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体系变阵,东风新能源转型按下加速键

11月6日,东风宣布正式成立研发总院。

在整个行业都在进行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之下,研发总院的职责也变得十分清晰:那就要是深度整合集团研发体系及研发资源,全面提升研发效能。

这一步至关重要。

当下,东风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基本成型,它们分别是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岚图,面向豪华电动越野市场的猛士,以及面向主流消费市场的东风品牌,其中,东风品牌下含东风风神、eπ和东风纳米三个产品系列品牌。

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不同的品牌调性,设立研发总院,成立“1+n”的研发体系,可谓正逢其时。

NO.1

[从分兵突围,到集团军作战 ]

先划重点:1+n。

这是此次东风研发变革的核心部分。

“1”代表了研发总院,它在现有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的基础上,调整成立了科技规划中心、先进材料与先行技术研究中心、软件工程研究中心、造型设计中心等7大中心。

未来,研发总院将承担全集团乘用车的技术规划及研发工作,负责造型、架构、动力总成、智能软件、先进材料、验证等通用技术开发,同时直接负责东风乘用车和猛士的产品开发。

“n”代表各事业单元的研发力量,它们会在研发总院的统一管理下,承担上装开发及适应性开发等任务。

如果用12个字来进行总结,那就是“统一规划、集中研发、资源共享”。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新的研发体系下东风各大子版块能够根据终端用户的不同诉求来进行“按需点单”,这样就可以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应和响应。

据悉,研发总院下属的造型中心已在武汉正式开建,该项目总投资超过5亿元,预计将在2025年投入使用。

如今的汽车行业已是存量竞争市场,“分兵突围”模式已不再适应东风的当前发展,之所以成立研发总院,就是要集中研发资源、统筹研发投入、统一研发流程,实现“集团军”作战。

这里再多说两句东风公司技术中心。

作为研发总院背后的核心机构,它成立于1983年,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一类科研院所,同时也是中国汽车行业里第一家技术中心。

可以说,它是完全跟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一同发展起来的,如今已成为东风加速向卓越科技企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并成功构建起东风自主事业版图的技术护城河。

不久前,东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智能新能源品牌秀,也可以视为技术中心研发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

NO.2

[ 新能源转型,东风的决心与信心 ]

新能源转型,东风的决心与信心

“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东风的各级研发单位中,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为了加快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东风公司深入推进“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跃迁行动。

未来3年,东风将迭代推出21款新能源自主乘用车车型和17款新能源商用车基础车型,力争到2025年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技术方面,东风已基本完成了平台、车型、关键总成及核心技术的布局,并由此开启了架构造车的新时代。

平台层面,包括东风量子平台、DSMA多能源低碳节能模块化平台、M TECH智能越野平台等均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而在智能网联领域,东风旗下的L4级5G自动驾驶车已在河北雄安新区开展示范运营;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RoboTaxi在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累计运营里程超过200万公里;东风商用车第三代港口集卡已在厦门投入实船使用。

此外东风方面还表示,其在电机、电控、电池等技术领域均做到了自主掌控,目前在武汉形成了年产47万套电驱动总成、30万套电控、30万套IGBT模块、10万套电池Pack、1000套燃料电池的生产能力。

在业界看来,专利数量是衡量一家企业技术实力最直观的体现指标之一。

根据中汽中心公布的数据,2022年东风公司发明专利授权量、公开量分别达到2357件和6069件,双双位居汽车行业第一名。

东风深知,核心科技买不来,要不来,也等不来,所以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在新四化的浪潮下,研发投入不仅仅是自身硬实力的一种体现,更直接决定了车企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东风也正全力以赴。

“我们实施的新能源“跃动工程”,强化新成立的公司研发总院和各事业单元研发力量的分工和协同,将再攻关和掌握一批汽车绿能、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和资源,打造创新高地。”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表示。

据悉,东风正重点打造乘商兼用的下一代滑板平台,一旦落地,无疑将进一步加快新车型的研发速度,而有了技术上的支撑,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则将是东风接下来的重要课题,我们也期待着一个崭新东风的到来。

推荐阅读

  • 鱼鸟之争、鸡同鸭讲

  • 汽车价格战下的“减配”秘辛

  • 拜托了,一汽东风

  • 岚图特烦恼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