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财经

关注VC/PE、美股、港股、A股。

IP属地:未知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5-10 13:31

      北方华创能成为中国的“应用材料”吗?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北方华创(002371)$ 从2018年贸易战的中兴通讯开始,到2023年英伟达向我国断供先进的算力芯片,芯片以及整个半导体产业成为了产业竞争的最前沿地带。而半导体设备则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最重要支撑,近年来,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扩大。 2022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创历史记录为1076亿美元,2023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有1063亿美元。这其中,中国内地、韩国和中国台湾是全球芯片设备支出的前三名地区,共占全球设备市场的72%。这其中晶圆加工设备的全球销售额增长了1%,而其他前端领域的销售额增长了10%。然而,封装设备的销售额下降了30%,测试设备的销售额降低了17%。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在2023年营业收入获得了20%的增长速度,尤其是作为龙头的北方华创,更是获得了超过50%的营业收入增长,达到220亿元,在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当中,俨然成为不容小觑的力量。 那么,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向东亚国家转移的大背景下,各半导体设备厂商尤其是我国的半导体厂商能否抓住这次浪潮?扛起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大旗?谁又能成长为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应用材料”? 01 业绩创新高 纵观我国半导体生产厂商,虽然我国大多数半导体厂商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成长速度却很快。北方华创成立于2001年9月,是由七星电子和原北方微电子战略合并组成。重组完成后,北方华创拥有了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及精密电子元器件四个事业群,是国内高端半导体设备的龙头企业。根据北方华创4月30日发布的公告,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近59亿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更是大涨90%至11亿元。 在国产替代以及需求扩张的催化下,半导体行业炙
      59评论
      举报
      北方华创能成为中国的“应用材料”吗?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5-10 13:23

      邯郸银行挑战重重:净利润跌近六成,内控问题凸显

      文|恒心 来源|财富独角兽 千亿资产的城商行新行长任职资格获批。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核准张海红邯郸银行行长任职资格。 据了解,此前张海红曾任邯郸银行副行长,2021年12月至2024年2月出任邯郸建投董事长,如今他再度回归邯郸银行出任行长一职。而在核准之前,邯郸市政府的任免通知、邯郸银行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公告显示,聘任张海红为邯郸银行新任行长。 此外,邯郸银行整体盈利能力承压,拨备覆盖率跌破监管红线,内控问题凸显。 新行长张海红能解邯郸银行忧虑吗? 01 净利润降幅近六成, 拨备覆盖率跌破监管红线 据公开资料显示,邯郸银行的前身是邯郸市城市信用合作联社,于2002年10月注册成立,是邯郸市政府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2008年挂牌成立以来,其资产规模从最初的50多亿元增长至突破千亿,存贷款市场份额在邯郸市排名靠前,已成为京津冀区域领先的城商行。 但近年来邯郸银行业绩持续承压,资产质量下降明显。 据邯郸银行发布的2024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显示,截至2023年末,邯郸银行的资产总额达2309.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85.43亿元,同比增长3.84%;负债总额为2152.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84.98亿元,同比增长3.95%。 2023年,邯郸银行实现营收同比微降至34.03亿元,已连续两年下滑;实现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下滑58.51%至6.21亿元,亏损发生在第四季度,亏掉了将近2个“小目标”。 业绩承压与邯郸银行资产质量下滑及不良率高企不无关系。 2021年末至2023年末,邯郸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6%、1.90%、2.24%,持续攀升。同时,大公资信出具的《邯郸银行主体与相关债项2023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也指出,截至2022年末邯郸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关注类贷款规模增幅较大,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 事实
      10评论
      举报
      邯郸银行挑战重重:净利润跌近六成,内控问题凸显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5-08

      3年亏损70亿,IPO能否成为曹操出行的救命稻草?

      文|司凡星 来源|博望财经 存量竞争下,国内网约车市场“一超多强”的格局相对稳定。 滴滴一家独大,其他网约车平台混战争抢剩余份额,在这其中,曹操出行背靠吉利,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已经由B2C模式向全业务转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GTV(总交易价值)计算,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一直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名。 伴随着2023年国内市场经济恢复常态,曹操出行2023年订单量也实现大幅增长,态势良好。4月29日,曹操出行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及广发融资(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 高歌猛进之下,硬币的另一面是,网约车整个市场盈利难、合规难、自动驾驶落地难,多重掣肘制约发展,无论是从市场环境、投资者情绪、还是公司业绩各个视角,曹操出行的IPO的难度都不容乐观。 01 盈利难题何解? 作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王者,滴滴上市不久就在美国退市,嘀嗒出行先后5次递表最终艰难上市,哈啰出行也曾向美国进行IPO交表最终却撤回申请。 难受资本青睐的背后,是网约车整个行业都盈利难的事实。 海外市场,美国Uber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经亏损近300亿美元,且净利率只有3.4%。同时,印尼GoTo 2023财年的净亏损达到57亿美元,新加坡Grab2023年裁员超1000人,且还在持续亏损。 国内市场,据招股书显示,如祺出行2021年至2023年底净利润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以及6.93亿元,3年累计亏损额达到20亿元。 曹操出行2021年至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和106.68亿元,尽管营收逐年增长,但是,2021年、2022年、2023年曹操出行年内亏损分别达到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 三年时间已累计亏损约70亿元,曹操出行也在招股书中提到,自成立以来遭受重大亏损,未来可能无法
      40评论
      举报
      3年亏损70亿,IPO能否成为曹操出行的救命稻草?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5-08

      总经理离任,基金抄作业,商小虎能否带领融通基金走出困境?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又有基金公司总经理变更!近日融通基金发布公告称,总经理张帆离任。公告显示,因个人家庭原因,张帆自2024年4月22日起离任总经理一职。据公开资料显示,张帆于2017年6月正式出任融通基金总经理,任职将近7年时间。 张帆离任之后,目前融通基金总经理一职暂由商小虎代任。商小虎自2023年4月起担任融通基金副总经理,目前正好刚满一年。有消息称,此次融通基金由投研专业出身的副总经理代为履行总经理职责,或是基于加强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的考虑。 然而,近年来一些权益类基金经理业绩并不理想,详细研究下来发现,邹曦旗下有4只基金中,持股一致的问题特别严重,4只基金存在相互抄作业的问题,4只基金分别共同持有杭叉集团、安徽合力、华发股份、招商蛇口、滨江集团、潍柴动力、中联重科、恒立液压、中国重汽、徐工机械,这样相互抄作业的行为只会导致基金净值同涨同跌。 01 邹曦旗下基金成立来亏29% 邹曦旗下基金最大回撤为55%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邹曦,从就职履历上看,邹曦是融通基金的老将。2001年2月就加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市场拓展部总监助理、机构理财部总监助理、行业分析师、宏观策略分析师、基金管理部总监、研究部总监、公司权益投资负责人。累计任职时间16年又148天,目前管理基金总规模42.70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17.06%。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截至4月30日) 我们先看看融通产业趋势股票基金,据天天基金网显示,融通产业趋势股票基金成立于2020年5月9日,目前规模1.32亿元。截至4月30日基金单位净值0.6731,自基金成立来收益率-29.41%,今年来收益率4.84%,近6月来收益率-2.62%,近1年来首后移了-18.87%,近2年来收益率-29.94%,近3年来收益率-45.46%。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截至4月30日) 有基
      53评论
      举报
      总经理离任,基金抄作业,商小虎能否带领融通基金走出困境?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5-06

      “奶茅”伊利的2023年:业绩稳健增长,创新、数智化为核心驱动力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伊利股份(600887)$ 作为全球最具价值乳品品牌,伊利股份在依然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仍以极大战略定力坚持开拓创新,引领乳业高质量增长,正在开启下一个新时代。 4月29日,伊利股份发布2023年财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伊利股份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31年稳健增长。2024年一季度,伊利股份稳扎稳打,聚焦价值经营,实现营业总收入325.77亿元,归母净利润59.23亿元。伊利股份用业绩说话,穿越周期的韧性表现,突出了一个行业领导者的真正实力和素质,再次展现出超级龙头对抗复杂风险的确定性。 了解伊利股份的都知道,作为唯一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的中国乳企,伊利股份这种罕见的穿越周期的增长,是“长期主义”基因的体现,也是创新、数智化转型成效的显现。 伊利股份是行业中数智化转型起步最早、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的企业,开创全链式创新模式,以数智化为抓手,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打通上中下游一盘棋,形成集绿色、智慧于一身的乳业“新质生产力”,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据年报披露,伊利股份拟分红76.39亿元,分红比例高达73.25%,两项指标均处于A股前列。事实上,伊利股份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4次,分红总额508.59亿元,长期坚持回馈投资者。财报发布当日,伊利股份还发布公告,拟以不超过41.88元/股的价格,回购金额不低于10亿元且不高于20亿元的公司股份。显然,伊利股份管理团队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坚定的。 以穿越周期的稳步发展,伊利股份在实现自我稳健发展的同时,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向着“全球乳业第一”的长期战略目标前行,彰显了中国乳业品牌蓬勃向上的价值活力。 01 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均衡结构
      72评论
      举报
      “奶茅”伊利的2023年:业绩稳健增长,创新、数智化为核心驱动力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5-06

      指数增强基金是什么?指数增强强在哪?

      文|咚夏 来源|财富独角兽 近年来,随着市场整体调整,指数基金凭借系统性、纪律性、分散化等投资优势,魅力越发凸显。其中,指数增强基金在指基家族异军突起,受到了投资者青睐,实现数量、规模双增。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公募全市场指数增强基金共计486只,总规模超1900亿元,相比2020年底204只的数量和超1400亿元的规模,基金数量翻了一倍多,规模也大幅增长。(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3年12月31日) 那么,指数增强基金是什么?“增强”到底强在哪?投资者应该如何挑选指数增强基金? 01 指数增强基金是什么? 众所周知,普通指数基金主要是复制跟踪指数构建投资组合。而指数增强,就是在指数基金的基础上,争取实现“强”于指数基准的超额收益。 一般而言,指数增强基金会将80%的资金复制标的指数,而剩下的20%资金会由基金经理和投资团队采用精选个股等策略,力争增厚产品收益。 简单来说,指数增强基金就是指数基金的Plus版,既复制指数走势,赚指数涨跌的钱,也通过主动管理,赚选股的钱,是被动投资与主动管理的有机结合。 02 指数增强基金表现又如何? 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更好的“增强”效果,指数增强基金主要有两种策略来获取Alpha超额收益: 基本面增强:通过对宏观、行业、公司及其他影响个股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观决策超配一些盈利能力比较强的股票。 量化增强:通过技术面、基本面等分析找出市场中的超额收益因子,例如股票的成长性、价值、规模、盈利、波动等构建一个量化因子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挑选出优秀的股票,讲究投资的纪律性。 军营里常说一句话,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同理,说一千,道一万,指数增强基金具体成绩怎样?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宽基指数基金涨幅为86.23%、年化收益6.41%,增强规模指数基金涨幅为135.23%、年化收益8.92%
      112评论
      举报
      指数增强基金是什么?指数增强强在哪?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4-22

      比亚迪“偷家”特斯拉,马斯克急了?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比亚迪(002594)$ 4月8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和巴西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德•莫赖斯却因为社交媒体言论而打起了“口水官司”。 消息一出,国外社交媒体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试图寻找马斯克与巴西政府突然间“口水战”的导火索。但大部分人的视线都转移倒了中国车企比亚迪上面。很多“吃瓜者”认为,巴西政府支持比亚迪在巴西的布局是马斯克与巴西政府矛盾主要症结所在。 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出口新能源乘用车近10万辆,同比增长了152.8%,占比亚迪一季度销量的15%以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仅出口巴西市场销量就达到了一万五千多辆,拿下巴西超过3%的市场份额,占比亚迪一季度出口销量的15.6%。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巴西的资产“基本为零”——马斯克对巴西政府的针对,实际是特斯拉与比亚迪的暗涌互斗,比亚迪在特斯拉“家门口”巴西的爆火,让马斯克“急了”。 而这还仅仅是比亚迪在全球市场内快速推进的一个缩影,2月19号,比亚迪秦plus率先降价两万元至79800,打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预示着新一轮汽车价格战的开启。 2023年比亚迪销量为302万辆,根据比亚迪在接受中国经济日报的采访中曾经透露,2024年的销量目标将是在2023年销量基础上增长20%,也就是360万辆。就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很多人对比亚迪完成这一销量并没有信心,在2024年汽车市场价格战必定更加猛烈的背景下,比亚迪能否完成这一销量目标?海外市场能否发力帮助比亚迪实现全年目标呢? 01 一季度销量波动 在今年1至2月期间,比亚迪销量出现下滑。1月份销量为20.1万辆,环比下降约40%,在自主品牌中被吉利汽车超越。2月份销量下滑更为明显,仅售出12.17万辆,同比下降36.5%,环比下降39.4
      309评论
      举报
      比亚迪“偷家”特斯拉,马斯克急了?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4-22

      营利三连降,张为忠能带领浦发银行走出阴霾吗?

      文|恒心 来源|财富独角兽 $浦发银行(600000)$ 资产规模破9万亿的浦发银行在而立之年却表现糟糕。 近日浦发银行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4.34亿元,同比减少8.0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02亿元,同比减少28.28%。对此,浦发银行解释称,“受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以及公司信贷增长动能不足、业务结构调整等影响,公司效益指标阶段性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浦发银行连续第三年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的状况。在10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降幅更是居首,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连续三年“双降”的上市银行。 投资者或许对浦发银行去年业绩表现并不意外,毕竟背后牵扯着“人事地震”。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浦发银行经历了密集“换血”,包括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监事会主席在内的“董监高”被调整,新任干部均为“空降”。 此外,浦发银行还频收巨额罚单,被罚金额更是按“小目标”计量,信用卡业务也遭密集投诉,被冠以“被投诉之王”的称号。 新掌门人如何带动这艘巨轮,成为全市场的关注点。 01 营收、利润三连降,业绩“失守” 据公开资料显示,浦发银行于1992年10月,由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可等18家单位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6年就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目前经营领域覆盖信托、租赁、基金、境外投行、货币经纪、科技银行、理财子公司、村镇银行等多个金融业态,实现了跨市场、跨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布局。 但近年来浦发银行的经营业绩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2023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34.34亿元,同比减少151.88亿元,下降8.0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02亿元,同比减少144.6
      85评论
      举报
      营利三连降,张为忠能带领浦发银行走出阴霾吗?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4-19

      频繁跨界的东软集团正在陷入增长疲软“泥潭”

      文|飞雪 来源|博望财经 $东软集团(600718)$ “我们不断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和毛病,并且可以大胆地、快速地改变这些毛病”,在谈及东软30多年来能够活到今天时,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曾如是总结“方法论”。 “我们喜欢在每一个机会即将来临之前开始布局”,从软件外包、IT解决方案到医疗设备制造、软件教育、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及至大健康生态,一路走来,刘积仁还曾感慨地说。 然而,驰骋全球的“巨无霸”东软集团,却无奈地呈现出“增长疲软”态势。其所涉足的每个黄金赛道,既存在自身战斗力不够强悍等问题,各细分领域也已有专注玩家以更核心的竞争力,令东软集团面临四面围剿般的严峻挑战。 东软集团发布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也提示称,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至0.86亿元之间,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15亿元至1.4亿元之间。而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则分别净亏损3.43亿元、5.3亿元。 图源:东软集团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或仍呈亏损态势,实则说明东软集团亟需提升其盈利能力。那么,而立之年迎来上市首亏,如今又在不惑之年到来前陷入“增长疲软”困境,不禁试问,东软还能否重新“硬”起来? 01 激进分拆打造IPO集群 东软集团的资本局能否迎来大满贯? 用刘积仁的话说,东软“将进一步打造上市公司集群,以此为基础,运用好资本市场,构建企业发展的新生态。”这或是其对东软旗下业务连续分拆,加速推进被剥离资产IPO的底气所在。 目前,东软集团已斩获三家上市公司,除东软集团以及2020年9月登陆香港联交所的东软教育外,最新的“成果”是,经四次递表方才于2023年9月28日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东软熙康。 而刘积仁真正心心念念、报以最大厚望的,则是东软医疗。刘
      328评论
      举报
      频繁跨界的东软集团正在陷入增长疲软“泥潭”
    •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
      ·04-19

      蔡嵩松之前已爆出“老鼠仓”事件,基民应当起诉诺安基金吗?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近期证券公募新闻不断,头部券商相继被罚,诺安基金前知名基金经理蔡嵩松被抓传闻也有了最新动态。据金华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曲泉儒、董博雄、蔡嵩松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案件于3月27日正式开庭。案号为(2024)浙07刑初1号。 在上述消息公布前,坊间关于蔡嵩松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不过,官网信息一直停留在2023年9月29日蔡嵩松离任诺安基金的公告,此后并无新就职消息传出。然而,对于没有购买过其基金的人只是抱着吃瓜的心态,但对于正持有,或者持有过诺安成长混合基金的基民来说,他们纷纷表示要向诺安基金索赔。 01 有基民称打算起诉诺安基金 蔡嵩松持有芯原股份曾大跌80%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趋严,2023年至今银行、监管、券商、私募等各细分行业大佬都有被带走的消息,特别是证监会主席吴清上任之后,证监会把工作重点放在,严打财务造假、超募、欺诈发行、利益输送等金融违法行为,上个月还传闻有公募被驻场检查。 可以预见,这两年或将成为金融机构甚至公募行业集中监管的两年。对此,有媒体记者多方核实获悉,3月27日,蔡嵩松、曲泉儒,董博雄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案,在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案号为(2024)浙07刑初1号。 值得关注的是,蔡嵩松曾是诺安基金的“顶流”,与蔡经理相比,曲泉儒在2022年10月15日突击卸任了8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曾任诺安新动力灵活配置、诺安益鑫灵活、诺安平衡、诺安双利债券、诺安鼎利混合、诺安汇利灵活等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35亿元。 蔡嵩松在2017年11月加入诺安基金,2019年2月20日开始管理诺安成长混合,接管初期该基金规模仅有13.5亿,此后凭借重仓半导体板块,一战成名,带领诺安成长获得全年95.44%的业绩,位居同类排名4/413。不过,在2022年全年亏损129.3亿元,管理费为3.76亿元。
      79评论
      举报
      蔡嵩松之前已爆出“老鼠仓”事件,基民应当起诉诺安基金吗?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