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财经

财经自媒体,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IP属地:北京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22 00:02

      捷信消金重组落定,京东32亿入局

      出品|达摩财经 12月20日,天津银行(1578.HK)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重组。 根据重组安排,本次通过先减资、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的方式实现重组,捷信消金的注册资本将从70亿元调整至50亿元。 其中,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均为京东集团旗下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刘强东。两家公司合计出资32.5亿元,重组完成后,两家公司合计将持有捷信消金65%股权。 天津银行则出资5亿元,在股权重组后的公司中出资比例为10%。捷信消金曾经唯一的股东Home Credit N.V(捷信集团)的持股比例将压缩至2%。 这也意味着,待监管审批重组完成后,京东集团将正式接手捷信消金,并收获一张比小贷更具含金量的金融牌照。 捷信消金去年亏损32亿 捷信消金于2010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是原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 在最初的几年里,捷信消金凭借其广泛的线下网络和强大的消费信贷产品能力迅速崛起,在消费金融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2019年,捷信消金资产规模达到了1045亿元,成为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破千亿的消金公司。同年,捷信集团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未获通过。 2020年,捷信消金的经营情况出现了断崖式下滑。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金的总资产下降至652.07亿元,同比下降37.62%。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12.32亿元,同比下滑35.2%,净利润缩水至仅1.36亿元,同比下降88.1%。捷信方面表示,利润下降主要是疫情影响下信贷需求显著下滑,信贷业务规模明显收缩。此后,捷信消金未再披露年报。 捷信消金自成立以来一直投诉不断,早在2013年,捷信消费金融便被央视曝光,曾向大学生发放年费率超过50%的贷款,并涉嫌暴力催收。
      4861
      举报
      捷信消金重组落定,京东32亿入局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21 00:06

      炒股买楼,新华保险投资“凶猛”

      出品|达摩财经 工商资料显示,12月17日,赤峰万达广场有限公司投资人发生变更,原股东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退出,股东变更为坤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100%。 坤华投资现有两家合伙人,分别为新华保险(601336.SH)和中金资本,出资比例分别为99.9%和0.1%。 新华保险凭借坤华投资在今年已经接手了不少万达相关项目。今年4月,坤华投资率先承接北京万达广场实业有限公司股权。今年下半年,坤华投资又先后接手烟台芝罘万达广场有限公司、南京万达茂投资有限公司、成都万达商业广场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晋江万达广场有限公司。目前,上述6个项目万达集团已实现完全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最先被收购的北京万达广场,是万达集团的第一个CBD项目,包括B座和C座,A座由小业主自持。其中,B座业态为办公楼,也是万达集团总部所在地。 除了纳入万达地产项目外,新华保险今年下半年还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在投资端表现异常“凶猛”。 去年8月,杨玉成从申万宏源证券调任新华保险担任党委书记及董事长,新华保险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强投资”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实现综合投资收益达426亿元,同比增长51.8%;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5%,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创出近三年最好水平。 但在投资收益表现出色的同时,新华保险也体现出基本盘增长动能的缺失。今年前三季度,新华保险保险服务收入为356.6亿元,同比下降10.2%,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56.4亿元,同比增长1.9%,远不及同业平均7.2%的增速水平。 今年9月30日,精算师出身的龚兴峰升任新华保险总裁,与杨玉成二人也形成了以投资、精算为基石的组合。在投资收益增长的同时,如何提高保险业务的收入,保证基本盘保险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也成为摆在“杨龚配”面前的一大挑战。 靠投资利润翻倍 自“924”行情以来,A股五大险企的股价表现可圈
      113评论
      举报
      炒股买楼,新华保险投资“凶猛”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19

      中国太平迎来新掌舵人,四大保险央企悉数换帅完成

      出品|达摩财经 12月18日晚间,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0966.HK)发布公告,王思东因年龄原因,辞任董事长、执行董事、提名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席,当日生效。 同时,尹兆君获委任为新一任董事长、提名薪酬委员会成员及调任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席,并不再担任副董事长及总经理。 此前12月2日,尹兆君与王思东已完成公司党委书记职责交接,本次升任董事长后,中国太平也正式进入“尹兆君时代”。 中国太平在公告中表示,尹兆君并没有指定的任期,惟须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中依章轮值告退及膺选连任。尹兆君将可收取基本薪酬为每年38.43万元,该酬金由董事会及本公司提名薪酬委员会作每年检讨。参考其表现及职务、公司业绩与盈利能力及现行市况,公司可能酌情对其发放花红或其他福利。 王思东今年63岁,其于2000年加入中国人寿,正式进入保险业,在中国人寿任职长达17年。2018年初,王思东调任中国太平出任总经理,并在同年10月升任中国太平党委书记。2020年10月,王思东从中国太平总经理之位升任董事长。 尹兆君与王思东同样是从总经理提拔升任为董事长。尹兆君出生于1965年,曾在交通银行工作多年,历任山西省分行行长、河北省分行行长,以及北京市分行行长兼北京管理部(集团客户部)副总裁。2016年10月,尹兆君调任中国人寿副总裁,并兼任广发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12月,尹兆君出任中国太平副董事长、总经理。 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58.75亿港元,同比增长3.2%;实现股东应占溢利60.27亿港元,同比增长15.4%。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太平总资产达1.64万亿港元,同比增长8.7%。 9月11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被业内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对我国保险业未来5年到10年左右的发展进行系统部署
      198评论
      举报
      中国太平迎来新掌舵人,四大保险央企悉数换帅完成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17

      雅戈尔接盘银泰,阿里投资十年亏损近百亿

      出品|达摩财经 12月17日,阿里巴巴(9988.HK)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另一名少数股东同意将银泰100%的股权向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财团出售。 银泰即银泰百货,此前曾在港股以“银泰商业”名称上市,2017年5月,银泰商业完成私有化后从港股退市。 阿里巴巴目前持有银泰约99%股权,本次就银泰出售的所得款项总额约为74亿元,预计因出售银泰而录得的亏损约为93亿元。 受此消息影响,A股上市的雅戈尔(600177.SH)盘中异动,股价多次触及涨停板。截至12月17日收盘,雅戈尔股价上涨3.65%,报收9.38元/股,最新市值433.68亿元。 由于本次阿里巴巴交易的对手方为雅戈尔集团,因此上市公司雅戈尔并未披露相关交易公告。目前,雅戈尔集团持有雅戈尔0.86%股份,由雅戈尔集团100%控股的雅戈尔控股持有雅戈尔36.9%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 此次出售银泰是阿里巴巴非核心资产持续瘦身的又一重大举措。去年阿里完成“1+6+N”组织变革后,开始对既有业务进行优先级梳理,对于非核心业务,阿里也表示将通过尽快盈利或其他多种资本化方式,实现资产价值。 蔡崇信此前曾表示,2023年后三个季度,阿里巴巴先后共完成了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退出,相继减持了B站、小鹏汽车等。2024财年,包括由高鑫零售、盒马、银泰百货等业务组成的“所有其他”板块,整体营收同比减少2%至1923.3亿元。 进入2024年,阿里旗下零售板块消息不断。今年2月,银泰百货要被售卖的消息不胫而走;9月,高鑫零售称,接获一名有意要约人发出的接触函,目前大股东阿里巴巴正在与要约人进行讨论;11月,丽人丽妆也发布公告称,阿里系杭州灏月将协议转让持有的17.57%股份,转让完成后,杭州灏月将完全退出丽人丽妆。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25财年前6个月,“所有其他”分部收入同比增长6%至991.8亿元,但阿里巴巴表
      178评论
      举报
      雅戈尔接盘银泰,阿里投资十年亏损近百亿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16

      重审!厦门银行PK宁波银行,10亿官司再生波澜

      出品|达摩财经 厦门银行(601187.SH)12月11日发布公告称,该行收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关于此前该行与宁波银行9.5亿元票据纠纷一案,经宁波银行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重审后,最高人民法院裁定结果为撤销原一二审判决,本案发回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 厦门银行与宁波银行之间这起近10亿元的票据纠纷已经持续8年之久,且此前已有定论。随着本次发回重审,使得该案又出现新的变数。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厦门银行实现净利润19.34亿元。厦门银行在公告中表示,由于最终审理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无法判断本次诉讼对本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 该起票据纠纷还要追溯至2016年。当年,厦门银行购买华泰资管设立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合计19.49 亿元,其中9.5亿元一直未能偿付。厦门银行彼时表示,该未能偿付的底层资产为经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贴现背书的由盈方微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 厦门银行遂将宁波银行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支付该本金以及相应违约金,并赔偿律师费100万元,同时要求宁波银行深圳分行承担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等全部诉讼费用。 在案件审理期间,该票据的出票人/付款人盈方微公司也传来变故。时任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陈志成因涉嫌票据诈骗罪,于2018年2月13日被甘肃省公安厅执行逮捕。 彼时正值厦门银行“闯关”IPO的关键时期,这场票据纠纷还一度引发证监会的关注,厦门银行在2018年因为这场票据纠纷计提减值1.4亿元。 2018年6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由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向厦门银行支付合计9.5亿元及相应的违约金、律师费损失、承担一审案件受理费等。 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对法院的一审判决并不认同,一审判决后不久便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表示,案涉票据上该行的印章系伪造,其并未和厦门银行订立案涉合同或在案涉汇票上背书,并不是票据当事人,不属于本案适格被告。本
      79评论
      举报
      重审!厦门银行PK宁波银行,10亿官司再生波澜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13

      年成交额不到200万,威海银行要更名

      出品|达摩财经 威海银行近日消息不断。 12月12日,威海银行(9677.HK)发布公告称,计划将公司名称从“威海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威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次更名后,各分支机构名称也会同步相应变更,股票简称将维持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12月6日,威海银行发布公告,该行董事长孟东晓、行长张文斌的任职资格获得监管部门核准。本次威海银行更名距二人任职资格批复刚过6天。 对于此次更改名称的原因,威海银行称,由于本行董事考虑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并发行的股份简称为“威海银行”,与本行简称“威海市商业银行”不一致,容易造成歧义。因此,为保证该行名称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威海银行参考同业对该行名称进行变更,以确保避免对本行股东造成任何混淆。 威海银行股票在港股市场的存在感极低,2022年,威海银行曾连续62个交易日无成交。时至今日,威海银行的成交额依旧惨淡,2024年即将结束,威海银行年初至今的成交额总计才183万港元,在港股上市银行中倒数第一。截至12月13日,威海银行的股价为2.89港元/股,最新市值为172.8亿港元。 管理团队年轻化 威海银行成立于1997年,由5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截至今年6月末,威海银行在山东境内、天津等地拥有126家分支机构,是山东首家实现当地16地市实现网点全覆盖的城市商业银行。 在准备登陆港交所之前,威海银行曾计划在A股上市,并从2013年开始筹划上市事宜。2016年4月,威海银行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但经过两年的等待,威海银行最终决定撤回其A股上市的审查。威海银行当时解释称,由于A股上市审批流程的不确定性,导致上市时间表不明确,因此为了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选择撤回A股上市申请。 A股上市计划搁浅后,威海银行将目光转向H股市场。2020年10月,威海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发行价定为3.35港元/股。不曾想,在登陆港股后第五
      120评论
      举报
      年成交额不到200万,威海银行要更名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13

      权益表现不佳,建信基金谋划变阵?

      出品|达摩财经 业内消息称,万亿“银行系”公募建信基金将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副总裁谢海玉将出任建信基金总裁,而在建信基金掌舵6年的张军红或回归建设银行总行。 谢海玉在建行体系有23年的任职经历,其自 2001 年进入建行工作,先后在总行资金部、香港资金交易室、资金部上海交易中心、资金交易部、金融市场部工作。2017年,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后,谢海玉担任公司副总裁至今。目前,谢海玉还兼任建信金投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张军红1992年加入建行,先后任职于总行个人银行业务部、行长办公室、投资托管部。2018年4月,张军红任建信基金总裁,至今已6年有余。 从去年开始,建信基金管理层就开始频繁调动。2023年2月,建信基金原董事长刘军离任,公司副总裁吴灵玲、张威威、张力铮也相继离任,张军红代任董事长。同年9月,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正式任职建信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副总裁则由宫永媛、莫红担任。 建信基金一直以来都是强固收、弱权益。2023年,张军红在回顾建信基金发展历史时表示,建信基金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要不断发力非货币基金尤其是权益基金,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且自2023年开始建信基金不再将货币基金投资业绩纳入考核,同时推动非货投资部门加大在投资业绩上的考核权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建信基金整体管理规模为9143.55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仅为2158.49亿元,占比23.5%,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规模合计占比不足5%。按全部规模看,建信基金目前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10位,而非货基金规模却排在24位。 市场化程度不足 建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与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同为首批设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股权结构方面,建信基金由建设银行控股65%,其余股权由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华电集团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25%和10%。
      190评论
      举报
      权益表现不佳,建信基金谋划变阵?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10

      两年亏损超20亿,国华人寿“割肉”新世界

      出品|达摩财经 新世界(600628.SH)股价上涨之际,刘益谦旗下国华人寿的一笔减持让其势头戛然而止。 近日,A股热炒“谷子经济”概念,成为投资市场的新风口。新世界凭借引进以次元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动漫游戏周边、桌游卡牌道场等头部品牌,也实现了阶段上涨行情,自11月25日至12月2日连续收获6个涨停板。 12月3日,新世界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华人寿于近日减持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按照大宗交易记录和对应股价计算,国华人寿此次减持金额合计约2.5亿元。 公告发布当日,新世界股价以跌停报收,之后连跌数日。自12月3日以来,新世界在5个交易日内股价下跌26%,截至12月9日,新世界股价为8.95元/股,最新市值58亿元。 国华人寿2015年首次对新世界进行投资,本次也是其投资9年来首次减持。当年,国华人寿先后两次对新世界进行增持,对应股价分别在17元/股和21元/股附近。而近期新世界最高价也不过13.2元/股,这也意味着,本次国华人寿看似“高位套现”,实则“割肉减仓”。 国华人寿目前正面临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双重压力,投资收益的下滑和满期给付的退保潮让国华人寿陷入亏损局面。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去年及今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累计亏损已超过20亿元。 投资新世界亏损近半 国华人寿对新世界首次投资对价格就处在高位。2015年8月,国华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新世界2659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5%,达到举牌线,进而跃居公司第二大股东。按当时增持均价17.14元/股计算,国华人寿举牌新世界耗资约4.56亿元。同月,国华人寿再度通过二级市场以21.37元/股的均价增持了2658.99万股新世界股票。国华人寿连续两次增持的成本合计约为10.26亿元。 当时A股市场正经历难得一遇的熊市,国华人寿举牌后,新世界还因此实现了短时间的上涨。但在整个市场恶化的大环境下,国华人寿还是被套牢在了高位。 20
      57评论
      举报
      两年亏损超20亿,国华人寿“割肉”新世界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07

      厦门象屿“回血”120亿,经营承压集团出手相助

      出品|达摩财经 厦门象屿最近动作频频。 11月29日,厦门象屿发布公告称,取消此前参与控股股东象屿集团对忠旺集团重整计划中的6.9亿元投资。象屿集团将继续作为重整投资人,收购并控股新忠旺集团。 在发布公告的同日,厦门象屿还连续发布了多个公告,包括董事长变更、定增再融资申请获通过以及出让江苏德龙债权等事项。 具体来看,邓启东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吴捷被选举为公司新任董事长。履历显示,二人皆来自厦门象屿的控股股东象屿集团,邓启东目前担任象屿集团总裁一职,吴捷为集团副总裁。 在上述一系列事项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厦门象屿对江苏德龙债权的出让。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象屿集团计划整体受让厦门象屿对江苏德龙的债权,以89.74亿元作为转让价格,分三期向公司支付受让价款。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德龙于今年7月下旬被申请破产重整,7月12日,厦门象屿回复上交所问询时还提及,江苏德龙生产经营稳定,履约情况良好,未出现逾期。受此事件影响,7月当月,厦门象屿股价累计下跌23.68%,而当月上证指数跌幅仅0.97%。 一系列运作后,厦门象屿不仅取消了参与忠旺集团重整的6.9亿元投资,32.2亿元的定增计划也获批准,同时还通过出让江苏德龙债权获得近90亿元资金回笼,厦门象屿的资产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厦门象屿是国内大宗商品供应链巨头,主要从事大宗商品采购供应及综合物流以及物流平台(园区)开发运营业务,截至9月末,象屿集团持有公司51.75%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厦门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江苏德龙的破产重整对厦门象屿影响如此之深,主要是二者之间关系匪浅。江苏德龙既是厦门象屿的大客户,又是厦门象屿的供应商。 2023年,厦门象屿对江苏德龙的销售额为71.07亿元。而江苏德龙全资子公司德丰金属与巨合金属均为厦门象屿供应商,2023年,厦门象屿向德丰金属、巨合金属分别采购201.78亿元、
      180评论
      举报
      厦门象屿“回血”120亿,经营承压集团出手相助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12-06

      理想汽车销量滑坡,李想要“出去找工作”了?

      出品|达摩财经 各大新势力车企11月销售数据纷纷发布,理想汽车成绩似乎并未达到预期。 理想汽车交付资料显示,今年11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8740辆,同比增长18.8%,但环比下滑5.25%,且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 理想汽车在2023年曾创下“月交付5万辆”新纪录,理想汽车CEO李想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2024年若月均销量仅有五万辆,他就要“出去找工作”了。 按照李想所言,月交付五万辆,意味着年交付量需至少达到六十万辆。进入2024年,理想汽车的销量目标却进行了多次下调,从最初的80万台,到后来的56万至64万辆,再到李想在11月电话会议上透露的,预计全年交付量达50.2万至51.2万辆。 截至11月底,理想汽车今年共累计交付新车441995辆。按照目前这个交付情况,离交付50万的全年销量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李想离“出门找工作”的日子似乎不远了。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152831辆,同比增长 45.4%,推动当季度收入同比增加 23.6% 至 429 亿元,环比增长35.3%,创历史新高。并且连续八个季度盈利,净利润达到28.21亿元,同比增长0.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就遭遇了不小的失利。理想汽车当季实现营收256亿元,同比增加36.4%,但环比减少38.6%;净利润5.9亿元,同比减少了36.7%,环比减少89.7%。总交付量为80400辆,环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3.2万辆,下降近40%。 销量的下滑,与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和市场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理想汽车在2024年原本计划推出包括纯电MEGA在内的多款车型,以丰富其产品矩阵,为80万辆的销量目标提供支撑。然而,MEGA的上市并未达到预期,首月销量为3229台,市场表现可圈可点。随后,理想汽车陷入网络舆论漩涡,导致大量订单被退。此外,随着零跑、问界等竞争对手相继发布
      374评论
      举报
      理想汽车销量滑坡,李想要“出去找工作”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