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9000万乙肝患者找药,腾盛博药值150亿市值吗? | 不止IPO

创新药物的上市,比创新药物公司的上市难多了。

作者 | 张核

制表 | 王泽华

编辑 | 杨杨 宋家婷

2021年7月13日,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盛博药”)在港上市。

腾盛博药将此次香港IPO价格定为22.25港元/股,预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3.34亿港元。摩根士丹利、UBS为其联席保荐人。开盘当日截至9点40分,股价破发,跌3.6%至21.45港元,午市收盘价则回涨3.4%至23港元/股。

七月初医药股刚刚经历一波大幅下跌。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医药板块近两年一直被认为是“黄金赛道”,但月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一纸征求意见书,直指目前仿创药占据市场主流、肿瘤药物研发扎堆等问题,市场解读相对负面。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次的震荡,长期来看利大于弊。让仅有创新之名而无创新之实的药物研发企业出局,是以患者最终获益为出发点,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是件好事。

随着技术难点被突破及相关产品上市,腾盛博药所专注的小核酸药物在这两年终于迎来市场关注。该领域内的先行者Alnylam公司,于2020年获黑石20亿美元投资,公司股价也一路上升,市值超200亿美元,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可见一斑。

腾盛博药的管线重点专注于传染病领域,目前已有针对乙肝病毒、HIV、新冠、革兰氏阴性菌的多种药物在研,针对抑郁症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也正在研发中。

腾盛博药创办于2017年,创始人洪志博士曾任葛兰素史克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的高级副总裁和部门负责人,公司核心团队中亦有多个成员曾在罗氏、吉利德等公司担任高级职位。博裕资本、通和毓承、ARCH Venture、红杉资本、云锋基金是其前五大股东。不过公司目前尚无已产品化的药物,没有规模化营收。

相对于公司扎堆的肿瘤药物领域,腾盛博药自成立初期就瞄准了市场空白巨大的传染病领域,并提出要通过创新疗法对乙肝实现功能性治愈。腾盛博药在乙肝领域内的在研药物正在进行临床二期试验。

自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后,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在港提交上市申请。据Wind统计,2021年上半年有7家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都是专注于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企业,尚无药物研发企业。港股“药品及生物科技”分类下有约20家上市公司,所专注的领域也以保健食品为主,部分公司关注肿瘤领域,甚少有公司在传染病方面有所涉足。

此次腾盛博药在香港上市,是否意味着传染病领域开始获得关注?腾盛博药在乙肝领域的创新疗法具体优势在哪儿?作为制药企业的“新人”,腾盛博药凭借什么与制药巨头抗衡?「甲子光年」通过采访并拆解腾盛博药招股书,观察到以下事实:

  1. 在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领域,腾盛博药用的是“小核酸药物+免疫制剂”的创新疗法,国内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其一大利好;

  2. 腾盛博药针对HIV的长效药尚在临床试验早期;

  3. 腾盛博药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4. 腾盛博药与国内外产学研机构建了多项合作关系,在推动研发进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可控风险;

  5. 腾盛博药在销售方面尚无计划,商业化能力欠缺;且管线规模较大,“烧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盈利无预期。 

1.一张王牌:乙肝治愈疗法?


“国内很多在乙肝方面的专家,对于乙肝的理解是走在全球前列的,而且国内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云锋基金执行董事黄潇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说,腾盛博药的差异化在于提出了“小核酸药物+免疫制剂”的新疗法,有望为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提供功能性治愈疗法。

中国的乙肝患者总数全球最高,总患者人数约为9000万——总数占全球的三分之一。2019年, 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HBV在中国的新增感染人数就超过7000万人,HBV相关的肝癌、肝硬化死亡人数接近15万人。患者基数如此大的传染病,迄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当前针对乙肝的治疗方案主要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发展速度,降低肝癌发病率,延长长期存活时间。因此,大部分开始接受乙型肝炎治疗的病人必须终生服药。

肝癌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治疗选用方案有限,通过外科手术和化疗,患者的寿命可延长几年,肝移植的成功率则参差不齐,无法保证。

腾盛博药有针对乙肝病毒的在研药物中,有两种药物的联合疗法能帮助患者恢复自身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目前,这两种药物均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核酸药物将有潜力在未来成为和化学药物、抗体药物并列的第三大药物市场,核酸药物也是中国有机会异军突起、弯道超车的新市场。”黄潇认为。

对标已有有效治愈药物的丙肝市场来看,目前国内约有1000万丙肝患者,按照临床试验结果,有效率在欧美地区达到97%以上的药物“索磷维伏片”于2020年6月底在中国上市。推出该款药物的公司吉利德有多款针对丙肝的药物,2020年仅在肝炎药物上收入就高达20亿美元。

目前,港股内还无同样专注乙肝领域治愈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国际医药巨头也已有所布局。强生旗下杨森、葛兰素史克、罗氏等医药公司已纷纷进入乙肝治愈领域,且其相关药物均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

虽然研发进度不落人后,但目前腾盛博药尚无生产、销售方面的计划。腾盛博药没有制造工厂,计划通过与CDMO供应商的合作进行相关生产工作。

2.抗艾滋病药物,优势何在?

此外,腾盛博药在HIV药物研发的团队优势较为明显。洪志博士曾领导葛兰素史克在艾滋病领域的关键药物特威凯(Tivicay)、绥美凯(Triumeq)的研发,这两种药物是目前国内HIV药品销量top 2。

有着“世纪末肿瘤”之称的艾滋病,正在从绝症变成慢性病。随着药物和治疗方案变多,艾滋病人的生活质量、生存率也已经大幅提升。

国内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的抗艾滋病感染单片复方制剂均为进口药物,定位于自费市场。

目前国内艾滋病免费药、自费药的用药方法及价格。「甲子光年」整理

其中,免费药物副作用大,而自费药物价格高、可及性低,艾滋病患者不得不在“药物毒性”和“经济毒性”中做出选择。目前国内正在扩大免费药的范围,吉列德所研发的单片复方制剂治疗药物,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对于需要每天服用的药物,如果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不能按时服用,耐药风险便会增加,预防或治疗效果也难以保证。而降低给药频率,则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同于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需要每天服用的HIV药物,腾盛博药的联合鸡尾酒疗法,将给药频率降低到了一周一次,该药物研发正在一期临床阶段。

鸡尾酒疗法,是指同时使用三种及以上的药物疗法。这种疗法可以最大限度限制体内病毒,减少耐药性,降低发病率及致死率,是目前公认的针对艾滋病的最有效疗法。

但在长效药方面,腾盛博药仍旧面临葛兰素史克、强生等医药巨头的竞争。2021年年初,葛兰素史克与辉瑞的合资公司ViiV所研发的长效艾滋病药物注射制剂Cabenuva已在美国、加拿大获批上市,这种制剂一年只需12次肌肉注射,就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增殖。

3.新冠特效药:需求仍急迫?

相较于传统型的传染病,新冠病毒(COVID-19)更是当下的人类大敌。疫苗的保护效力并非100%,而病毒还在不断进化。随着新冠病毒Delta(德尔塔)变种来袭,人群关于疫苗保护效力的焦虑又开始蔓延。

面对重症率如此高的传染病,洪志博士在疫情爆发初期就提出,一定需要疫苗和抗体双管齐下,才能提高救治率。疫苗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的传播。中和抗体则是针对重症病人、或潜在的轻症病人,提高临床救治率。黄潇告诉「甲子光年」,“在全球免疫实现之前,对于药物仍然有很高的临床需求。而即使目前接种了疫苗,由于保护力不是百分百,所以仍然有潜在感染者出现的可能。”

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腾盛博药决定针对新冠病毒进行新药研发。新药研发的过程,最大的两个特点则是:“慢”和“贵”。

针对“慢”,疫情爆发初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所提到的药物均是已上市药物。在“老药”中寻找有效成分,也被认为是扼制病毒相对快速的方法。

但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此前曾对新华社表示,“老药”不是针对新冠病毒开发的药物,科研人员还是要利用已验证的靶点开发新的新冠特效药。

与新冠疫苗研发的“火箭速度”不同,汇聚全球资源进行的新冠特效药研发显然没有那么快。

「甲子光年」了解到,腾盛博药针对新冠门诊患者所研发的新药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国际大厂方面,默沙东研发的莫那比拉韦(Molnupiravir)的口服药也于2021年4月开始进入临床试验,辉瑞(Pfizer)研发的原本针对SARS药物的升级版PF-07321332,预期于2021年7月开始进入后期试验阶段。

针对“贵”,丁胜直言新药研发没有捷径,从研发环节到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再到最终上市,都需要数以亿计美元的资金投入。

腾盛博药2020年的研发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近8亿元人民币,其主要原因就是在2020年开始进行的新冠药物研发。

4.多方合作,竞合还是竞争?

在腾盛博药的招股书中,管线介绍的表格内标明了各条药物管线的研发伙伴。其中,国内的合作伙伴包括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外的合作伙伴包括美国生物制药公司Qpex Biopharma、美国疫苗公司VBI Vaccine、专注于临床阶段的美国免疫学公司Vir Biotechnology等。

“小型创新药公司具有灵活的执行力、快速的决策力,传统巨头则有调动大型临床资源和商业化网络的能力,”黄潇博士告诉「甲子光年」,“未来,无论是共同开发还是跨国商业化,这种合作会越来越多。”

在新药研发领域内,跨国合作、跨界合作的趋势则越来越明显。去年年底,BioNTech与辉瑞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率先传来好消息,成为点燃全球重启希望的第一把火。但在此之前,BioNTech这家专注于使用mRNA技术研究癌症免疫疗法的德国公司并不为大众所知。

可以预见的是,以BioNTech为代表的医药领域创新力量正在崛起。这些公司体量较小,掌握细分赛道的前沿技术,拥有高技术壁垒。在面对突发型公共卫生疾病时,这类BioTech公司能够快速、灵活地调转研发方向。

但这些公司也有非常明显的短板。比如,进行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数以亿计的产能规划、快速推动产品商业化进程——在这些将药物推向市场的必要过程中,体量较小的公司都需要更加雄厚的资源支持。

药物研发是以研发技术加临床试验同时驱动的,以乙肝为例,海外存在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而国内有非常广大的患病人群,医生对于疾病有深刻理解。聚拢技术和临床资源,再加上本土化运营,产品就可以快速推向临床试验。

除了专业领域的合作以外,腾盛博药还与阿里健康达成了数据共享合作模式,与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分别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获得优先使用其研发生产技术能力平台的权利。

腾盛博药本身也同时在中美两地设有分部,在联结研发资源、多地报批流程方面,腾盛博药在管线设立早期,就通过多方合作为自己搭好“快车道”。

但与合作方的“深度绑定”也意味着多了一层无法控制的风险。比如,腾盛博药的合作方Vir Biotechnology同时也是药明生物的合作方,此前Vir Biotechnology的一项针对新型冠中病毒抗体VIR-7831的临床三期试验,就被美国数据及安全检查委员会叫停。虽然这项临床试验与药明生物并无直接关系,但受此影响,当日药明生物股价下跌10.16%。

5.何时有药上市?尚不知道

此外,如何商业化落地仍是医药股公司无法绕开的难题。腾盛博药作为创新药企尚无盈利预期,是其现阶段的劣势。

未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在港股表现一般,歌礼制药、嘉和生物、华领医药等在商业化方面进展滞涩的公司股价持续下跌,也不乏有生物医药企业已跌破发行价。

从腾盛博药招股书来看,腾盛博药仍在大规模烧钱的阶段。

至2020年底,腾盛博药的现金及等价物约为10亿元人民币, 2020年,腾盛博药的综合开支共计11亿元。2021年3月,腾盛博药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55亿美元。根据招股书,如接下来的现金耗用率为2020年2.5倍水平,则剩余现金及等价物可维持12个月的运营。

腾盛博药并没有打算收束目前的“烧钱”规模,而是计划稳步推进管线进度。

截至2021年4月初,腾盛博药共有7个领域的10种候选药物正在进行全球临床试验,且计划未来每年均有一到两种药物投入临床试验。

但是,对于腾盛博药而言,无论是后期的临床试验,还是未来的产品商业化,都面临着很高的不确定性。虽然自有技术方面壁垒较高,但腾盛博药所选择的靶点在国际上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意味着,此次腾盛博药在香港上市成功,但旗下创新药的上市路,还有重重难关需要克服。

END.

今日话题:两针彻底解决乙肝病毒、打一针治愈艾滋,你觉得什么时候能实现?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