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酝酿这个话题也有一阵子了,今天就来聊一聊关于财富自由的看法,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谈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先把事情的定义以及定义的边界说清楚,因为如果概念不清晰那可能最后推倒出来的结论也会有问题,因此我会先定义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自由,以及怎样才算普遍意义上的财富自由,同时如何做财富的传承也就是如何保持家族财富自由的状态,因为中国古话有云“富不过三代”,李嘉诚这么有钱了最担心的也是家族财富如何传承下去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也是每个时代大富豪都很关心的问题,如下就是全文的简要提纲主要有四个部分:

一、什么叫财富?

二、什么叫自由?

三、如何突破临界值,达成财富自由?

四、怎样才能保持财富自由?

第一部分:什么叫财富?你如何使用你的财富?

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好衡量,有标准;精神财富难以衡量,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我们今天主要谈一谈物质财富。在农耕时代,有地有粮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财富的种类有现金,房产,国债,股票,黄金等等,包括现在有些年轻人投资比特币,财富已经变成了一串加密的代码,特斯拉的ceo elon musk就非常看好比特币,不但自己和公司都大幅度重仓比特币,自己在twitter上还鼓励大家配置比特币资产,去年美股疯狂印钞放水,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分散风险也都配置了比特币资产,买特斯拉汽车都可以使用比特币,现在深圳已经在推行数字货币了,说不定将来的孩子们收获的遗产就是一堆字符串。

那么根据你拥有财富的等级不同,你会如何使用你的财富呢?我们来看看,人类社会基于“价格区间”的消费天梯:

区间1:10块钱以内这个位置的王者,曾经是可口可乐。在咖啡因和logo的综合作用下,可乐几乎赋予了你几块钱可以得到的最大的满足。

这个区间还有很多别的故事:农夫山 泉董事长钟睒睒以778亿美元身家(2021年1月2日),成为亚洲首富;元气森林在一个互联网背景团队的运营下突飞猛进,深受年轻人的喜欢,也是十块钱以内让你获得短暂满足的好选择。

区间2:二三十块钱,是星巴克和奶茶们的天下。以前,一杯咖啡那么贵,人们一定要蹭着Wi-Fi在咖啡馆里坐上几个小时慢慢的享受,现在不少人习惯拿着就走。来杯咖啡犒劳自己,是这个价格区间强大的理由之一。还有喜茶们,排个队,来一杯,不正是用二、三十块钱可以做的最爽的事情吗?

区间3:五十块钱属于电影。电影票价作为约会预算,也许比其约会形式的功能更重要。

区间4:一两百到三五百,属于ZARA们。不算太贵,大多数人掏得起,高频,金额不低不高。一个MM或开心或不开心,抽出几张百元钞票,买一件紧贴全球潮流的衣服,还有比这更具性价比的消费吗?这个价格区间,几百块钱不多但也不少,基数巨大,所以ZARA的老板当过世界首富。

区间5:1000-3000块,是安卓手机和iPad的地盘。比如说年会要采购礼物,预算在这个区间,多半会去买类似的数码产品。

区间6:3000-4000块,是茅台畅饮之地。一瓶茅台,就能让一场无聊的晚餐被赋予意义。

区间7:5000-10000块,是iPhone和华为旗舰机的天下。试想一下,这个价格区间可以带给你更大满足感的,还能有什么?iPhone固然贵,但它一方面跳出了安卓手机价格区间的混战,一方面仍然在iPhone的合理区间飞行着。

区间8:小几万是旅游。旅游可能算是最奇怪的精神消费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带着恋人和家人去远方体验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也可以让心灵放松,精神充电,欧美人在这方面基本是刚需,中国目前境外旅游也越来越火了。

区间9:10万级是男性的劳力士手表和女性的爱马仕。或者一台入门车以及高级培训班。

区间10:几十万是升级的车。还有各类高级的商学院。以及白鳄鱼皮的喜马拉雅爱马仕。

区间11:百万级是房子或者进一步升级的车。当然一二线城市的房子不但有消费属性,更有极强的投资属性。

区间12:千万级的房子。如果投资也算的话,还有VC、PE。或者是为孩子“捐入”一所著名私校。大学就更贵一点儿。

区间13:上亿级别是超级游艇,私人飞机。这类过亿的消费,最狠的不是一次性开支,而是有可能买得起用不起。

区间14:再往上就是马云等大公司CEO的消费级别了,买酒庄,买梵高、买球队。几亿、几十亿美金的球队,是富豪们的超级玩具,兼具稀缺、名誉、荷尔蒙。IBM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是NBA的铁粉,买了洛杉矶快船队。

区间15:发射火箭,星际移民。都当过世界首富的贝佐斯和马斯克不约而同地都搞火箭。

区间16:成为首富,然后全部捐掉。这是广义的、终极的“消费”。例如盖茨和巴菲特的裸捐。

以上价格区间,形成了人类社会的消费天梯,人类需要一个攀爬的阶梯,以找到过关打怪的乐趣。商品创造的人生意义,远比哲学家还多。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股票基金跌得太惨,微博的人们开始有点胡思乱想。最近窜上热搜榜的话题居然是“如果你有一亿存款”,居然有几万人正儿八经地在讨论这个话题,阅读量过亿。微博投票:假如你有一个亿存款你还会上学/上班吗?有将近6万人回答了这个问题,会与不会的比例是2:1。微博上不少人细致规划了这一个亿存款该如何花:1.先买一套2000万左右上海自住的房子,其余房子全部出租;2.拿出两千万买红利基金;3.1000万买固收类理财;4.1000万买长江电力拿分红;5.剩下4000万买大额存款定期5年,到期后做股票基金;5.平心静气地工作5年后考证书并生三个孩子,然后辞职,社保找公司挂靠代缴,国内深度游3-5年(带着孩子);6.国内深度游之后,到世界各地海岛转一圈,3-5年(每年出去10次,每次待10天);7.孩子读书读到国内本科,给孩子一笔住房首付,此外再提供 100万的经济支持做留学创业资本......最后还贴心地加上一句“以上资金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当初王健林提出“先赚一个亿”的小目标,微博一片唏嘘,说首富真是“凡尔赛”,但从来没有见谁写出具体规划如何去赚1个亿。但是对于怎么花一个亿,大家似乎觉得毫无压力,张口就来,而且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没有任何难度。在讨论区里,有超过七成的人表示,如果有一个亿的存款肯定是买房收租,然后四处旅游。这么多人想买房,难怪王健林可以轻松实现小目标。

普通人实在是太想花钱了,以至于沈腾专门拍了一部电影《西红柿首富》告诉你该怎么花掉10个亿,结果这部教人花钱的电影最后赚了25亿。现实的讽刺之处恰恰在此:能够有一个亿存款的人,从来都不会仅仅满足于买房收租四处走走,而一套购房首付都拿不出来的人却可以细致规划出1个亿该怎么花。所谓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穷人忙着规划一个亿该怎么花,而富人想的是怎么把大家想花钱这个事拿来赚钱。

第二部分:什么叫自由?什么是财富自由?

谈财富自由,首先要定义自由,自由就是无拘无束的从事某项活动的状态,不受外界的限制和阻碍。比如恋爱自由就是无拘无束的去爱不受家庭社会以及其它外部因素的干扰。有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其实这首诗我一直不能理解,如果生命都没了,还谈什么自由?财富自由我自己的定义是不需要靠出卖自己的时间去换取金钱还能够保持自己理想中的物质生活水准就算财富自由。目前大部分人还是得老老实实上班(出卖自己的时间),不然也许短期维持生活水准不是问题,但是长此以往恐怕不是个办法,我想这也是大家向往财富自由的原因吧,不用出卖自己的时间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确实是令人向往的事情。

经常有人希望田园牧歌的生活,我有个朋友就卖了深圳的房子,大赚一笔然后去云南大理,苍山下洱海旁买了一个民宅,过静谧安逸的生活,但是这种理想中的生活过个1~2年就受不了了,还是想回到大城市生活,更不用说乡下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个问题,除非你是想让孩子长大后也继续过这种山野闲人的生活。

财富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有些人可能需要一千万,有些人需要一个亿,跟一个人的欲望大小成正比,有些人想要住在繁华都市的核心地段,豪华的大别墅里,有些人可能只是想找个山脚下盖个房有个院子种一片菜园子就很满足了。

有些人的梦想是周游世界,到各个地方去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坐一坐浪漫的土耳其热气球,在布拉格的广场喂一喂鸽子,去巴厘岛修习一下禅宗,再去红海边晒一下午的太阳,再去洛杉矶看一场NBA。梁朝伟财富自由了么?他拍片赚了那么多钱,香港也有豪宅,理论上他想去哪里就可以飞去哪里住一住,玩一玩。

真的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的日子过一段时间,恐怕也会空虚寂寞冷,之前很多深二代家里很多套房子,每个月收租金都可以几十万,想开什么豪车就开什么豪车,要什么样姑娘就有什么样的姑娘,想吃什么山珍海味都可以,后期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就开始跑去澳门赌博,吸毒寻求更大的刺激,最终把自己的人生毁了。短期看貌似是一种自由的状态,但是自由好像又没那么简单,心灵的富足和对欲望的控制也是必不可缺的。

|人总是在欲望得到满足后的无聊和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焦虑之间来回摆动。

正如我所定义的自由,它只是一个状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而不是一个结果。自由可能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

第三部分:如何突破临界值,达成财富自由?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同人的财富自由标准不同,达成财富自由的过程也必然不同,先问一个问题:

|一夜暴富和慢慢暴富,你选择哪一个?

一个普通人如果早年花1000美元买巴菲特的公司股票,现在大约值两千多万美金,这算得上暴富了。然而,多少人能够如此跨越大半个世纪?也有人会说,你买比特币也可以爆赚一万倍啊。的确,巴菲特是靠“慢慢暴富”,成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99%的净身家都是50岁以后挣得;巴菲特近96%的财富在60岁以后才拥有。如今巴菲特已经90多岁了,未必有机会再次证明“慢慢变富”的魔力,他也不必,而你还年轻,你还有机会慢慢变富,我的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价值定投。

|价值定投:价值投资+长期主义

在这样一个追求十倍、百倍回报的时代,价值投资还有用吗?其实广义而言,一切投资都是价值投资。正如段永平说的”投资逻辑天然就是价值投资,你不投资价值,那你投资的是什么呢?“重仓苹果股票的人,和All in比特币的人,可能都觉得自己是价值投资者。

差异也许在于:对价值的定义;对价值的评估;对价值的实现。

所以,我们可以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称为狭义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有四个: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贴现价值。比如你买苹果股票,其实就是将来你卖出那一刻苹果公司的未来贴现值。

2、“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市场先生情绪起起伏伏,其中就蕴藏着很多好股票价值被低估的机会,我通常就喜欢在好股票暴跌的时候买入,屡试不爽,用巴菲特的说法就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去年疫情刚来的时候整个市场都弥漫着恐惧的情绪,美股甚至多次历史级别的暴跌熔断,但是急跌的时候也正是买入的机会,如果那个时候敢于用定投

3、安全边际;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买入创造你的价值护城河,巴菲特买比亚迪的时候价格低到离谱,因此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基本上也很难触碰到巴菲特购买时价格的护城河。

4、能力圈。不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是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之一,只做自己看得懂的股票,虽然巴菲特因此错过了很多互联网公司价值暴增的那段过程,甚至错过了苹果公司价格暴增的机会,但是老人家这么多年依然可以保持年化20%以上的利润率,就是那么稳健,因为每个他投资的公司他都亲自研读公司资料以及财报,几十年如一日,跟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如出一辙。

曾国藩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坚守长期主义,苦心修炼基本功。一句话:聪明人下笨功夫。

难走的路,从不拥挤。真正大智慧的人,往往都很“笨拙”。

为什么赚钱这么难?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基本功打扎实,搞清楚市场的逻辑,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苦修基本功、弄懂逻辑、制定原则、严格执行、静待回报,前后顺序不能乱。

为什么赚钱这么难? 因为很多人太想赚钱了,太希望快速赚钱了,满脑子都是钱,太急功近利了。

争先恐后追求“快速”,最好有一个按钮,按一下,马上就能暴富,殊不知为了达成更大的目标、更大的享受,往往需要克制当下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过:“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而几十年如一日的下笨功夫,则更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不过如果你是一个工薪阶层如何才能突破圈层,进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呢?毕竟扣除了房贷车贷以及日常花销,貌似能留下来去投资的钱也比较有限,《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汤玛斯·皮克提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也就是说,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王健林“先赚它个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时,你有没有算过:王健林身家2600亿,一个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啊!而对于没有房产且年收入几十万的年轻人而言,一个亿的小目标也不算太难,也就是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而已。如果你看过《穷爸爸,富爸爸》应该还记得书中那个关于仓鼠球的比喻,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做那个忙碌的仓鼠,那么普通人该怎么做呢?个人建议有三个步骤:

|如何突破临界值?

还记得财富自由的定义么,“不需要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金钱但是可以保持理想中的生活状态”,那么在此之前就需要出卖自己的时间,但是如何卖自己的时间则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世界上大概有4类出卖时间的方式:1按时间/按工作量计费。比如打扫卫生的钟点工,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每小时或者每个工作量都是有固定价格的,当然也有高级咨询顾问比如新东方的留学咨询服务,区别只是单价不同而已,上大学的时候我勤工俭学给别人做课外辅导,每小时只有50元而已,由此可见只是靠出卖单位时间换取报酬是很难突破临界值的,毕竟时间是最有限的资源不可再生,而且可能竞争会非常激烈。2月薪/年薪制。上班族基本上是在这个区间,每月我们把时间批发给了公司商定好一个价格,当然高级打工族可能是按年薪谈判,工薪族可以像游戏打怪升级一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工资和级别,一般的公司可能给你开的工资上限不够高,这样也会延缓你突破临界点的时间,刚毕业到时候去了海尔月薪3000多,干了一段时间问了一下10年以上的老员工月薪也只是6000多顿时感觉前途无望,当然算上奖金一年大概有十几万;后来去了华为月薪涨到了8000多但是在深圳靠这点工资生活也是勉强糊口而已,可见靠工资想突破圈层难度也很大。3收取版权费。这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写一本书可能你花了半年时间,但是你这半年时间可以销售很多份,而且如果你的书是畅销书那你可以通过版税收获巨大的利益,韩寒/郭敬明/南派三叔包括很多畅销书作家就是这样快速发家致富的,书本身就很赚钱,再通过授权拍一些影视作品还可以持续赚钱,因为这个时代IP是最值钱的,这也是为什么disney不断的收购如pixel,漫威等公司,比如漫威就是一个IP大宝藏,钢铁侠,绿巨人,黑寡妇等等英雄每一个都可以拍电影,而且通过构建整个漫威宇宙赚的盆满钵满,斯坦李老爷子画这些英雄的时候只是花了有限的时间,但是这些IP带给他的版权费却是源源不断的。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特别缺钱,因此也动了动脑子写了一本关于背单词的书也赚取了不少版税,后来把书里的核心思想总结出来还在华为大学开了一门快速提升英语词汇量的课广受同事欢迎,由此可见创造出知识产权(IP)比之前的两种还是要高级不少。你也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有更高效的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出售多N次的方式? 4买其他人的时间让他们帮你创造价值/股权。老板们就是通过买其他人的时间帮自己赚钱,因为自己一个人时间是有限的,老板们通过购买了员工的时间让他们为自己创造价值。股权是普通人可以参与世界财富分配的最高级的形式,通过花一些时间研究公司,然后购买公司的股票从而获取收益,比如你买了苹果股票本质上是你花钱买了苹果员工的时间让他们帮你创造价值,只是你买的那部分占比非常低而已。华为没上市也有股票只是不对外开放,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购买华为虚拟受限股,我加入华为2年多的时候,不经意跟一个华为老员工聊天,听他说分红要分5次转账出来要花一周时间,我当时惊呆了,因为公司每次转账限额是100万,意味着这个老员工分红至少超过500万,将来退休了还可以持续获得分红(华为40岁以后可退休),相当于他用这部分钱购买了前仆后继加入华为的年轻人的时间持续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某种意义上如果他物质欲望不要太高,退休后就是进入财富自由状态了(我一年无论如何花不了500万)。所以突破临界值的核心就是不断用手上的现金购买增值的资产(投资),不断积累量变直到质变。

第四部分:怎样才能保持财富自由?

左宗棠写了一幅对联被很多人引为人生格言和家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这副对联其实用来解读如何保持财富自由最适合不过了。

1发上等愿。当我们说发上等愿,说的是寻找那些有抱负改变世界的企业和人,让我们和大赢家同行。美国硅谷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立志要改变世界的创业者,乔布斯如此,Elon musk,贝索斯也是如此,因此这些人都站在了整个世界财富的顶端,当然中国新一代的创业者很多也有这种宏伟的愿望,马云,马化腾应该是最成功的一批靠愿景驱动的企业界,阿里巴巴发誓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普通人虽然未必能做到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投资改变世界的企业,当然需要加个时间期限,如果你认为某家企业可以在未来10年以上甚至30年以上持续影响改变世界,或者换种说法“某家企业就是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比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分别是未来世界网络连接,社交链接,商业链接的基础设施,那么只要你的资产是跟随他们一起成长,你大概率可以保持你的财富状态。

2结中等缘。可以理解为不要贪心,只要赚到了就开心,不一定要贪婪做那个赚最多的,不要奢望总是买在最低点,卖到最高点。巴菲特开始的投资策略是“捡烟头”,就是只买那些超跌的远远低于其估值的便宜企业,但是自从认识了查理芒格之后改变投资风格,开始花不那么便宜的价格购买优秀的企业,巴菲特加仓苹果的时候苹果估值并不低,到目前不断加仓已经占到苹果40%的股份。有时候你明明知道这个企业很好,但是总是觉得贵了,其实跟好公司结缘未必也不可能总是捕捉到最低的那个点,结中等缘也挺好。

3“享下等福”。我们可以理解为赚了钱,不要挥霍,适度消费,改善家庭生活即可。很多NBA的球星签了大的合约之后突然暴富,但是随着状态下滑,把黄金期的红利消耗殆尽之后,运动生涯晚期都过得非常拮据甚至有些凄惨,这个就是挥霍金钱带来的恶果,“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巴菲特一直以来都没有把自己巨额的财富随便挥霍,生活一直很简朴,住普通的房子,开普通的车,他也不需要用奢华的生活来证明自己,物质生活只要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实区别就没有那么大了,粗茶淡饭有时候还更健康。

4“向高处立”是指要高瞻远瞩,不拘泥于眼前。志向,决定人一生的方向;视野,决定人一生的高度。只有志存高远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且能把这番事业做的长远,只是“活在当下”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所有能够财富自由的人都是把自己 “活在未来”的人。马云说阿里巴巴要做一家102年的老店,说明马老师已经把自己活在102年之后的未来了,从1999年算起,102年后是2101年,阿里巴巴是要做横跨3个世纪的企业,所以他们很多动作在当时不被人理解那是因为他们在为未来而作的准备,包括华为在10年前就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统做自己的芯片,当时很多内部高管也认为这个是浪费研发资源,如果华为10年前只是活在当下觉得有android系统就挺好,有高通,mtk芯片就挺好的,何必要选择那么艰难又看不到回报的路,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活在未来”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鸿蒙系统,没有海思芯片,华为可能在美国第一轮打压下就像中兴一样直接就被打趴下了,现在余承东唯一后悔的就是华为当时没有自己投资芯片厂。做人如此,做企业如此,投资也是如此,因为投资投的就是企业未来的贴现价值,“活在未来”是必备的思维方式,“向高处立”才能看到未来的景象。

5“就平处坐”。意思是要把自己姿态放低,而且不要加杠杆。姿态放低不是故作谦虚的放低,而是要真心把自己放低,要承认自己不行,还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当你真心把自己放低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收益就会变高,当你是半桶水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到处跟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或者某一次交易,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的时候,你的收益反而会降低,甚至会遇到惨败。尤其是在股票交易市场,每次赚到了一波利润都觉得自己是股神,已经很厉害了,其实背后有很大运气的成分,很多高手都是在不断积累这种盲目自信之后,自信心爆棚而且不满足于平淡的增长,开始加杠杆操作,在某一次大交易中失利结果一把输光了所有。最近韩国基金大佬Bill Hwang惨烈爆仓,创下了人类史上最大单日亏损,他在股票市场几天内亏掉了至少大几十亿美金级别的资金,原因是Bill Hwang生性大胆激进,因此他管理的Archegos Capital这家基金惯于使用三到四倍的高杠杆,从2012年他攒了2亿美金启动资金东山再起,到2020年底翻了24倍做到了50亿美金,2021年初重仓的多只中概股进一步暴涨,比如富途TME等更让这50亿飙升到150亿美元,结果只是因为重仓的Viacom宣布增发30亿美元之后,股价便一路暴跌,直接导致Archegos Capital开启了爆仓之旅。

做投资如此,做人也如此。要知道,保持生命的低姿态绝不是无能和软弱,而是一种聪明机警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和大境界。

做人,当就平处坐。历史上,官高爵显之人大多容易引起皇帝的猜疑,甚至会无端招致杀身之祸;同时,也容易引起同僚嫉妒,被诬蔑诽谤而难以自白。

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自身锐气十足、自视甚高,做人锋芒毕露、高调张扬。他们不懂得保持生命的低姿态,放不下身段也弯不下腰,最后,落得个众人厌恶、四面楚歌的下场。

而深谙低调做人之道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聪明而不外露、有才而不张扬的人才能保护好自己,最终实现鸿鹄之志。而处事不留余地、处处咄咄逼人,注定难以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结局。

6“从宽处行”。做人做事,当向宽处行。即凡事留余地,做事不做绝。 做人太绝,断人后路,现在将来都净是弊端。不给别人留后路,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做事太毒,绝人活路,于人于己都没有益处。给别人一条活路,就是给自己一条活路。做事予人一分余地,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行越远。这让我想起来当年海思发展非常快速,有人建议我们以后都不要再买高通的芯片了,手机全部换成海思麒麟芯片,任老板非常反对,说任何时候就算我们的芯片再好,也要留有一些份额给高通,MTK,生意不能都自己做,现在回头看老板还是有大智慧,假如当时就一片都不买高通,mtk芯片那么现在我们被卡脖子的时候,对方也一定会落井下石不给华为任何机会。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觉得颇有道理:

世事太喧嚣,凡事最好少计较,少争执,能往宽处行就莫往窄处挤。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利益纠葛就多,与其乌烟瘴气地走一遭,不妨挑一个柳暗花明的幽静去处,三三两两的人结伴同行,走出人生的另一番滋味。

的确如此,人生之路,能往宽处行就莫往窄处挤。投资之路也是如此,如果某个热门领域突然所有人都冲过去炒作,那个时候也许就是你该抽身离场的时候,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如鸟兽散,一地鸡毛。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即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事和投资的原则,我有个很喜欢的投资博主“占豪”10年前写过一套投资的书籍《黄金游戏》一共5本,把他多年的投资心得和技巧都尽数写在书中,前面4本都在讲技术,各种K线图如何分析,各种指标如何评判,最后一本书直说了,其实所有的技术图形背后反应的都是人心,都是人们想象的共同体,大到国家,小到公司都是人们对这个事情理解和认知的一个集合,那涨涨跌跌也就是人们认知和想象波动的过程,只有你自己的心态能够随着这些变化而翩翩起舞的时候,你才能驾驭相对应的财富数量级,用查理芒格的话作为结尾“我的剑只传给能挥舞它的人,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