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20强洗牌:合肥挤下南通,“守门员”泉州能否坚守至年底?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丁远泓

继全国和各省份的三季度GDP出炉后,各个城市也相继交出自己的“成绩单”。

目前,新一轮的GDP20强排名已经诞生。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排名最大的变动,是合肥代替南通,“挤进”这一名单。

总体来看,包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杭州、武汉、宁波、青岛、无锡、郑州、济南、合肥在内,共12个城市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

其中,济南和合肥分别凭借6.2%和6.1%的增速实现排名晋升,而上海则依靠6.0%的经济增速,成为增量最多的城市,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量超2000亿元。

接下来,各个城市要如何冲刺全年经济增速目标?

上海增量超2000亿元

上海依旧稳坐“GDP第一”的宝座。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19.23亿元,比第二名北京高出近1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虽然上海这一增速在GDP前20强里不是最高的一个,但由于本身的高基数,相较于2022年同期,上海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2062.58亿元的GDP增长,成为所有城市中同比增量最高的城市。

细看上海的具体经济运行情况能发现,第三产业是其增长的最大亮点,增加值达到25009.24亿元,增长6.6%。

具体而言,上海的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2.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7%。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图源:图虫创意

不仅如此,上海的市场消费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78.99亿元,同比增长16.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649.56亿元,同比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29.43亿元,增长39.6%。

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要求下,上海这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今年有不少“动作”。

2023年3月,上海市印发《关于我市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全年消费节庆”“四大经济”“四大消费”“提升商业空间品质”和“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15项措施旨在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增长、促消费。

不久前,上海召开的四季度工作会议还指出,要促进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引导重点领域多增少降,强化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实效。

上海,正朝着5.5%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稳步前进。

济南、合肥排名上升

前三季度的GDP20强里,济南和合肥是唯二实现排名上升的城市。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济南GDP达到9229.2亿元,合肥为9218.6亿元,双双超过泉州的9030.99亿元和南通的9006.2亿元。合肥更是以此成绩,重回GDP20强的榜单。

合肥正大广场 图源:图虫创意

济南和合肥能实现排名晋升的原因,是他们都有着不低于6.0%的经济增速。而这两座城市的高增长都主要依靠于第二产业。前三季度,济南第二产业增长8.1%,合肥增长7.6%。

分开来看,排名更高的济南在前三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9%,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六大重点行业合计增长21.7%,高于规上工业8.8个百分点。

能获得如此佳绩,其实济南早就布局下棋。2021年,济南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做大做强产业链群,推动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牵引下,济南已经立足自己的产业优势,确立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这四大主导产业。截至2022年,四大主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4万亿元。

相较于济南“押宝”四大主导产业,合肥则专注于加快壮大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力争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成为第二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

合肥市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要深入实施“千亿”产业攻坚工程,电子信息产业迈上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跨上2000亿元,光伏产业突破15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实现1200亿元,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生物和大健康产业突破500亿元。

数字化的世界来临 图源:图虫创意

济南和合肥虽然在具体产业布局上有所出入,但却在 “强省会战略”上达成了“共识”,这也是泉州和南通这两个地级市所没有的机会。

尤其合肥已经被认为是强省会时代最大的赢家之一,这座被称为“风投第一城”的城市,在“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产业布局颇有名气。

除此以外,今年5月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城市活力报告》显示,合肥还是新一线城市中近3年常住人口增长率最大的,增幅达到13.30%。

与曾经低调的合肥相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济南的“风头”不及同省青岛。2016年,青岛就已经步入“万亿GDP”俱乐部,而济南晋级“万亿GDP”城市是在2020年。

不过,山东“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强省会”战略,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把济南建设为“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今年年初,山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将实施济南“强省会”战略,规划到2025年,济南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在全省经济首位度达到16%,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

“守门员”泉州能稳住吗?

在去年年底的GDP20强排名里,最后三位是福州、泉州和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均在20名之后。而在2021年年底的排名中,济南、合肥、福州是第18、19、20名,泉州、南通、东莞、西安排在之后。

如今,泉州在前三季度就已经被济南和合肥超过,卡在岌岌可危的第20名,与第21名南通的差距仅有不到25亿元。不仅如此,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泉州GDP都被同省的福州超过。

这意味着,“守门员”泉州能否在2023年年末继续位列GDP前20强,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泉州市区景色 图源:图虫创意

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如今经济困境明显。

今年一季度GDP一度出现负增长,上半年虽恢复到3.1%的增速,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新的前三季度数据中,泉州GDP为9030.99亿元,同比增长4.1%,依旧没能跑赢全国平均增速。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泉州目前经济发展有四个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很多,但是不够大、不够强;二是科教资源不足,需要更多好的大学培养运输人才;三是产业结构偏轻纺工业,不容易吸引人才;四是交通基础设施相较于福州和厦门都有所逊色;五是相较于县,泉州市区的营商环境不是特别好。

“特别是产业结构和相应的人才缺失问题,让泉州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够强,所以被福州或省内其他兄弟城市超越,都很正常。”丁长发说。

不过,泉州对此也有所应对。

目前,泉州已经确定要围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金融与新兴产业、纺织鞋服、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及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8+4”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扩链数字。

人群在等红绿灯 图源: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泉州实施“涌泉”行动、技能人才支撑工程,突出需求、实用和发展导向,紧扣“8+4”产业布局和先进制造业人才平台建设,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截至2023年2月,泉州已有技能人才102.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93万人。

根据年初定下的发展目标,泉州要在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3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力争新引聚各类人才10万名。

产业调整和人才引进都不在一朝一夕,泉州播下的种子未必能够马上收获果实。而前三季度,佛山、济南、合肥、泉州、南通之间的GDP差距并不大,因此,今年年末GDP20强的名单最终如何,犹未可知。

“所有GDP能上万亿的城市都很了不起,谁是20强里的最后几名,我觉得不是特别重要。由于时间、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城市之间的排名会略有变化,这都非常正常。重要的是城市产业结构是否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利,比如改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等,以及其自身的科技实力是否能够支持城市长久发展下去,这才是更加需要思考的事情。”丁长发说道。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