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120亿美元,星巴克的“好朋友”急了

图源网络

伯虎点睛:燕麦奶是个什么东西?上市首日竟然上涨18%?


一家燕麦奶公司,品牌知名度并不高,竟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冲破120亿美元?

这个新消费品牌凭什么这么猛?

更令人好奇的是,所谓“燕麦奶第一股”Oatly是怎么找到它的消费者的?它究竟只是星巴克的小小供应商,还是真的有冲击C端市场成为独立品牌的能力?

燕麦奶的故事,一开始就很难讲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创建于瑞典的Oatly ,其目的是为了给乳糖不耐症人群提供替代奶,因此在市场调研之后,Oatly确认了燕麦奶的方向。

然而在成立多年里,始终以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群体为目标客户,保持朴素品牌风格的Oatly,一直卖得不温不火。

直到2012年,Oatly迎来了新的CEO,开始重塑品牌形象,并为此组建了专门的品牌沟通团队。

据 Oatly 官方信息显示,瑞典总部 400 人的公司中,有 200 人隶属于品牌创意沟通,相当于创立了一家规模中等的广告公司,只服务一个自己这个甲方。为此说它是一家被燕麦奶耽误的营销公司也不夸张。

这家“营销公司”在经过自己对市场的洞察之后,产生的结果就是:Oatly 要鲜明的站在牛奶的对立面,而且提出要全面取代牛奶。

图源:网络

“全面取代牛奶”的口号虽然让Oatly一时间名声大噪,但也由此招来的质疑。2014年10月,瑞典乳制品集团LRF Mjölk起诉Oatly,理由是这种宣传推广破坏了牛奶的形象,最终Oatly败诉并缴纳了一大笔罚款。

但Oatly却不以为意,反而大力在官网和报纸上宣传这一案件。当弱者挑战强者,弱者总是得到更多同情,Oatly也由此获得了大量支持,品牌知名度极大提升。

当然,高调营销的结果是,逐年增长的营销费和连年亏损的企业盈利。

据公开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Oatly营销费用为9344.3万美元,企业亏损3562.5万美元;2020年营销费用为1.68亿美元,亏损6036.1万美元。

在伯虎财经看来,Oatly最大的问题在一开始就埋下伏笔——燕麦奶的细分市场或许本来就没有那么大的空间,这导致它无效营销太多。并且后续它要像牛奶那样做品类扩张,也难上加难。

竞争激烈,突围艰难


作为植物奶大军中的一员,Oatly可以说是在食品饮料行业掀起了“燕麦奶效应”,将燕麦奶赛道一举捧上了热门,催生了更多植物奶、植物基饮品的创新。

根据天猫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在饮料市场中贡献15.5%,是饮料市场增长的高速引擎。

不过,随着Oatly引领燕麦风潮后,市场竞争开始越发激烈,越来越多的“燕麦奶”开始涌现。比如小麦欧耶、OATOAT、每日盒子、奥麦星球等燕麦奶创业品牌;传统植物蛋白饮品老厂,如养元饮品、维他奶,开始加码植物奶;达能、可口可乐、雀巢伊利、蒙牛等巨头也纷纷入局。

面对虎视眈眈的新老品牌,Oatly又是否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有观点认为,实际上,燕麦奶生产过程与一般植物蛋白制造程序差异不大,将燕麦浸泡打磨成糊,添加水解酶,可以生成低聚糖、双糖和单糖,降解蛋白质,起到改善植物蛋白饮料风味和品质的作用。

与其他植物奶相比,燕麦奶本身并无太多优势。它所具有的解决乳糖不耐受问题、低油脂、健康等属性,也是所有植物奶的普遍优势。

同时,燕麦奶被人“公认”的优点:低脂、高营养、环保,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人质疑是“营销套路”。

同为植物奶,等量的燕麦奶在热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钙含量上,都比不上我们日常喝的豆奶。

但是市面上燕麦奶的价格,随便挑一款,大都在9块左右,比3元/盒的豆奶,贵3倍。

另外,单说持续增长能力,Oatly激进的为燕麦奶扩产能,以及持续增加的、给消费者“洗脑”的销售成本所带来的持续亏损,短期内自然可以带来销量的持续增长。但长期来说,靠一款燕麦奶撑起90%公司营收,这个地基实在不能称之为牢固。

对于植物蛋白饮品的品类升级来说,Oatly给行业讲了一个新的故事。然而,Oatly仍面临考验,比如产能、成本、竞争对手、消费场景、第二增长极等。

想要在上市后有更好的发展,Oatly急需找到实质性的差异化优势。

中国市场的路径曲折


在欧美市场“奋战”之后,Oatly将视线望向咖啡浪潮正汹涌的中国市场,彼时国内的消费者对其并不“感冒”。

2018年初第一批Oatly的产品进入上海时,就遇了冷。

当时,Oatly试图登陆中国超市货架,但遗憾的是,人们对于燕麦奶并没有认知。

大家对燕麦的感知第一反应是含有燕麦颗粒的酸奶、早餐燕麦片产品,谁都不会主动拿起货架上这个陌生的产品“燕麦奶”。

于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Oatly再一次采用以餐饮服务为主导的扩张战略,与星巴克深度绑定,与喜茶、奈雪、Manner、Tim Hortons、Peet's、Costa、三顿半等品牌开展合作。

图源:网络

不过在中国市场和在欧美市场售卖燕麦饮可不是同一码事。

在中国,Oatly需要先将“燕麦奶”这个对中国受众来说,完全陌生的概念传输出去,这需要花费巨额的教育成本。

既然如此,为什么Oatly不是选择做好一个供应商的角色,而是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进击C端市场呢?

在B端市场里,Oatly不仅不具备品牌溢价能力,还存在不断被压价的风险,利润十分单薄,从其连年亏损的业绩表现上,也可观一二。

C端市场则是一个需要向消费者讲故事的市场,一旦讲成功,企业盈利岂是做一个没品牌的供应商能比的?

然而,一直想抢占消费者心智的Oatly,在从B端转到C端的路上,并不容易。

企图通过咖啡馆渠道走向消费者,别人记住的还都是星巴克燕麦奶,不是Oatly。

想要通过“反牛奶”意识进军中国市场,可惜有着“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理念的中国消费者并不买账。

现下,想要将产品卖到普通商超、卖给更大众化人群的Oatly,或许需要讲一个比“代替牛奶”更动听的故事。

可以预见,随着上市后更多资金的注入,Oatly的发展仍需要继续“烧钱”。

不过,上市后会不会跌倒,能不能顺利完成B端到C端的转型,还需要打个问号。


参考消息:

1.谈心社:有哪些圈子里才知道的小秘密?

2.读懂财经:网红燕麦奶上市,Oatly何以撑起百亿美元估值?

3.每日财报:依靠营销出圈、产品结构单一,Oatly进军国内需更动听的故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