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升温
昨日的10月金融数据公布后,市场上关于降准的讨论渐强。
今日,国内四大证券报头版均刊发文章议论降准一事。其中,中证报刊发《新增信贷有支撑 四季度降准仍可期》、证券时报刊发《年底前再降准有空间且有必要》,上证报、证券日报头版亦分别刊发文章《10月金融数据出炉 信贷投放保持同期相对高位》和《本月MLF或延续超额平价续作 四季度降准预期升温》分析讨论降准一事。
同时,中金等券商机构均在最新研报中提及降准。
降准的有利窗口
今日,四大报发文讨论10月金融数据和货币政策走向。
中证报文章称,为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下阶段仍需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同时,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
中证报引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的分析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较多,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均存在。四季度或继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继续推动政策利率下行、降准、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压降银行资金成本,推动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
引用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的观点称,货币政策将着重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护航国债增发,降准或大规模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都是可选项。
证券时报在文章中指出,近期之所以被视为降准的有利窗口,原因在于银行体系本身就有“补水”的需求和助力经济稳增长的诉求,汇率等外部约束因素的缓和,以及为资金市场即将到来的跨年阶段提前准备等。
此外,也存在中美关系出现缓和向好迹象、美联储加息周期见顶,以及年底结汇需求季节性增多等因素。
证券日报文章引用分析人士称,由于前期一揽子化债方案推进实施,叠加万亿国债发行,会导致债券市场供给增大,从而对流动性带来一定压力。为此,央行适度增大流动性投放操作,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
文章引用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的观点称,当前至年底之间择机降准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具体理由包括:
本阶段降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缓解其净息差的压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同时,前期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等因素已使超储率处于低位,此时增发国债会给年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带来进一步的压力,而降准可以更好地与财政政策进行配合,为政府债券的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另外,一个半月后即将进入资金市场跨年阶段。跨年时市场主体的流动性需求通常会明显上升,而资金供给又往往受到监管指标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年末财政资金投放的不确定性,其结果是常形成资金市场利率的波动。倘若在当前至年底前这段时间择机实施降准,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上证报文章称,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财政接力“稳增长”,政府债券发行有望继续支撑社融增速向上,预计到年底社融及贷款增速将继续回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带动总需求和经济恢复动能逐步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通过降准等方式协同配合,共同稳固宽信用进程。
货币政策加码宽松
昨日盘后,央行发布10月份金融数据。其中,10月社会融资规模18500亿元,预期19000亿元,前值41200亿元;M2货币供应年率 10.3%,预期10.30%,前值10.30%;新增人民币贷款7384亿元,预期6650亿元,前值23100亿元。
在解读上述数据的时候,券商普遍认为,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宽松,存在降准、降息的可能。
中金认为,从需求端来看,政府部门融资占了全部新增社融的84%,居民部门企业部门融资需求弱。从供给端来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不高。向前看,降准可期,财政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力对冲经济内生的下行压力。
海通证券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或仍将维持宽松。一方面,尽管名义融资利率稳中有降,但若剔除通胀,实际利率还依然偏高;另一方面,新一轮财政发力、地方化债等,通常也离不开宽松货币的配合。海通证券预计,接下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的调整仍有空间。
申万宏源认为,后续地产政策和货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码,改善居民预期,推动地产销售的企稳。但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可能还是会和汇率挂钩,在保证汇率不会出现较大波动的前提下,货币政策才能进一步宽松,从当前出口数据和中美利差两个角度来看,仍需要一定时间,后续可能取决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幅度。只要汇率松动,预期降息、降准可能快速落地。
接下来,本周今日至周五公开市场将有3530亿元、4740亿元、2020亿元、2030亿元,总计12320亿元逆回购到期。
同时,MLF到期压力较大。11月15日还将有8500亿元MLF到期,为今年最高到期规模。截至10月,央行已连续11个月加量续作MLF。目前,市场预计央行将等价超额续作。
之后的12月,将有6500亿元MLF到期,为今年第三大月度到期规模。
总结而言,跨年阶段将至、万亿国债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资金紧张,且中美关系、美联储加息周期尾声等外部因素改善,货币政策宽松或将加码,存在降准、降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