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制造

$特斯拉(TSLA)$

$阿里巴巴(BABA)$

$苹果(AAPL)$

之前在特斯拉的帖子里提了一下中国制造,也拿苹果举例说了一下中国在规模化复杂产品的制造上的优势,这里来较为系统的说一下中国制造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工业机器人,东南亚制造的崛起,德国工业4.0,以及特朗普的贸易保护倾向。

“工业机器人”。

说到中国制造,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人口规模。这带来了低用工成本,但是人有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他需要休息,再疲惫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导致良品率和作业效率下降,这就引出了上面的一个词——工业机器人。作为人的替代,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生产,不存在现有人工流水线为了责任区分而做的交接班空档对时间和电力等生产资源的浪费。这是现在中国制造一个较大的威胁,但是有一个兜底的消息——工业机器人哪家强——中国!所以这个,除了对就业的担忧以外,中国制造在未来的宏观上依然保有巨大优势。提醒从业者,找个别的就业方向,或者让自己适应自动化生产趋势。

“东南亚制造的崛起”。

先把结论扔出来吧:东南亚的崛起,其实并不是对中国的威胁,正相反,它是基于中国制造的补充和配套。我在对苹果$苹果(AAPL)$ 的一些讨论里提到过,规模化生产能力是中国现有最大的优势之一。

还有一个优势是复杂产品制造,要知道,中国现在是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越南缅甸等国现在最大的制造行业是什么?纺织和成衣加工,还有就是前些年规模很大的诺基亚充电器。这样就很好理解了,东南亚的崛起并不是要和中国争抢液晶产业,多晶硅制造,以及需要更多连接的电子产品等高科技含量复杂产品的大规模加工生产,而只是为了更低成本,而出现的低端产能的转移,而后的合成加工,以及最终产品的组成,依然要交给中国。换言之,这些国家的制造企业其实是依附于中国制造,说的更骄傲一点,东南亚制造,其实是中国制造体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的强大制造业,东南亚崛起多半会是一句空谈。

“德国工业4.0”。

先强调一下,虽然在大众认知中,德国制造意味着可靠,但我看来,这是一种浪费,。销品,日常生活用品,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将品质追求做到极致,其实是对产品本身认识的一种错误。比如轴承,童车由于幼童既成长迅速,又体重偏轻,车轮轴承的使用完全可以使用更低价格,使用寿命没有那么长的轴承,当然要在保证使用周期内不出现安全隐患的前提下。那么更低成本更低价格的产品一定是节约整体社会成本的,更有效的生产方式。再比如筷子,有些品牌打着德国进口高品质不锈钢的旗子,其实筷子你能用多长时间?做为营销手段,这里强调的当然不仅仅不锈钢品质,但这种营销口号面向的社会大众的思想基本类似。

还有一个巨大问题,也是我不看好德国工业4.0最主要的原因。

它的生产有一个巨大前提,巨大需求量,完备的试生产,以及流水作业。

光是设计和制造一条流水线需要的资金规模就是个普通人挣扎几辈子赚不到的钱,更不要说在此基础上要生产的产品了。德系车家族化设计的原因也在这儿,就是生产线成本巨大,如果不利用家族化设计,实现量产汽车对生产线的重复利用以降低整体成本的话,光是设计制造生产线,就足够车企头疼了!所以除了品牌的个性化以外,德系车的家族设计很大程度上是生产方式限制的结果。

那最后就说到川普同学了。

在B站上有个纪录片,叫创新中国,里面出现频次极高也最让人血脉贲张的一句弹幕:中国人天赋技能:你不卖我,我自己造一个!

在当时我就发散思维一下想过,面对各个国家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懂生产制造的中国人去到这些帝国主义院子里开工厂!岂不是更能气死这帮占着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便宜还翻脸不认人的白眼狼!由于长期的发展,中国制造积累了天量的经验和生产制造的专业人才,走出去也足以让全世界闻风丧胆!而且每个强国的崛起,必将诞生一批大型跨国企业,这将是现有大型企业和未来创业者的一大发展方向,谁的全球适应性更好,全球化走得更远,将有更大可能成为下一批跨国巨无霸的一员。

以此向改革开放初代创业者和前赴后继的中国制造从业者致敬。

这次我说的都是真心话,拒绝反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8

  • 推荐
  • 最新
  • konya
    ·2018-04-02
    未来智能制造趋势下,中国制造现有的大规模劳工必然迎来失业潮,未来是否有新的工作岗位产生,现在看还是悲观的。这一次的革命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而且实现的是对多数人重复劳动的替代。
    回复
    举报
    收起
    • konya回复leemoet
      四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主要就是流向房地产市场,尤其贷款更是多半给了房地产企业,以至于在全球经济萎靡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一边要承受央妈发货币导致的国内通货膨胀,另一边更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艰难前行,活下来的真的都是真汉子!这里跟政府要资金支持主要是因为政府给了其他个别行业过多资金支持导致的竞争不平等。
      2018-04-03
      回复
      举报
    • konya回复leemoet
      四万亿到现在还没消化完,还要再来一波么?
      2018-04-03
      回复
      举报
    • leemoet
      房产兴邦
      2018-04-02
      回复
      举报
  • konya
    ·2018-04-02
    产品品质和实际使用需求的匹配,复杂产品的大规模即时制造,都是德国人没认识到的。这正是中国制造老早就摸索到的经验和道路。
    回复
    举报
  • 夏夏夏
    ·2018-04-03
    有观点有态度,手动点赞
    回复
    举报
  • 我为我的国而骄傲
    回复
    举报
  • ZOE011
    ·2018-04-03
    中国制造的红利正在消退感觉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