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2
  • 1

拼多多为何“不放过”农业

深响2021-08-31

拼多多每次发财报都会成为行业焦点,这次同样有两点格外受到外界关注。

  • 第一点,拼多多赚钱了,其首次在标准会计准则下实现盈利,且24.14亿的净利润大超预期。这终结了长期以来该平台“增长只能靠烧钱”的争议。

  • 第二点,拼多多并不准备就此走上强调盈利的路线。陈磊时代的拼多多延续了平台此前对农业的重视,且科技底色更加浓重。财报发布的同时,拼多多推出“百亿农研专项”,宣布将不以行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给农业科技从业者和劳动者更多动力。

一直以来,外界持续关注拼多多的GMV及用户增长状况,对另一条主线的关注则稍显薄弱。但事实上,“农业”既是理解这个月活超7亿的平台行至今日的关键,也是观察其后续发展的重要视角。

自2015年创立以来,农业始终是拼多多的基本盘。在诸多行业新贵以各种方式涉足这个古老产业的背景下,拼多多的作为,与各路同行都不一样。

“改造”农业,有多难

“改造农业”也好、“赋能农业”也好,这都不是新鲜概念。各路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都试图参与进农业效率的提升中,但作为一个古老的产业,加上各种“时代遗留问题”,这件事比想象的要难太多。

以部分互联网公司切入的农业流通环节为例,国内传统的农业流通体系相当繁杂,农产品从产地被生产出来后,需要先进入产地批发市场、再到中转地批发市场、然后是销地批发市场,最后才进到零售端。

如此流通程序的形成有其特殊的产业背景:国内农业的发展更多是小农经济,产地相对分散,源头直采存在困难。但批发商的层层转手也带来了大量问题,如原产地品控缺失、物流损耗、交易链条长、存在价格波动风险等等。

痛点显而易见,因此不少互联网“改造”都集中了在流通环节,或是末端的分销环节,即试图通过缩减中间环节来降本增效,在链条的局部做文章。这一思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端买菜的成本,但并不宽广的利润空间未必能够撑起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更关键的是,只在链条的局部做精简的话,对于更上游的农户、乃至农业整体的增量价值创造而言,作用并不是太大。

繁杂的流通体系只是农业效率提升的阻碍之一。农业要发展,离不开生产端农户种植水平、田间地头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消费端与生产者之间高效的需求对接。简言之,只有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均实现效率提升,农业才能真正获得整体增量。

而拼多多正在推进的,正是这样一个农研大工程。

拼多多的大工程

无论是崛起时的“农村包围城市”路径,还是平台长期以来对农产品的倾斜,拼多多和农业之间都算得上渊源颇深。

不过,拼多多与农业的联系,远不只是为农产品提供线上销售渠道。作为“立身之本”,拼多多在农业上的投入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所做建设均是行业的基础工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端,拼多多把视线投向了更底层的技术可能性,并把希望押在了年轻人身上:

  • 2020年5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指导下,拼多多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发起了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来自全球的顶尖团队参与进高原草莓AI种植挑战赛,共同探索一批有价值的“人机协同”草莓种植方案,并将其输出到更多草莓产区。

  • 2021年,“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举办到第二届。这一次依然邀约了全球青年农业科研团队,各团队需要利用营养科学、精准农业等前沿技术,挑战六个月内种植出高质量、高产量的番茄。

  • 除了种植技术,2021年,拼多多还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预赛阶段,大赛吸引了195个项目参与报名,最终,来自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的“设施园艺机器人作业系统”、中国农业大学的“采摘童——垄作草莓收获机器人”以及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垂直农业生产系统”分别拿下三个“一等奖”。

相比成熟的互联网C端应用,新技术目前在农业领域的落地还处于早期阶段。上述一系列赛事如同一座座桥梁,让AI、新材料、物联网、传感技术进入农业生产,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跨学科跨领域团队交流思想。伴随着更多的青年新锐投身数字农业,即使是小农户,也将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农业科技变革。

技术是拼多多投入农业生产端的关键词。在流通环节,拼多多把更多的投入放在了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拼多多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本季度的营业成本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部分投入主要来自配送和仓储费用的增加。具体而言,拼多多正在全国范围内,依托其数字化增加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损耗、提高质量。

“要想富,先修路”。拼多多在流通环节做的是更基础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属性缩减链路,把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平台。目前,基于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长期投入,拼多多通过路线规划技术与网络解决方案,打造出一套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直连超过1000个农产区,并带动超1600万农户参与到数字经济之中。

除了提升效率,降低损耗,“修路”也意味着更好地连接供需两端。基于“需求推动供给”的思路,拼多多过去几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消费端进行改进,最终打造出“农地云拼”的模式。

“农地云拼”是让生产、流通环节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的关键。传统中国农业供需模式下,消费需求难以高效传导至农户,农民的种植生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何为今年的生产做计划?假如要扩大产能,农产品滞销怎么办?

农地云拼”模式的形成,相当于建立起一条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上行“短链”,其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生产得以按需推进。而在建立连接,帮助农户直接打开销路的同时,拼多多也以“零佣金”和补贴的形式助力产区增产增收,并为农产地塑造优质品牌效应。

以拼多多近期举办的第三届“农货节”为例,“农货节”期间,拼多多的“百亿补贴”频道覆盖超400个优质农产区,首批上线的精选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就突破了1000款。“百亿补贴”上线后,累计有1万家优质农商家入驻,上线超2万款农产品。

2020年,拼多多实现农(副)产品交易额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番。截至2021年5月,逾1200万农业生产者通过拼多多对接全国的消费者,其中包括百万级建档立卡户。通过拼多多,云南人参果、广西百香果、四川会理石榴等一系列区域特产农产品,都成为了“全国知名水果”

一号位的决心

生产端押注前沿技术、流通环节投入实体设施建设、销售端建立连接、给予扶持,这是一套环环相扣的思路。助农初心推动着拼多多的发展,如今这条主线正变得更加强大,而各种新的变化,都与新任董事长兼CEO陈磊密切相关。

过去一年,拼多多逐步完成一把手的交接——2020年7月,陈磊从拼多多CTO接任CEO。2021年3月,陈磊接过董事长职务。进入“陈磊时代”,农业仍是拼多多的发展主线,且“战略更聚焦了”。据多家媒体报道,拼多多内部负责农业项目的多位员工证实,陈磊在接任拼多多CEO后长期在各大农产区调研。

在陈磊亲赴一线的推动下,拼多多进入到涵盖农产品研发、生产、运输、终端配送等全领域,持续推动农业生产和流通变革。这位技术出身的一把手把研发放到了更高的战略位置,且农业布局也较此前更加全面和深入。

今年4月,陈磊在首次亮相时就曾表示,要坚持把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将拼多多打造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零售平台。在本季度财报电话会中,陈磊并不讳言“百亿农研专项”之于财务的影响——“这个专项短期来看,还是影响股东的每股盈利”。

尽管如此,陈磊依然表示将亲自带队、争取获得大多数股东支持。他还称,二季度的全部利润,以及未来几个季度可能有的利润,都将首先进入这个专项,“直至100亿的总额得到满足”。

重投农业,拼多多的决心显然易见。

创新有很多种。有的是在已有的新型基础设施上对传统模式做升级,这样的创新带来了便利,但未必会对产业全局带来增量价值。有的是从0到1做“创造”,搭建一套新的基础设施,产业各方都将受益于此。

拼多多助农属于后者,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实体仓储、冷链物流,这些投入无疑需要更长的周期和更大的财力,但其将创造实实在在的“增量”和社会价值。

减营销,重技术,重农业投入,重社会责任。陈磊时代的拼多多秉承初心走进了新的发展阶段,以一种更加坚决的姿态。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举报

评论2

  • 互联网+万物,躲是躲不过,你放过其他人会放过?
    回复
    举报
  • Littlemon
    ·2021-08-31
    赋能农业
    回复
    举报
 
 
 
 

热议股票

 
 
 
 
 

7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