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客出行
探客出行
读懂中国智能出行产业
IP属地:未知
3关注
355粉丝
1主题
0勋章

出走电动化多年,奇瑞归来仍是少年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一则“强制加班”的新闻,将奇瑞汽车送上了热搜。 日前,界面新闻报道称,一位认证为“奇瑞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奇瑞汽车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 他表示,公司要求每周加班时长需大于20小时并且没有加班费,仅补贴10元餐补。另外,员工加班调休时间严格限制,部分部门禁止调休申请、禁止请假,还会依照加班时长进行末位淘汰。 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奇瑞汽车每个部门加班时长没有明文规定,均由部门领导制定,仅限在各个部门群里通知。但据上述员工透露,部门领导会查看工时情况,并且在周例会上批评科室内工时排名靠后的员工,员工的绩效工资也和加班时长相挂钩。 这场汽车市场的内卷“战火”,最终还是“烧”到了车企的员工身上。加班、禁止调休、末位淘汰,任何一个词语,都足够刺激打工人们长年累月工作下敏感的神经。 在外界看来,强制加班一方面暴露了产业内卷压力的内部转移,另一方面则是展现了新能源时代下,奇瑞的焦急。 今年年初,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不断“击穿”新车的底价。内卷和降价充斥着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车企们的焦虑也更胜以往。 许久未出现在人前的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也走进直播间,卖力营销奇瑞新车。多位行业人士感叹,如尹总这样的汽车老兵,也不得不走到台前,为了销量“拼命”。 董事长尚且如此,整个企业的境况可以想见。在不可避免的市场压力下,员工们也被迫承受着价格战的压力。 在今年4月进行的奇瑞星途星纪元ET测试直播中,尹同跃首度暴露了奇瑞的野心:到年底希望能够看到比亚迪的背影,成为新能源的第二名。 目标越大,压力越大。即便瞄准的是比亚迪之后的第二,奇瑞的急切感也更胜以往。 在日渐丰富的产品簇拥下,今年上半年奇瑞的产销量突破新高。但在这样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刻,奇瑞缺乏爆款能力、新能源难以突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朝着目
出走电动化多年,奇瑞归来仍是少年

手机大厂造车,在智能座舱找到舒适区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彻底站上了天平的另一边。 在今年上半年的北京车展上,来自国外汽车品牌的工程师围满国内的智能电动车品牌展厅,争相学习智能车机上的经验。 好似一个轮回。曾经的中国汽车产业,在产品设计方面仰外资品牌的鼻息,不得不通过合资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如今,合资的情形再次重演,不过变成了外资品牌争相与国内车企合作,寻求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发展良方。 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中国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所引领的智能化体验,已经成为如今电动车技术革新的最佳展示。 在这场智能化的下半场竞赛中,从车企到产业链的供应商都摩拳擦掌,展示中国企业应对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实力。作为智能车机的另一输出端,手机厂商通过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的手车互联模式,在这场军备赛中已经掌握了先决优势。 “看到如今华为赋能、小米制造、星纪魅族加持的多款新车热销,足以看到手机厂商在智能化领域的优势。”产业观察人士如是说道。 确实,多年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的手机厂商们,无论是场景交互体验,还是灵活打造软硬件方案上,都有着更多的实践经验,也有着更快的落地速度。 在日前星纪魅族举办的沟通会上,星纪魅族副总裁彭翻透露,其无界智行开放平台2.0将于今年年底上线,为车企提供一整套定制工具,帮助车企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选择座舱方案。 以“华小魅”为代表的手机大厂进军汽车领域,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舒适区。 1、从手机到汽车,顺势而为 “当我手机屏幕投影在车机屏幕上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小米给我带来的车机互联的惊喜。”张明(化名)在首次试驾小米SU7之后,即发出了上述惊叹。 作为一个专业米粉,张明自用的电子设备、家用的互联设备,全都是小米生态。这种手机与汽车所带来的智能互联体验,也成为其最终选择小米SU7的加分项。 事实上,作为唯一一家直
手机大厂造车,在智能座舱找到舒适区

海外关厂、业务瘦身、上市未果,蜂巢能源还能挺多久?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5月24日,距离北京9233公里外的德国勃兰登堡州,产业工人们收到了来自中国客户的停建通知。 这家客户便是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据多家媒体报道,蜂巢能源宣布已暂停其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第二家电池超级工厂建设计划。 早在2022年9月,蜂巢能源就宣布了将在德国建设第二座海外电池工厂。而第二工厂正是为了弥补第一工厂建设的延误。双双受制于当地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蜂巢能源苦等多年的德国工厂计划变得遥遥无期。 命途多舛的不仅仅是海外布局。 2023年底,彼时号称科创板最大IPO项目的蜂巢能源主动撤回其IPO申请。对于主动撤回申请,蜂巢能源表示,公司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公司及公司股东的最大利益为重,决定撤回A股申请,并考虑启动其他融资方案。 一年多的准备,化为泡影。蜂巢能源策略性撤回,无不让外界感受到这家二线动力电池制造商上市之路的艰难。 事实上,细数国内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上市坎坷的情况并不多见。作为中国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动力电池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高估值产业。 但也有业内分析人士坦言,成立时间较短、大客户依赖等症结,或将是蜂巢能源IPO遇阻的原因。 国内国外的双重阻力,最终让蜂巢能源陷入了两难局面。 1、走出去,难 相比于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内卷程度的不断升级,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瞄准的沃土。自去年以来,包括蜂巢能源在内的一众动力电池厂商不断加快出海步伐,发布出海建厂计划。 但出海之路,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欧洲市场是蜂巢能源出海计划的第一站。 早在2019年,蜂巢能源就对外宣布斥资20亿欧元的欧洲建厂计划,并计划与大众、宝马和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合作并进行业务洽谈。在随后的2022年,蜂巢能源再度宣布其在欧洲建设第二座海外电池工厂的计划。 此前,就有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
海外关厂、业务瘦身、上市未果,蜂巢能源还能挺多久?

电动化“赌徒”,上汽奥迪难改命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面对电动化这场快速而狠戾的淘汰赛,奥迪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探客出行」从销售终端了解到,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的愈演愈烈,针对多款热门车型,奥迪在多个地区进行大规模让利降价,最高优惠幅度近30万元,中低端车型的降价也高达10万元。 “大家都在赔钱卖车。”面对价格战的冲击,一位奥迪销售人员坦言,谁不降价,谁就得“死”在沙滩上。 事实上,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这几年,曾经的豪华品牌代表都逊色了许多,再也不复往日“躺着就能赚钱”的场景。诸如奥迪这类的头部品牌,也在电动化的整个进程中扮演着落后者的角色,尤其是“新人”上汽奥迪。 不同于一汽-大众奥迪扎根中国市场36年、颇具底蕴,上汽奥迪的成长期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野蛮生长、优胜劣汰的三年。 潮水之下,上汽奥迪可谓关山难越。 数据显示,奥迪2023年在中国市场交付新车72.9万辆,其中一汽-大众奥迪贡献了超过95%的市场份额,上汽奥迪的份额不足5%,新能源车销量更是少之又少。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就“迟到”中国市场已久的上汽奥迪,错过了太多。 “三年过去,上汽奥迪没有推出一款全新开发的纯电车型,在平台搭建、整车研发路径也没有成熟的规划。”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直到今年5月份,上汽奥迪针对电动化的布局才堪堪落地。5月20日,奥迪与上汽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宣布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联合开发正式启动,双方将基于这个新平台,共同为上汽奥迪开发多款豪华智能电动新车。 但时至今日,全新的电动平台早已不再是稀罕事。全面向中国市场靠拢的上汽奥迪能否在电动化上翻身? 1、苦等三年,电动化终加速 生不逢时,是国家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于上汽奥迪坎坷发展的评述。 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2800万辆。与产
电动化“赌徒”,上汽奥迪难改命

掀了桌子的神龙汽车,赔本赚吆喝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已经在东风雪铁龙门店工作两年的陈林(化名),最终还是迫于压力,转投到了如今火热的造车新势力门下。 “时代变了。”陈林感叹,曾经红极一时的法系车品牌代表,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在被“抛弃”,只能靠降价求生,一降再降。 身为销售的陈林,在终端的感受最为真实。“十万出头的车型,优惠3万都没人买。”陈林表示,虽然雪铁龙降价幅度大,但是大部分人都是看热闹,真正买车的人没几个。 曾经降得有多“爽”,现在“摔”得就有多惨。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的神龙汽车再合适不过。 在新能源时代落后的神龙汽车,已经将降价视作跟进市场变化的唯一反馈。早在2023年3月,神龙汽车以旗下东风雪铁龙C6的降价,打响了当年整个市场价格战的“第一枪”。 从无人问津,到几乎家喻户晓,东风雪铁龙以高达9万元的最高优惠幅度,让市场感受到了这个品牌降价求生的决心。 “21万的雪铁龙我爱搭不理,12万的雪铁龙我半夜排队。”大幅降价在社交媒体的热度发酵下,引发了大规模关注,大批网友涌入东风雪铁龙的线下门店和直播间。 然而,一片叫好声的背后,看热闹的居多。 2023年全年,神龙汽车旗下的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两大品牌均实现大幅优惠,却仍摆脱不了销量下滑的境地。数据显示,2023年神龙汽车全年销量为8.03万辆,同比下滑35.81%。 据「探客出行」了解,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4家工厂的神龙汽车,已经随着销量压力而被分食殆尽,如今工厂仅剩1家。 在与日俱增的生存压力下,神龙汽车还能坚持多久? 1、“降不到”的底价 传统合资品牌的尴尬境地,从神龙汽车的降价频率可见一斑。降价,似乎成为了神龙汽车唯一的“法宝”。 仅2024年开年以来,神龙汽车就已经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活动。 今年2月14日,借力情人节和中法建交60周年的节点营销,神龙汽车发布公告称,针对东风雪铁龙
掀了桌子的神龙汽车,赔本赚吆喝

“颠覆者”九号,让智慧移动产业“中国化”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阅夜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用智慧移动能力,持续颠覆短途出行——高禄峰这样定义九号公司。虽然“智慧移动能力”这一词目前在商业圈尚不普及,但九号公司却早已不显山露水地实践起来。 截至2024年5月,九号公司全球累计入网用户超过1600万户,累计入网车辆超650万辆,全球累计骑行里程超193亿公里!如果以绕地球一圈大约四万公里计算,九号公司用户所创下的骑行记录足可以绕地球48万圈有余,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可见,九号公司锚定创新短交通是一条正确的路径,它不仅让九号打开全球化发展之门,更收获了突出的成绩。 近日,九号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特邀代表,出席了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以及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这两场国家级高层会议分别有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出席,可见会议的重要性及规格之高。 在此期间,九号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高禄峰作为中国企业嘉宾,同亚欧工商界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一动态似是向外界发射了一个信号——智慧移动产业走向全球,已在九号公司这位“颠覆者”的努力中照进现实,而九号公司以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为锚,在推动中国智造走向全球的进程中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1、深化新质生产力,为九号插上翅膀 带领自己所在的产业实现全球化,是众多中国企业共同的梦想。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新质生产力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 正如王传福所说:“我们的技术鱼塘里有很多大鱼,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上来”。而随着一条条大鱼跃出水面,比亚迪终于让世界看到了国产汽车的实力。 那么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在「探客出行」来看,其中最关键点在于“新”和“质”。一方面,摆脱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所在产业关键性颠覆技术;另一方面,以创新为主导驱动产业生产力实现大跨步跃升。 而九号公司之所以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智慧移动产业的发展,靠的也正是“新”和“质”。深入观察不难发现,
“颠覆者”九号,让智慧移动产业“中国化”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放弃直营的阿维塔,压力山大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高企的销售成本之下,阿维塔“挺不住”了。 最新消息显示,长安汽车旗下品牌阿维塔正在进行一场渠道改革——其原有的自营门店模式将逐步改为加盟商模式,仅保留城市体验中心。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为了配合渠道模式的转换,阿维塔对直营店的一线员工进行了转换期内相关转岗赔偿,即直营店员工可以选择离职领取赔偿,或选择转入经销商并领取相应的赔偿。在工资待遇方面,阿维塔前期会补贴部分底薪和提成,之后底薪和提成情况由经销商自行决定。 除了快速的渠道变革外,阿维塔的产品端也正经历着焕新。据「探客出行」了解到,根据近期曝光的产品计划,在目前两款纯电车型的基础上,阿维塔将介入到增程路线,推出阿维塔07增程版,新车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一系列调整与转变的背后,让外界开始关注起这家车企内部正在经历的变化。 作为长安汽车内部孵化的新能源品牌,阿维塔手握的是集团最核心的资源,也是业内唯一一家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家巨头赋能的品牌。 “只要阿维塔需要,长安汽车一定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话语,足见长安汽车AII IN阿维塔的决心。 但即便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中,阿维塔也步履维艰。 数据显示,今年1-4月,阿维塔销量分别是7059辆、2457辆、5016辆、5247辆,累计销量为1.98万辆。这一数据,尽管月销量较去年同期提升明显,但对比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而言,仍表现低迷。 面对波光诡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阿维塔的压力依然巨大。 1、直营转经销,阿维塔也挺不住了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直营店、城市体验中心的销售模式,与造车新势力相伴而生。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直营模式下的展厅与品牌体验中心,一度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标配。原本的车辆体验、新车预定、车辆交付和售后维修被主机
放弃直营的阿维塔,压力山大

中国“鲶鱼”,搅动全球激光雷达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这场“肉搏战”中,激光雷达是不可避免的争议焦点。 作为纯视觉智驾路线的拥趸,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多次放话: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毫无意义。 但关于激光雷达到底有没有用,多数中国供应商和主机厂站在了马斯克的对立面。截至目前,激光雷达仍是大部分车企提升智驾水平的重要筹码。 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国产激光雷达厂商从中受益,并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中快速占领高地。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扮演起了“鲶鱼”角色,也引起全球市场的警惕。 今年年初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一份清单中,在美上市的中国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被列入其"中国涉军企业"清单。 虽然被列入清单的企业不会被立即禁止在美国开展业务,但可能会对企业声誉“造成打击”,并意味着美政府向美国实体和公司发出严重警告,与清单上的中企开展业务具有所谓“风险”。 禾赛科技当即回应,该决定错误且缺乏任何依据,并在日前正式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拥有话语权的禾赛科技,选择向不公正待遇说不,“硬钢”美国国防部。 一位从事激光雷达产业多年的观察人士向「探客出行」透露,国内外激光雷达企业在技术路线上不尽相同,但国内领先的几家厂商手中都有相当的技术优势,这已经引起了国外厂商的警惕。 诚然,中国所培育的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目标。激光雷达厂商们也早已过了蒙眼狂奔的时代,更坚定,也更具方向感。 北醒光子市场总监刘毅梵在接受「探客出行」采访时表示,现在仍处于战场的早期,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把产品做好,通过产品去体现安全的价值,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反哺整个行业,体现激光雷达的真正价值。要先把正向循环做起来。这个循环就是通过好的产品形成好的体验,再通过好的体验形成被认可的价
中国“鲶鱼”,搅动全球激光雷达

宁德时代不易,靠直播“卖艺”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宁德时代突然活跃了起来。 先是线上平台更新频率的增加。自2021年7月在抖音社交平台上发布首条视频后,2021年和2022年,宁德时代仅保持着每年2条的更新频率;到了2023年,“CATL宁德时代”官方账号似乎一下打开了“任督二脉”,更新频率一下攀升,甚至配合新品发布时间,做到了日更。 而在线下端,此前几乎鲜有宣传的宁德时代,却悄然出现在了各大机场、高铁站大屏。“神行超充,10分轻松”——这句颇为上口的广告语,配上绿色的背景,让不少路过的人记住了宁德时代,也记住了其新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宁德时代成立以来首次对外投放广告。 对于产业链上游企业来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闷声发大财”似乎成了它们的传统,身为全球动力电池独角兽的宁德时代更是不例外。 然而,市场飞速的进化,已经超出了宁德时代的想象,即便是“链主”,也不能偏安一隅。 诚然,当终端卖车的压力开始传导到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即便是曾经稳坐钓鱼台的电池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所在,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远胜以往。随着整个行业的进步,技术壁垒不再,企业竞赛变得单一且直接:拿下客户。 面向C端,贴近消费者,成为了宁德时代的新选择。 1、走下神坛,走进直播间 常年往来于京杭两地的小涵(化名)突然发现,杭州萧山机场航站楼到达层不知何时起,出现了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的巨幅广告。 整片的绿色森林为基底,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公路。简单明了的背景,让中间书写的“神行电池,10分轻松”广告词更为显眼。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宁德时代主推的神行电池大屏广告就已经悄然在国内多地的高铁站和机场上线,直指终端营销。 不仅如此,如今的宁德时代正进行着一场营销措施的大转变,开始向流量低头。除了日益增多的平面广告外,社交平台是宁德时代活跃的主战场。 据「探客出
宁德时代不易,靠直播“卖艺”

百度智驾十年磨一剑,极越登顶海外权威榜单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何仲 编辑 | 方芳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近日,海外知名咨询公司MHP(曼合普)发表一份关于全球车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方面的评分图谱,根据各公司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表现,将各家集团/品牌放在了不同的象限。图中,横轴为纯电汽车型谱占比,代表公司的新能源化程度;纵轴为软件定义汽车的级别,代表车辆的智能化程度。 结果毫不意外,欧美日系汽车,由于新能源产品推出的不够多,且智能化程度不深,因此主要集中在坐标的第二、第三象限。智能化、电动化表现突出的公司,大部分为中国品牌。其中,极越成为坐标象限中最突出的一个,在智能化方面的纵轴超出所有品牌,可以说是全球最智能的汽车公司。 这里介绍一下MHP(曼合普)咨询公司的背景。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德国,专注于汽车行业的IT项目,在全球共有超过4000名员工。作者长期跟踪全球汽车行业进展,对世界主流汽车公司非常熟悉,也了解中国科技造车、互联网造车。 1、智能化与电动化坐标图,中国车企占据第一象限 其实不仅仅是德国的咨询公司,近年来由于中国汽车行业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发展突飞猛进,海外所有媒体都非常关注中国汽车品牌的进展。甚至有些媒体都为本国行业、媒体感到焦虑,深刻认识到目前在技术与产品上,和中国的差距已经非常明显。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5%左右,而最新的2024年4月新车销售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这意味着每两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渗透率,给了中国极大的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无论是产业链布局、新能源补能基建,还是新能源、智能网联方面的人才储备,中国都独步全球。相比之下,欧洲、日本等汽车公司在新能源的赛道上,起跑线就落后中国公司一大截,产品层面更是让人无法满意。 关于品牌技术认知的变化,在目前已经十分明显。奔驰EQE
百度智驾十年磨一剑,极越登顶海外权威榜单

定制车“杀”入出行圈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一个出行帝国正在诞生。 4月29日,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孵化、定位出行科技平台的曹操出行在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正式向港股发起冲击。加上不久前刚刚在美上市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吉利或将拥有十家上市企业。 一个托起十家上市公司的汽车集团,放眼整个全球汽车圈,都实属罕见。 从1997年吉利正式进军汽车行业计算,仅用37年的时间,吉利几乎构建了一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出行与科技版图。 时间倒回至2005年,以主营汽车业务为支点的吉利汽车在香港上市,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首家上市公司;2010年,名不见经传的吉利更是上演“蛇吞象”,拿下沃尔沃汽车,开始中国车企出海并购的序章。 不仅仅是“买买买”,吉利更将目光放至除汽车外的整个出行产业,摩托、出行服务、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这些都成为吉利业务版图的一环。 截至目前,通过内部孵化和海外并购,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共拥有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钱江摩托、力帆科技、汉马科技、极星汽车、路特斯、极氪、亿咖通在内的九家上市公司。 一路走来,吉利的规模化运作思路,让其企业发展步伐走得更加从容。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在吉利颇为老练的拆分、整合、上市操作下,瞄准出行服务的曹操出行,或将成为吉利上市公司版图的“第十子”。 1、第十家,来了 2015年,网约车“乱战”兴起,共享经济成为行业热词。已经预见网约车发展红利的吉利,趁势孵化出行平台——曹操出行。 主机厂之于出行服务有着天然的优势。背靠主机厂,可以为出行平台在车辆制造、汽车维护和品牌塑造上提供支撑。 因此,在平台打造上,区别于其他出行平台,曹操出行采用的是B2C运营模式,即“新能源汽车+公务车运营+认证司机”的模式,这种自营的车
定制车“杀”入出行圈

五菱无法复制五菱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如果想体会“年轻”二字对于汽车品牌的重要性,细看上汽通用五菱(以下简称“五菱”)的“翻红”就能有更真切的体会。 “我的‘小粉’就像是我搭配每天衣服不可缺少的配饰一样。”在网红博主英子(化名)的日常中,她的粉色MINIEV被她亲切的称为“小粉”。提车后,英子大大小小为车内添置了各种收纳架、座垫、车载香薰等,收纳小粉、为其搭配统一色系的车内装饰,已经成了英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像英子这样的女性用户不在少数。低廉的售价、紧凑易停放的车型、可爱小巧的外观,这些因素集合下的五菱宏光MINIEV成为了不少下沉市场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的通勤家用首选。 (图 / 五菱宏光MINIEV) 从燃油车时代的“神车”五菱宏光,到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网红“剁椒鱼头”五菱宏光MINIEV,再到五菱各种出圈的口罩、螺蛳粉,五菱汽车紧跟社会热点,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年轻化逆袭。 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上市之初,五菱宏光MINIEV就蝉联了9个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并数月超过特斯拉,登顶全球单一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冠军。 五菱宏光MINIEV火得太快了。作为五菱第一款新能源车型,在当时都在追求续航长、空间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五菱宏光MINIEV显得尤为特殊,并凭借高性价比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而五菱宏光MINIEV所在的微型车品类,也一度成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亮眼的存在。 但“神车”五菱的神话并没有持续,小巧的“剁椒鱼头”也不香了。销量下滑、市场被蚕食,成为了五菱所在微型车市场的新代名词。 此前五菱发布的2023年销量快报显示,五菱宏光MINIEV仍旧是主销车型,2023年全年销量为23.79万辆,但却同比大幅下滑41%;另一主销车型五菱缤果年销量为16.78万辆。 今年以来,两大热销车型五菱宏光MINIEV和五菱
五菱无法复制五菱

极越难打翻身仗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时隔四年,北京车展重新回归,万众瞩目。久违的A级车展和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让各家汽车厂商在此次车展上使尽浑身解数。 极越也不例外。 在本次北京车展上,极越公布了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极越07,并在车展上首发亮相。根据此前的信息,极越07将继承极越在语音和智驾上的能力并升级。此外,极越还将在全国200+的城市开通PPA,提升用户出行便利性。 显然,极越正在加快自己的步伐。作为一家新车上市许久都“查无此人”的品牌,极越紧迫感比谁都强。据虎嗅APP数据,自2023年10月上市以来,其月销量分别为594辆、774辆、218辆和167辆。 事实上,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品牌,背后是百度与吉利两家知名企业。 “之前还真没听过极越这个品牌,在市场上没啥声量啊。”一位首次进入极越店内的消费者如是说道。 在如今这个中国汽车史上难得一见的激烈竞争期,低知名度也让极越的终端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极越CEO夏一平都活跃在销售一线,去到销售门店亲自卖车。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了解极越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以及客户真正需要什么。 夏一平表示,极越整体的数据正在发生好转。 但毫无疑问,上市至今的近半年内,极越错失了机会。就在去年上市一个月之后,极越突然直降3万元,从原本的24.99万元降至21.99万元。 尽管背靠吉利和百度“两大金主”,但除了智驾以外,极越似乎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事实证明,消费者对于智驾的认可度远非想象的那么高。有业内人士坦言,消费者认可百度,不代表认可极越。 对于汽车圈的“新人”极越来说,前期失利的情况下,这场翻身仗可不好打。 1、卖不动的极越,一月降三万 “走过路过,来看看极越吧~” 当你路过这家位于北京核心商圈合生汇内的极越汽车体验店时,摆在店中的极越01已经率先跟
极越难打翻身仗

内外销量加速回升,起亚如何制胜新能源时代?

全球销售308.74万辆,同比增长6.4%,总营收为5369.78亿元,同比增长15.3%。这是起亚交出的2023年的成绩单。而在国内市场,悦达起亚品牌通过全域创新转型,2023年全年销量达16.6万辆,同比增长31.2%。 在全球汽车行业价格战硝烟弥漫、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悦达起亚在全球起亚和盐城市政府的支持下,打造的是一条内销外销齐步走的新发展路径,透过2023年的销量数据能够看到,悦达起亚出口销量达8.6万辆,占到了总销量一半以上。 在新能源大潮下,起亚也没有选择逃避,在2023年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战略,开启了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元年。先后推出EV6、EV5两款纯电新车。 随着起亚对新能源市场发起冲击,未来竞争必定会愈加白热化。 1、电动化!电动化!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接近95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也就是说,每卖出3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产销量连续九年为世界第一。 新能源强烈的不断扩容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新品牌,从地产商、手机厂商到家电厂商等,跨界入局新能源的企业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老牌车企加速转型布局,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新能源车型呈现出了一个井喷的态势。 今年年初开始,比亚迪喊着“电比油低”的口号,推动了价格战的进一步升级,几乎所有车企都参与其中,且至今没有收尾的迹象。 尽管市场一片红海,但不能否认的是,汽车市场已经从燃油时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电动化时代。这让很多老牌车企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而起亚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爆发式增长,这个成立于1944年,至今已经具有近百年的传统汽车品牌坚定地掀起了这场由内而外的变革。2023年3月20日的中国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起亚全球CEO宋虎声表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起亚全球战略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起亚全面开启向电动化品牌转型。” 而在近日,他在公开活动中进一步表示:“继2021年成功重
内外销量加速回升,起亚如何制胜新能源时代?

广汽埃安“病急乱投医”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疯狂”内卷中,广汽埃安的紧迫感更胜以往。 4月7日,广汽埃安宣布与滴滴自动驾驶成立合资公司安滴科技。据悉,双方联合打造的首款Robotaxi已完成产品定义,首批L4车型计划明年量产。 此举一出,便被业内人士视作广汽埃安“广撒网式”的自救。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疯狂内卷之中,合纵连横、寻求合作已经成为大多数车企的应对之法。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而猛烈的变化,显然让广汽埃安始料未及。从年初的华为问界,到小米SU7,科技公司加持下的汽车品牌,成为搅动整个汽车市场的“鲶鱼”,将一众传统品牌打得措手不及。 数据显示,今年前3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74153辆,远不及其年销量70万辆、月销量近6万辆的预期。 在整体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广汽埃安却仍承担着盘活集团资产的重任。今年3月,广汽埃安斥20亿收购同为广汽集团旗下广汽三菱的资产,计划将其工厂打造成为年产20万辆的生产基地。这已经是继广汽菲克之后,广汽埃安再度“收编”集团内的资产。 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如今的市场销量,远未达到广汽埃安所期望的高度,产能规划也变得尴尬起来。 过去几年,依靠低价车型,广汽埃安几乎占领了网约车市场的半边天,反观其最初主打品牌高端的埃安LX等车型月销量仅为百辆左右,独立后的高端品牌昊铂更是存在感颇低。 一位广汽埃安的车主对「探客出行」表示,买车两年多来,电池续航掉得相当厉害,已经完全没了最初的驾驶“安全感”。 而当广汽埃安销量平平、表现不佳的时刻,竞争对手们仍在市场上“猛攻”。 数据显示,比亚迪仅3月销量就达到30.25万辆,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骑绝尘;与此同时,诸如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的中低端产品线已经开始布局,蔚来旗下主攻15万-20万级的乐道品牌车型计划在今年年内上市。 去年
广汽埃安“病急乱投医”

抢占补能制高点,超充技术的龙虎斗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荷默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最高功率520KW,最高电压740V,最大电流700A,仅用时12分钟,便实现了从5%到80%的电量补能……一杯咖啡的时间可跑500KM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近日,某未上市先爆火的纯电车型带着宁德时代的5C超充小视频开始流传网络。 让人尖叫的高效补能体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以充电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陷入了百家争鸣的厮杀中。 1、电车的渗透才刚开始 2020年9月,我们提出了以“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双碳”战略计划。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 自北汽集团于2009年拿到第一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以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到了第15年。如今的新能源也早已告别了靠补贴推动行业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全球近六成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并成为当下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赛道。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约2170.3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74.0万台,同比增长达36.3%。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66%,其中,四季度的渗透率达40%。 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继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后,于2023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增长点。 即便有着如此庞大的汽车市场,我国的汽车发展之路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近日,公安部的一则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的汽车保有量约3.36亿台,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才2041万台,市场占有率仅有6.07%。 有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为837台,日本为639台,德国为637台,即便是和中国人均GDP不相上下的马来西亚也有461台
抢占补能制高点,超充技术的龙虎斗

华为“造”车,已过万重山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极简的西服套装,一如既往的黑边眼镜。 时隔一年,再次站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以下简称“百人会论坛”)上演讲的余承东,语气和神态中尽显放松与自信。 一年前,特斯拉率先掀起覆盖全行业的价格战,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车型也因此承受了不小的销量压力;与合作伙伴逐步深化的合作关系,让“华为造不造车”的争论甚嚣尘上,也将华为汽车业务部门与余承东都推至舆论中心。 一年后,行业分化愈演愈烈之时,华为已然探索出一条与车企合作共赢的生态模式,问界品牌跻身行业头部,连续两月登顶造车新势力月度榜单冠军。 轻舟已过万重山。身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的余承东,最终在汽车业务端复制了其在手机市场的能力,用销量打破外界的质疑。 伴随着问界品牌销量的持续走高、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逐步走上正轨,华为系汽车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得到了行业内的诸多认可,并在合作伙伴中持续发挥影响力。 在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报名录中,华为与北汽通过鸿蒙智行模式合作打造的享界S9赫然在列,新车的部分官图已经对外发布;而据江淮晨报报道,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公示中,江淮与华为智选车超级工厂项目已经进入公示,江淮方面将构建DE、X6两个纯电平台,产品覆盖轿车/SUV/MPV车型,预计年产能20万辆。 (图 / 享界S9) 至此,华为与合作伙伴所打造的“四界”版图已经初具雏形。 在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还剧透称,智选车(即鸿蒙智行)业务今年前三月已实现扭亏;车BU也接近盈亏平衡边缘,预计从4月开始实现盈利,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4月1日,AITO汽车官方发布,问界3月全系交付新车31727辆,今年前3月累计交付新车达85842辆。 有接近华为的消息人士向「探客出行」透露,智界S7近期已经实现产能爬坡,提
华为“造”车,已过万重山

累亏上百亿,腾讯、小米押宝的黑芝麻智能越做越亏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王亚静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随着小米汽车发布会的举行和小米SU7价格的公布,小米汽车又一次横扫各大热搜榜,也引爆了市场期待。 相比于小米汽车的高调,小米投资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黑芝麻智能(全称:Black Sesame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显得有些“不上不下”。 或者说,黑芝麻智能就像一个“矛盾体”。从融资角度来说,其背后站着一个颇为豪华的资本团,其中包括小米、腾讯、中国银行、吉利等一众知名企业。从业绩来看,其还只是一个“烧钱”的黑洞。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企业累计亏损114.47亿元。 不断亏损就意味着需要募资补流。早在2023年,黑芝麻智能就曾试图奔赴港交所募资,但最终铩羽而归。如今,黑芝麻智能再次来到了港交所门前。 3月22日,黑芝麻智能二次递表港交所,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这一次冲击“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又能否如愿? 1、二次递表,累亏上百亿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车规级计算SoC(系统芯片)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所谓SoC,就是一种集成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I/O接口及其他关键电子元器件的集成电路。 黑芝麻智能成立时间并不算长,在行业也占据了一定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2年车规级高算力SoC的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反映到业绩上来看,收入的确在快速增长。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企业的收入分别为6050.4万元、1.65亿元、3.12亿元。 (图 / 黑芝麻智能招股书) 但在过去几年,黑芝麻智能的规模越来越大,“烧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2021年-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23.57亿元、27.54亿元、48.55亿元。 即便是剔除公允
累亏上百亿,腾讯、小米押宝的黑芝麻智能越做越亏

豪华纯电跌成白菜价,EH7救火红旗新能源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廖鸿杰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终于,一汽红旗对新能源市场下手了。 年初,一张红旗汽车内部的年度计划表流传于网络,累计16款车型将在2024年内陆续亮相。其中包括备受期待的轻客国悦上市,自主品牌的顶级豪车L5换代,门面担当的豪华旗舰H9改款,以及畅销车型H5、H6、HS3和HS5的“冠军版”定价等。 肩负红旗品牌新能源转型的四款车型,除了有E-QM5和E-HS9的正常年度换新,E001(EH7)和E202(ES7)两款新车的上市似乎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红旗新能源的开山之作,定位中大型车市场,最高820公里续航,基于FMEs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红旗EH7在春节后就已进入了上市的倒计时。 (图 / 一汽红旗微信公众号) 3月17日,一汽红旗透露红旗EH7搭载的自研电驱系统能实现96%的最高效率,455KW的最高功率、22500r/min的最高转速……仅凭这几点,红旗EH7显然已经做好了肩负红旗品牌电动化转型的重任。 1、“意外”的电动化 自1958年首台红旗轿车开入北京以来,一汽红旗已经走过了65个年头。在1959年的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阅兵上,“国车”的重担就压在了一汽红旗的肩头。 1960年3月,红旗轿车开入百年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德国,首次以“中国车”的身份参展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自此红旗汽车开始走进国际汽车市场。 (图 / 红旗L5) 在而后的数十年里,拥有红旗汽车,甚至坐上红旗轿车都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直到2018年,有着“国车”美誉的红旗汽车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2018年1月,中国一汽发布新红旗品牌战略,“重启”了沉寂十多年的红旗汽车品牌,并决心将新红旗汽车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红旗又一次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产业振兴重任。 自2018年以来,红旗汽车高举“中国式新高尚精
豪华纯电跌成白菜价,EH7救火红旗新能源

整装待发的长安,急需求变的阿维塔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廖鸿杰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国有车企新能源业务的春天来了。 近日,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采访活动上表示,“国有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还不够快,将调整政策对三家央企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 给央企新能源汽车转型松绑,成为这次提出“单独考核”最具实质性的意义。 同在3月初,央企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汽车再次向管理层“动刀”。阿维塔表示,管理层的月度收入将与销量直接挂钩,销量好了才能多拿钱。继薪酬挂钩销量后,阿维塔也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上调1万台至10万台。 上有高层的松绑,下有执行的配合。长安新能源转型任重道远,沉寂数年的阿维塔也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自我革新。 1、阿维塔11的无奈 2021年5月,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长安蔚来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同时宣称将与华为和宁德时代携手共创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 (图 / 阿维塔官方微信公众号) 同年11月,阿维塔在上海进行了阿维塔品牌的全球首发,旗下的首款纯电汽车阿维塔11也正式亮相:零百加速4秒、200KW高压快充、400TOPS高算力智驾芯片,外加华为鸿蒙座舱等亮点堪称惊艳全场,新车计划于2022年三季度开启量产交付。 也许是为了避开问界M5的热度风头,这款定位智能电动轿跑SUV的阿维塔11直到2023年8月才得以正式发布,并将量产交付的时间推迟至12月,34.99万元的起售价也是远高于问界M5的24.98万元。 当阿维塔11上市时,问界M5迎来了交付的高峰期,而同为“华为系”的阿维塔11似乎也感受到了问界M5带来的压力。在尝试进驻华为门店未果后,阿维塔11于2023年3月推出了31.99万元的长续航单电机版本车型,起售价门槛下降了3万元。 (图 / 阿维塔官方微信公众号) 也许受到了“华为亲自下场造车”传言影响,也许是从正式亮
整装待发的长安,急需求变的阿维塔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