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细微之处,看见未来!
IP属地:未知
0关注
28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光子星球
11-22 20:28

小鹏的今天,会是蔚来的明天吗?

蔚来交出了第三季度答卷。 从最早预计的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到2024年全年实现盈利,再到如今的“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李斌的flag一直在打破重立。 11月20日,蔚来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车辆交付61855台,创单季交付历史新高;整车毛利率13.1%,实现了今年以来的持续提升。同时得益于乐道L60的逐步起量,四季度交付指引和营收指引均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蔚来亏损依然严重。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86.735亿元,同比下降2.1%;汽车销售收入为166.976亿元,同比下降4.1%;而净亏损已经达到50.597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8.1%。 今年,蔚来已经亏掉超过150亿元,盈亏平衡看起来还是个有些距离的目标。 2024第三季度,蔚来基本只卖2024款新车,更为低价的乐道L60在9月底开始交付,在此情况下蔚来卖车单价下降到了27万元,其原因可能来自蔚来进一步加大促销力度。随着乐道占比的逐步提升,未来卖车单价还将出现下滑。 虽然蔚来连续稳坐月销2万俱乐部,但在新势力榜上的排名在近两个月已掉出前五。作为对比,从7月以来,小鹏、小米、极氪均从1万台出头增长至2万台以上,实现了月销量几乎翻倍,而蔚来则始终在2.1万台左右徘徊。 对此,李斌在财报会议上表示,销量的小幅下降,是公司为减轻因月交付量达2万台导致的毛利压力而主动调整促销政策的结果,这一调整在预期之内。 就在今天,网络有传言比亚迪与蔚来合作成立比未来汽车集团,称比未来汽车集团将以165亿元收购蔚来汽车。不过,此消息很快被蔚来和比亚迪双方同时进行了辟谣。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辟谣称其为“严重不实消息”。 如过去几年一样,每当蔚来处于关键转折时期,市场上好像总会出现一些传言,这确实会吸引相当多人的眼球。但对于蔚来而言,外界即便有再多的传言,也不如做好自己的事重要。当下的蔚来,需要将精力聚焦于两大子品
小鹏的今天,会是蔚来的明天吗?
avatar光子星球
11-22 20:12

阿里电商布阵:一手反内卷,一手谋增长

如往年一样,双11结束后阿里电商板块开启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自去年开始大量启用青壮高管后,今年吴泳铭调整组织架构,进一步贯彻聚焦核心业务的方向,整合国内外电商成立新的电商事业群。 吴泳铭在内部邮件中提到了三个核心信息。 一个是整合淘宝天猫、国际数字商业、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为阿里电商事业群,并任命蒋凡担任负责人。邮件紧接着对整合作了解释,即强调全球化供应链、履约力、消费者服务能力的“全球一盘棋”。此外,吴泳铭一如既往地强调对toB和toC领域的AI投入。 前几天发布的财报显示,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大增29%;在刚刚过去的双11,淘宝天猫也在一系列营商环境优化后,迎来了GMV强劲增长,买家数量再创新高。 可以预计,整合之后的电商事业群,有望形成合力,进一步在良性竞争的轨道上扩大阿里电商业务的想象空间,实现阿里电商业务乃至电商行业的价值回归。 吴泳铭改造阿里 自去年9月担任阿里CEO后,吴泳铭就开启了一系列改造。梳理集团业务优先级,明确聚焦核心业务做坚决取舍,成为改造的明确主线。 围绕“好货、好价、好服务”战略,吴泳铭对淘宝天猫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的改革。第一件是停止不必要的试错,全面反行业内卷,例如叫停卷绝对低价、松绑仅退款、升级运费险、上线体验分等,让行业全面回归良性竞争。 在淘宝天猫倡导下,解决不合理仅退款、高额运费险、低质低价内卷等三大顽疾,成为电商行业价值回归的标志性事件。 而在明确用户优先与AI驱动战略之下,吴泳铭还将改造放在了用户体验与AI电商上。 早在吴泳铭接掌淘天不久,便拉开了88VIP会员权益持续升级权益的动作,包括将原有的会员体系改变为生活卡、购物卡、全能卡三类,对用户进行更精细化运营。接下来随着大额券、自动减免、退换货服务升级,88VIP会员数量一年内增长1400万,是国内最大的电商付费会员体系。 在强化会员的同时,吴泳铭任内还史无前例地在618和
阿里电商布阵:一手反内卷,一手谋增长
avatar光子星球
11-21 20:01

快手踩下刹车

北京时间11月20日,快手发布2024年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快手营收311亿元,同比增长11.4%;经调整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24.4%;MAU、DAU亦创下历史新高。   快手第三季度所交出的这份成绩单,看似稳中有进,但资本市场却并不买账。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快手港股股价大幅跳水,一度跌超12%。     而这,亦显露出快手增长之下,日渐凸显的代价与隐忧——用户创下新高背后,是净利润的环比下滑;作为增长飞轮的电商业务尚未成熟,而并未保持高增长;“平衡术”还能撑多久,亦正成为一个棘手的议题。     “稳健”背后的代价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快手平均月活跃用户数7.14亿,同比增长4.3%;平均日活跃用户数4.08亿,同比增长5.4%,日活用户突破4亿里程碑创下新高。   这本应是一场值得庆贺的胜利,可背后的代价,或许比外界想象的要沉重许多。   时间回到2024年第二季度,该季度财报里,快手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可谓直击其平台命脉——流量护城河。   毕竟一直以来,短视频玩家都是“虹吸”其他平台的存在,而抖音和视频号的双重夹击下,快手的处境用“前有狼,后有虎”来形容毫不为过。在此背景下,用户数开始持续下滑,自然容易孕育“鬼故事”。   为了遏制这种颓势,快手选择了“拼命拉新、深挖留存”的双线操作,通过提升销售成本与多维度布局,试图稳住流量基本盘。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快手销售及营销开支104亿元,同比增长15.9%,相比去年同期一口气多花了15亿。   撒钱带来了用户指标的回暖,但此番高成本的获客只是短期权宜之计。毕竟快手所面对的问题绝非流量增长放缓,而是增长质量的下降——若必须加注去维
快手踩下刹车
avatar光子星球
11-21 19:56

AI眼镜要走阳关道,AR要过独木桥

11月18日,知名AR厂商Rokid联合依视路旗下的时尚眼镜品牌BOLON(暴龙)发布了一款AR+AI眼镜。   早前,Meta与Essilor Luxottica(依视路陆逊梯卡)延长合作关系至2030年,Rokid依葫芦画瓢。且不论Meta和Rokid,眼镜智能化的风潮的确把依视路给捧红了。     尽管Rokid用“全天候佩戴”巧妙地规避了AR眼镜当下的尴尬,但我们从分体式设计发现,似乎还是不适合长时间佩戴。如果说Rokid AR眼镜在追求新奇体验,那么另一部分厂商则寻求功能上的突破。   一周前,百度世界大会上,小度发布了首款AI眼镜,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上市。在一众厂商下注酷炫的AR眼镜时,小度将注意力放在了AI功能与佩戴感受上。考虑到小米也将入局,AI眼镜的喷涌期近在咫尺。   这一部分原因或许是AR/VR算不上成功的尝试所导致的,毕竟新奇的体验与酷炫的外观都无法说服用户买单,且距离大众市场,也还有诸多鸿沟等待跨越。     巨头围猎AI眼镜   根据贝哲斯智能眼镜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9年,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1067.78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速高达18.56%。如此高增速的市场空间,潜在的市场规模,足以支撑数家公司。   而Ray-Ban Meta的表现则为市场再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截至5月,出货量就已突破百万,年内出货量预计会突破200万。然而有趣的是,在9月末的Meta Connect 2024上,扎克伯格似乎没有把重点放在大卖的AI眼镜上,而是把重心放在了AR/VR眼镜上,Quest 3S与AR原型机Orion。   长达2个小时的发布会,提到Ray-Ban Meta的时间不到10分钟,最大亮点是适配盲人。   AR/VR也好,AI眼镜也罢
AI眼镜要走阳关道,AR要过独木桥
avatar光子星球
11-20 18:25

携程的不变,应不了万变

相比于草莽出身,舍得一身剐的实干家,学者出身的企业家往往更有方向感。他们虽然难言“预言家”,但往往能对情势做出独属于自己的前瞻判断,从而提前一步转舵。 自去年起,带领携程收束平台资源并强调自营与标准化的梁建章,无疑是这类企业家中的典型。 自进入2024年以来,周期性明显的旅游行业走出“报复性”复苏叙事,而当了一年多中概股“三好生”的携程,尤其需要发掘营收规模与增速之外的股价支撑:自营与出海。 携程强化自营的做法是挽起袖子下场,输出标准化SOP从而在供应侧保障服务履约能力,在需求侧降低决策成本。业绩的稳健增长足以表明其加码自营颇有成效,况且这一偏向防守性质的动作,实际上也是在挖掘存量资产的价值,通过提效与利润来对抗收入增长的放缓。 11月19日,携程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我们不难看到强化自营为携程带来的积极因素。财报显示,携程净营业收入为159亿元,同比上升16%。相较收入,自营对利润的提振更为亮眼,本季度携程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增长了47.8%,而经营利润率更是达到了31.5%的历史高位。 不过,承担携程“第二曲线”重任的出海业务,却还是未在本次财报中披露具体财务表现。 打好了提前量的携程,在本季度完成了资本市场对其赚钱机器的预期。走出规模增长叙事后,其新的挑战在于自营对生态稳定性带来的波动,以及全球化的增量何时能向资本市场交卷。 自营遭遇卡点 十一的自贡秋雨连绵,正在一家大型连锁酒店等车的小陈正想在大堂的工作区找个充电口,意外收到了巡店经理的搭讪。 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中,巡店经理向小陈要了微信和电话号码,希望她能优先考虑通过酒店会员体系预定品牌旗下酒店。他还强调:“我们黄金会员这一级开始,普遍都比网络平台上的(房间)预订价更低,而且在高峰时段还有一定优先级。” 不多时,小陈等候的车来了。这项保障定点接送的跨城“专车”是由地方主导的交通服务,相邻的县域内的交通费仅需15元
携程的不变,应不了万变
avatar光子星球
11-20 18:17

小米海外,闷声发财

北京时间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小米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925亿元,同比增长30.5%;第三季度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9.7%;经调整净利润为63亿元,同比增长4.4%。在行业语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小米证明了自己的韧性所在。 其中,小米汽车作为其近年的“热度担当”,自然是这季财报中的焦点。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相关创新业务营收97亿元,其中来自于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营收大约95亿元,其他相关业务营收2亿元;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15亿元——虽营收已逼近百亿规模,但小米汽车仍处在高投入阶段。 而对于业务支系庞杂的小米而言,小米汽车营收占比仅为10.5%,手机与IoT业务仍然是支柱所在。 今年以来,随着库存压力缓解、高端起势、小米汽车安稳落地,不再局限于“性价比”单一叙事的小米,已走出了近些年的低迷,重拾增长逻辑。 而这其中,除了国内市场的稳步发力,海外市场亦正不断为小米补充动能——从智能手机到IoT矩阵,再到未来的汽车,小米似乎正在积极讲述着自身的全球化故事。而考验,亦随之而来。 手机出海:以价换量的胜利,与高端化的失语 随着过去三年间挤压的换机需求逐步释放,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智能手机赛道已逐渐告别寒冬,销量稳步回升。在此背景下,一度跌出国内市场份额的前五行列的小米,国内出货量已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营收475亿元,同比增长13.9%;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2%至14.7%,排名升至第四。 可即便如此,现阶段的小米在国内高端化战役中的处境,仍较为严峻。 以10月末的国内手机厂商旗舰大战为例,相较于重注影像的vivo、“果味儿”十足的OPPO以及AI甚强的荣耀,小米15系列略显“中庸”,缺少长板。而小米一贯的性价比打法,则随着小
小米海外,闷声发财
avatar光子星球
11-20 18:03

SHEIN,时尚行业的数字化样本

一条赛道,当它的价值链末端开始出现黑马,意味着行业步入成熟,竞争亦开始走向纵深。 近日,借着跨境之风冲刺纳斯达克的物流企业,便是跨境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国内电商高举反内卷大旗的时候,海外亦不遑多让。而流量至上、极限低价等简单粗暴的“直拳”打法将逐渐失灵。 这时候,仰望星空已于局内玩家没什么益处。回望脚下,回头解决过去扩张时期遇到却绕行的种种难题,才是进一步打开增量的“结构性机会”。 值此情况下,不得不提SHEIN依靠创新与品牌,在全球服装时尚领域的异军突起。近日,据外媒报道, SHEIN成为法国第二大服装与时尚品牌,几乎与ZARA持平,甚至有机构预测SHEIN将很快完成对后者的反超;在日本市场SHEIN甚至超过了本土国民时尚品牌优衣库。 这便是SHEIN解决的第一个国内时尚品牌崛起难题——一点点啃下传统国际时尚品牌发源之地的市场。 攻坚战的成功亦反映在全球市场中,根据数据分析网站Similarweb数据显示,SHEIN成为2024年9月以及第三季度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服装与时尚品牌,第三季度流量份额占比为2.68%。而NIKE、H&M、ZARA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位居SHEIN之后。 不难发现,虽然SHEIN去年中开启了自主品牌+平台双引擎模式,但其并未择轻避重,借力广泛接入的第三方商家而放松自主品牌的优势巩固,而是更为精细地专注于供应链的产业升级。 平台的增长,亦是供应链反哺的外化。在“小单快反”模式之下,服装产业持续迭代,而其他更多产业带也被SHEIN带动起来进行数字化升级。  服装人走出尾款怪圈 从展台到橱窗再到人手一台的智能机,无论展示媒介如何流变,时尚的本质是始终是供应链管理。在这场“唯快不破”的战争中,小单快反与数字化柔性制造一直是SHEIN的底色与牢固的护城河。 库存是最为直观的展现。 基于供应链以及更多流通环节在线化的同步与实时传递,SHEIN自
SHEIN,时尚行业的数字化样本

阿里云的野心,转让给了AI

“充值办会员”是Tony老师的杀手锏,理发店项目的原价与会员折扣价总能让消费者慷慨解囊,更何况储值金额越高,赠送的额度和折扣力度也越诱人。 如果将这种商业模式套用到前沿又极客的云与AI,Tony老师摇身一变为云厂商,而那些薛定谔回应的AI公司,则成了财大气粗的消费者。 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万物等AI初创公司都经历了多轮融资。高达数百亿人民币的估值,仿佛梦回预制菜。 这些AI初创公司从云厂商手里仅能拿到一部分现金,余下部分只能以云额度消耗,如同剪了最fashion的发型后,怒存十几个小目标。 对于云厂商而言,“现金+云额度”的组合方式参与投资,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一方面推高了标的的价值,又增加了一位云大客户,做厚收入。另一方面,无论AI公司兴亡与否,云厂商都能从云额度中回收一部分款项。 而对于标的公司来说,存储的云额度既降低了模型训练推理成本,也通过兑换估值提升其在牌桌上的赢面。 “我用的云是阿里云” 大模型浪潮来了以后,阿里云有两大爱好:推销充值卡和找代言人。 作为一名专业的Tony老师,推销要讲究策略,不能上来就空手套白狼。于是,阿里云开始执行先下饵料后收网策略。 从去年到现在,以阿里相关名义的投融资共发生了六笔,所披露金额达135.4亿元人民币。短期内,这是一笔“远火解近渴”的买卖,阿里害怕错过未来机遇而选择现在以投资的方式押注,AI公司则获得原始启动资金,迅速占领市场晋升为独角兽行列。 (光子星球制图) 阿里出手后的金额和投后估值高得吓人,本质上是一种左手倒右手的戏法。其承诺高价入手AI公司,实际上是给AI公司推销办卡。卡里包含两部分预支额度,一部分是云计算的可支配额度,只要上述公司及其客户在阿里云上产生消耗,存在账户上的云额度立即被划走,打到阿里账户转变为了新的收入。剩下的部分才是阿里真金白银给出去的钱,也是AI公司能够用作日常经营的金额。
阿里云的野心,转让给了AI

丁磊做梦,网易买单

有的公司是业绩越不理想,创始人越要站到台前,也有公司是业绩越不理想,创始人越要隐于幕后。  去年末,网易旗下《蛋仔派对》《逆水寒手游》等爆款连出,春风得意的网易CEO丁磊在《永劫无间手游》试玩会上当场“任命”一位玩家成为网易股东。刚过去不到一年时间,丁磊却变得有些大隐于市——在最新《2024胡润百富榜》中,他是三位将游戏作为主业之一的企业家中,唯一一位财富负增长的。  11月14日,网易发布2024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网易本季度营收263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游戏板块的收入同比减少4.2%至209亿元。此前一向表现较好的利润方面同样不算乐观,本季度网易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减少16.7%。  不论是公司还是游戏产品本身,以“快照”式的视角观察都有失偏颇。网易本季度的表现相对低迷,不乏去年同季度《巅峰极速》《逆水寒》手游先后大爆所带来的高基数原因。  另一方面,本季度网易递延收入同比增长9.55%,游戏行业的周期性同样会在往后季度有所释放。但不可否认,其营收与利润双双走弱的背后,是今年的新游未能似去年一般跑出来。与之相对的是,本季度网易的营销费用依旧高企,财报显示该项费用为93亿元,同比仅微降1亿元,环比口径上不降反增。  降不下来的营销费用,背后是居高不下的高获客成本。再细品其长期以来在玩家群体中“又肝又氪”的刻板印象,这不过是成本侧对商业模式的桎梏——唯有拉高产品的ARPU,才能覆盖获客成本并实现盈利。  202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下,网易步入承压的多事之秋,丁磊也不能像去年一般信马由缰了。  营销的迷思 风水轮流转,去年“抢跑”,今年“还债”。一直为业内外用以形容腾讯的青黄不接,这次轮到了网易头上。相比于腾讯《DNFM》大爆后《三角洲行动》接棒,网易的推新节奏确实因为去年亮了太多大
丁磊做梦,网易买单

京东没有“书”

“若无必胜的信心,则战争必败无疑。”73年前麦克阿瑟曾雄心勃勃地讲出这句话,可惜不久之后败给了人民军队。 早在3月,刘强东定下了三大必赢之战,分别是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即时零售。三大必赢之战中,“内容生态”被排在首位。“必赢”既有誓师性质,也道出了京东希望彻底解决内容短板的迫切之心。 11月14日,京东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单季度实现收入2604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京东零售收入2250亿元,同比增长6.1%。 直到5月,京东才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投入资源,这场内容生态之战才总算从直播扩散到了短视频。刘强东口中的内容生态包括图文与短视频、直播两个部分。618以来,技术驱动的数字人直播与模式驱动的采销直播成为京东内容生态声量最大的板块。 同热闹的直播相比,图文、短视频反而略显温吞。 早年,拼多多与淘天搭建内容生态、培育用户习惯的方式都比较简单粗暴。 拼多多采用红包,而淘天不仅补贴,还引入明星。“虽然能快速起量,但流量导向都不是商品本身,效率较低。”上述人士表示,京东希望将流量直接导入给商品,短期更看重DAU——渗透比杀时间更重要。 用多巴胺补齐内容短板? 3C是京东的基石,也是京东自营体系最容易发挥优势的赛道。第三季度,京东3C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2.7%,止跌企稳。 购买3C的消费者,需要充分的内容供给作为决策参考。在采销直播不断碰瓷头部主播,获取流量的同时,京东也试图强化、丰富信息流供给,如在“逛”页面上线“评测”频道,并引入数码KOL,可随后并没有进一步加码。 “刘强东主张大干特干评测与穿搭,但5月份策略上有调整。”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京东内容生态基建相对薄弱,需要分阶段、一步步完成,当下首要任务是建立用户“在京东刷短视频”的心智。 按照目前情况看,京东内容生态构建大致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先扩大覆盖,提升DAU,然后引入达人,完善创作者
京东没有“书”

飞猪等来了自己的风

现代物候学认为,气候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变化,并通过整体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灵。反过来说,如何对抗“天时”,亦是人类能动性的绝佳体现。   好比不相信淡季的在线旅游,今年集体“移情”双11。   过去,11月到次年4月基本上属于旅游行业的“农闲”期,产业链中不少生态角色对忙完国庆就“开摆”习以为常。今年却是截然相反,各大在线旅游平台开卷双11这个营销节点,仿佛国庆这个出行高峰不过是一次盛大的开幕式。   早在国庆前,携程便定向邀请部分用户“先囤后付”功能,让用户可以在授信额度内“囤”预售酒旅套餐,其双11大促亦提档至10月14日开启。在推动用户“囤旅游”这件事上,抖音、美团同样推出了自家的信用功能,双11顺理成章成为在线旅游玩家争夺的一大赛点。   不过, 前述几位并非将双11引入真正引入酒旅的Game changer。相比于近几年才开始花力气折腾双11的OTA平台,小个头的飞猪才是这场旅游行业“先锋实验”的发起人。     2013年双11,淘宝天猫双11支付宝交易额(当时的GMV统计口径)是350.19亿元。彼时从PC网购走向无线网购是最热门的话题,京东、苏宁等纷纷高举高打加入战斗,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货到付款”也刚刚诞生。刚刚由支付宝航旅业务和淘宝旅行类目整合成独立事业部的“淘宝旅行”引入了一种叫“酒店套票”的产品,即对一些五星级酒店做招商,将其多个房晚的使用权打包成一个房券产品,放到淘宝的流量池里去销售。这是“囤旅游”的雏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产品看起来都更像一个电商的产物,在连年刷新成交数字的大促里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但时至今日,在消费结构和产品体验的共同催化下,“囤旅游”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趋势。   数据显示,2024年飞猪双11开售仅53秒,活动商品总
飞猪等来了自己的风

腾讯音乐的底气,从何而来?

11月12日,腾讯音乐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腾讯音乐总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6.8%;调整后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29.1%。总收入、调整后净利润稳步上行的腾讯音乐,交出了一份颇具分量的答卷。 如今,互联网人口红利式微,互联网平台们的增长逻辑也必须发生变化。相比从前一股脑地追求“量”的增长,如今对增长的追求更为实际:“量“与“质”共同驱动下的增长,才更加稳定、扎实。 腾讯音乐似乎深谙其逻辑,基于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的内在驱动,腾讯音乐已逐步建立了新的增长秩序,为在线音乐赛道写下更深的注解——当纯粹的规模增长不再是制胜法宝,深挖用户价值成为了高质量增长的硬核逻辑。 不只看“量”,回归均衡增长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20.4%;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为38.4亿元,同比增长20.3%。 纵观腾讯音乐第三季度财报,整体表现仍延续着此前数个季度的态势——重心回归音乐后的腾讯音乐,社交娱乐业务在多番调整后企稳,在线音乐业务增长势头显著,已然成为了自身增长的核心牵引力。此外,本季度也是腾讯音乐自2023年Q3社交娱乐业务大调整后的首次总收入同比增长转正,后续社交娱乐收入所带来的影响有望继续淡化。 只是,纵使是势头正盛的在线音乐业务,逻辑亦有所变化——在不确定性充斥各行各业的背景下,继续盲目追求规模已难以带来高质量增长,回归“量”与“质”的均衡耕耘才是增长本质所在。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达1.19亿,同比增长15.5%。客观而言,相比前几个季度的快速增长,已经拥有亿级付费用户的腾讯音乐如今付费用户数的增长趋势已趋于平稳。毕竟,在线音乐市场已从单纯的增量扩张,转向更为精细化的经营。 背后的逻辑在于,在已成规模的市场中,20%的高价值用户往往贡献了80%的
腾讯音乐的底气,从何而来?

新荣耀的第五载:一种爆单、一次飘红与一场大捷

双十一的硝烟已然散去,战鼓声渐远,但江湖余波依然未平。  2024年的双十一,跨越了10月14日开启的长周期,成为史上最漫长的电商购物节。而这场旷日持久的电商狂欢,有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消费生态的深刻嬗变。  过去,双十一是价格战争的主战场,商家竞相“内卷”,消费者只关心“便宜”,几乎每一品牌都在低价的引力场里内卷与自我膨胀。然而,今年双十一从整体趋势来看,透着截然不同的气息——用户不再盲目追求低价,而是更加理性与审慎,更多关注产品是否契合需求、是否具有品牌背书等。  此番变化,迫使各行各业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主张,手机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当“性价比”不再是电商大促中的唯一王牌,品牌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竞争中突围,成为了不可回避的命题。 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荣耀在2024年双十一中,用全线飘红的成绩单,打出了市场突围与高质量增长的漂亮一击。  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荣耀Magic系列直板旗舰、折叠屏家族、穿戴家族等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荣耀Magic7豪夺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新品手机销量冠军,平板家族GMV同比增长超70%,穿戴家族则实现了超130%的翻倍增长。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荣耀四年来潜心耕耘、厚积薄发的结果,亦是其品牌价值和战略定力的最佳注脚。  荣耀全线飘红背后 通常,在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欢节里,数据增长往往容易被喧嚣与噪声所稀释,毕竟经过多年洗礼,用户早已对增长数字感到麻木。但事实上,荣耀今年双十一全线飘红的战绩背后,其实并不容易。  现阶段,智能手机行业正缓步走出寒冬,逐渐恢复元气。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2%,且已连续四个季度保持正增长。这无疑为行业复苏注入了更多动力。  然而,在双十一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智能手机赛道内部却依旧充
新荣耀的第五载:一种爆单、一次飘红与一场大捷

双11,这批商家找到了新变量

辗转过多个平台,对于陈十五这样喜欢穿搭的00后女生而言,把兴趣变成线上生意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她成立的品牌“陈十五”定位韩系甜美风格,关注25岁到35岁打工人的生活方式与日常。2022年开了第一家网店,近两年她发现线上经营越来越需要内容供给,并注意到内容社区的新机遇。差不多同一时期,包括家具品牌思纳博、户外品牌BEIN SPACE,以及诸多家具、美护、潮玩等商家也不约而同地开启了新尝试。 这些个性化、有创意的产品,在以搜推为主的流量大潮之下,往往没有太多机会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双11这个节点上,无处不在的广告不仅让那些灵魂有趣的商家无所适从,也让一些不止期待商品本身功能属性的消费者感到审美疲劳。尤其是服装、美妆领域,搜索与推荐难以洞察许多外观之外的价值。 美团王兴曾说过,每一次消费决策如同投票,深层的意思是指交易不止是货币流转,亦非商品从B到A的物主变化,背后还包括信任积累、审美趣味,乃至价值观的认同。传统手段要么是信息流在量上的堆砌,要么是直播间里时间的浸淫,甚至不乏剑出偏锋者,制造人设与IP。 交易本身因为人的介入,显然不局限于物物交换,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认同。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双11我们看到平台与商家都试图在价格锚点之外,寻找新的支撑。 淘天强化会员体系、将直播做更细分的分类和运营,京东在巩固虚拟主播与采销直播之后,还在填充短视频等内容,后发者如小红书也在社区之上,试图用“生活方式电商”生态,为商家和用户找到新的购物场景和体验。 把双11购物变成“生活复现” 对不少家具品牌而言,线上经营不仅要面对其他大流通品类一样的问题,且还存在交易链路长、复购率低、审美趣味复杂,缺乏有效的线上转化手段。八年的货架经营历程中,家具品牌思纳博的主理人赖尚波发现了一个问题:用户的讨论远超购后评论。“有意向的用户会问已购用户优缺点,对于纯粹电商商家来说,这种单向沟通方式有问题。
双11,这批商家找到了新变量

走过16年,双11仍是品牌大杀器

双11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天用户平台总裁吴嘉曾表示,“我们预期今年的双11,应该会是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对于此我们是有信心的。” 我们在大促前接触到的品牌与快递公司,大多也给双11预设了乐观预期。 “双11前跟大客户预沟通时,今年双11的计划都是增长,增幅远超过去年同期。”华南某快递大客户经理表示,尽管增量很高,但由于周期相对较长,快递峰值强度并不高。 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0月21日-23日(第一波预售发货),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约为19.2亿件,同比增长48.7%;投递快递包裹约为16.55亿件,同比增长29.5%。其中,10月22日揽收快递包裹7.29亿件,同比增长74%,刷新单日业务量纪录,今年双11全网消费强劲。 从各平台发布的战报明显看到,消费力集中在品牌侧释放。 以天猫为例,双11开启至31日当晚,累计373个品牌成交破亿。其中,各行业的大牌商品增长明显,美妆、服饰、数码、电器等类目的国际和国货大牌集体回归排行榜前列,预示高客单价的消费“天花板”上升,全价格带的消费活力提升。 无论淘宝天猫,还是京东、抖音电商的战报中,品牌增速尤为显眼。多家品牌线上运营表示,今年双11的增长可能是近几年最快的一年。品牌爆发,驱散了价格阴霾,也回应了品牌与平台长期策略的坚持。 从2009年27个品牌开创首个双11,天猫一直是品牌寻求增长的核心场域,到今年第16个年头,在互联互通、家电国补、平台体验升级之下,品牌再次站到了C位。 品牌何以杀回双11? 同样是大促,下半年双11的客单价整体高于上半年的618。 服饰方面,618集中在客单价相对较低的夏装,双11则集中在客单价更高的冬装,比如羽绒服。今年10月,国产机品牌陆续上新,与稍早发售的苹果同台竞技,亦是手机消费最重要的节点。 与618不同的差异,也让消费行为发生巨大变化,例如高客单价消费通常的情况是
走过16年,双11仍是品牌大杀器

荣米OV的“果味”十月

随着智能手机赛道多年的积雪渐渐消融,机圈亦在双十一大促期间,回归了久违的热闹。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3%,连续四个季度同比增长——距离国内手机市场近五年来的首次年度增长,已指日可待。   在此背景下,vivo、OPPO、小米、荣耀、一加接连召开产品发布会。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手机厂商似乎更显着急,战争的火药味似乎更加浓烈。   10月14日,vivo发布新机vivo X200系列;10月24日,OPPO发布OPPO Find X8系列;10月29日,小米15系列登场;10月30日,荣耀端出了自家新机荣耀Magic 70系列;而就在荣耀发布会的隔天,一加旗舰亦如约而至——发布会密度之高,令人目不暇接。而各家旗舰,亦都纷纷亮相,大秀肌肉,颇有“白刃战”的意味。     避开华为,互拼刺刀   不同于往年,今年10月手机发布会的异常热闹,带有一丝诡谲——手机厂商似乎都有些着急,争先恐后将菜端上台桌。   一个简单的例子,通常,一款新机的“神秘面纱”,往往会等到正式的手机发布会才会揭露,在此之前大部分参数基本都靠供应链爆料。   而当下,发布会几乎成为了摆设——某些产品,在新品正式发布前一周便已出现开箱视频,全面“裸奔”,只剩价格吊着最后一丝悬念,留到发布会揭晓。也因如此,部分厂商因发布会过长、没新的看点,引来不绝的吐槽声。   荣米OV今年肉眼可见的急迫感,表面原因或许是在双十一大促期间抢占身位,但背后,或许亦有着回归的华为所施加的压力在作祟。   据悉,华为Mate 70系列将于今年11月登陆市场,且据供应链爆料,华为Mate 70系列计划投产数相较于Mate 60系列增加近50%,备货量远高于去年。
荣米OV的“果味”十月

当AI搜索开始赚钱养家

近期,在GPT-4o创造的新范式影响下,月暗、智谱、Perplexity和OpenAI相继上线了AI搜索推理功能。 与此前“大海捞针”不同,最近更新中AI搜索长了“脑子”,在面对问题时,能像人一样先拆解步骤,再精准搜索,最后呈现答案。 根据“知识管理模型”,数据本身无序且缺乏意义,只有向上进化为信息、知识、智慧才能具备价值。信息解决了“What”的问题,知识解决了“How”的问题,金字塔最顶端的智慧应对了“Why”的问题。以此进化逻辑来看,CoT(思考链)加持下的AI搜索已经开启了2.0时代,从信息聚合走向规律总结和辅助决策。 用户对AI搜索的依赖程度超出了预期,Perplexity宣称其每周能处理1亿次查询,每月能处理约4亿次。从巨头手中抢夺用户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AI搜索在商业化上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国外最新报告显示,随着AI搜索的发展,谷歌搜索广告市场份额十年来首次跌破了50%。 无论新老玩家,都盯上了谷歌们留出来的“蛋糕”。目前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效仿谷歌做通用型AI搜索工具,向C端售卖使用权,向B端出售广告席位和创建AI搜索能力;另一种以应用为载体,将AI搜索能力嵌入场景中,欲绕过搜索引擎中间商,自建分发渠道和数据入口。既能通过搜索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感,提升付费可能性,也能防止中间商赚差价,增强盈利能力。 月暗大搞饥饿营销,疯狂上分,怒刷“国内首个4o搜索”存在感;靠Talkie赚到回头钱的Minimax,将精力放在了AI应用的搜推上;就连一向温吞慢热的微信也在求变,灰测AI问答功能,打通混元与微信间的生态。 “越是共识,门槛越高”,有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普遍看好AI搜索,才加大了竞争,“如果不突出,还是选谷歌“。 搜索+深度推理=? 深度推理模式下的AI搜索对拆解、分析能力的需求,远远超越了“搜”这个动作本身,搜推的底层逻辑嵌套在了寻找和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当AI搜索开始赚钱养家

瑞幸加速,星巴克倒车

美东时间10月30日盘前,瑞幸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01.81亿元,首次单季收入破百亿,同比增长41.4%。在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营业利润为15.57亿元,营业利润率为15.3%。 三季度,上线下午茶起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消费行为上看,咖啡消费集中在上午,而下午茶则覆盖了下午。从财务上看,下午茶完全是一个“加分项”,开辟新品类的成本极低,门店与设备摊销与咖啡业务共享。 浦银国际曾指出百胜中国的四个护城河:强大的品牌护城河、一流的产品创新与本土化能力、发达的线下门店网络与外送能力、广泛的受众群体与巨大的下沉空间。这四条与当下的瑞幸高度类似:极高的品牌号召力、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庞大的规模优势,是行业为数不多具备盈利能力的企业。 尽管门店扩张与低价策略短期造成了一定的盈利压力,但在三季度因为上线下午茶与多个爆款联名活动而得到缓解。瑞幸扩张越凶猛、价格战打得越持久,反而活得更好,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则出现了下滑。 门店、低价、产品三步曲 “门店扩张”与“低价策略”是瑞幸当下最显著的特征,而丰富的产品策略则将上述优势进一步放大。 财报显示,瑞幸门店扩张仍在继续。截至三季度末,净新开门店1382家,门店总数达到21343家,其中自营门店13936家,联营门店7407家。早在7月,瑞幸第20000家门店在北京正式开业,门店数翻倍仅用了13了个月,第三季度线下门店网络规模仍在高位增长。庞大的门店规模与同期的“低价策略”共振,助推瑞幸市占率增长。 单看门店扩张,其实有利有弊。 好处是品牌能够覆盖到更多区域,从而加速占领消费者心智,同时依托庞大的门店网络,更容易实现新品爆发。三季度上线下午茶,联名黑神话等动作,迅速反应到收入中,门店扩张功不可没。 弊端在于,门店密度的增加不可避免会带来同店销售额的下滑。今年前三季度,瑞幸直营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分别出
瑞幸加速,星巴克倒车

低端之痛,雷军不想再重复

“我在《地平线》里都不敢这么开!”   B站上小米官方账号发布的SU7 Ultra原型车纽北赛道一镜到底视频,短短几小时就吸引了数十万用户围观。   10月29日,凭借总马力高达1548PS的双V8s加V6s三电机系统(其中V8s为小米完全自研),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伯格林北环赛道首秀中,以6分46秒874的官方认证圈速成绩,成为全球最速四门车。     赛道成绩,毫无疑问是汽车工业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也是顶级豪车的“必修课”。小米汽车这个后起之秀,短短几年做到如此成绩,可以说给了全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意外。   当晚的小米15系列新品发布会上,SU7 Ultra量产版代替以往的小米旗舰手机,压轴亮相。作为一款明年3月才正式发布,且预售价高达81.49万的车型,SU7 Ultra预订开启10分钟后,小订量就突破3680台。   此前高盛预测,小米SU7 Ultra在2025年销量将达到4000台。从小订数据来看,SU7 Ultra或许在正式上市时就将提前完成这个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车企也曾打造过赛道成绩出色的超跑,但最终能成功实现量产的却寥寥无几,SU7 Ultra的落地证明了小米的技术并非空中楼阁。   赛道之外,小米的产能爬坡和智驾成绩也在“加速”: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SU7在10月已完成两万台的交付,超过Model 3成为中大型轿车月销量第一名,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十万辆的交付目标。而“全国都能开”的城市领航智驾将于10月30日进行全量推送,端到端大模型和VLM视觉语言大模型也将在11月底定向邀请内测。     从最初的性价比“平民机”一路走到现在,小米正在努力摆脱低端标签,如今纽北征服者的身份,成为了“为发烧而生”的最好注脚。小米汽车不想
低端之痛,雷军不想再重复

飞书上浮,钉钉下沉

中国的to B软件发展缓慢,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分布是头部很大,尾部很多,但腰部企业很少。 王慧文在多年前对企服市场的判断有如一道魔咒,要求大多数企服企业必须上浮或是下沉,才能定位到足量的客群与市场,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仅协同办公三巨头来看,除了背靠微信私域护城河的企微外,钉钉与飞书的路径均在相似中走向了分化。 相似的是,两者均在死磕AI的路上,将低代码作为底层重要的落地载体。钉钉布道低代码多年,本就是钉钉开放生态中的底层设计;反观飞书,其明星产品多维表格本身就是低代码的一种落地形式,而亮相于今年飞书大会的多维表格数据库与低代码平台则可被视作是AI+低代码的进一步落地实践。 不同的是,一贯奉行开放生态的钉钉兜售能力,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下沉,在普惠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而从未放弃all in one的飞书兜售工具,不可避免地上浮,试图以极致工具提效来做高客单价。 这一点,我们自两者不同的定价模型中可窥一二:钉钉按组织收费,而飞书则是按人头计算。以基础付费为例,200人的组织便是分水岭。 愈发明晰的路径分野,指向了钉钉与飞书各自的“舒适区”。 PaaS让步aPaaS? 大厂做to B都是有基因的,马云那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催生了堪称最成功的“PaaS生态”淘宝,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钉钉成为时下用户最多的协同办公产品。 海量的用户分属不同群体,对应着的是极为复杂的落地场景,这意味着打造一个满足所有人的通用产品基本不可能。另一方面,作为协同办公龙头,钉钉是为这个市场做出完整用户教育的先行者,在投资人眼中,它同样承载着这个市场想象空间的上限。 “如果中国企业更愿意为办公软件付钱的话,必然发生的变化是钉钉一定更赚钱。”按照这个逻辑,规模化成为钉钉故事里的主线,底座定位与开放生态亦由此衍生。与其自己越做越重,不如开放生态让合作伙伴一起做大做强。 钉钉的低代码也是该逻辑下的产
飞书上浮,钉钉下沉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