争力之外,还需要在技术实力、产业体系能力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整能力等方面具备优势,要真正做到“木桶上没有短板”才行。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竞争已经由传统研发生产模式向生态圈竞争转变。”李书福在2021年也曾作出过这样的判断。由此才有了上述提到的那些动作,李书福试图用这些布局来“豪赌”吉利,在未来的智能汽车行业生态化决战中取得胜利。

“从整个行业视角看,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小理’们大多都布局了电池、芯片或者手车互联的业务,但从业务的体系化还是产业生态的划分来看,吉利的布局都显得更为完整和全面。”张君毅这样对飞说智行说道。

但对于吉利来说,想要最终赢得决战的胜利,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

首先,考验李书福和吉利的就是众多业务和品牌间在未来能否有效协作和配合。从吉利的整体产业版图来看,已拥有乘用车、商用车、科技、汽车运动与文化出行和金融等8大业务板块,以及50多个子品牌。

这些业务和品牌,如果能很好地融合和协作,以达到李书福设想的“1+1>2”的目标,确实能帮助吉利产业生态展示出更多的实力。但反之,则会导致业务和品牌间的内耗,从而拖累整体集团的发展。

另外,这次2024北京车展也给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带来了一个新启示——车企的传播和营销战略或许要进行快速地变革。毕竟雷军和周鸿祎,在这次车展上给所有的车企都“上了一课”。

在飞说智行看来,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在视频号、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传播新时代,去完善、调整自身的传播战略和营销打法,这一方面同样被视为是车企综合实力的关键一环。

如今,极氪成功登陆美股,不仅让李书福“资本狂人”的形象又加深了一层底色,同时也在李书福的产业生态版图中增加了一块重要的拼图。只不过,想要让吉利在智能汽车的决战中赢得更多优势,相比于资本运作,李书福或许需要花更多的功夫。

(本文头图来源于吉利控股集团官微。)

# 极氪交付&营收共创新高!现在能进场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