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万也不行,打工人的“工作餐自由”怎么这么难?
“中午吃什么?”
这大概是不少打工人的“老大难”问题。
翻开小红书,围绕“中午吃什么”延伸出的话题层出不穷。
“上班带饭不重样”、“一周吃饭清单”“打工人工作餐安利”、“如何快速吃午饭”等话题一度登上热门,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焦点。这其中不乏高收入的网友,而他们也同样要面对“工作餐不自由”的问题。
那么,打工人午餐都在吃什么?“吃不好饭”的原因都有哪些?为什么“工作餐自由”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
午餐吃什么?
为了想明白“中午吃什么”,打工人可谓是“花样尽出”。
据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3打工人干饭报告”显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是提供食堂的公司。
按单位属性分,提供食堂比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规模在500人以上的大型私企,而在不提供食堂但提供餐补的单位排名里,前三甲依然是以上三个类型。
这么看,考公热、上岸潮是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在干饭这条赛道上,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站在了终点。
而据小红书、微博等网友分享出的餐饮照片看,这些单位的食堂也的确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期待。
以大厂为例,丰富的餐食供应向来是招聘的亮点。N菜一汤,花式炫饭,这些单位以不收或象征性收费为前提,就能为打工人提供如此丰盛的午饭,白灼鲜虾、麻婆豆腐,的确够让普通打工人垂涎三尺。
图片来源:小红书
相比大厂,事业单位的食堂或许低调朴素了一些,但仍然讲究个荤素搭配、营养合理,这对一到饭点就挠头的普通打工人来说,依然是羡慕的主要对象。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不过相比整个人才市场,能在以上单位供职的仍然是少数,对于更大范围的打工人来说,外卖、便利店或者公司附近小店才是解决午饭问题的主力军。
这也是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成为不少人的打工专属套餐。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不过,相比快餐、外卖是大多数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少人也在午饭上当起了糊弄学大师,其中的“白人饭”可谓一绝。
白人饭,顾名思义,是一种从西方流传过来的餐饮文化,不同于常规西餐的精致讲究,白人饭主打一个简单粗暴。并随着本地化发展,白人饭在我国找到了生根落叶的最佳姿势,以打工利器的形式成为当代打工人的最佳盟友。常见的食材只需要在家简单处理,到公司后就能直接蘸酱开吃。
方便、快捷、再叠加物美价廉的buff,即便需要牺牲一定的口感,但对于本就没什么选择的打工人来说,依然成为了一种选择。
如此看来,“吃饭不自由”的打工人,或许并非“无病呻吟”。
“好好吃饭”怎么就这么难?
谈到吃饭困难,最直接的原因或许就是“食堂”太少。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来说,配备食堂存在客观困难,特别是对于部分行业来说,不配备食堂甚至没有餐补,都成了行业的“常规造作”。
根据后浪研究所数据显示,餐饮福利最差的行业是零售业,其次是广告营销和媒体文娱。对于这些行业来说,人员流动性大、公司规模有限,想要有个食堂、好好吃饭,似乎天然要比其他行业更困难些。
此外,视线看向周边餐厅,如果说内部没有食堂是阻止打工人好好吃饭的第一步,那外面餐厅价格过高又成为另外一道坎。
根据后浪研究所统计,以一线城市为例,超7成打工人工作餐预算在30元以内,其中3成预算在20元以内,4成预算在20-30元之间。
那么,在北京,这个预算可以吃到什么样的工作餐?
以两家连锁快餐为例,一人份的餐食价格普遍浮动在20-50之间,其中20-30之间可选择的范围寥寥无几,即便月薪两万,面对这样的价格仍然实现不了”工作餐自由“。
图片来源:美团
图片来源:美团
而低于这个价位的商家也不是没有,但这样的商家多以不知名的小店为主,其安全性和健康性又很难得到保证。更不要说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还会出现因为重复购买而出现的选择倦怠,俗称:吃腻了。
此外,各种层出不穷的料理包、预制菜更让打工人的就餐条件雪上加霜,吃饭玩成了“猜猜你是谁”,成为压垮打工人吃饭路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用“好好吃饭”重拾人生的主导权
世界这么大,需要关注的事情这么多,为什么“吃饭”仍然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
一方面,柴米油盐、一日三餐,高频出现的行为必然会伴随着高度的关注,而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人之常情,因此对于吃饭这件事情,人们有着天然的高关注度。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群分工的演化,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正在变成望而却步的“奢侈品”。
重拾对“好好吃饭”的热情,是他们生命力旺盛的外在体现。而那些对“好好吃饭”抱有极大热情的人,则更意味着他们对人生有着更多的希望与追求,“好好吃饭”只是他们维护内心秩序平衡、重拾对人生主导权的一种方式。
特别是在绩效主义至上的时代,“人”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无休止的加班、内卷文化的盛行,社会运行的巨轮正在将一个个鲜活的人变成流程的机器。人们失去性格、失去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变成别人口中的“张工”、“李工”、文案和媒介。
代号之下,无人鲜活。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要好好吃饭、代表着打工人对烟火人生的追求,希望通过吃饭这样一个基本需求让自己逐渐走向正规,是将自己从流程机器中拉出来的第一步。
这一行为的背后,代表着“我”要高于“我的代号”这样的价值意识。是各种职场黑话套子下,一个个复苏的、逐渐鲜活的人。
重拾人生的主导权,从好好吃饭开始。
参考资料:
后浪研究所:月薪2万,吃不起30块的工作餐
Vista看天下:大城市月入两万,吃不起一顿体面的工作餐
网易数读:月薪2万,吃不起中式快餐
劳动报:“上海打工人工作餐支出占收入近3成”上热搜!事实如此吗?你的工作餐咋解决?花费多少?
品牌透视:“月薪2万不敢点3个肉菜”,老乡吃不起老乡鸡?
数据来源:天眼查、后浪研究所
图片来源:小红书、美团、网络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