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商业
闻道商业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闻道创客故事,探寻企业价值!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0粉丝
0主题
0勋章

中国奥运大比拼:辽宁史上最牛,浙江崛起最快,香港奖金最高,广东还不够看!

一、辽宁史上最牛,湖北人气最高 巴黎奥运很热,但有些奥运的知识很冷。 中国最能打的奥运大省,不是经济最强的广东、江苏与山东,而是经济每况愈下的辽宁。 从奥运冠军数量上看,辽宁几乎是断档式领先。截至2021年东京奥运会,辽宁省冠军人数达到38位,远超并列第二的湖北与江苏。而经济多年霸榜中国的广东,只能排在第五。 辽宁冠军不仅数量多,还开创了中国奥运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便是辽宁人。 中国奥运看辽宁,辽宁奥运看鞍山。 2023年3月,中国奥委会将“奥运冠军之城”奖杯授予辽宁省鞍山市,用以表彰其位中国奥运做的贡献。 在巴黎奥运会前,鞍山已经造就了11位奥运冠军、夺得了16枚奥运金牌,是中国奥运金牌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比如,土生土长的鞍山人马龙,便是国乒中有名的长青树,曾两夺奥运金牌。 马龙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还是全球唯一的双满贯选手。简言之,就是在奥运会、世界杯、世乒赛三大赛,每一个都至少拿下两个冠军。这一战绩,足以让马龙站在兵乓链顶端,傲视群雄。而我们熟知的王皓,因为奥运三连亚,遗憾未能完成一个大满贯。 而据辽宁省省长李乐成此前介绍,辽宁共有448人获世界冠军。辽宁的体育地位,远超这位共和国长子的经济成绩。 辽宁经济、体育严重偏科,湖北则是奥运赛场的一匹黑马。 随者“湖北女人”郑钦文夺创纪录夺冠,她也成为亚洲第一个网球奥运女单冠军!连李娜都没做到。 郑钦文夺冠,过程要比结果更精彩。 在激战科贝尔的8强赛中,郑钦文险些出局。在那场耗时3小时的大逆转中,郑钦文表示,“如果是其他比赛,自己早就放弃了,但这是奥运会,我要为国家拿一枚奖牌。” 此后的半决赛、决赛,郑钦文两个2:0打爆对手。连新科亚军,都气的摔了球拍。 与郑钦文一道,湖北也成了奥运会场的焦点。 不止郑钦文,在本次奥运会,湖北籍昌雅妮、王宗源以及孙佳俊,分别斩获女子双人3米跳板、男子双人3米跳板以
中国奥运大比拼:辽宁史上最牛,浙江崛起最快,香港奖金最高,广东还不够看!

中美无人驾驶竞争胶着,美布重兵欲围堵中国AI

作者:段永朝,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近期,无人驾驶在中国大火,并掀起了国内外游客体验打卡的热潮。与此同时,广州在近日拟立法支持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公交车,无人驾驶和Robotaxi显然已经成为当前科技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2016年,我在接受产业访谈时就曾做出判断:虽然中国大众(2016年)还没准备好接受无人驾驶,但无人驾驶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可能只需要十年的发展跨度。如今十年的节点就快到了,无人驾驶已经进入到大规模普及的前夜,当前也正是无人驾驶竞争的关键窗口期。 不仅中国,美国也敏锐察觉了到这个关键窗口期,特斯拉、谷歌等厂商近期投入不断。马斯克在最新的特斯拉财报会议中明确表示,今年10月份就要推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 FSD计划年底前进入中国。今年3月份,谷歌Waymo获得政策支持,在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扩区,运营面积增大1200平方公里。同时,谷歌最新向Waymo追加50亿美元的投资。 无人驾驶竞争就是AI竞争,中美都在抢抓战略窗口 2023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亚勤曾发表主题为《走向无人驾驶》的演讲。他明确提到:人工智能是无人驾驶背后最重要的技术驱动力量,每次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会让无人驾驶上升一个台阶。 无人驾驶探索最早由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早在2004年就举办了无人驾驶挑战赛。但那时人工智能技术还不成熟,无人驾驶汽车实际表现很差,150英里的道路没有一家厂商能完成。但自从2012年以来,随着AI深度神经网络的技术突破,无人驾驶开始引入AI并进入发展快车道,AI也逐步成为其中的核心技术。 2014年,AI视觉感知技术开始引入到无人驾驶,取代传统感知算法,特斯拉的AutoPilot首次亮相就惊艳全球。近年来,全新的AI大模型技术被引入到无人驾驶系统后,实现了端到端无人驾驶的技术突破。AI大模型尤其擅长解决无人驾驶
中美无人驾驶竞争胶着,美布重兵欲围堵中国AI

美国赶尽杀绝,新加坡难救字节,周受资又摊上大事儿

01 新加坡突发!字节130人中毒 字节跳动,又摊上大事了。 7月30日,字节跳动新加坡办公处,大量员工出现肠胃不适症状,“甚至,有些员工吐到瘫倒在地、起不来。” 随后,新加坡食品局和卫生部发文表示,共有130人在字节跳动新加坡办公处位于莱佛士码头一号26楼食堂,吃了云海肴和莆田供应的食物后出现肠胃炎症状。 事故发生的莱佛士码头一号,地处新加坡中央商业区。2020年,字节跳动在这里租了整整3层楼,超过60000平方英尺的办公大楼,将其打造成亚洲(中国之外)总部。 搭建好办公场地后,字节国际化步伐提速,字节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 一方面,字节大规模征召留学生,它开出了比国内更高的薪资待遇。 以字节产品经理为例,剪映海外视频工具线要比国内普通产品经理岗高出20-30%左右薪资。 有应聘者将新加坡跟美国岗位,做了比拼,直呼幸福。“不用配合美国7点开会,为字节爸爸骄傲。” 还有人直接晒出,10%的税,朝9晚6,在新加坡爽到爆的帖子。 比招新人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让国内员工接受调职、直飞新加坡。 有网友分享,自2023年11月起,许多中国字节跳动的员工,接到调令要求调职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 一位TikTok员工表示,为了让员工调职到新家坡,字节开出了比中国高出一到两倍的薪资、2年的住房补贴。 所有这些举措,都加速了字节新加坡总部的扩张步伐。 甚至有网友喊出,字节跳动正将员工大举迁至海外的言论! 迁移的不止员工,还有高管。 早在2023年2月,网传支颖便调任新加坡,主要负责内容转变为产品开发、内容生态等一系列业务。而其顶头上司朱文佳,在两年前就转调Tik Tok,加入新加坡研发中心。 而字节跳动CFO高准、抖音集团CEO张楠等字节跳动的高管,他们的常驻办公地点也都变成了新加坡。 02 定居新加坡,张一鸣遥控字节 但驻扎新加坡的高管,远远不止这些。 被誉为全球最具魅力高管,现
美国赶尽杀绝,新加坡难救字节,周受资又摊上大事儿

比亚迪捧杀!中国汽车首富被逼入绝境,长城汽车悬了

比亚迪与长城,成了中国造车界的一对冤家。 7月25日,在比亚迪宋L DMi与新款比亚迪宋PLUS DMi上市发布会上,比亚迪高管公然致敬长城汽车,称后者“凭一己之力守护了中国SUV的长城”。 这被外界视作一场“意外”。毕竟,这两大造车势力关系并不友好,甚至多次拔刀相向。 2023年4月,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然举报宋PLUS DMi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5个月后,当王传福喊话中国车企“在一起”时,引来了长城高管的一顿怒喷:“这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还不如先打一架。” 比亚迪选择致敬的时机,犹为敏感。根据中汽数研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SUV销量排名,比亚迪宋PLUS、宋Pro、元PLUS分列第2、3、4位置,合计销量超41万辆。而同期,哈弗H6以7万销量排名第15位。 昔日销冠哈弗大狗,不复当年雄风。比亚迪在这个节骨眼致敬,让魏建军内心翻涌、五味杂陈。 无论真心致敬还是伤口撒盐,魏建军都没脸接。 01 哈弗“神车”跌下神坛 长城SUV的辉煌,留在了过去。 2011年,哈弗H6上市第一年,销量便破16万。 2013年,卖爆了的哈弗品牌,从长城汽车中独立出来。2016年,哈弗H6月销一度达到8万辆。直到2021年,哈弗H6仍能卖37万辆,依旧是中国最能打SUV。 但2022年,一切都变了。这一年,哈弗H6年销量下滑至25万辆,但宋PLUS DM-i和Model Y全年销量分别达到36.5万辆和31.5万辆。 哈弗H6结束了长达108个月的国内SUV销冠,长城输的并不体面。这时的比亚迪与特斯拉,已经对哈弗实现了全方位碾压。 此后每况愈下,2023年哈弗H6售出21.8万辆,市场排名跌至第六。今年上半年7万多销量,更不够看。 5月中旬,网上疯传魏建军痛批了哈弗H6相关工作“完全不懂营销,完全没有用户思维,用户关注什么全然不知……” 魏建军一连三个完
比亚迪捧杀!中国汽车首富被逼入绝境,长城汽车悬了

谁都敢跟他拍桌子!天生懦弱的俞敏洪,捧出200多个企业家

董宇辉单飞了,俞敏洪似乎也没有高兴。 估值7000多万的与辉同行,连同赚下的1亿多利润,都被俞敏洪打包给了董宇辉。 豪掷2亿,俞敏洪不见沉重,反而像卸下了一个天大的包袱。 小作文风波,摔手机事件,东方甄选停播,孙东旭离开,董宇辉在直播上的意兴阑珊、毫无兴致.......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好。俞敏洪选择了最体面的离别。 01 在新东方,谁都敢跟老俞拍桌子 本文的主角不是人气王董宇辉。而是那个,面对员工拍桌子,不敢吭声,还要赔上笑脸、给予加薪的俞敏洪。 30年来,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念着旧情,委屈求全。 1996年10月的一天,俞敏洪和徐小平激动的一夜未睡,因为老同学王强答应跟他们一起创业。 早早来到机场的俞敏洪,捧着鲜花接驾,为的就是给王强一个惊喜。没想到,王强上来就给了俞敏洪一个下马威:“如果有一天我超过你了,老俞你还会这样欢迎我吗?” 略显尴尬的俞敏洪只道:“我回来就是让你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 当时王强放弃了年薪百万工作,俞敏洪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更快的赚钱、分钱,俞敏洪决定实行大包干策略,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打着新东方的旗号各自为政、各自捞钱。 王强分到的新业务是口语教学,凭借强悍的讲课能力,王强从第一期十几个学生干到第二期五百多名学生。 徐小平负责出国留学咨询和移民咨询业务,赶上出国潮风口,徐小平自言“钱多到不可容忍的地步”。 最初,俞敏洪坚持各个板块只收15%的费用,用以租办公室、宣传招生。但他后来发现,各项费用加起来,至少要抽取35%的费用才能运转。但为了当初的承诺,他选择了自己承担。 5年后,新东方年营业额从1996年的1000多万,暴涨至两个多亿。 但赚钱不是唯一,俞敏洪更大的目标是上市。俞敏洪成立了正规公司,组建了董事会,自己占股45%,王强和徐小平各占股10%。这个结果皆大欢喜,但代价是合伙人的钱要留在公司,不能如以往那般带回家了。 第一次开董事会,徐
谁都敢跟他拍桌子!天生懦弱的俞敏洪,捧出200多个企业家

背刺雷军、拒绝1亿购股权,周受资摧毁小米合伙人制度

01 不睡觉,也要带小米上市的男人 2021年3月,周受资在雷军最难的时刻,离开了小米。 前推两个月,小米被美国国防部扣上了“中国军工企业”的帽子。一轮凶猛的国际制裁,对准了小米的海外手机业务。 彼时,海外业务体量已半壁江山,更是小米的主要业务增量。2020至2021年,小米海外业务营收增速均超33%,拉动了整体业绩。 顶着国际部总裁的头衔离开,周受资被很多米粉视作背刺雷军的“逃兵”、甚至“叛徒”。 雷军在2024年度演讲中承认,“周受资的离职对我影响很大”,当时自己状态特别不好。 但彼时雷军的坏状态,更源于对前路的迷茫与焦虑。 被吊打的手机业务,加速了小米战略重心向造车转移。 3月24日,雷军向董事会做出汇报:智能电动车是大势所趋,小米必须要干!但只有全球前五才能活下去,为此小米至少要投100亿美元。 激烈讨论过后,董事们同意了造车,但前提是雷军亲自带队! 在那个进退维谷的关键节点,自己培育多年、能力出众的周受资被雷军赋予了更多期待。 或许是对小米造车的不认可,‌3月24日那场董事会成了周受资在小米的绝唱。此后,小米宣布周受资离职。 对于周受资的离开,雷军表现出了难过、不舍、无奈,最后只能是理解与祝福。 雷军,破天荒的成了被抛弃者。这也足见周受资的过人之处,雷军对其是何等看重。 2010年6月,27岁的周受资加入DST,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2011年,周受资牵线,安排DST创始人米尔纳等人拜访小米,后者最终得到了DST的5亿美元投资。 或许是投资小米的这段经历,让雷军看到了这颗发亮的金子。2015年,周受资被雷军挖来,担任小米CFO。据说在加入小米时,周受资便下定决心,三年之内必将小米送上市。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告诉媒体可以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 2018年4月,周受资升任为小米高级副总裁并兼任CFO,小米进入了上市冲刺阶段。 周受资开始用命工作。他每天工作近20个
背刺雷军、拒绝1亿购股权,周受资摧毁小米合伙人制度

美国急了?自动驾驶的这两件事,美国正在全力踩油门

一年前的美国旧金山,十多辆Cruise无人驾驶汽车在北海滩的音乐节附近就地瘫痪,一度造成交通堵塞。五天之后,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驶入铺路工地,卡在还没干透的水泥地里。 当时,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刚刚批准了Cruise和Waymo两家无人驾驶汽车公司在旧金山全市范围内提供服务,让旧金山成为全球第一个无人驾驶商业化的试验田。不难想见,试验并不一帆风顺,不仅上述陷车、瘫痪多次发生,甚至也引发不少抗议。 但这并没有影响美国按下自动驾驶的加速键。今年3月,在争议和抗议声中,美国批准了Waymo在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扩区计划,新增运营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不久前,特斯拉宣布将在年内推出Robotaxi,吸引全市场的关注。 政策和技术两个方面,美国正在全力加速。 十年酝酿和一朝加速 2013年,美国首次公布了自动驾驶分级的政策法规《‌自动驾驶汽车政策》‌,‌并确定了L0-L5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某种程度上,这可视为美国自动驾驶政策的起点。至2016年,美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条例,促使无人驾驶汽车顺利测试,同年,Waymo宣布从谷歌独立出来,并在美国凤凰城开始自动驾驶的上路测试。 经过十余年酝酿,自去年8月开放旧金山以来,美国在自动驾驶上的动作明显提速。今年5月,Waymo宣布其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Waymo One,已在旧金山、凤凰城和洛杉矶三个城市实现每周50000次付费出行。此外,在包括奥斯汀在内的四个城市,也已经提供了累计超过100万次的乘客出行服务。 不仅如此,特斯拉也在今年宣布了两个自动驾驶的大动作,一方面是将推动自动驾驶系统FSD入华,不夸张地说,如果特斯拉在中国销售的170万台汽车全部装载FSD,就将在中国拥有170万台无人驾驶汽车;另一方面是高调宣布将在8月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Robotaxi。 值得一提的是,Robotaxi消息公布后,特斯拉股价一度大涨15%;而两个月后
美国急了?自动驾驶的这两件事,美国正在全力踩油门

九死一生的海外战场:海尔爆了,周云杰急了

01 海外搏杀,从最难的地方开始 1984年,经营不善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前身),一口气换了三个厂长。 待到第四任厂长张瑞敏上任时,年营业额只有300多万的海尔,亏损超过100多万。 张瑞敏迫切想做出一些改变。这一年,他亲赴德国考察。在看到德国人先进的自动化工厂以及标准化管理后,他力排众议引进了德国利勃全套生产技术。 海尔名牌战略就此开启。但这个决定,放在当时却饱受争议,也极度危险。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配上一套昂贵的生产技术,巨大的违和感将张瑞敏推上了舆论风口。 但这对铁了心海外创牌的张瑞敏来说,不算什么。 1991年,海尔正式出海,张瑞敏将第一站放在了德国。 之所选德国,不仅在于海尔从其引进过技术工艺,更在于德国代表了当时全球制造的顶级技术水准。 张瑞敏深知,只有打赢最险的仗,攻下最难的市场,海尔才能真正走出去。 但现实远比梦想残酷。当时欧洲人并不认可中国家电品牌,甚至,他们连同台竞技的机会都不想给海尔。 也怨不得旁人,彼时中国家电普遍停留在代工阶段。靠代工创汇,一些小家电厂商短期活的有滋有味,但这也让它们失去了更大的机会。 海尔,有备而来。1988年,拿下了冰箱行业全国质量评比金牌海尔,已经不是濒临破产的模样。 面对质疑,海尔做了一个决定:他们抛出了对赌协议,如果质量不行,就彻底退出欧洲市场。 海尔人撕去了商标,将产品混在欧洲各国家电品牌中,让检测权交给了市场。结果,海尔与德国少数品牌被分到了质量好的一组,其它大部分则被划到不好的一组。 海尔踏出了出海第一步,但也很快被国际大牌盯上了。 1992年,美国通用电气计划收购一家中国冰箱公司,海尔被看中。通用电气抛出了诱人收购条件,但只有一个要求“放弃海尔品牌”。 但这遭到了,张瑞敏的断然拒绝。这让海尔逃出了被吞的命运。 1999年,海尔决定给出海上难度,海外建厂就此拉开。 这一年,海尔在美国南卡来罗纳州开启了中企海外最大的
九死一生的海外战场:海尔爆了,周云杰急了

刘强东被激怒,京东反杀拼多多

01 撕扯的低价保卫战 枪声密集、炮声隆隆,京东在打一场保卫战。 2022年冬天,京东重启低价的信号,通过群邮件、会议等形式不断传向几十万京东人。 及至2023上半年,刘强东叩响了低价扳机,百亿补贴应声出击。 京东打出了一波气势。敢于全网比价的京东,2023年营收首次突破1万亿,归母净利润同比翻了一番,平台第三方商家数量更是同比倍增。 但这并不意味着,京东内部对低价没有异议。“品质与低价的两难抉择,困扰了极个别不愿改变的中高层。” 说一不二的刘强东,时有被激怒。在一次百亿补贴内部会上,刘强东拍着桌子大声呵斥:“你们知道老百姓的真实消费力吗?你们知道中国至少有四亿人没有吃过猕猴桃吗?” 低价是京东的必选项,刘强东是认真的。 20年前的京东就是靠互联网低价,打败了苏宁、国美等盛极一时大型商超。20年后的今天,京东与某些互联网大厂角色对调,后者开始以同样方式围剿京东。 及至今年618,京东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要不要打低价的问题,而是如何打好低价。更具体,是如何让低价与京东一贯优势——品质,更平稳融合、衔接的问题。 或许可以将其看作一种“好事多磨”。实际上,2024上半年,整个京东既小心谨慎又态度决绝地寻找着更丝滑的低价落地路径。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5月28日的2024年618启动发布会上,京东打出了“又好又便宜”主题宣传口号。彼时,好在便宜之前。 但到了618媒体见面会当天,京东的宣传口径又改成了“又便宜又好”。 这个小细节,传递出京东在低价与品质逻辑关系上,还存在着某种撕扯。 02 京喜终于有了京东特色 但撕扯并不代表着徘徊与犹疑。 2024年5月30日,京喜品牌升级,摇身变为京喜自营。 虽然京喜前后都主打低价,但商业模式却有了本质变化。不同于此前平台式打法,京喜自营采用全托管模式。此模式下,京喜自营承担除生产之外的一切,包括商品销售、运营、配送、售后等环节。 这样做的好处
刘强东被激怒,京东反杀拼多多

娃哈哈被爆!谁向中国女首富开枪?

01 各方挑战,宗馥莉请辞? 娃哈哈,出大事了。 7月18日,不少微信群中流出了宗馥莉的辞职信。 这个题为《致哇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确由宗馥莉署名,提交于7月15日。 函中指出,由于娃哈哈集团股东对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导致管理推进困难,宗馥莉决定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经营管理...... 尽管言之凿凿,不似作伪,但还是惊掉了众人的下巴。毕竟宗老刚离开不久,无论宗馥莉是过度之选还是真正接棒,这个时间点娃哈哈最需要维稳。 关于辞职信的真实性,据第一财经7月18日报道,接近娃哈哈的人士透露,前段时间,娃哈哈高层陆续走了几个,但拒绝透露更多信息。有娃哈哈前高管称此事(辞职信)属实。 红星资本局向娃哈哈集团方面了解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复。 不管是真是假,娃哈哈与宗馥莉都第一时间都冲上了热搜。若宗馥莉辞职属实,这或许意味着娃哈哈彻底不再姓“宗”。 实际上,从股权结果看,娃哈哈更像是国企控股、民营企业家挑头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杭州国资持股46%,是第一大股东;外宗庆后持股29.4%,为第二大股东;此后是娃哈哈职工持股会,他们合计持股24.6%。 2024年2月25日,随着宗庆后离世,被推上前台的宗馥莉开始执掌娃哈哈。从千金小姐到创二代再到娃哈哈掌舵人,宗馥莉快速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蜕变。这一年,宗馥莉42岁。 但这个蜕变背后,藏着太多考验。风口浪尖的宗馥莉,亦步亦趋、步步惊心。 先是外部竞争。宗老离开两个后的4月底,农夫山泉携“绿瓶”纯净水,杀向娃哈哈、怡宝的腹地。 不得不说,这是农夫山泉时隔近24年,再次推出纯净水。1997年,农夫山泉第一款包装饮用水上市,直到1999年农夫山泉还在生产纯净水。 2000年前后,娃哈哈与农夫山泉之间还有一场口水战,宗庆后与钟睒睒都参与其中。钟睒睒遂以对人健康无益为由,宣布不再生产纯净水,转做天然水。 农夫山泉再度
娃哈哈被爆!谁向中国女首富开枪?

业绩三连跌、不良率高企、省内排名下滑,邵丽萍治下廊坊银行迎收官大考

01 利润腰斩,营收三连跌 2022年,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实现连任。与连任的高光表现不同,此刻邵丽萍内心也在承受着巨大压力。 刚刚过去的2021年,廊坊银行归母净利润小副提升,但营业收入却逆势下滑。 至2023年,廊坊银行营业收入已经三连跌,利润两连跌。近三年,廊坊银行营业收入依次为51.4亿元、49.6亿元、45.6亿元。 利润层面,近两年廊坊银行更是一年一腰斩。2021至2023年,廊坊银行利润总额依次为20.5亿、10.1亿、5.4亿,两年跌去73%;同期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14.2亿、8亿、5.7亿,两年跌去60%。 廊坊银行表示,利差收窄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2023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2023年,廊坊银行2023年净利差1.31%,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7.79%至41.90亿元。同年,廊坊银行还计提了21.63亿资产减值损失,较2022年提升7.61%。 利差导致的营收减少,计提带来成本增加,两者合力压缩了廊坊银行的业绩空间。 如果说净息差衡量了廊坊银行的盈利能力,那计提则反映了廊坊银行的资产质量。这就不得不提,廊坊银行的贷款投向。 2019年,邵丽萍掌舵的廊坊银行完成增资扩股,华夏幸福一跃成为廊坊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一度达到了19.99%。当年末,廊坊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增至150.3亿元,同比增长56.86%。 及至华夏幸福暴雷,受其拖累的廊坊银行开始清理余毒。 尽管2023年末华夏幸福持有廊坊银行38900万股,全部质押。但地产业务造成的“余毒”式危害,还在持续。 2023年末,在廊坊银行1800多亿贷款余额中,企业贷款接近1000亿。其中贷款最高的依次是批发零售业、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业,三者期末贷款余额分别为376亿、166亿以及142亿元,分别增加了30亿、3亿以及18亿元。 同期,廊坊银行个人贷款余额753亿,个人住房性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消
业绩三连跌、不良率高企、省内排名下滑,邵丽萍治下廊坊银行迎收官大考

傍上东风汽车,吞下华为问界,张兴海38年借势造车终翻盘

一、17年蛰伏,傍上东风 2003年6月27日,一家名为东风渝安的合资汽车公司成立了。 这件不大的小事,却意外开创了几个行业先河。 公司筹备方,一边是大名鼎鼎东风汽车、东风实业,另一边则是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渝安集团。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渝安集团只出资5000万元,便获得了该公司50%的股份。顺理成章,渝安集团掌舵人张兴海也成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20年前,民企与国有大型车厂联手造车的情况,几乎没有。再有甚者,它还能虎口夺食,从国企手中夺得控制权。 以至于,三方签约后,东风汽车一位负责人对张兴海赞叹道:“这次谈判,你打了胜仗。” 奇迹的缔造者,是张兴海。 与李书福、王传福、魏建军等早期民营企业家造车不同,他的造车理念略显另类。 张兴海想的明白:汽车产业投资大、链条长,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必须要具备产品、品牌、人才以及技术优势。 换言之,张兴海坚信民企只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这一理念,日后贯穿了张兴海的整个造车历程。 就这样,张兴海傍上了当时中国排名前三的东风造车势力,以合资的形式弯道杀入。 张兴海借得东风,纯靠运气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17年积累的信赖与人望,或是关键。 实际上,张兴海与东风渊源颇深。 1986年,张兴海掏出当时不菲的8000元,创建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此后,便为长安汽车生产座椅弹簧。 1996年,张兴海创立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为摩托车、汽车生产减震器。很快他闯出了名堂,其公司生产的摩托车减震器,曾连续13年产销第一。 有此基础,张兴海决定再进一步:2002年,他杀入摩托车制造领域,自己造摩托车。但天公不作美,随后的“限摩令”让这一计划破产了。 但恰恰此时,张兴海赶上东风汽车公司寻找合作伙伴。面对东风汽车向社会抛出的橄榄枝,张兴海嗅到了进军汽车的绝佳入口,一举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从汽车座椅弹簧到减震器,从折戟摩托车到联合东风制造微型车,张兴海一步步
傍上东风汽车,吞下华为问界,张兴海38年借势造车终翻盘

20年买下4家上市公司,贾少谦豪赌海信3000亿

2018年,海信谋划了一场惊天巨变。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将在科龙干了12年的贾少谦调回总部,并安排进了核心管理层。 等待贾少谦的,不是一次简单晋升。2019年贾少谦出任海信总裁,他也从海信接班人变为了唯一的“储君”。 与贾少谦回归时点高度契合,海信接连收购了日本百年品牌东芝电视以及欧洲四大家电品牌Gorenje,强势拉开了出海序幕。 同年10月16日,海信科龙正式更名为海信家电,海信品牌国际化提速。 接班海信、重塑品牌以及执掌出海新战略,2018年海信史上三件大事密集发生,共同作用在年仅46岁的贾少谦身上。 属于贾少谦的时代正在来临。而这一切,都都要从十几年前海信那场关键并购说起。 01 并购科龙,海信蛇吞象 2006年前后,海信拿下科龙电器,上演了一场“蛇吞象”戏码。 彼时,科龙的市场影响力并不弱于海信。这家很早便同时在港深两地上市的乡镇企业,2004年营收近80亿,总资产超百亿。 但它的债务规模同样不可小视,并购科龙的海信同时背负了它36亿债务。 规模带来的管理压力,财务带来的偿债考验,让初掌科龙的海信高管们尝到了甜蜜的负担。不少同行,也在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周厚健早已在行动。2005年,他力推海信与科龙签署了“销售代理协议”。 事实证明,这是个既当爹、又当妈,既给钱、又帮卖的苦逼活计。海信先以产品预付款的形式,为科龙提供3亿活命钱,接着自担风险、全权代理科龙产品销售。 这还没完。买断产品后,海信又开始变卖家产、帮科龙瘦身。 2004年末,科龙总资产111亿元,当年销售额79亿元;至2007年末,科龙总资产降至44.21亿元,但该年销售额升至88亿元。 用渠道兜底,为科龙瘦身,双管齐下的海信堪堪救活了科龙。但此时科龙还吊着气,离真正治愈还早。 34岁的贾少谦,便是此时被委派到顺德科龙总部。他被任命为科龙副总裁,主管人力与行政。 初来乍到的贾少谦发现,由于经营困难,科龙员
20年买下4家上市公司,贾少谦豪赌海信3000亿

角逐1200万骑手背后的出行租赁市场,拍小租破局最后一公里

01 二轮电动车市场,供需错配 万言,只是中国千万即配骑手大军中最普通的一个。 与风雨为伴,与时间赛跑,几乎是这名骑手的日常所有。匆忙、奔波,但好在脚下踏实、胸有激情。 遥想3年前,万言面对的却是另一番光景。 2021年,初来上海的他,便体会到了进城务工即失业的滋味。当服务员被嫌太老,做安保又被指不够强壮,看似谁都能上手的即配员,也不是万言可以轻松染指的。 说到底,骑手也是有门槛儿的:至少要有一辆两轮电动车,为此需支付1千多块押金。而最穷困潦倒时,万言身上只剩200块,那是他(万不得已)撤回老家的车票钱。 类似万言的例子,并不少见。国内即配骑手数量已经超过1200万,他们中有四成需要通过租赁获得二轮车。 这500万骑手很多来自低线城市,甚至是偏远乡村。他们中不少都因一时付不起租金,而被短暂“排除”在骑手之列。 在另一个纬度,开了半辈子租车行的老张,也在饱受另类摧残。 很长一段时间,老张都是先买下二轮车,再转手租给骑手。“我不太担心车丢,但磕了碰了如何赔付也是个难题。”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客户不稳定。“很多人做骑手,都抱了试试看的态度、不行就撤。”这种心态导致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极易打退堂鼓的新手自不必说,整个行业骑手平均在职时间只有3-4个月。 不管是少数骑手跑路造成的坏账,还是人员高频流动导致的断租,都对租车行长期经营有着致命打击。 这并非危言耸听。拍小租此前针对骑手群体建立风险模型时发现,整个行业租金坏账率超过12%。 “很多时候,车行与骑手的维系纽带就只是一个微信。加个微信,月底询问骑手是否续租的惯用手法,效果注定一般。 骑手租不起车,车行收不到租,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供需错配。 不少数字化极低的车行,甚至还在靠老板手工记账,这进一步导致了财务管理混乱、坏账风险提升;而在用户侧,骑手们则面临着租赁门槛高、押金高、服务纠纷频发等一系列困扰。 最后,承担这种信息不透明、不
角逐1200万骑手背后的出行租赁市场,拍小租破局最后一公里

AI总裁数字人、京东Apple Vision Pro版亮相京东618 技术创新助推“又便宜又好”

2004年6月18日,刚刚转型电商才半年的京东,用最互联网的方式为忠实粉丝打造了一场价格降到“难以置信”的店庆促销活动,这场促销活动还有一个很具有当年网络小说特质的名字——“月黑风高”。 2024年京东618,早已成为一场亿万消费者、千百万品牌和商家共同参与的年中经济盛事。20年来,京东通过供应链技术创新,帮助品牌和商家持续优化成本和效率,让用户体验到极致的“又便宜又好”,始终是这场经济盛事不变的主线。 在今年的京东618期间,基于京东云言犀的AI总裁数字人走进直播间、为Apple Vision Pro推出的京东Vision等一批围绕AI的创新技术应用,让消费者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实实在在的为品牌和商家降本增效、创造价值。 超过18位品牌总裁数字人亮相京东618 直播成本降到1/10 今年的京东618期间,超过18家品牌的创始人、CEO通过京东云言犀化身AI数字人在京东直播间同时开播,这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品牌来自500强企业。 京东云言犀数字人凭借战略选择、不断的技术突破和电商场景的深耕,也取得了三个“第一”的阶段性成果。首先是大规模商业化“第一”,截至目前,言犀数字人已累计服务品牌超5000家,带动GMV超百亿,这意味着数字人直播已经为主流消费品牌所接受。其次是效果“第一”,京东云言犀团队在形象、声音、互动等的多项技术都做到了行业顶尖。此外还有技术上的“第一”,数字人直播能做到“逼近真人”的带货效果,在观众进入直播间的120秒,无法分辨是真人还是数字人,可大幅提高留存率和转化率。 LG电子中国区总裁李东善通过京东云言犀语音大模型实现了用中文与消费者交互,外观、声音高度还原。他的数字人形象将亮相LG显示器京东自营旗舰店 ,为消费者详细介绍LG最新的创新技术和3C电脑数码产品。 京东云言犀创新业务负责人表示,从线下实体零售到AI电商,AI技术是营销近20年迭代的底层动力,而大模
AI总裁数字人、京东Apple Vision Pro版亮相京东618 技术创新助推“又便宜又好”

茅台打响价格保卫战

01 跨界、直销的得与失 4月27日,丁雄军从茅台一号位上撤了下来。 茅台换帅,本就震惊行业。再加上,丁雄军的离去确实有些突然。 去职这一天,茅台正紧锣密鼓的筹备2023业绩说明会。这一年,茅台首次在营收与总利润上突破双千亿大关。 2天前,丁雄军还率领团队下沉到制酒一车间和制酒二十九车间,大抓基层治理与素质提升工作.......怎么看,丁雄军都没有去职的意思。 但这份意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自李保芳卸任后,短短4年茅台便三度换帅:从高卫东到丁雄军,再到如今的张德芹。 丁雄军是近年茅台一号位上任期较长的一个。2年零8个月不算太长,但对一个变革者来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 上任第一年(2021年8月上任),茅台便突破千亿营收。业绩之外,丁雄军更是基于产品、渠道,对茅台营销体系进行了手术刀般式的变革。 在产品端,茅台依托跨界联名跑马圈地、大做增量。白酒之外,茅台宴、茅台冰淇淋、酒心巧克力,每一款产品都足够出圈儿。 “酱香拿铁”更是火爆的一塌糊涂,上市首日销额过亿,一堆店铺卖到断货。 在渠道上,丁雄军大刀阔斧的对茅台旧营销体系动刀,力推直销渠道。 根据财报测算,2020年茅台直销渠道营收占比约为14%。丁雄军上任第一年,茅台直销渠道营收占比升至22%,2023年这一比例提升至45%。 控制经销商规模、做大直销并不是丁雄军的首创。细究,这算是茅台的一项长期工程。 2018年经销商大会时,时任茅台董事长的李保芳便表示经销商渠道配额保持1.7万吨、不再增量。 也是在2018年,茅台开始有计划的大规模裁撤经销商数量。当年茅台国内经销商被取缔400多家,年底被压缩至2987家。2019年,这一数字进一步降至2377家。 近三年,茅台经销商控制在2100家以内,经销商渠道带来的营收则稳定在800亿上下。 丁雄军将增量一股脑,赏给了“亲儿子”直销渠道。 2022年5月19,丁雄军一手打造的“i茅台”
茅台打响价格保卫战

吸血中银绒业、猎逐上市公司 起底李向春的灰色资本生意

20年前,“德隆系”覆灭。 如今,德隆早已成为传说,但德隆残部却依旧散落于江湖,游走于资本的灰色地带。他们凭借诱人的故事,吸血上市公司,收割投资者,甚至是引发资本市场动荡。 01神秘的幕后大佬 最近,又一家上市公司——中银绒业,在退市的生死线上奄奄一息。翻开中银绒业的历史过往,一个名字——李向春格外引人注意。 李向春何许人也?他正是原 “德隆系”健桥证券核心人物。健桥证券曾被“德隆系”控制,为“德隆系”融资,并操作沈阳合金、湘火炬等“德隆系”庄股。2000年5月至今,李向春任职中海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海达投资)董事长和法人。2017年11月至今, 李向春任职恒天金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恒天金石)总经理。 中海达投资背后三大股东为于旭斌、吴瑞、陈开军,都与“德隆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海达投资旗下子公司北京正阳富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正阳富时),曾在上市公司艾格拉斯的资本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时担任正阳富时法人的,正是德隆旧部高伟,不过目前该公司已经注销。中海达投资旗下另一子公司与健桥证券名字相似——陕西健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则因故被监管部门吊销。可以说,李向春主导下的中海达投资聚集了诸多前“德隆系”成员。 除了深厚的“德隆系”背景,李向春还游走于“中植系”。资料显示,恒天金石第一大股东北京青杨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青杨投资),隶属于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股东之一京鹏投资曾一度可实际支配恒天金石48.34%的股权及表决权。而京鹏投资同样为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所控制。2021年以前,中植系是恒天金石背后的最大金主。只不过,随后中植集团的金融帝国也随之崩塌。 虽然“德隆系”、“中植系”先后走向覆灭,李向春的灰色资本生意却从未停歇。在资产腾挪上,李向春们手段高明且成熟:他们一般会潜入并主导某上市公司,让上市公司收购某资产。在收购公布前,提前成立公司运作目标资产或者找
吸血中银绒业、猎逐上市公司 起底李向春的灰色资本生意

斗鱼2024年Q1营收10.4亿,广告及其他收入占比提升至23%

6月5日,斗鱼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在第一季度,斗鱼通过加大精品内容投入、强化厂商联动以及实施精细化运营,同时积极探索商业多元化,以丰富的服务内容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成功拓宽了收入来源。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Q1,斗鱼移动端平均MAU为4530万,总付费用户数为340万。总营收10.4亿元人民币,其中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为2.39亿元,收入贡献占比上升至23%。本季度斗鱼录得净亏损8800万元,调整后净亏损为8570万元。 斗鱼临时管委会表示:“2024年一季度,我们继续加强公司的多元化商业能力,并通过优化公司架构和调整运营策略以强化精细运营管理。我们更加专注于平台核心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在提供一贯高品质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平台的主播资源和平台内容生态,积极探索与更多游戏厂商的合作机会,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游戏相关服务。虽然受到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挑战,我们仍然秉持股东长期利益至上的原则,坚持执行‘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的长期发展策略,整合利用平台深厚的主播资源、丰富的内容生态、敏捷的运营机制以及与游戏厂商的紧密合作等优势,致力于实现平台的长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广告及其他收入显著提升,商业化转型反馈良好 2024年第一季度,斗鱼虽然面临来自宏观环境和直播业务调整的压力,但商业化转型已有显著进展,通过深化游戏产业的服务与合作,从游戏道具售卖、游戏广告和分发服务等方向着手,成功促进平台收入多元化和健康增长。第一季度,斗鱼总营收10.4亿元人民币,毛利润1.09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0.5%。广告和其他业务收入为2.39亿元,收入贡献占比为23%,较23年同期的7.7%有显著提升。 游戏厂商合作是斗鱼新阶段商业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平台链接厂商及游戏玩家需求,获取更多独家资源和优质内容的同时,基于厂商资源探索了多元化盈利模式。一方面通过平台主播、
斗鱼2024年Q1营收10.4亿,广告及其他收入占比提升至23%

中国新首富,巧夺全球定价权

01 良币驱劣币,低价一条路 2016年,黄峥对格力有些不满。 不是源于空调本身,更非针对董明珠本人。只是透过格力,黄峥看到了“东西贵了反而好卖”的错误逻辑。 用黄峥的话说,“空调这种产品需要有人安装,也需要有人推荐。但把价格打到最低的小米互联网直销,往往不如格力给安装者、渠道以足够利润,更容易赢得市场。” 随后他话风一转,但代价是整个民众承担损失。这便是商业世界中典型的劣币驱良币:东西越贵,越有人卖,越有市场。 黄峥想改变这种模式,让低价商品不是被驱逐。 这或许也是创立拼多多的一个初衷。在早期拼多多货架上,满满当当的都是便宜货、白牌甚至无牌商品。 并不是每个人都爱便宜货,尤其是在品质良莠不齐、用户心智不足的创业早期。好在下沉市场足够大:国内至少有7亿用户,放眼全球则是30亿人口。 顶着魔幻歌曲,拼多多率先在五环外打响了。 很快黄峥发现,这个下沉市场不止有消费者,还有天然的供给者:中国6亿农人撑起的巨大农货供给市场。 但很长一段时间,农民被层层小贩盘剥赚不到钱,消费者却支付了不菲的价格。差价,被中间商赚走了。 黄峥决定彻底打通农货上行通道。拼多多没有展示这条路有多艰辛,但友商给出的结论是:异常难走。 比拼多多还早数年,阿里便开启了针对“千县万村”的100亿投入计划,但收效甚微。另一电商巨头京东,在农货方面的成绩也不够出彩。 但拼多多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始于2018年的新品牌计划、疫情期间市县长直播带(农)货、2023年上线至今的“农云行动”.......借助层出不穷的“花活”,拼多多杀向乡间地头。 所有人都知道拼多多靠低价起家,但大部分人不甚明白农货的意义:正是农货的差异化布局,让拼多多早早确立了稳固的基本盘,最终从偏安一隅到三分天下。 直至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联席CEO赵佳臻还在强调:“拼多多始终是一个以农产品为特色的全品类电商平台,我们仍然会坚定地在农业方面做投
中国新首富,巧夺全球定价权

打服OpenAI,强取阿里8亿美金,90后创业1年拿下世界第一

2019年,26岁的杨植麟拿下了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 这个常人要花6年修完的学业,他只用了4年。 期间,杨植麟还伙同Google同事,一起训练了基于Transformer的语言大模型。接着,作为第一作者,他又与谷歌、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发表了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XLNet。 01 蛰伏3年出手,1年做到200亿 博士毕业后,杨植麟紧张筹备着回国创业计划。 而在全球范围内,AI人工智能也走到了指数爆炸的前夜。所有人都以为杨植麟要在AI大模型领域激流勇进、大干一场。 但意外发生了,杨植麟默默回到了读博第二年(2016年)创立的循环智能,继续做着服务AI大佬的工作。 杨植麟曾有复盘,“很多事情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做,才能事半功倍。要做一家独立的 AGI 公司,必须要选对时间点。”话里话外,2019“不对”。 2021年底,循环智能拿到了博裕与红杉联合领投的3800万美元融资。但杨植麟这个名字,依旧没有在行业掀起多大浪花。 直到2022年下半年,ChatGPT用数周斩获上亿用户的辉煌战绩,宣告了大模型在2C领域的爆发。 杨植麟终于觅到了自己出场的时机。2023年3月1日,他马不停蹄的创立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并用上了自己的英文名-Kimi。 像一只蛰伏了3年的猎豹,当猎物出现后,杨植麟选择了迅速出击。而Kimi 也开启了以月为单位的“光速”融资。 当年6月,Kimi完成了超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次年2月,Kimi完成超10亿美元A轮融资,红杉、阿里、小红书都是背后金主。另据阿里财报披露,该公司于2024 财年向月之暗面投资 8 亿美元,购入36%的股权。 3个月后的今天,Kimi被证实敲定新一轮融资,新入局者有腾讯、高榕资本,融后估值30亿美元,约217亿元人民币。 资本用脚投票,Kimi异常能打。 kimi推出5个月后,其产品可支持的无损上下文长度限制从20万字提升到2
打服OpenAI,强取阿里8亿美金,90后创业1年拿下世界第一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