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蓝图的框架思考
七月份曾经说过,
美联储根本就没资格 9 月份加息,
因为它不敢也不能加。
若真敢加,
不说不断修正的通胀率、失业率、破产率,
在中国持有的长期美债都不断亏损情况下,
持有美债更多也亏损更多的美国银行体系,
作为经济心脏动脉的中小商业银行立马就崩,
堪称心脏骤停。
9月20号美国债务总规模33万亿美元,
7-9三个月意外的比正常超发1万亿美元,
恰好10月底利息支出也超越1万亿美元。
这就是最近三个月,
美债、美股市场动荡,
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汇率超跌,
北向持续流出、A 股大跌的根源之一。
在没有硬科技驱动的新经济增长情况下,
靠律师金融、GPT等服务业伪增长注水,
美联储所谓的的11月加息,
或保持长期的高利息状态,
不过是恐吓全球资金的痴人说梦。
要不然,
10 月的普希金来访,
11 月的拜灯见面,
根本就没有必要存在。
在这种欧美经济数据的持续注水情况下,
注定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欧美出口不可期待,
而一带一路的新出口市场还需要时间培育。
所以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源泉,
主要取决于国民消费总需求的不断扩大(内循环),
次要取决于欧美日旧出口和一带一路新出口(外循环)。
从经济史上看,
国民消费总需求的不断扩大程度,
取决于中产规模倍增计划的进度,
也就是金字塔变形成“橄榄型社会”。
(官方按平价购买力计算,也就是月收入可购买多少公斤牛肉,牛肉是国际通行的硬通货指数。中国目前 3 亿中产,目标是 20 年 6 亿中产。)
而中产规模的扩大速度,
其实并不取决于科技进步的速度,
而取决于社会福利体系的全面兜底力度。
福利体系兜底决定了个人的抗风险能力,
当生老病死和教育都有国家强力保底时,
国民安全感就会带来极大的提升和信心,
因此导致创新、 收入、消费的全面提升。
所以国民消费的本质,
是取决于国家投资的。
投资在挽救地产决定了信心萎靡,
投资在产业升级决定了消费上限,
投资在社会福利决定了消费下限。
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全球主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速度,
或者基础货币扩张的速度是年化15%左右。
也就是说,
不计算每年总收入抵消的情况下,
这个世界的真实通胀速度是 15%。
如果你的资产(房、股、存款、企业),
升值速度不超过15%,
其实你都在帮这个印钞机体系承担代价。
投资在产业升级(20%年回报率),
高利润回报的产业诞生高薪就业岗位,
会带来持续几十年的每月高薪现金流,
稳定收入决定了国民消费的区间上限。
投资在社会福利(15%年回报率),
财政支出承担大部分住房教育医疗负担,
会带来持续几十年的每月支出压力减少,
刚性支出减半抬升国民消费的区间下限。
一进一出(平价购买力年增长 5%),
社会福利负责减压(每月少三五千),
产业升级负责涨薪(每月多三五千),
这才是国民基础收入倍增计划的本质,
也是决定国民消费的核心因素之所在,
更是国内、国外双循环体系的核心目的。
那问题来了,
这个持续投资几十年的天量资金,
究竟从哪里来呢?
钱的本质,
是他人对你的负债承诺。
货币的本质,
是国家对你的可即刻兑现的负债承诺。
债务的本质,
是他人对你的未来交付现金的承诺。
国家债务的本质,
是国家对国民的未来可兑现的承诺。
因此国家的债务,
就是持有这些债务的居民资产。
现在情况下国家旧债务的大规模持续贬值,
就是持有旧债务的居民资产持续贬值。
所以国家的过去总债务规模其实压根不重要,
过去旧债务的结构失衡非常重要(地产金融>科技制造,地方>中秧,东部>西部,城市>乡村,富人>穷人),
未来新债务的结构平衡最为重要(产业升级>地产金融,福利支出>购买美债,西部开发>东部沉没)。
说到这里,
天量资金来源的答案就很明显了:转表。
中秧债务率的翻倍扩张从 20%到 40%。
这决定了20年财政大规模支出的持续性,
是产业升级+社会福利(投资)的根本源泉。
一部分投入产业升级扩大高薪岗位总数量,
让高薪就业岗位增长匹配大学生数量增长,
让充足的货币进入到整个国内经济大循环。
一部分投入社会福利体系的扩张和均衡,
将国民的住房、教育、医疗的沉重负担,
通过 20 年时间逐渐转移到中秧的头上。
承国之垢,
是为社稷主,
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具体的整体框架,
我大概有些验证所学的思考和猜想,
仅作参考。
在中国的一二线的 36 个卫星城市群,
进行天量的高级基建和高级产业投资。
在中国的中西部乡村县城,
进行天量的中级基建和中级产业投资。
在一带一路(东南亚+中亚+非洲+远东),
进行天量的初级基建和中初级产业投资。
最终的 2050 整体目标,
是全球的中产规模倍增计划(金砖十国)。
这背后所需的天量资金怎么来呢?
以香港、东部、西部、北部为核心,
打造四大金融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所,
发行天量的人民币债券和金融衍生品。
让有钱没地方花的资源国来买(类似中东),
以此吸收世界范围内的天量流动性财富,
破除美元潮汐所以依赖的穹顶网络效应,
将美元体系每年 20%的铸币税均分盟友,
通过天量的利益捆绑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产业/贸易/金融/教育/消费的多方面捆绑,
以此构成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化 2.0 版本,
这就是我所构想中的未来发展战略,
也是我说理解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我们构建成中国的全球化 2.0 版本时,
我们就可常年占据全球 20%的贸易份额,
间接影响了全球 60%的大宗商品和服务。
通过商品-通胀-利率-资产—经济的全球经济网络传导机制,
以此制造世界范围内的大宗商品潮汐,
对冲美元体系的加息-降息潮汐周期。
基于这种整体思考框架之下,
未来的投资机会其实就很明显了:
大宗商品+科创制造+物美价廉消费。
说的更详细点,
能源、金属、资源、新材料、新农业,
半导体、机器人、创新药、元宇宙、智能汽车,
投资银行/养老保险/投顾券商,
下沉消费企业、全球化消费企业。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古金磊·2023-09-21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还消费 破船开不了多远2举报
- 修船诗人·04-19写的很好1举报
- 学思践悟·2023-09-21发点赞举报
- 无聊1973·2023-09-21y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