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套利规避监管:SHEIN在地缘政治上走钢丝

图片

SHEIN(以下称“希音”)可谓是一家既神秘又声名鹊起的公司,我们固然知道这是一家缘起于中国的全球线上快消企业,成长性也令市场咋舌(估值已经超过H&M 和Zara总和),但当我们检索企业相关信息时,不仅发现创始人许仰天公开信息非常至少,且企业在相关问题的表述上又含糊不清。

如海外舆论场尤其关注的希音全球官网中的企业介绍部分,已经找不到“China”,而是以“global”替代。显然,在业务发展中希音首先陷入了身份焦虑,一方面其确实在享受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和高效红利(番禺供应链总部可谓中国制造热土),但另一方面在地缘政治压力之下,希音又觉得中国标签反而成了一个包袱,在对外表述实际行动中又要尽量规避这一身份。

这些都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本文我们就从拧巴的身份对希音展开分析,来探求其背后的原因,核心观点:

其一,当前 “既要,又要”的身份定位确实有利于短期利益利益最大化,但长期内看这无异于在敏感的地缘政治中走钢丝,风险非常之大;

其二,善舞长袖在初期确实是企业发展的有利要素,只是在当前的环境下,这很容易引起社会和舆论的反感,近期富士康在我国的一些争议也应该引起希音的警惕;

其三,IPO之后公司成为公共公司,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希音恐将面临舆论场冲击。

身份焦虑起源:IPO和财富保值

我们首先盘点了希音近期有关身份焦虑的一些行为:

1)越发强调自己是一家全球公司,淡化中国企业身份,公司总部已经搬往新加坡,许仰天最早成立的的南京点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注销,由此希音完成了身份的转化;

2)根据路透社披露,许仰天已经成为了新加坡永久居民(本人尚未公开承认,见下图);

图片

3)希音供应链主要依托于中国,在广东番禺城中村密布着各类工厂,为企业提供10美元以下的廉价商品,于是这就构成了企业的“里子”和“面子”,新加坡身份负责“面子”,番禺的小工厂和辛苦劳作的产业工人则成了“里子”;

4)近几年地缘政治形势不断恶化,希音又在此进行一系列“身份套利”行为,2020年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西方国家污蔑中国新疆棉花产区存在强迫劳动,掀起了抵制新疆棉运动,包括H&M在内的企业都参与在内,成为彼时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

为稳定海外市场份额希音在海外表示不会采用新疆棉花(纽约时报曾有报道,见下图),在中国内部对此则闭口不谈。

图片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呢?IPO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根据多方媒体报导,希音要在2024年完成赴美上市(根据彭博社信息,希音在一级市场估值从2022年的1000亿美金降到了当前的660亿美金,上市意愿极为迫切),在我国监管环境不断收紧这一背景下,企业往往需要以“监管套利”落实此目标。

中概股境外上市,大都存在把境内运营公司装到境外上市主体的过程。《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第11条明确规定: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的公司,应报商务部审批(为防止资本借“假外资”外逃)。

从此中国企业家转换身份变为外籍人士就成了最常规手段,俏江南的张兰,海底捞的张勇,龙光地产的纪海鹏等企业家都在冲击IPO前突击改变国籍,其本质也是为绕开此规定。

此外2023年2月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又强化了中概企业境外上市的报备机制(第13条“境外发行上市的境内企业,应当依照本办法向中国证监会备案,报送备案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有关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地说明股东信息等情况”)。

对于估值搜索,背后投资者焦虑越发强烈时,这无疑阻碍了希音的正常上市进程,于是学习前辈们改变身份,实现监管套利。。

既要享受中国高效低成本的制造业红利,在海外上市时又不想处处受限,就通过“身份套利”来实现“监管套利”,摇身一变从中国企业变为新加坡公司,创始人又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以海外企业完成上市,实现个人财富的收割。

此外避税问题往往被舆论忽略,我们在此做简单介绍

对于许仰天来说,新加坡在税收上有三大吸引力:

1)免收资本利得税(包括股票买卖和股息,我国虽然免收资本利得税但征收股息红利税); 2)新加坡对居民海外收入免税,避免了中国新个税反避税实施后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

3)可通过“移民新加坡”+“离岸家族信托+BVI公司”,将股权全数装入离岸信托,放弃所有权,只享有受益权(为信托受益人),以此,隔离了家族资产的债务风险。放入信托的股权所有权不再属于许仰天,股票也已在英美普通法系的保护之下(离岸信托),并最终流回不(对海外收入)征税的新加坡,实现家族财富传承。

如此公司和许仰天国籍的变更就加速了IPO的进程,进而实现个人财富的迅速膨胀,选择新加坡作为新国籍又规避了我国的税收制度,以避税方式实现财富的保值。

算计如此之深,此后这一切会按照剧本进行吗?

西方主流不认希音换国籍

无论是更改国籍抑或是对新疆棉等敏感事件的表态,这些都能感到希音的自我身份焦虑,如开篇我们所言这是一个典型的“既要,又要”思维,衡量其结果能否符合预期就需要判断究竟外部把希音视为何等国籍公司。

图片

从法律上希音确实已经成为一家新加坡人主导的新加坡公司,企业官网几乎看不到任何有关中国的信息,这确实可以实现我们前文所分析的IPO和财富利益最大化目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社会共识”是否已经完成了希音的“去中国化”。

美国连线杂志曾发表了一篇《Fast, Cheap, and Out of Control: Inside Shein’s Sudden Rise》的长文(关于希音快速成长的文章),在该文中出现“china”9次,“global”近两次,且记者前往番禺希音工厂考察产业链,尤其观察工人的工作时长以及碳排放问题。

这基本反馈了西方主流媒体对希音的基本看法:即便企业已经通过一系列操作改变了身份,但“西方共识”并没有改变其定性,在关键问题上依然用中国眼光看待,甚至会更为苛刻,如记者对碳排放问题的观察力度已经超出了同类企业,希音的潜在风险并没有消散。

C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亦在2023年10月发表了一篇关于希音长文,其中“China”更是出现了22次之多,文中一方面也认可企业身份变更有利于降低美国方面的地缘政治敏感度,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中国方面监管压力,但另一方面又说明只要企业供应链体系依附于中国市场,外界就仍然有理由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对其不信任(如敏感的数据安全),见下图。

图片

主流观点对希音一列操作的不认同,就把企业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身份已然更改,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根据CNBC披露企业开始将供应链向巴西,土耳其迁移,且正在评估印度和墨西哥市场。

在希音发展之初,中国市场为其提供了劳动力,人力甚至是政策支持,如今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准备将产业链迁往海外,这与近期富士康在中国市场的一系列操作如出一辙(在享受中国市场红利后富士康供应链向东南亚迁移)。

接下来希音就不得不面对:在海外尽量讨好海外主流舆论而不得,在国内又不得不面对供应链迁移之后红利消失的问题。

短期内很难想象,希音离开中国市场的地利优势之后如何保存其竞争力,尤其在当前的地缘环境下,希音的行为很可能让其失去政府的支持,面临当前富士康一样的处境,这反而会降低成长预期,影响一级和二级市场估值,最终影响财富的膨胀和收割。

分析如此之多,我们对希音的身份焦虑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一家“精致利己主义”企业,企业为股东和员工创造财富本无可厚非,只是过多使用身份套利来规避监管套利,很可能实现“皮变而心不变”,在地缘政治中过于善舞长袖很可能会被反噬,这是市场投资者,企业管理者要尤其引起注意的。

随着上市工作的推进,希音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届时缄默不言的身份问题就要浮出水面,在一些问题的表态亦要体现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我们很难想象这些信息再传回中国市场,舆论以及政策端对希音会有怎样的反馈,企业也应该做好相关应对工作。

# AI推动股价持续上涨,你是押注谷歌or微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
  • 梅川洼子
    ·2023-11-04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看问题还是比较深入的

    回复
    举报
  • 现在的手机企业这个时候上市不会有机会

    回复
    举报
  • 灌饼高手00
    ·2023-11-04

    希音的基本面还不错,上市应该有搞头

    回复
    举报
  • 玉米地里吃亏
    ·2023-11-04

    搞得我都不敢买SHEIN的股票了

    回复
    举报
  • 小喔喔I
    ·2023-11-05
    遥遥领先~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