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算力有用么?小鹏G6电子架构与ADAS系统分析
图片来源:小鹏
最近小鹏和问界的AEB测试非常引人瞩目,媒体的黑暗测试环境中,小鹏G6进行30km/h测试时,完全没有反应,直接撞上了假车,驾驶员踩下刹车才刹停;作为对比,问界M5 EV从30km/h到80km/h全部一次性成功刹停。实际上,问界M5并没有采用华为的ADS 2.0,问界M5采用的是博世的ADAS系统,阿维塔11才是华为的ADS2.0。
小鹏G6的前视双目
图片来源:网络
小鹏G6的前视双目并非华为那种立体双目,应该就是一个远距离摄像头,一个近距离摄像头。如果是立体双目,那么双目之间的距离至少也在8厘米之上,这个显然没有。小鹏的双目都是800万像素。
阿维塔11的立体双目
阿维塔11最外侧是立体双目摄像头,之间距离估计大约12厘米。
图片来源:网络
小鹏G6的电子架构与其他车厂最大区别是引入了左右域控制器架构,有点类似特斯拉的左右域控制器架构,实际上这算不得先进,只是将传统的车身域控制器按物理位置一分为二,分开的话,主要是节约线束成本,减少装配时间。
根据JT269.com提供的小鹏G6的电路图,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小鹏G6的电子架构。小鹏G6电路图的智能驾驶部分分别是中距离毫米波雷达、短距离毫米波雷达、盲区侦测系统、全景影像AVM系统、倒车雷达PAS系统、XPU系统、自动泊车系统。再根据小鹏G6的CAN总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小鹏将智能驾驶、座舱和中央网关集成在一起,称之为中央域控制器,这与蔚来的ES8非常接近,二者颇有点中央集中计算架构的意味,但这和真正的中央集中计算架构相差甚远,真正的中央计算架构是所有计算包括车身域的计算均由中央计算处理器负责,骨干网是超过10Gb的车载以太网,使用自适应AUTOSAR,每个区域Zone都只有控制MCU,这是汽车电子架构的终极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软件定义汽车,不过这种架构目前还未出现,估计要等到2027年量产车上才有可能出现。
虽然中央计算域包括了智能驾驶和座舱,但电路图上还是分开描述,这和蔚来ES8还是不一样,蔚来ES8从头到尾都未分开描述。
小鹏G6的角雷达和前向主雷达架构
来源:佐思汽研
根据MRR的名字,不难猜测这极有可能是博世的MRR中距离毫米波雷达,有效距离160米,国内几乎80%的车型包括问界M5都使用了这颗毫米波雷达,原因估计是性价比比较高。而左右域控制器只是供电,左控制器供应左侧雷达,右控制器供应右侧雷达,这就是传统的ECU,没有车载以太网,叫域控制器名不副实。
小鹏G6环视部分
来源:佐思汽研
环视部分是交给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负责,而不是常见的座舱域控制器负责。
小鹏G6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架构图
来源:佐思汽研
后智能是两颗摄像头,但是是一路输入,似乎是可以选择输入。ADAS摄像头包括前双目、车身两侧四个摄像头、后摄像头、360环视,共11个摄像头,除前双目为800万像素,其余都是200万像素,还有一个车内的DMS摄像头。智能驾驶也负责自动泊车,是典型的行泊一体设计。
前大灯下是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速腾聚创的MEMS激光雷达,安装位置比较低,可以有效覆盖车身周围,而车顶激光雷达则有明显的盲区,速腾聚创几乎拿下了大部分中国车厂的激光雷达订单,除了理想、蔚来,其余厂家的激光雷达基本都是速腾聚创提供,包括比亚迪、极氪、广汽、上汽智己、小鹏、吉利路特斯,长城近期也从Ibeo转投速腾聚创。国际车厂中,丰田和Lucid也选了速腾聚创。比亚迪发布的百万豪车仰望U8,搭载3颗来自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
小鹏G6的底盘部分
来源:佐思汽研
小鹏G6底盘集中控制应该是包含了iBooster和ESC。
小鹏使用了双Orin做智能驾驶处理器,号称算力高达508TOPS,而问界M5是博世那一套,毫米波雷达与小鹏一致,视觉部分是博世的MPC3一体机,只有CAN输出,类似于Mobileye的黑盒子。
MPC3参数
图片来源:博世
MPC3参数如上,使用安森美AR0233图像传感器,260万像素,采用3.0微米背照式(BSI)像素,提供出色的微光性能,单次曝光超过95分贝(dB)。片上高动态范围(HDR)提高微光性能至超过140 dB,或抑制LED闪烁的120 dB。安全性是该传感器的核心,该器件符合ISO 26262 ASIL-B标准和AEC-Q100 Grade 2。具有超过8000个注入故障的一个完整的安全封装,可供设计人员使用。目前海外使用EyeQ4的像素都是130万像素,以大众最为普遍,全系列都是法雷奥的EyeQ4,包括奥迪和保时捷。MPC3的核心是日本瑞萨V3H芯片。
图片来源:网络
MPC3有两个特色,第一就是光流,这可能是单目光流第一次在量产车上使用,光流配合structure-from-motion (SfM)主要用来识别道路中间的突起物,最典型的就是角锥,其次是护栏或隔离栏。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个特色是路肩或路沿识别,这也是最早使用语义分割的量产系统,利用语义分割识别路沿,将路上目标与路边目标分离,提高计算效率。
V3H内部框架图
图片来源:瑞萨
V3H采用台积电16纳米FFC工艺制造,AI算力为7.2TOPS@INT8,CPU算力为9.2kDMIPS,双Cortex-R7运行AUTOSAR为2kDMIPS算力,同年推出的Mobileye EyeQ4与V3H差距不小,EyeQ4M AI算力仅为1.1TOPS@INT8, EyeQ4H AI算力2.5TOPS,且都是意法半导体的28纳米FD-SOI工艺。
吉利ICON、博瑞、帝豪S、缤瑞、几何全系列,广汽埃安除几乎没有销量的LX外的全系列、C传祺全系列,长安除UNI-V外全系列,比亚迪宋、唐、海豹,上汽名爵ZS,奇瑞捷途,问界M5,上汽通用五菱大部分,东风岚图,这些车型智能驾驶芯片都是日本瑞萨的V3H,国产厂家除长城大量采用Mobileye EyeQ4外,主流车厂都是V3H。
这背后主要是博世的强大实力,博世的第三代视觉系统MPC3内置了瑞萨V3H。国际市场上,MPC3的主要客户是本田,本田之前也是博世的系统,2023年开始全面引进MPC3。马自达和三菱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也引进MPC3。V3H成为唯一可以与Mobileye L2领域一争高下的芯片。博世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在欧洲市场不敌法雷奥,法雷奥凭借低价拿下了原本属于博世的大众、奥迪和保时捷的市场。
V3H的算力不到英伟达Orin的1/30,表现则大家有目共睹,堆算力有没有用,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答案。
免责说明:本文观点和数据仅供参考,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有观点、数据仅代表笔者立场,不具有任何指导、投资和决策意见。
相关报告:《2023年智能汽车E/E架构研究报告》
《2023年智能汽车E/E架构研究报告》目录
共560页
01
E/E架构升级趋势和主机厂方案汇总
1.1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
1.1.1 汽车E/E架构演进:从分布式到集中式
1.1.2 汽车E/E架构演进:汽车价值链重构
1.1.3 汽车E/E架构演进:升级的四个维度
1.1.4 汽车E/E架构演进:未来十年的汽车E/E架构演变趋势
1.1.5 建立下一代E/E架构的关键技术要素
1.1.6 建立下一代E/E架构的核心要素和特点(1)
1.1.7 建立下一代E/E架构的核心要素和特点(2)
1.1.8 下一代Zonal EEA演进的三个阶段
1.1.9 下一代Zonal EEA演进面临的挑战
1.2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标准化进程
1.2.1 汽车EEA 标准:标准化需求框架
1.2.2 汽车EEA 标准:ISO 26262和GB/T 34590 相关标准
1.2.3 汽车EEA 标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工作组
1.2.4 汽车EEA 标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工作组商待解决的问题
1.2.5 汽车EEA 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产业技术路线图》(1)
1.2.6 汽车EEA 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产业技术路线图》(2)
1.2.7 团体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用数据分发服务(DDS)测试方法》
1.2.8 团体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用数据分发服务(DDS)测试方法》
1.2.9 团体标准:《汽车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1.2.10 团体标准:《车载时间敏感网络中间件技术要求》
1.2.11 团体标准:星闪Release 1.0(1)
1.2.12 团体标准:星闪Release 1.0(2)
1.2.13 团体标准:星闪Release 1.0(3)
1.2.14 团体标准:星闪Release 1.0(4)
1.2.15 SDV工作组:《软件定义汽车服务API参考规范》2.0
1.2.16 SDV工作组:《软件定义汽车服务API参考规范》发布计划表
1.2.17 SDV工作组:原子服务API 工作进展
1.2.18 ASF工作组:推进ASF(AUTOSEMO Service Framework)技术规范
1.2.19 ASF工作组:ASF致力于构建多域融合架构下的应用框架
1.2.20 ASF工作组:广汽星灵架构基于AFS量产落地,实现软硬件分层解耦
1.3 OEM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汇总
1.3.1 主机厂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布局情况(1)
1.3.2 主机厂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布局情况(2)
1.3.3 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和供应链汇总(1)
1.3.4 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和供应链汇总(2)
1.3.5 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和供应链汇总(3)
1.3.6 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和供应链汇总(4)
1.3.7 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和供应链汇总(5)
1.3.8 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和供应链汇总(6)
1.3.9 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和供应链汇总(7)
1.3.10 主机厂E/E架构升级方案和供应链汇总(8)
02
造车新势力的电子电气架构
2.1 特斯拉
2.1.1 特斯拉E/E架构演进
2.1.2 特斯拉第一代域架构:Model S EEA拓扑
2.1.3 特斯拉第一代域架构:Model X EEA拓扑
2.1.4 特斯拉第二代准中央架构:Model 3 EEA拓扑(1)
2.1.5 特斯拉第二代准中央架构:Model 3 EEA拓扑(2)
2.1.6 特斯拉第二代准中央架构:Model 3 EEA拓扑(3)
2.1.7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FSD HW1.0—HW4.0域控制器参数演进
2.1.8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HW 4.0主芯片技术升级
2.1.9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HW 4.0主芯片算力翻三倍,首发使用GDDR6
2.1.10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HW 4.0搭载Phoenix 4D毫米波雷达
2.1.11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HW 4.0主摄(前视)三目变双目视觉,增加三颗摄像头
2.1.12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HW3.0 AP电路板
2.1.13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MCU4.0信息娱乐控制单元
2.1.14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MCU3.0信息娱乐控制单元
2.1.15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MCU3.0信息娱乐控制单元
2.1.16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MCU3.0信息娱乐控制单元
2.1.17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MCU2.0信息娱乐控制单元
2.1.18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电源架构):全面转向48V低压电架构
2.1.19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电源架构):全面转向48V低压电架构
2.1.20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电源架构):全面转向48V低压电架构
2.1.21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电源架构):Model 3区域智能配电设计
2.1.22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电源架构):Model 3区域智能配电设计
2.1.23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电源架构):Model 3区域智能配电设计
2.1.24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3车身控制区域划分
2.1.25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器位置分布
2.1.26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3前车身区域(1)
2.1.27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3前车身区域(2)
2.1.28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3左、右车身区域(1)
2.1.29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3左、右车身区域(2)
2.1.30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3区域控制器技术特征总结
2.1.31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Y第三代车身控制器
2.1.32 特斯拉EEA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Model S Plaid第四代车身控制器
2.2 小鹏
2.2.1 小鹏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2.2.2 小鹏X-EEA 2.0:小鹏P7的域控架构
2.2.3 小鹏X-EEA 2.0:P7智驾软硬件架构
2.2.4 小鹏发布SEPA 2.0扶摇架构
2.2.5 小鹏X-EEA 3.0:中央超算(3个计算群)+区域控制(Z-DCU)
2.2.6 小鹏X-EEA 3.0:中央超算(3个计算群)+区域控制(Z-DCU)
2.2.7 小鹏X-EEA 3.0:硬件、通信和电力架构
2.2.8 小鹏X-EEA 3.0:中央超算(3个计算群)软硬件拓扑
2.2.9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中央超算):中央超算平台C-DCU系统拓扑
2.2.10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中央超算):中央超算平台C-DCU域软件架构
2.2.11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智驾域控XPU):XPU规划路线图
2.2.12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智驾域控XPU):XPU智驾域软件架构
2.2.13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通信架构):以太网+CAN-FD跨域通信架构
2.2.14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区域控制器):区域控制器ZCU&VIU
2.2.15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软件架构):SOA软件架构(1)
2.2.16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软件架构):SOA软件架构(2)
2.2.17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软件架构):SOA软件架构(3)
2.2.18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规划路线图
2.2.19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XPILOT 4.0
2.2.20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XPILOT 4.0(硬件架构)
2.2.21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XPILOT 4.0(新一代感知架构XNet)
2.2.22 小鹏X-EEA3.0 关键技术(智能座舱):Xmart OS车载智能系统
2.3 蔚来汽车
2.3.1 蔚来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2.3.2 蔚来NT2 关键技术(平台架构)
2.3.3 蔚来NT2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第二代NIO AD
2.3.4 蔚来NT2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ADAM超算+ AQUILA超感(1)
2.3.5 蔚来NT2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ADAM超算+ AQUILA超感(2)
2.3.6 蔚来NT2 关键技术(智能座舱)
2.3.7 蔚来NT2 关键技术(智能座舱)
2.3.8 蔚来NT2 关键技术(底盘域):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1)
2.3.9 蔚来NT2 关键技术(底盘域):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2)
2.3.10 蔚来NT2 关键技术(底盘域):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3)
2.3.11 蔚来NT2 关键技术(通信架构):互联中央网关LION融合车身域
2.3.12 蔚来正向下一代中央计算架构演进
2.3.13 蔚来下一代EEA:“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架构拓扑
2.3.14 蔚来下一代EEA:“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功能特点
2.3.15 蔚来下一代EEA:“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 AMP微核架构(1)
2.3.16 蔚来下一代EEA:“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 AMP微核架构(2)
2.3.17 蔚来下一代EEA:“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 SOA软件
2.3.18 蔚来下一代EEA:“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跨域功能和融合和隔离
2.4 理想汽车
2.4.1 理想汽车EEA演进:LEEA1.0 – LEEA3.0
2.4.2 理想LEEA2.0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平台演进路线
2.4.3 理想LEEA2.0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AD Max智驾系统
2.4.4 理想LEEA2.0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AD Max3.0
2.4.5 理想LEEA2.0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智驾算法
2.4.6 理想LEEA2.0 关键技术(智能座舱)
2.4.7 理想LEEA2.0 关键技术(车控):中央域控制器(XCU)
2.4.8 理想LEEA 3.0:中央算力平台+4个区域控制器
2.4.9 理想LEEA 3.0:CCU中央计算机
2.4.10 理想LEEA 3.0:CCU中央计算机
2.4.11 理想LEEA 3.0:区域控制器
2.4.12 理想LEEA 3.0:PCIe Switch和TSN Switch
2.4.13 理想LEEA 3.0:多层级服务的定义和部署
2.4.14 理想LEEA 3.0:操作系统LiOS(Li auto OS)
2.5 哪咤汽车
2.5.1 哪咤汽车发布“浩智战略2025”
2.5.2 哪咤汽车“浩智滑板平台”
2.5.3 哪咤汽车“浩智2.0超算系统”
2.5.4 哪咤汽车EEA 发展路线:多域融合计算和中央计算演进
2.5.5 哪咤汽车EEA 关键技术(计算平台):全栈自研浩智中央计算平台(1)
2.5.6 哪咤汽车EEA 关键技术(计算平台):全栈自研浩智中央计算平台(2)
2.5.7 哪咤汽车EEA 关键技术(计算平台):全栈自研浩智中央计算平台(3)
2.5.8 哪咤汽车EEA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发展规划(1)
2.5.9 哪咤汽车EEA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发展规划(2)
2.5.10 哪咤汽车EEA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NETA PILOT 3.0
2.5.11 哪咤汽车EEA 关键技术(自动驾驶):NETA PILOT 4.0
2.5.12 哪咤汽车EEA 关键技术(动力车身域):动力域控PDCS——融合网关域控HPC
2.6 零跑汽车
2.6.1 零跑电子电气架构向中央计算平台演进
2.6.2 零跑汽车Leap2.0 EEA:域控制式电子电气架构
2.6.3 零跑汽车Leap3.0 EEA:“四叶草”中央集成式架构
2.6.4 零跑汽车Leap3.0“四叶草”中央集成式EEA:系统拓扑
2.6.5 零跑汽车Leap3.0“四叶草”中央集成式EEA:计算平台配置策略
2.6.6 零跑汽车Leap3.0“四叶草”中央集成式EEA:实现整车成本70%的自研自造能力
2.6.7 零跑汽车Leap3.0“四叶草”中央集成式EEA:中央超算平台实现“四域合一”
2.6.8 零跑汽车Leap3.0“四叶草”中央集成式EEA:提供四种技术输出合作模式
2.7 岚图汽车
2.7.1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ESSA+SOA 架构
2.7.2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中央控制器OIB
2.7.3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区域控制器VIU
2.7.4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车联网终端T-box
2.7.5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系统拓扑
2.7.6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物理架构
2.7.7 岚图汽车EEA中央集中式:SOA软件架构(1)
2.7.8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SOA软件架构(2)
2.7.9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网络和通信架构
2.7.10 岚图汽车中央集中式EEA:安全架构
2.8 华人运通
2.8.1 华人运通 HOA架构
2.8.2 华人运通 HOA架构:系统拓扑
2.8.3 华人运通HOA 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HiPhi Polit
2.8.4 华人运通HOA 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HiPhi Polit
2.8.5 华人运通HOA 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HiPhi Bot
2.8.6 华人运通HOA EEA关键技术(SOA架构):HiPhi Play
2.9 极氪汽车
2.9.1 ZEEKR(极氪)EEA演进:EE 2.0 — EE 3.0
2.9.2 吉利ZEEKR EE 2.0功能域架构
2.9.3 吉利ZEEKR EE 3.0中央计算架构:1个中央计算机搭配2个区控制器
2.9.4 吉利ZEEKR EE 3.0中央计算架构:中央超算平台
2.9.5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ZA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2.9.6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ZEEKR OS(1)
2.9.7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ZEEKR OS(2)
2.9.8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软件架构):产业链生态OTA解决方案
2.9.9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软件架构):极氪自研OTA方案
2.9.10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软件架构):极氪自研OTA软件功能模块
2.9.11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软件架构):OTA云管端信息安全防护
2.9.12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电源架构):智能配电设计(1)
2.9.13 吉利ZEEKR EEA关键技术(电源架构):智能配电设计(2)
2.10 智己汽车
2.10.1 上汽智己EEA布局:软件、硬件、通信架构
2.10.2 上汽智己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
2.10.3 上汽智己EEA(关键技术):IM AD智能驾驶系统演进
2.11 极狐汽车
2.11.1 极狐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2.11.2 ARCFOX极狐 BE21 EEA架构
2.11.3 ARCFOX极狐 IMC EEA架构
03
自主品牌OEM的电子电气架构
3.1 吉利汽车
3.1.1 吉利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3.1.2 吉利汽车GEEA 3.0中央计算平台架构
3.1.3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架构特征
3.1.4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中央计算电子架构-GEEA3.0
3.1.5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基于SOA的操作系统- GeelyOS
3.1.6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PMT-SOA服务设计工具链改造
3.1.7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PMT-SOA软件资产转化和复用方案
3.1.8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PMT-SOA服务设计方法论
3.1.9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PMT-SOA服务设计规范
3.1.10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GOS-多协议多OS兼容
3.1.11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开发者平台和工具链
3.1.12 吉利GEEA3.0 EEA系统开发:持续迭代的敏捷开发
3.1.13 吉利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银河NOS系统
3.1.14 吉利EEA关键技术(软件):SOA软件服务架构
3.1.15 吉利EEA关键技术(芯片):芯擎座舱和自动驾驶SoC
3.1.16 吉利EEA关键技术(计算平台):亿咖通中央计算平台 Super Brain
3.2 长城汽车
3.2.1 长城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3.2.2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3个计算平台+3个区域控制器
3.2.3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3个计算平台+3个区域控制器
3.2.4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中央计算单元CCU
3.2.5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区域控制器VIU
3.2.6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SOA软件框架(1)
3.2.7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SOA软件框架(2)
3.2.8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全栈式安全保障
3.2.9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架构特点总结
3.2.10 长城汽车GEEP 4.0准中央EEA:量产方案总结
3.2.11 长城汽车GEEP 4.0关键技术(计算平台):“小魔盒3.0”
3.2.12 长城汽车GEEP 4.0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咖啡智驾
3.2.13 长城汽车GEEP 4.0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咖啡智驾2.0
3.2.14 长城汽车GEEP 4.0关键技术(智能座舱):Coffee OS 2
3.2.15 长城汽车GEEP 5.0中央计算EEA:中央大脑(one brain)+区域控制器
3.3 广汽
3.3.1 广汽EEA演进:技术路线
3.3.2 广汽埃安发布GA3.0星灵架构,首发搭载埃安Hyper GT
3.3.3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3个计算单元+4个区域控制器
3.3.4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架构特点
3.3.5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硬件架构(1)
3.3.6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硬件架构(2)
3.3.7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中央运算单元):车身域控
3.3.8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中央运算单元)
3.3.9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软件):SOA软件平台
3.3.10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软件):用户共创平台
3.3.11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软件):广汽普赛OS系统
3.3.12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多融合智驾感知系统
3.3.13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
3.3.14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ADiGO PILOT数据闭环平台
3.3.15 广汽埃安GA3.0星灵 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红外遥感技术
3.4 比亚迪
3.4.1 比亚迪EEA演进:技术路线
3.4.2 比亚迪e平台 3.0 EEA:系统设计
3.4.3 比亚迪e平台 3.0 EEA:多域计算思路
3.4.4 比亚迪e平台 3.0 EEA:集成式左右车身控制器,进一步向区域控制器演进
3.4.5 比亚迪e平台 3.0 EEA:智能动力域(1)
3.4.6 比亚迪e平台 3.0 EEA:智能动力域(2)
3.4.7 比亚迪下一代EEA:易四方技术平台
3.4.8 比亚迪下一代EEA:“易四方”多域计算+区域控制架构
3.4.9 比亚迪下一代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天神之眼”
3.4.10 比亚迪下一代EEA关键技术(计算平台):自研大算力平台
3.4.11 比亚迪下一代EEA关键技术(车身域):云辇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3.5 上汽
3.5.1 上汽EEA演进:银河全栈1.0、银河全栈3.0
3.5.2 上汽零束全栈3.0准中央 EEA:2个中央计算单元+4个区域控制器
3.5.3 上汽零束全栈3.0准中央 EEA:超级计算大脑系列产品线
............
3.5.12 上汽MG EEA:SIGMA架构特点
3.5.13 上汽MG EEA:SIGMA架构电子电气架构
3.6 长安汽车
3.6.1 长安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3.6.2 长安汽车EPA 1 EEA:三大域控架构 & 支持 SOA 服务拓展
3.6.3 长安汽车EPA 1 EEA:整车控制域SVCU
3.6.4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首发推出CD701原型车
3.6.5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架构特点
3.6.6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六层架构设计,分层解耦
3.6.7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拓扑结构
3.6.8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架构拓展性的思考
3.6.9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服务化方案
3.6.10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服务化通信
3.6.11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主干网通讯
3.6.12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近程通讯
3.6.13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硬件I/O标准化
3.6.14 长安汽车SDA“中央+环网”EEA:信息安全
3.7 一汽红旗
3.7.1 一汽红旗EEA演进:FEEA2.0、FEEA3.0
3.7.2 一汽红旗FEEA2.0 EEA:架构特点
3.7.3 一汽红旗FEEA2.0 EEA:智能座舱平台
3.7.4 一汽红旗FEEA2.0 EEA:红旗HC3.0智能座舱
3.7.5 一汽红旗FEEA2.0 EEA:车身域控制器BDCM
3.7.6 一汽红旗FEEA3.0 EEA:智控、智享、智驾三大平台
3.7.7 一汽红旗FEEA3.0 EEA:TSN以太网多域控制器
3.7.8 一汽红旗FEEA3.0 EEA:“旗帜”超级架构FMEs
3.7.9 一汽红旗FEEA3.0 EEA:芯片及感知配置
3.7.10 一汽红旗FEEA3.0 EEA:芯片及感知配置
3.8 奇瑞汽车
3.8.1 奇瑞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3.8.2 奇瑞汽车EEA:雄狮智能
04
外资品牌OEM的电子电气架构
4.1 大众汽车
4.1.1 大众EEA演进:MQB—MEB—SSP
4.1.2 大众MEB EEA演进:E(3) 1.1/1.2/2.0版本
4.1.3 大众MQB平台 EEA架构:通信拓扑(1)
4.1.4 大众MQB平台 EEA架构:通信拓扑(2)
4.1.5 大众MQB平台 EEA:系统架构
4.1.6 大众MEB平台 EEA:平台介绍
4.1.7 大众MEB平台 EEA:ID.4详细的架构拓扑图
4.1.8 大众MEB平台 EEA:ID.4通信网络连接
4.1.9 大众MEB平台 EEA:大众ID.4 网络架构拓扑
4.1.10 大众MEB平台 EEA:大众ID.4 网络架构指标定义及总线布局
4.1.11 大众MEB平台 EEA:大众ID.4 ICAS架构
4.1.12 大众MEB平台 EEA:大众ID.4 ICAS 计算架构
4.1.13 大众MEB平台 EEA:大众ID.4 ICAS 内部通信架构
4.1.14 大众MEB平台 EEA:功能分区
4.1.15 大众MEB平台 EEA:大众ID.4 ICAS1和ICAS3的功能分区
4.1.16 大众MEB平台 EEA:ICAS1车控域功能分区
4.1.17 大众多域计算布局:ICAS1车辆控制域
4.1.18 大众MEB平台 EEA:大众ID.4 ICAS3功能分区
4.1.19 大众MEB平台 EEA:大众ID.4 ICAS3主控芯片
4.1.20 大众MEB平台 EEA:ICAS3驾舱域控制器功能体系
4.1.21 大众MEB平台 EEA:ICAS3驾舱域控制器系统架构
............
4.1.32 大众MEB平台 EEA:云服务架构
4.1.33 大众MEB平台 EEA:网络安全架构
4.1.34 大众E³ 2.0 EEA:开发进展
4.1.35 大众E³ 2.0 EEA:CARIAD软件平台(1)
4.1.36 大众E³ 2.0 EEA:CARIAD软件平台(2)
4.1.37 大众E³ 2.0架构:VW.OS汽车操作系统
4.1.38 大众SSP架构:PPE和MEB都会并入未来SSP架构
4.1.39 大众SSP架构:EEA架构设计
4.1.40 大众SSP架构:车型规划
4.1.41 大众SSP架构:中央集群计算方案(Central Computing Cluster )
4.2 宝马汽车
4.2.1 宝马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2.2 宝马量产EEA:架构拓扑图
4.2.3 宝马量产EEA:架构拓扑中各节点的具体含义
4.2.4 宝马量产EEA:以太网通信节点
4.2.5 宝马量产EEA:HU-H座舱系统架构
4.2.6 宝马量产EEA:HU-H网联系统架构
4.2.7 宝马量产EEA:ADAS系统硬件配置
4.2.8 宝马量产EEA:ADAS系统架构和各节点含义
4.2.9 宝马量产EEA:软件系统发展演变
4.2.10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
4.2.11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架构设计思路
4.2.12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准中央计算(2个计算群)+Zonal 区域控制器
4.2.13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架构拓扑图
4.2.14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硬件架构采用2个计算群
4.2.15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动态可配置系统DRS
4.2.16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通信架构及SOA解决方案
4.2.17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车载通信网络
4.2.18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自动驾驶硬件
4.2.19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智能座舱规划
4.2.20 宝马下一代Zonal EEA:Neue Klasse架构规划
4.3 奔驰汽车
4.3.1 奔驰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3.2 奔驰量产EEA:STAR3网络架构概述
4.3.3 奔驰量产EEA:STAR3网络拓扑连接
4.3.4 奔驰量产EEA:STAR3高速通信带宽(1)
4.3.5 奔驰量产EEA:STAR3高速通信带宽(2)
4.3.6 奔驰量产EEA:STAR3高速通信带宽(3)
4.3.7 奔驰量产EEA:STAR3车载以太网网络拓扑
4.3.8 奔驰量产EEA:STAR3面向服务的通信方式(1)
4.3.9 奔驰量产EEA:STAR3面向服务的通信方式(2)
4.3.10 奔驰量产EEA:STAR3面向服务的通信方式(3)
4.3.11 奔驰量产EEA:STAR3网络和信息安全
4.3.12 奔驰量产EEA:STAR3 12V电源架构
4.3.13 奔驰量产EEA:STAR3架构拓扑
4.3.14 奔驰量产EEA:STAR3架构拓扑功能定义(1)
4.3.15 奔驰量产EEA:STAR3架构拓扑功能定义(2)
4.3.16 奔驰量产EEA:STAR3架构拓扑功能定义(3)
4.3.17 奔驰EEA关键技术(软件平台):MB.OS操作系统(1)
4.3.18 奔驰EEA关键技术(软件平台):MB.OS操作系统(2)
4.3.19 奔驰EEA关键技术(软件平台):MB.OS操作系统(3)
4.3.20 奔驰EEA关键技术(软件平台):MB.OS操作系统(4)
4.3.21 奔驰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合作伙伴
4.3.22 奔驰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
4.4 丰田
4.4.1 丰田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4.2 丰田Zonal架构:软件平台(BSW)演进路径
4.4.3 丰田Zonal架构:EEA演进及AUTOSAR BSW迁移
4.4.4 丰田Zonal架构:Central & Zone Concept(1)
4.4.5 丰田Zonal架构:Central & Zone Concept(2)
4.4.6 丰田Zonal架构:软件开发策略
4.4.7 丰田Zonal架构:自适应软件平台
4.4.8 丰田Zonal架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系统开发
4.4.9 丰田Zonal架构:网络安全和加密算法
4.4.10 丰田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TRI-AD
4.4.11 丰田EEA关键技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方案发展演进
4.4.12 丰田EEA关键技术(智能座舱):T-smart智能座舱
4.4.13 丰田EEA关键技术(软件):Arene操作系统(1)
4.4.14 丰田EEA关键技术(软件):Arene操作系统(2)
4.5 通用
4.5.1 通用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5.2 通用汽车Global A和Global B电子电气架构比较
4.5.3 通用汽车Global A电子电气架构
4.5.4 通用汽车VIP智能电子架构
4.5.5 通用汽车VIP智能电子架构:主要技术特点(1)
4.5.6 通用汽车VIP智能电子架构:主要技术特点(2)
4.6 福特
4.6.1 福特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6.2 福特汽车FNV电子电气架构
4.6.3 福特汽车FNV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1)
4.6.4 福特汽车FNV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2)
4.6.5 福特汽车FNV电子电气架构:OTA升级
4.6.6 福特汽车FNV电子电气架构:智能互联
4.6.7 福特汽车FNV电子电气架构:通信架构
4.7 沃尔沃
4.7.1 沃尔沃EEA演进:技术路线
4.7.2 沃尔沃SPA1 EE架构:域集中式
4.7.3 沃尔沃SPA2 EE架构:首发搭载沃尔沃EX90
4.7.4 沃尔沃SPA2 EE架构:中央计算VCU+区域控制器VIU(1)
4.7.5 沃尔沃SPA2 EE架构:中央计算VCU+区域控制器VIU(2)
4.7.6 沃尔沃SPA2 EE架构:系统架构(1)
4.7.7 沃尔沃SPA2 EE架构:系统架构(2)
4.7.8 沃尔沃SPA2 EE架构:系统开发步骤(第一阶段)
4.7.9 沃尔沃SPA2 EE架构:系统开发步骤(第二阶段)
4.7.10 沃尔沃SPA2 EE架构:VCU中央计算机
4.7.11 沃尔沃SPA2 EE架构:中央计算平台的软件开发(1)
4.7.12 沃尔沃SPA2 EE架构:中央计算平台的软件开发(2)
4.7.13 沃尔沃SPA2 EE架构:中央计算平台的软件开发(3)
4.7.14 沃尔沃SPA2 EE架构:中央计算平台的软件开发(4)
4.7.15 沃尔沃SPA2 EE架构:中央计算平台的软件开发(5)
4.7.16 沃尔沃SPA2 EE架构:中国in house核心开发团队
4.7.17 沃尔沃SPA2 EEA关键技术(中央计算平台):硬件平台
4.7.18 沃尔沃SPA2 EEA关键技术(VIU区域控制器):VIU功能分配
4.7.19 沃尔沃SPA2 EEA关键技术(软件):SOA软件设计框架
4.7.20 沃尔沃SPA2 EEA关键技术(软件):软件分层架构
4.7.21 沃尔沃SPA2 EEA关键技术(软件):SOA软件
4.7.22 沃尔沃SPA2 EEA关键技术(软件):VolvoCars.OS
4.8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4.8.1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NM)EEA演进:技术规划
4.8.2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NM)EEA演进:HPC +Zonal+Sensor架构
4.8.3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NM)EEA演进:FACE架构
4.8.4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NM)EEA演进:FACE架构CAN数据包
4.8.5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NM)EEA演进:软件定义汽车
4.8.6 日产智能驾驶方案发展路线
4.8.7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云系统
4.8.8 日产ADAS算法自研情况
4.9 Stellantis
4.9.1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HPC和Zonal控制器
4.9.2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三大技术平台(1)
4.9.3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三大技术平台(2)
4.9.4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软件业务策略(1)
4.9.5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软件业务策略(2)
4.9.6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软件业务策略(3)
4.9.7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软件系统架构(4)
4.9.8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STLA SmartCockpit
4.9.9 Stellantis STLA Brain准中央EEA:STLA Auto Drive
05
汽车E/E架构升级供应链部署
5.1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供应链部署
5.1.1 Tier1主流的中央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5.1.2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1)
5.1.3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2)
5.1.4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3)
5.1.5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4)
5.1.6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5)
5.1.7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6)
5.1.8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7)
5.1.9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8)
5.1.10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9)
5.1.11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10)
5.1.12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产品(11)
5.2 跨域/中央计算SOC:供应链部署
5.2.1 中央计算SOC:跨域融合SoC产品
5.2.2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SOC产品(1)
5.2.3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SOC产品(2)
5.2.4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SOC产品(3)
5.2.5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SOC产品(4)
5.2.6 跨域/中央计算平台SOC产品(5)
5.3 MCU:供应链部署
5.3.1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对MCU的需求
5.3.2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MCU产品(1)
5.3.3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MCU产品(2)
5.3.4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MCU产品(3)
5.3.5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MCU产品(4)
5.3.6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MCU产品(5)
5.4 车载总线网络:供应链部署
5.4.1 主流车用网络系统架构图
5.4.2 车载总线网络趋势(1)
5.4.3 车载总线网络趋势(2)
5.4.4 车载总线网络趋势(3)
5.4.5 车载总线网络趋势(4)
5.4.6 车载总线网络趋势(5)
5.4.7 车载总线网络趋势(6)
5.4.8 汽车以太网交换机产品(1)
5.4.9 汽车以太网交换机产品(2)
5.4.10 下一代E/E架构,车载以太网PHY芯片需求迫切
5.4.11 车载以太网PHY芯片产品(1)
5.4.12 车载以太网PHY芯片产品(2)
5.4.13 车载以太网PHY芯片产品(3)
5.4.14 车载以太网PHY芯片产品(4)
5.4.15 车载以太网PHY芯片产品(5)
5.4.16 车载以太网PHY芯片产品(6)
5.4.17 车载MIPI A-PHY趋势(1)
5.4.18 车载MIPI A-PHY趋势(2)
5.4.19 车载MIPI A-PHY趋势(3)
5.4.20 MIPI A-PHY芯片产品
5.5 PCIe交换机:供应链部署
5.5.1 下一代车载E/E架构中,PCIe交换机的应用(1)
5.5.2 下一代车载E/E架构中,PCIe交换机的应用(2)
5.5.3 PCIe交换机趋势一
5.5.4 PCIe交换机趋势二
5.5.5 PCIe交换机趋势三
5.5.6 PCIe交换机的应用案例(1)
5.5.7 PCIe交换机的应用案例(2)
5.6 高速网关处理器:供应链部署
5.6.1 分布式网关、中央网关和以太网网关拓扑演进趋势
5.6.2 中央网关将改变汽车架构
5.6.3 网关控制器扮演未来E/E架构中车载数据服务器的角色
5.6.4 全新服务型网关控制器算力性能将有十倍以上的提升
5.6.5 未来SOA架构(即Zonal)的汽车网关
5.6.6 汽车网关的Gateway SoC控制芯片和通信协议
5.6.7 创新的下一代网关系统需支持各种高速 I / O(比如说PCIe 交换机)
5.6.8 典型的网关处理器产品总结
5.6.9 网关处理器产品(1)
5.6.10 网关处理器产品(2)
5.6.11 网关处理器产品(3)
5.6.12 网关处理器产品(4)
5.7 Zonal区域控制器:供应链部署
5.7.1 下一代E/E架构计算集中式+区域控制器(Zonal Architecture)
5.7.2 Zonal EEA架构框架
5.7.3 区域控制器(1)
5.7.4 区域控制器(2)
5.7.5 区域控制器(3)
5.7.6 区域控制器(4)
5.7.7 区域控制器(5)
5.7.8 区域控制器(6)
5.7.9 区域控制器(7)
5.7.10 区域控制器(8)
5.7.11 区域控制器(9)
5.7.12 区域控制器(10)
5.8 智能配电和E-fuse:供应链部署
5.8.1 电源架构升级趋势(1)
5.8.2 电源架构升级趋势(2)
5.8.3 电源架构升级趋势(3)
5.8.4 保险丝盒的发展过程
5.8.5 现阶段主流保险丝盒主流产品
5.8.6 E-fuse电子熔丝智能配电产品
5.8.7 智能MOSFET取代传统的保险丝和机械式继电器
5.8.8 MOSFET智能电气盒的产品特点和优势
5.8.9 MOSFET智能电气盒的布置位置
5.8.10 MOSFET智能电气盒的三个发展阶段
5.8.11 智能配电盒也可以实现对车身的控制
5.8.12 SmartFET在智能电气盒中的应用
5.8.13 车身区域和智能配电模块MOSFET供应商列表
5.8.14 智能配电案例(1)
5.8.15 智能配电案例(2)
5.8.16 智能配电案例(3)
5.8.17 智能配电案例(4)
5.8.18 智能配电案例(5)
5.8.19 智能配电案例(6)
5.8.20 智能配电案例(7)
5.9 AP AUTOSAR和SOA软件:供应链部署
5.9.1 软件架构升级:EE架构的演进驱动了汽车底层OS的变革
5.9.2 软件架构升级:域控软件架构部署技术
5.9.3 软件架构升级:软件架构向Adaptive AutoSAR升级
5.9.4 软件架构升级:软硬件解耦技术
5.9.5 软件架构升级:E/E架构解耦和分层逻辑
5.9.6 软件架构升级:软件功能和硬件功能的迭代(1)
5.9.7 软件架构升级:软件功能和硬件功能的迭代(2)
5.9.8 软件架构升级: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已成为整车操作系统的代名词
5.9.9 软件架构升级: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产业分工建议
5.9.10 跨域/中央计算软件平台(1)
5.9.11 跨域/中央计算软件平台(2)
5.9.12 跨域/中央计算软件平台(3)
5.9.13 跨域/中央计算软件平台(4)
5.9.14 跨域/中央计算软件平台(5)
5.9.15 跨域/中央计算软件平台(6)
5.9.16 大陆集团:新E/E架构中,中间件扮演上下车身解耦功能
5.9.17 大陆集团:HPC及中间件架构框架(1)
5.9.18 大陆集团:HPC及中间件架构框架(2)
5.10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供应链部署
5.10.1 ICV正向开发流程:系统架构、软件架构、EE架构
5.10.2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1)
5.10.3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2)
5.10.4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3)
5.10.5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4)
5.10.6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5)
5.10.7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6)
5.10.8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7)
5.10.9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8)
5.10.10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9)
5.10.11 E/E架构开发工具链产品(10)
更多佐思报告
报告订购及合作咨询联系人:
符先生:15810027571(同微信)
张女士:13716037793(同微信)
佐思2023年研究报告列表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2023年10月版)
“佐思研究月报”
ADAS/智能汽车月报 | 汽车座舱电子月报 | 汽车视觉和汽车雷达月报 | 电池、电机、电控月报 | 车载信息系统月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