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到基本面,B站的拐点到了吗?
上周,哔哩哔哩公布了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的财报,全年总营收达225.3亿元人民币亿元,首次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今天上午,其港股一度大涨15%。综合来看,B站这次是否走到了拐点?
财务:毛利率提升+减亏和经营现金流转正。
先看毛利率,本季度B站的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到26.1%。提升的原因,管理层给的解释是:1、广告占比提高;2、运营效率提升。本季度广告营收占比达到30%,为上市以来最高。
减亏和现金流:B站23年全年的经营现金流已经转正,这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尤其重要。这意味着,B站以广告、增值服务、游戏、IP衍生品为主的核心业务可以自己造血,不需要依靠融资也可以持续运营下去。
与此同时,本季度B站的亏损同比收窄58%,经营现金净流入超6亿元人民币。
从财务的变化,可以读出公司基本面和竞争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广告高增长的背后:和产品的独特气质相辅相成
B站本季度最亮眼的数据,当属广告28%的增速。谈到广告,有必要谈下B站的产品和社区文化。
从成立到现在,B站的产品虽然增加了各种新的功能,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浓厚的社区文化。而社区的核心,是人和人更为紧密的连接。粉丝和UP的互动会更为高频。举个例子,比如罗翔,虽然在各大内容平台都同步了,但是我如果想看罗翔,首先会打开B站。
用感性的思维来讲:去B站看UP主的内容,“味道”才正。UP主、内容消费者、平台,都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关系和连接。基于此,UP主所创作的内容也可以更深度地去影响用户的消费决策。
下面,我们重点来探讨B站广告的竞争力:
在电话会上,B站的管理层特别谈到了双11、双12,一些UP主的带货案例。虽然都是交易和效果类广告,但是B站的广告变现,仍然和其他内容平台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效果广告:主要是信息流和交易广告(电商广告)。B站在商业产品和内容产品上,找到了很好的交集:
品效合一。这是最近几年来,广告行业提到的最多词汇之一。B站的交易类广告,即带货类广告,我认为已经接近所谓的“品效合一”。为什么这样说?
上文已经提到了,B站作为内容产品,在社区和用户信任上的独特气质。而带货和商品的种草,又回到了UP主本身。这样的种草和带货广告,如果对用户有价值,也可以看作是“内容”。我搜了下B站这种“品效合一”的案例,以“徕芬吹风机”为例,在B站先进行投流,社区内形成了一定的传播和用户认知后,再和UP主合作带货。报道称,徕芬早期在B站的广告ROI,可以达到1:10。投放1000万元广告,回报1亿。
品牌宣发——低广告+厚内容:比如徕芬在B站的投流,这就是品牌的宣发和种草,但是和微博、抖音相比,徕芬借助B站的UP主种草和测评视频,给受众的感受是“没那么软”,如果UP内容做得好,传播上则进一步加分。可以说,B站上的广告种草,内容化的浓度相对最高、广告浓度相对最低。
品牌资产沉淀:品牌在B站进行广告投放后,种草的内容,仍然会留存在UP的历史视频里。如果品牌的产品和口碑好,内容可以持续给品牌带来新的播放和新的受众。而这,不就是品牌资产的沉淀吗?
商业化:广告仍然有较大潜力
过去的2023年四季度,B站的广告增速同比为28%。在这个存量竞争的市场里,绝对是一个不低的数字。
但如何去进一步放大势能?核心还是要提升商业平台的效率,这里面就包括非常重要的商业产品、商业技术等基建问题。此前,B站在自己的ADTALK营销伙伴大会上也自我吐槽了这点,并提到“提效”和“拓量”会是新一年商业技术方面的关键词。
其次,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是,B站的AD LOAD一直较为克制,长期保持在5%。这也意味着,B站的广告业务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去调整。而B站本身作为高密度的年轻人社区,其用户价值仍然是稀缺和独特的。
年轻一代的用户在长大,购买力和消费力在增长,而公司的商业化和用户的消费力,可以“同频”。今年初,B站官方曾披露过一组数字:B站新用户当月广告价值增长超四成,老用户广告价值能够提升四倍以上,74%的90后会在B站贡献收入价值。
在刚过去的这个季度,B站用户时长、广告增速,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而VAS增值服务占比仍然稳健。可以说,公司从产品到商业化,已经在健康的基础上,逐渐迎来“拐点”。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如此的外部环境还能实现这样的增长,不容易
喜欢B站[得意] [得意] [得意]
现在看见中概股我就发虚
原来他最赚钱的业务是广告
我买了B站的股票,算是对你的回应
说实话,现在的小破站没有以前的体验好了
赶紧回国内上市,我肯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