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最高涨幅35.6%,传统大药企迎来“情绪回归”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留意到,港股几家传统大药企的走势,相当亮眼。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这三家。从10月至今,翰森制药股价上涨35.6%,中国生物制药股价上涨33%,石药集团上涨18%。
三家药企股价平均上涨28.87%,这个数字远超一众biotech的表现。同期,港股上市的biotech股价平均涨幅仅6%。
你可以说这是价值回归,但我觉得这更像是情绪回归,因为单纯从估值来看并没有太低。 情绪方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传统大药企都被市场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市场觉得,大部分传统药企,创新研发能力不行,管线中普遍都是me too产品。
但在过去几年,这些传统药企的表现其实还算给力,不管是从研发能力、BD能力还是创新药管线布局来看,都提高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大药企所具备的资金、商业化能力,是大部分biotech望尘莫及的,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也给了它们更大的发展和试错机会。不管是引进还是自主研发,大药企的确定性始终高于biotech。
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用有色眼镜来衡量这些传统大药企显然不合适,这可能也是这些药企反弹比较疯狂的原因。
总体来看,我认为在以下四个方面,传统大药企已经展现出了一定优势:
1)加速转身
熟悉医药领域的人应该都知道,中生、石药、翰森这三家大药企都是靠仿制药起家的。 但是,近些年随着仿制药集采的出现,这些传统药企的营收都遇到了大幅度的挤压,这也是这些传统药企长期被低估的原因。
靠着仿制药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创新才是王道。所以,这些传统药企都或被动或主动地踏上了转型之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生、石药、翰森这三家传统药企的从仿到创的转型之路都已驶入快车道了。
先看翰森,它的体量虽然相对小一些,但转型速度应该算是最快的。
过去,翰森制药80%以上的收入是来自奥氮平、培美曲塞二钠、吉西他滨、伊马替尼、地西他滨、替加环素、瑞格列奈、雷贝拉唑这八大仿制药。眼下,创新药给翰森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半壁江山了。
靠着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氟马替尼、艾米替诺福韦片、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吗啉硝唑氯化钠和CD19单抗伊奈利珠这六款产品,翰森的创新药业务收入增长还不错。今年上半年,翰森的总营收45.11亿元,其中创新药营收同比增长20.1%,达到27.86亿元。
再看中生,从成立以来仿制药一直都是中生的核心板块,子公司正大天晴更是被称为“首仿之王”。这两年在采取一系列积极转型动作之后,公司创新药板块增长还是挺明显的。上半年中生总收入152.8亿元,其中创新药收入同比增加10.9%达到38.6亿。算下来,创新药板块在中生总营收中占比已经达到了25.3%。
最后来看石药,最近石药在转型方面下的力气还是挺大的,创新药领域的BD交易不断。不过,石药的半年报并没有具体列出创新药的销售情况,所以公司的创新转型的究竟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可能还需要后面出了更多数据之后才能有定论。
总的来看,这些传统药企都在积极的转型之中,仿转创的进程也都已经进入到后半段了。如果继续用老眼光来看待这些传统大药企,多少有失偏颇。
2)管线储备丰厚
在大刀阔斧的转型之下,这些传统药企现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储备,也是相当丰厚的,基本上这几家都能保证,未来几年每年都有新的创新药能够上市。
还是先看翰森。到今年上半年,翰森有40多项正在进行的创新药临床研发试验,在肿瘤、自免、代谢这些热门领域都有布局。尤其是在肿瘤领域,翰森在大火的ADC上布局了三款产品,其中的B7-H4 ADC上个月还授权给了GSK;另外大火的GLP-1激动剂,翰森布局的GLP-1/GIP在国内的研发进度也比较靠前。
再来看石药。到今年上半年,石药有大约60个重点在研药物已进入临床或申报阶段,其中8个已递交上市申请,16个处于注册临床或即将递交上市申请的阶段。
这些管线覆盖的领域也相当宽泛,搭建了纳米制剂、mRNA、siRNA、双抗、ADC、单抗、小分子、PROTAC这八大创新研发平台。要是这八大平台,都能不断给石药孵化出新产品,那石药未来的想象空间将颇为可观。不过,这个平台的价值究竟能不能成功兑现,还需要继续观察。
最后来看中生,它家的管线围绕的是肿瘤、肝病、呼吸、外科/阵痛四大领域。
在肿瘤领域中比较吸引人的3款产品是中生并购F-star获得的三款双抗,LAG-3/PD-L1双抗FS118、OX40/CD137双重激动剂FS120和CD137/PD-L1双抗FS222。在呼吸领域,中生围绕着P2X3、TSLP、ROCK2这几个比较新的靶点做了布局,估计也是想冲一下FIC、BIC产品。
不过,与上面两家不同的一点是,除了创新药,中生还广泛布局了生物类似药,目前已经申报了14项IND,8个已经申报BLA。从复宏汉霖之前交出还不错的成绩单来看,国内创新药+生物类似药这条路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总之,丰富的创新管线储备决定了,这些传统大药企们在未来其实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3)商业化能力强
从投资角度出发,评价biotech或传统大药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是企业实现盈利的能力,毕竟大家也不是来做慈善的。
在商业化这个方面上,传统大药企相比于biotech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样一个产品放在这些传统大药企手里卖,和放在biotech手里卖很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些传统的大药企都已经在药物销售上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人脉、渠道,像石药、中生的销售团队营销团队1万多人,在商业化上的优势不用多说。
尤其是,在这些传统大药企开始逐渐向创新药转型之后,强销售能力加上好产品,确定性显然比biotech要高得多。
4)家底足
在过去,融资环境宽松的情况下,可能大家对于资金储备这一点其实都没有那么在意。但是,在资本寒冬蔓延两年有余,在创新药融资窗口关闭的情况下,大家也终于意识到,现金储备是多么的重要。
最近一年,因为缺钱砍管线、卖产品的biotech我们见了太多。没办法,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就是现实。
而这些传统大药企,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不仅有自我造血能力,家底还充足。
拿这三家传统药企来说,截至6月30日,石药集团拥有银行存款、现金112.05亿元;翰森制药账上现金及银行存款共有169.17亿元;中国生物制药资金储备196.09亿元。
正所谓,兜里有钱,心里不慌。上百亿的资金储备,为这些传统药企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足以支撑公司BD、自研多个管线。
甚至可以说,在生物制药寒冬下,正好是这些传统药企发展的好时机。毕竟,如今biotech们的估值都到了低位,传统大药企大可以出手买买买,来扩充一下自己的管线。没准,就能买到真宝贝呢?
5)总结
经历这一波反弹之后,这些传统大药企当下的估值,可能并不“便宜”。问题的关键或许是,你如何看待这些企业的未来。
如果这些企业能够走出国门,成为中国的武田制药,那价值肯定会超过现在。但如果走不出去,只能局限在国内发展,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