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评论
  • 收藏

“老基建”vs“新基建”:谁是市场的宠儿

如是金融研究院2020-03-06

疫情冲击下,基建加码预期升温,基建股这只大象也开始起舞。这次不再只是传统的铁公基,科技、医疗等新基建也成为市场的宠儿。

1、2020年为何是基建大年?能和4万亿相比吗?

基建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两点:主观上的政策支持程度和客观上的资金情况。

(1)主观上看,2020年的政策支持力度无疑是近五年来最强的。上一次支持基建是2015年(就是PPP和专项建设基金那一波),当时也是经济即将破7,为了稳增长而支持基建,甚至用PPP架空了43号文。但2018年开始,政策开始转向化解债务风险,所以整顿PPP、强化金融监管,导致基建断崖式下滑。

疫情之下的2020下行压力更大,政策重心会更偏向稳增长。从三驾马车上看,出口具有很强的外生性,在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难言乐观;消费除汽车外,其他都没有太大的弹性;投资中的房地产由于“房住不炒”很难有作为,制造业属于顺周期行业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建无疑是最好的抓手。从拉动作用来看,基建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基建增速是3.8%,要实现今年5%-6%的经济发展目标,基建增速至少要达到10%。

(2)客观上看,2020年的基建资金也是近几年最宽松的。如前所述,过去两年政策的重心不在稳增长,而在防风险,所以对基建是各种限制和整顿,假PPP、明股实债产业基金等地方融资的歪门全被堵死,然后正门只开了一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没法和歪门相比,导致基建没钱。但现在政策重心是稳增长,所以货币在宽松,银行也会在引导下加大投资,而且专项债规模在扩大,节奏在加快,

上次政治局也明确提到“政策性金融”,估计国开行和农发行等很快也会有大的动作,可以参考2015年几万亿的专项建设基金。

所以,2020年的基建肯定会比2019有明显提升,但目前来看,和4万亿时的力度还没法比,所谓的7省25万亿是媒体说法,25万亿不过是计划总投资,每年这个数都很大,没有参考意义。

现在很难复制4万亿,因为有风险:一是债务水平比十年前高得多,很多地方已经是资不抵债了;二是目前传统基建的空间也没十年前大,主要的“铁公基”大基建项目其实已经建的差不多了,4万亿对应的可是高铁从0到全球第一,基建的重心和结构会有所变化。

2、老基建 vs 新基建,有何区别?谁更有前景?

现在基建的内涵和四万亿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包括老基建和新基建两大类。老基建主要是指传统的“铁公基”项目,多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新基建主要是战略新兴领域,科技端主要包括 5G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还有由于今年疫情而受到重点关注的医疗新基建,如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等。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对基建的定位和思路也很明确,一是带动经济增长,二是加快补短板,新老基建并重,传统基建托底,新兴基建发力。从目前十多个省市发布的重大项目规划和专项债投向也可以看出基建的主要着力方向。

从各地的重大项目规划来看,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绝对规模优势,新兴科技为代表的新基建开始发力。如上海的152个重大项目中有57个是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2个是科技项目;云南3.6万亿的“双十”重大工程中,“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等交通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在建1.6万亿项目基本都是铁路、机场建设等,新开工项目中新基建占比明显提高,5G网络全覆盖、智能电网、物联网项目有2100亿,占比超过10%。

从今年年初专项债投向来看,基建占比快速提升,从去年的25%快速提升至76%,尤其是收费公路、铁路建设、轨道交通等交通运输相关项目占比超过26%,园区开发占比10%。新基建规模也在快速上涨,为原来的1.2倍,尤其是配电网项目增速高达10.8倍。

3、传统基建板块投资前景如何?可否详细梳理一下各领域相关公司?

先说一下总体观点,就狭义的传统基建板块而言,短期长期都不建议作为主要配置,短期行情是艰难的大象起舞,不是轻盈的凤凰涅槃。短期来说,目前市场的主线依然是在科技和新经济,历史类比的话,有点像2015年,特征是经济下行+流动性宽松加码+金融松绑+估值修复。中长期来看,如果经济从目前的衰退切换到复苏阶段,A股风格会整体从成长向周期切换,基建板块的业绩和估值会有明显改善,会有一波机会,有点类似2016-2017年。但目前还没到这个节点,因为经济下行还看不到明显改善迹象,需要等待政策逐步落地、经济筑底回升。

退一步说,即便现在到了基建的timing,也要谨慎参与。传统基建的特点并不符合长期价值投资的原则:

第一,这是一个高度依赖外生需求的行业。从需求上说,政策占了很大因素,国家重视的时候就好,不重视的时候就不好,不像是消费和成长,完全是市场的内生需求,客户基础是中国庞大的C端市场,抗冲击能力极强。而基建的主要客户是政府付费,倚靠使用者付费的很少,而政府项目的回款是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当年一些明星公司看上去业绩很好,但账上收不到钱,最后资金链断了也只能爆雷。

第二,这是一个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基建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动辄总投资上百亿,加杠杆是常规操作。很多建筑企业负债率超过80%。以2015年火爆的PPP模式为例,总杠杆率高的可以到20倍,如此高杠杆很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和债务危机。当年很多基建明星股后续都爆雷了,比如某园林公司,最高价到现在跌了75%,某生态公司,目前股价只剩不到十分之一,面临退市。

如果还是关注传统基建板块,可以先看一下其细分领域,主要包括施工建设、装修装饰、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基本都属于竞争比较激烈的成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一旦行业景气度回升,龙头会率先受益,优选营收稳定增长、盈利水平较高、回款有保障现金流良好的龙头企业。

4、新基建细分领域值得关注?有哪些相关公司?

新基建领域逻辑不一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什么叫新基建?其实和老基建一样,就是对其他经济活动具有支持作用的一些基础设施。如果搞好了,不只能直接拉动投资,还能带动终端消费。比如5G网络搞好了可以带动5G手机,充电桩搞好了可以带动新能源汽车,一举多得。此前大家从中央的几次重要会议和文件中总结了很多点,我们把他们梳理总结为四大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通”,即信息的互联互通,这相当于老基建中的交通板块,要致富先修路,新经济同样如此,只不过从“公路”变成了信息的“通路”,重点是5G(包括基站和终端)和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

第二条主线是“能”,即新能源。经济永远需要能源,但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发展新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必须先打通,比如特高压、充电桩等。

第三条主线是“数”,即数据的存储处理等,更准确的说是大数据。数据在0到1阶段可能没法直接产生价值,所以前期需要大量的基础投资,这部分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是数据的存储处理,比如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云计算,另一方面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比如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智慧城市、安全城市的建设。

第四条主线是“安”,即和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相关的,疫情之下,最重要的就是医疗基建,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补充升级和医疗信息化等。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举报

评论

empty
暂无评论
 
 
 
 

热议股票

 
 
 
 
 

7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