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道
适道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根据二级市场投资现象反推一级市场投资逻辑。
IP属地:云南
5关注
5495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适道
07-26 15:57

OpenAI今年或亏50亿?AI泡沫论——a16z VS红杉,高盛VS大摩

图片 作者:适道AI组 编辑:狮刀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配图 看一组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做过的预言: 1943年,IBM创始人Thomas Watson说:“5台主机就能满足全球市场。” 1981年,比尔·盖茨说:“640K内存对任何人来说都够用了。” 2024年,国内一家AI独角兽的掌舵人说:“未来全球只会剩5家大模型企业。” 上述每则预言的间隔在40年左右。 如今,人类又站在了历史的交界——个人电脑降低了计算成本,互联网降低了传播成本,AI正在迅速降低生产力成本。每一场技术革命都像是一条奔向未来的大河,裹挟着不安与忌惮,同时又迎来了机遇和想象。谁能预测河流的走向、流速、水位,谁就能避开险滩,捕捉机遇。 其中,顶尖风投扮演着“未来观测者”的角色,为变革中的每一次震荡,及时地标上注脚。 然而,即便是全世界最明亮的眼睛,都可能看走眼。秉持“真理越辩越明”的理念,我们集合了“最强大脑”近期的巅峰观点.........关于AI泡沫、GPU泡沫,看看有哪些精彩碰撞? 1.AI泡沫——长期乐观、短期悲观? 问题1:AI显著改变世界? Yes——请跳转问题2; No——悲观派 问题2:AI资本支出水平过高? Yes——现实派; No——乐观派 如果我们将这场AI狂欢比作一场派对——晚上20点众人进场,凌晨4点宣告结束。 “乐观派”认为,派对刚刚开始,气氛持续推向顶峰; “悲观派”认为,5分钟内邻居举报,然后大家散场; “现实派”扎进舞池,纵享其中,但同时也在紧张地数着钟表。 其中,以Coatue、大摩为代表的“乐观派”;以“大龙教授”Daron Acemoglu为代表的“悲观派”,均属于少数派;而以a16z、红杉、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现实派”则占据主流位置。 “乐观派”发言 摩根士丹利Shawn Kim分析师团队 代表观点:当前AI基础设施投
OpenAI今年或亏50亿?AI泡沫论——a16z VS红杉,高盛VS大摩
avatar适道
07-23

拜登退选,“爱笑女孩”哈里斯还有哪些杀手锏?

图片 一周以来,美国大选风波不断。 先是特朗普惨变“一只耳”,虽然其主治医生说“他的耳朵不需要缝针”。 后是拜登又双叒叕感染新冠,然后就“遁”了......虽然白宫官员发言“退选决定与健康问题无关”。 于是,这场81岁拜登 VS 78岁特朗普的“夕阳红大战”,终于出现了更年轻的变量——buff叠满的59岁美国现任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 她身上的buff包含但不限于:少数族裔、黑人血统、移民家庭、名校出身、女性、律师、加州首位女性检察长…… 更重要的是,哈里斯完美符合“黄金标准”: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被问“能否接受乌克兰难民”时,哈姐“哈哈哈”;被问“困在阿富汗的美国公民”时,哈姐“哈哈哈”;参加《60分钟》节目,面对主持人的严肃提问时,哈姐还是“哈哈哈”……以至于连特朗普都觉得她脑子瓦特了。 这次,哈姐更是“笑出强大”,成为拜登全力支持的“接班人”,虽然一些党内人士不服,比如前总统奥巴马。 其实,这一切早已被懂王看穿。 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多拉尔的一场竞选集会上表示:“激进的左翼民主党陷入混乱,并正在全面崩溃,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无法决定哪位候选人更不适合担任总统:昏昏欲睡的骗子乔·拜登,还是爱笑的卡玛拉。” 有时候不是你太强,而是对手太弱了。在6月底的电视辩论中,拜登的表现堪称史无前例的灾难。有网友辣评,现场就像两个醉鬼聊天,一个是喝多了狂说话;一个是直接断片了……美国人民要在疑似“精神病”和疑似“阿尔兹海默症”中抉择。 最后,民主党自己先看不过去。过去几周,超30名民主党议员公开呼吁拜登退出竞选。前总统奥巴马、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等重量级人物对民主党选情表示担忧。 一些民主党“金主”直接断供。如果拜登不退位,他们将停止提供竞选资金,直到新的民意调查证明拜登能够击败特朗普。而据美国选举信息网站“真正透明政治”汇总的民调数据,截至本月18日,特朗普在全国
拜登退选,“爱笑女孩”哈里斯还有哪些杀手锏?
avatar适道
07-21

微软蓝屏风暴,谷歌重金求购,哪家云安全公司能卖230亿美元?

图片 TGIF!本周五下午,同一个地球,同一个Windows,同一块蓝屏! 等等,这些设备还有一个共同点——都安装了CrowdStrike的安全软件,但软件更新后就和Windows打架了! 作为全球网络安全的领导者,Crowdstrike部署的PC端达5000万左右,仅次于微软。 平时,终端多意味着回传的数据多,出现问题能快速捕捉,分发全网,让其他客户及时做好防御。此刻,终端多意味着...捅了“大大大大大篓子”,绝对是青史留名的程度。 等待Crowdstrike的除了股价暴跌,可能还有巨额赔偿......GBU! 这两天,在网络安全领域,微软的“老对头”谷歌,也在酝酿一件大事。 据WSJ报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计划“重氪”230亿美元,收购以色列云安全初创公司Wiz。如果成功达成,这笔交易将打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以来的最高氪金纪录(2012年,125亿美元)。 Wiz为何值得谷歌如此豪掷千金?红杉近期一篇文章给出了部分原因。 红杉以“探讨客户&产品解决问题”为起点,提出了一个非常简洁的PMF框架,包含三种不同原型——燃眉之急(Hair on Fire)、根深蒂固(Hard Fact)、未来愿景(Future Vision)。 在“燃眉之急”案例中,Wiz作为“小红花”代表,被点名表扬。 红杉指出:如果你想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你所处的赛道必然人满为患。打个比方,居民楼聚集区,至少贴着三家开锁小广告。 何为唯一解?即,提供最优解——产品不能只是更快、更便宜,而是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客户体验,才能获得持久优势。 那么,“后发者”Wiz是如何找到解法,并在3年内实现2亿美元的销售额,刷新最快实现100亿美元估值SaaS公司纪录?又有哪些增长秘籍值得“拥挤赛道”的创始人学习?我们从故事最开始的地方说起。 1.后来者居上,Wiz靠闪电战挤走开
微软蓝屏风暴,谷歌重金求购,哪家云安全公司能卖230亿美元?
avatar适道
07-18

盖茨盛赞,OpenAI大神创业,奉上一份AI教育“藏宝图”

图片 7月17日凌晨,前OpenAI联合创始人,前特斯拉AI总监Andrej Karpathy官宣了自己的创业项目Eureka Labs,一家AI+教育公司。其首款产品将是一门指导学生训练AI模型的本科课程LLM101n,类似于缩小的AI Agent。 图片 他描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科专家稀缺,精通外语的学科专家更稀缺,正如费曼无法亲自指导全世界学物理。然而,这一切将由GenAI改写——帮助教师设计课程,帮助学生完成课程,让全球80亿人革新学习体验。 图片 Karpathy指出,无论是在特斯拉搞产品开发,还是在OpenAI搞AGI研究,都是副业,如今的Eureka Labs才是自己的心之所向。 热衷教育行业的科技大佬不在少数。例如吴恩达,他与Daphne Koller共同创办了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 另一位就是酷爱翻教科书的比尔·盖茨。上周,他更新了博客文章My trip to the frontier of AI education,讲述了自己最近一次“奇幻之旅”——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第一大道小学。 想象一下,在化学课堂上,学生不再对着枯燥的公式发呆,而是用棉花糖、水瓶、气球等日用品,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棉花糖在不同气压下的体积变化。化学老师Melissa Higgason采用了AI的建议,将抽象的Boyle定律变成了趣味实验。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需要绞尽脑汁揣摩作家心理,而是与“AI版盖茨比”对话几个回合,探索出“他为什么看远方绿灯”的更多细节,顺便完成一篇读后感。课后,老师不必逐字批改180篇作业,因为AI有能力处理学生们的开放性回答——按照给定标准划出评分依据,便于老师最终打分。 在AI工具的帮助下,未来教育的诸多景象已经上演。 图片 这款让比尔盖茨盛赞的AI教育应用,就是由可汗学院开发的Khanmigo。作为“全科学霸”,它不仅能够解释复杂的概
盖茨盛赞,OpenAI大神创业,奉上一份AI教育“藏宝图”
avatar适道
07-16

特朗普遇刺,马斯克最心忧,为何硅谷富豪纷纷站队特朗普?

图片 特朗普遭枪击,最担心他的男人是“硅谷特朗普”马斯克。 事件发生后,马斯克连发三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忠诚毫无保留,还将特朗普之坚韧比作美国最伟大总统之一的罗斯福。不知道罗斯福会不会连夜掀翻棺材板。 图片 印象中,特朗普和马斯克的关系不说水火不容,也绝不是这般如胶似漆。 换句话说,2016年,在特朗普获选美国总统时,硅谷除了Peter Theil,大家都站希拉里。 据报道,谷歌甚至修改搜索推荐到有利于希拉里的方向,并屏蔽了搜索结果中关于希拉里的负面言论。这种“暗箱操作”虽然难以察觉,但可能会影响至少300万张选票的归属。 竞选期间,特朗普经常攻击贝索斯,称其利用《华盛顿邮报》让亚马逊交更少的税,且不受反垄断指控。而贝索斯表示,应该把特朗普用火箭扔到太空上去(马斯克来活了)。库克本人也很无语,因为特朗普发文称:“所有人联合起来抵制苹果的所有产品,直到苹果向政府提供有关激进伊斯兰恐怖分子的手机信息。” 因此,在特朗普获胜时,硅谷众人都在抹眼泪。彼时,如今的“硅谷新王”Sam Altman发文:“今天我们哭泣、绝望和害怕。明天我们还要回来接着工作,建立我们想要的世界。”YC创始人Paul Graham发文:“我知道政治家通常无法实现他们竞选时的诺言,但这是第一次我‘希望’这会发生。” 马斯克和其他人的“世界末日”不同,他一直和特朗普眉来眼去。虽然,2016年大选结果公布前,马斯克说过:自己有强烈的预感,特朗普可能不是正确的总统人选。 但特朗普不在意这些细节,一上任就提名马斯克加入了经济顾问委员会。只不过,2017年,特朗普退出了巴黎协定,接着马斯克一口气退出了在白宫三个委员会的兼职,骂特朗普是个“骗子”。 2022年,特朗普又骂马斯克是“一个擅长胡说八道的大师”。原因是马斯克告诉他,自己从来没有投票给共和党人,这和马斯克之前表示为特朗普投过票互相矛盾。对此,马斯克的
特朗普遇刺,马斯克最心忧,为何硅谷富豪纷纷站队特朗普?
avatar适道
07-11

美股第一轮流坐,为啥不能选微软?

图片 周二,苹果重回美股第一,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破3.5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前任“一哥”微软,下跌1.44%;前前任“一哥”英伟达上涨2.48%..... 凭着AI含量,三位“大哥”稳坐3万亿美元俱乐部;两位“二哥”Alphabet(Google母公司)、Amazon稳坐2万亿美元俱乐部。五巨头的总市值加起来超过14.5万亿美元,在标普500指数中的占比高达近32%。“七雄”里剩下的两位“小弟”——Meta和特斯拉目前只能待隔壁屋。尽管大家都叫七雄,大哥和小弟之间可是差了一个Google。 一方面,众人乐观地预测,到底谁会率先敲开4万亿美元大门;另一方面,“泡沫论”也不绝于耳。Wedbush Securities明星分析师Dan Ives在采访中打了一个比方:Party明明要到凌晨4点才结束,但“扫兴鬼”在21点说大家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Ives认为,科技牛市才刚刚开始,可能持续到2027年。而且,未来一年会有三家公司的市值达到4万亿美元,分别是英伟达、苹果和微软。 即便大形势是乐观的,但具体到普通投资者上却不太明朗。The Information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Why Microsoft Shouldn’t Be the Top Choice for AI-Focused Investors,作者综合采访后得出观点:大家对微软的满满期待已经非常充分地反映在其股价上了,导致微软的业务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对投资者不利。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微软目前的远期市盈率接近24倍。这是什么概念?首先,除了2021年底的牛市,自2000年初以来,微软从未达到过如此高的估值;其次,微软目前的市盈率倍数远高于Meta、Amazon和Alphabet(Google)13-15倍。 图片 作者认为应该押谁呢?答案是估值不高但“AI
美股第一轮流坐,为啥不能选微软?
avatar适道
07-05

拿不到专有数据也能做好AI应用,顶尖VC们的共识和分歧

图片 热钱从大模型涌向了AI 应用,有多少诞生,同时就有多少倒下。 去年9月,a16z列出了一份AI应用Top50榜单,如今榜单上的20多款已经掉队。 国内情况好像更差。一个直观的判断:你能喊出几个AI应用(不排除在B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头部AIGC App运营数据活跃率低,均在20%以下;忠诚度方面,3日留存均在50%以下;流失风险高,部分App的卸载率在50%以上。 一方面是基础大模型性能不够;另一方面是没能和场景完美融合。前者很难靠自己解决;对于后者,不少创业者将希望寄托在专有数据上,认为即便没找到商业模式,但根据用户行为数据积累,可以实现飞轮效应。这个观点得到了“OpenAI第一投资人”Vinod Khosla的认可:大家近几年不大亏就行,重点是让模型得到尽可能广泛的使用,目的是获取大量数据,迭代优化。 但a16z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却给“数据护城河”泼了盆冷水。他们认为,虽然每家公司都能够通过利用自身数据增强竞争力,但大多数专有数据不具备显著优势。 对于AI应用,什么才最重要?适道将结合a16z对谈Build Your Startup With AI,以及Business Insider对9家顶尖VC投资人的采访,梳理出可参考的观点。 1.体验大于技术 第一批“尸体” VC积极寻找真正产生影响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而不是通用工具。 上一篇文章,我们探讨了a16z看好ElevenLabs的原因:ChatGPT确实可以做到一部分,但未来将有更多定制化和垂直的产品出现。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如果ChatGPT比现在强大100倍,谁能在“大逃杀”中笑到最后? 先上反例。 Marc Andreessen表示:你可能懂得如何利用Chatbot,构建SaaS应用,用LLM写营销文案,于是你构建了整个系统。6个月后,ChatGPT碾碎了你(疑似内涵Jasper)。
拿不到专有数据也能做好AI应用,顶尖VC们的共识和分歧
avatar适道
07-03

AI toC应用“试错合集”,国内首个爆款从哪条赛道跑出?

图片 国内“杀手级”AI toC应用何时出现?大佬们的共识是,跑在toB后面。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观点是:1、to C要见到iPhone 3时刻。就像当年移动互联网to C应用爆发是Multi-Touch(多点触控)。2、(现在)刚刚iPhone1、iPhone2吧。3、什么时候每个手机上都有大模型,to C应用可能会爆发。(来源:腾讯新闻《潜望》)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的观点是:1、现在GPT-4做社交娱乐、衣食住行消磨时间,性能是足够用的,但大家宁愿去做生产力或者toB因为推理成本实在太贵。现在的AI应用被卡在中间,两边都有点不沾。只要模型性能成本降下来,事情就会不一样。(来源:Founder Park)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的观点是:B端应用目前相对明确,许多大模型已在多个场景中广泛应用,几乎覆盖所有行业。对于C端爆款应用,我们还需保持一定的耐心。(来源:光锥智能) 有句话说“美国的主战场在大模型,中国的主战场在应用层”。然而,即便在“四大模型”具备碾压优势,应用层“较薄”的美国,也将投资金额慢慢转向了应用层。根据创新工场分享数据,全球从今年Q2开始,投在应用上的金额比去年有所翻倍。到去年为止,大部分的应用专注to B。但今年开始,大量C端应用爆发,不仅是生产力和效率类的应用,偏娱乐社交的应用也开始批量涌现,从to B延伸到to C,从生产力和效率延伸到综合的社交娱乐和其他的多模态等各个领域。 再来看国内,应用层创新是无可争议的主战场。 一方面是基础硬件限制——追不起大模型;另一方面是“软件”优越——数据和应用场景丰富。另有一个不能算优势的优势——国内大模型能力有限,反而放众多创业公司一条生路,大家可以凭借对垂直行业的数据积累和深刻认知杀出一条血路。 在此前的文章中,适道介绍了AI to B应用的切入点X调查|下一个“杀手级”APP ?a16
AI toC应用“试错合集”,国内首个爆款从哪条赛道跑出?
avatar适道
06-27

谷歌CEO中招管理盲区,战时CEO才能决定公司存亡

引言 在动漫中,英雄通常有两种形态——打小怪用日常形态;打中怪用变身形态。 一旦遇到大boss,这两种形态明显顶不住。此时,我们将看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爽文桥段——英雄即将狗带,精神的力量让他激发出“六亲不认”的战时形态,旋即将大boss掀翻在地,跪地痛哭。 假设CEO是美少女战士,面对最大反派贝利尔女王,只有通过“月野兔”——“水兵月”——“超级水兵月”——“永恒水兵月”——“新后倩妮迪”的4次形态进化,才能取得胜利。 同理,“和平状态”和“战时状态”对应着CEO的不同形态。 “和平时期”指公司在自己的核心市场中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且市场正处在增长时期。此时,CEO需要专注于扩大市场,用各种方式鼓励技术创新,激发创造力,以寻找各种公司横向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打败竞争对手。 正面案例:此前的Google——不遗余力地为互联网提供“加速器”,如QUIC协议。 “战争时期”指公司要抵御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竞争对手、剧烈的宏观经济变化、市场变化、供应链变化等。此时,公司“弹药有限”,CEO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达成最重要、最紧迫的目标。 如果CEO不马上采用雷霆手段,而是“渐进式创新”,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反面案例:近期的Google。虽然Google已经用一个又一个的产品证明自己还在跑,但每次产品更新都会带来“新笑话”。最不容忽视的是,其作为“搜索霸主”的优势在缩小。 Gartner预测,到2026年,传统搜索引擎的搜索量将减少25%,AI解决方案或将取代过去在传统搜索引擎中执行的用户查询。 Google交出的最新答卷呢?emmm就是那个建议网友吃石头的AI搜索。 “老对手”笑开了花。Stat Counter统计,2024年4月,微软Bing网络流量环比增长15%,而Google环比增长仅为1%。 “新对手”也暗自窃喜。据AI产品榜统计,2024年4月,Chat GPT“套壳
谷歌CEO中招管理盲区,战时CEO才能决定公司存亡
avatar适道
06-24

英伟达“狼来了”,黄仁勋的“心魔”源于另一家公司

引言 卖铲人怕什么?一怕金矿挖不出金子;二怕篮子不够装金子;三怕挖矿人自己造铲子。 这就是英伟达虽贵为新王,但黄仁勋依旧念叨“我们离倒闭还有30天”的原因。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老黄在去年圣诞节前后,和高管们讨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客户的数据中心空间不够用,GPU不就变成了摆设? 会议刚结束,英伟达开始对云服务商们“旁敲侧击”:亲,家里空间够不够,电力足不足?放得下咱家GPU不?V我证据展示实力,不然就先不给亲安排发货了。 随后,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又浮现在了老黄眼前:如果投资者不让客户烧钱怎么办? 目前,微软、Meta、OpenAI、xAI都需要用GPU训练实验性的AI模型。但这些模型并不能很快产生收入。投资者不高兴,后果很严重,结果就是科技大厂只能少买点GPU。比如今年4月,扎克伯格刚刚承认收入不确定,Meta就股价大跌了。 于是,黄仁勋想到了上一个“铲子公司”——思科。 同样是极强确定性;同样是飞升的股王;同样有技术护城河。不同的是,一个崛起于互联网时代且已经坠落,一个崛起于AI时代,正如日中天。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思科,让这位秀纹身、亮肌肉的花甲老人心事重重。 01 英伟达以攻为守 第一招——锁喉神功,严格分配资源 前段时间,一家规模不大的云计算公司掌门人侃侃而谈:“指望AWS们部署GPU云,就像是走进福特公司,要求他们生产一辆Model Y。”谁都知道,跟AWS抢云计算是多么地愚蠢。除非你有个好爸爸。而放出如此“狂言”的正是英伟达“好大儿”——CoreWeave。 GPU有多稀缺?堪比盘尼西林。老黄因也一直牢牢地将GPU“分配权”抓在手中,防止任何一家巨头囤积过多。传说中,Oracle创始人Larry Ellison和他的好友Elon Musk,曾在硅谷一家豪华日料餐厅跪求了黄仁勋一小时。 如果你急着用怎么办?去找我儿子拿货。 CoreWeave有
英伟达“狼来了”,黄仁勋的“心魔”源于另一家公司
avatar适道
06-21

AI初创公司请注意!一年后计算成本或降至1成

引言 此前,适道分享过全球科技“投资之王”、OpenAI“第一投资人”Vinod Khosla对于人机交互变革的洞察:第一个根本性变化——低延迟语音将成为人机交互的主导界面;第二个根本性变化——软件将适应人类,而不是人类学习软件。他认为,新一代硬件将结合二者特征:实现语音互动、能够学习人类语言和人类本身。 据此,Vinod Khosla对“套壳安卓”Rabbit进行投资,理由“Rabbit是人机交互在强大AI世界中的早期尝试:设备通过自然语言,用语音与代理进行交流。” 虽然这一切在Rabbit R1“翻车”后略显尴尬。但Rabbit R1没有实现的,苹果好像帮它实现了。 这不,就在苹果WWDC 2024收官后, The Information邀请Vinod Khosla录制了一期播客。 Vinod Khosla表示,他几个月前提出的“计算机将学习人类,而不是人类需要学习计算机”,在WWDC 2024上已经看到了苗头!这将是人机交互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不过,“聪明版”的Siri只是一个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演变成一种基因。而且,苹果不只盯着Chat-GPT,而是保持选择LLM的开放性,这点十分明智。 在播客中,Vinod Khosla对于AI未来五年风向、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发展,AI种子投资策略等等都进行了干货分享。其中一些观点跟我们平时听到的甚至有点相悖,包括“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收入不是最重要的指标,而是尽可能地让模型得到大量的使用,为下一代模型训练提供大量数据。”等等。 因为原文信息过于分散,适道采用Q&A的形式进行了整理和筛选。 小模型、大模型将各就其位 Q:苹果能够用端侧小模型完成很多事情。如此一来,昂贵的大模型将如何定位? Vinod:我认为端侧小模型做的事情与大模型有所不同。当你想从模型中获得人类水平的智能,只能由多个“水平参差”的大模型完成。
AI初创公司请注意!一年后计算成本或降至1成
avatar适道
06-19

低空经济,毫米波雷达厂商的“第二曲线场景”?

当晨光初照在霍格莫德村,魔法世界的居民们驾驭着飞天扫帚穿梭于城堡间。但在“麻瓜”的世界里,汽车却在飞行——这可不是韦斯莱先生那辆摇摇晃晃、喷着黑烟的老爷车,而是科技感满满的“飞行汽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它姿态优雅,预示着一个低空出行的新时代。 在不远的将来,上述场景不再是魔法世界的专利,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出行不再只依赖于地面交通,由eVTOL等构成的低空立体交通网将成为全新选择。但想让“飞行汽车”真正飞起来,离不开各项飞行控制系统的支撑。 其中,毫米波雷达正在发挥至关重要的“眼睛”作用,为eVTOL提供避障、定高、轨迹识别等关键信息,确保每一次飞行的安全与准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毫米波雷达会在未来低空经济的广阔天地中,开拓出一片“第二曲线场景”吗? 01 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今年以来,eVTOL绝对是科技圈的“靓仔”。 2024年2月27日,峰飞航空的一架“盛世龙”eVTOL首飞成功,将深圳蛇口港到珠海九洲港的2个小时高铁缩减至20分钟;3月20日,亿航智能的一架“空中的士”eVTOL高调登陆罗永浩直播间,它可以在空中无人驾驶,最高时速130公里;5月25日,小鹏汇天的一架“旅航者X2”eVTOL从深圳人才公园广场垂直起飞,在公园上方绕行一周,飞行高度30米,全程采用自动驾驶模式。 与此同时,以eVTOL为核心载体的低空经济更是得到了“国家队”的高度肯定。 低空经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主要“统治”垂直距离1000米以下的空域,有时可延伸至3000米。其应用载体包括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eVTOL。 (来源:现行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 固定翼飞机“难伺候”,需要专业跑道,并与直升机一样,造价成本高,需要专业飞行员;无人机“体格小”,续航里程、飞行高度、速度以及运量载重有限,最多送送外卖。 相
低空经济,毫米波雷达厂商的“第二曲线场景”?
avatar适道
06-17

AI初创企业跑赢老牌巨头,从不说谎开始

引言 a16z提出过一个观点:“每一场初创企业与老牌巨头的角斗,都会归结于初创企业能否在老牌巨头实现创新之前获得分销。” 老牌巨头的优势——资金和人才,可以复制初创企业产品,利用现有的分销网络将产品推向市场;劣势——大企业病,抵触变革,龟速创新。 初创企业的优势——速度,但几乎只有速度,几个创始人组成一个小团队,迅速决策并推出产品;劣势——缺钱,一般也没有稳定的客户群体。 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网络效应,速度可以成为决胜关键;在AI时代,网络效应有但不多,先发优势重要但不能左右成败。 也就是说,在AI战场上,初创企业的窗口期更加狭窄,获胜难度加大。 根据NFX发表文章Startups vs Incumbents in the AI Era:谁的赢面更大取决于——定位哪些市场&采用何种策略。 前提是区分——你瞄准的行业中,AI带来的主要影响是颠覆性or持续性?你的产品和市场更适合颠覆性创新,还是持续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有利于初创企业,灵活且愿意承担风险。代表选手:OpenAI,用ChatGPT彻底改变了底层搜索模型。 “持续性创新”有利于现有企业,更容易锁定市场。代表选手:Google,可以用AI增强搜索业务。 无论你想通过颠覆性创新获胜,还是通过持续性创新硬刚,都是可行的。重点是不要骗自己,比如明明提供的是持续性创新产品,非要把自己的愿景包装成“颠覆性创新”,而第一批“认知错位”AI初创企业已经奄奄一息了。 不过,对于想通过颠覆性创新获胜的初创企业,NFX也给出了可靠建议,包括: 在缓慢革新的市场开展业务。Greylock也提过类似的观点:“虽然我们难以对新兴或正在转型(能源电气化)市场的支出进行量化,但这些市场往往又是投资者喜欢争论的领域。因此,早期参与垂直软件服务的创始人有潜力定义并领导市场。”利用AI削弱现有的商业模式,并用其他模式取代,比如Chatgpt对
AI初创企业跑赢老牌巨头,从不说谎开始
avatar适道
06-12

暴涨7%股价大喘气,或许苹果压根没想跑AI竞赛

引言 它来了,它真的来了。 6月11日,苹果召开WWDC 2024,并在90分钟的发布会中划出了40分钟留给AI。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库克都是用ML代替AI,现在直接偷梁换柱,用Apple Intelligence指代AI,而非公认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旨在预示苹果将重新定义一个AI时代。 营销很炸裂,效果耐人寻味。 华尔街是来了个欲扬先抑,先是一举将苹果的股价干跌了近 2%。 然后截至周二收盘,苹果股价又涨了7.26%,收于 207.15 美元。 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夜大增 2142 亿美元,市值达 3.176 万亿美元,拿下消费电子巨头今年的第一个历史新高。 这是因为投资者和公众经过一天的消化,发现苹果新发布的Apple Intelligence还不错,至少是从系统层面入手,而不是在应用层面蜻蜓点水。 虽然长达一年多以来,华尔街分析师一直对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闷声发大财”的策略表示担忧。但很明显,苹果也的确一直在蓄势待发。 那么,此次秀成绩的情况如何? 01 好功能,但不够炸裂 如果给苹果的AI功能打分,可以大致划为:T1哇哦,T2不错,T3基操。 至于为啥没有T0,这.......还用问吗? T1哇哦——新Siri,新脑子&新眼睛&新皮肤 Siri不仅不会死,而且重生归来了! 根据苹果官方数据,Siri一天内能收到高达15亿次的调用需求,意味着平均每人每天都会跟Siri 说上一两句话。注意,这还是大家都在吐槽的前提下。 旧Siri之所以废,是因为它“笨”——只会在关键词库中玩你问我猜,听不懂就扔给你一个网页,但你一点也不想点开。 新Siri之所以强,是因为它长出了“新脑子”和“新眼睛”。 新Siri能够“看懂”屏幕界面,听懂你的提问,记住你提到的内容,理解上下文,处理复杂问题。 等等,这不就是苹果今年4月发布
暴涨7%股价大喘气,或许苹果压根没想跑AI竞赛
avatar适道
06-11

硅谷投资人:明天的计算机就是今天的新闻学

引言 2001年,在一幅广告牌上,一架象征Salesforce的新型灵活战斗机击落了一架象征Oracle的传统红色双翼飞机,标题处是加粗的红色字体“The end of software”。 彼时,Salesforce正在野蛮生长,“no software”既是营销噱头,也是吹响SaaS革命的号角:软件应该通过云端7×24小时为用户提供服务。 如今,曾经的新势力沦为了旧代表:Salesforce在发布新季度财报后,股价暴跌近 20%。共进退的还有——Workday股价遭遇了自 2016 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UiPath发布财报后股价暴跌34%;MongoDB发布财报后股价暴跌 25%。 表面原因是各家的销售增长低于预期,但实际原因大家心知肚明:AI清算之神终于现身了。 根据红杉美国估算,GenAI 在出现后一年间,创造的总收入约为 30 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科技巨头和云服务厂商通过 AI 产生的收入。作为对比,SaaS 花了近 10 年才达到这个水平。 AI和SaaS 收入增速对比,来源:红杉美国 在SaaS行业哀嚎之时,近日Pace Capital创始合伙人Chris Paik一篇名为 The End of Software的文章在X上疯传,直接往火堆倒了一桶油。 作者认为:软件行业是真的要完了,现在主修计算机专业,如同在90年代末选新闻学,1912年进宫当太监,1949年加入国某党。。。。 如同互联网时代创造了海量不要钱的UGC,AI时代即将创造出海量不要钱的软件。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历史不会重演,但总能惊人的相似。能够取代Vogue的不是另一家时尚媒体,而是千千万万个网红;同理,能够取代Salesforce 的不是另一家CRM 公司,而是一系列动态满足相同需求和痛点的工具。 文章的哪些内容是危言耸听,哪些是真知灼见?SaaS创业公司的进化方向又在何方?适道对文
硅谷投资人:明天的计算机就是今天的新闻学
avatar适道
06-07

Automotive Testing Expo Europe 2024 圆满落幕 | 蔚赫信息引领仿真测试新篇章

2024年6月4日-6日,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展览中心,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目光聚焦,Automotive Testing Expo Europe 2024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了全球顶尖汽车测试技术的盛会中,蔚赫信息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尖端技术,引领潮流 LABCAR热管理HiL测试解决方案:蔚赫信息展示了最新的LABCAR热管理HiL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最先进的硬件、软件和模型技术。实时机ES5300A的出色性能确保了测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热管理模型不仅基于成熟的商业化软件平台,还可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满足不同测试场景的需求。 LABCAR BMS HiL测试解决方案:针对新能源领域的挑战,蔚赫信息推出了先进的BMS HiL测试方案。该方案基于LABCAR平台,集成了真实的BMS控制器,为新能源用户提供了便捷、可靠且安全的模块化测试解决方案。储能BMS HiL系统支持最高1500V总电压的测试,并具备扩充至2000V的技术储备,满足各种储能系统的测试需求。 定制化服务,满足每个需求 热管理多模型服务:在模型开发方面,提供两种形式的服务。首先,基于成熟的商业化软件平台,搭载热管理模型,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开发适合其系统特性的热管理模型。在定制开发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模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常规的商业软件所搭建的模型虽然能够用于热管理性能的保证测试,但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HiL系统。由于HiL系统往往搭载着实际的控制器,对热管理模型的输出结果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需要对商业化软件中的模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BMS AFE通讯仿真系统:为了满足客户对AFE通讯仿真的需求,蔚赫信息开发了基于FPGA
Automotive Testing Expo Europe 2024 圆满落幕 | 蔚赫信息引领仿真测试新篇章
avatar适道
06-06

被扒用OpenAI牟私利, Altman到底在下哪一盘棋?

引言 你相信光吗? 作为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已经头戴“硅谷新王”的桂冠。尽管前任Elon Musk宝刀未老,黄仁勋如日中天,但AGI带来的想象空间让Altman和他的OpenAI承载了世人对“光”的信念。 “王”的职责不仅是管理一家公司,而是要实现一个造福人类的愿景。如果说Musk的愿景是让人类成为火星公民,那么Altman的愿景应该是竭尽全力地实现AGI。 如果,这个愿景有一丝丝的裂痕呢? 近日,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长文中指出——Altman投资了400 多家公司,所持股份价值至少有28亿美元。这个隐秘且庞大的投资帝国因OpenAI成功而直接受益。 01 Altman的投资版图 表面上,Altman作为OpenAI 的CEO,年薪仅为6.5万美元,且不持有任何股份,原因是不想让财富诱惑来腐蚀AI的安全发展。 实际上,Altman沉迷“脚踏两只船”,在他的投资帝国中,越来越多的公司直接和OpenAI做起了生意,它们要么是OpenAI的客户,要么是主要业务合作伙伴。 例如,OpenAI正与核能创业公司Helion达成协议,希望通过后者购买大量电力,为数据中心供电。 Bingo!Helion的董事长正是Altman。 Helion至今成立11年,正计划建造核聚变发电厂,这项技术目前还没有可用的形式。2021年,Altman向Helion投资3.75亿美元,这是他对创业公司签出的最大一张投资支票。2023年,Helion与第一家客户微软签约,而微软也是OpenAI的最大投资者。 又例如,OpenAI宣布与Reddit达成伙伴关系,付费使用Reddit上的内容来训练ChatGPT和其他AI产品。而Altman和他所控制的实体持有7.6%的Reddit股份。甚至早在2014年,Altman还短暂地担任过Reddit的CEO。 合作消息传出后,此前疯狂掉血的R
被扒用OpenAI牟私利, Altman到底在下哪一盘棋?
avatar适道
06-03

下一个“杀手级”APP ?a16z:第二波B2B AI浪潮来了

引言 刚刚,你拿到了3份长达200页的报告,需要在2小时内写出1份PPT。 眼前浮现出两个选项: A、让AI直接生成PPT文案 B、让AI帮你总结报告精华,但自己动手写 理想状态下,当然是全都交给AI,但你真的敢吗? 这种感觉有点像 将一个“难、急、重”的活儿全都扔给刚来的实习生,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半吊子”AI应用将如何进化为“全能”AI应用? a16z近期发布了文章Owning the Workflow in B2B AI Apps 其中指出:去年,第一波AI Apps 是关于生成新内容——比如电子邮件、列表或营销文案;如今,第二波B2B AI Apps侧重于提炼信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这类应用被称为“Synth AI”。 这波浪潮的重点在于——让用户在AI App上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类似于完成一个工作流程。首先产生用户粘性,然后随着时间推移,扩展到更多的用例上。 据a16z观察:已经有一些初创公司这么干了! 01 “天选“打工 AI APP长啥样? 什么是工作流程?一系列完成任务或工作的步骤。 例如,在知识性工作中,通常涉及信息收集、上下文应用和处理,得出洞察或决策等输出。 Synth AI旨在让我们更快地完成上述流程。 如何节省时间? 方式1:通过捕捉、存储和表达信息,使工作易于处理。 方式2:为用户完成工作。最理想的情况是“一键完成”。 当下,在大模型火热的背景下,提示机制以“输入→输出”为基础。例如,我们将基础模型分类为“文本-语音”或“文本-视频”来描述“输入”和自己想看到的“输出”。 表面看来,这种模式与工作流程非常契合。 实际上,有点“傻瓜”。你必须问一句,AI才能答一句。而你期望的是,AI就像一个主动、沉默、努力的“打工人”,自己干完所有,并及时汇报进展。 目前,已有一些产品实现了这一过程——将工作流程转化为产品功能,让AI真正地“掌控”工
下一个“杀手级”APP ?a16z:第二波B2B AI浪潮来了
avatar适道
05-27

AI二阶效应:从前的“坏主意”变成了现在的“好生意”

引言 你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但你无法决定选择的后果。 这一连串由后果导致的后果就是“二阶效应”(Second Order Effect)。正如描述奥本海默的那句话:“如今我已化作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在经济世界中,“二阶效应”指:某个经济系统中,参与主体的选择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其他主体的选择和行为,由此产生正向反馈,导致最终的经济结果,远大于各个选择和行为的简单叠加。典型的“正反馈”就是“收益递增”。 根据经济学家W. Brian Arthur的观点:如果一个系统只存在负反馈,系统很快就会收敛到均衡状态,表现出“死”行为。例如“收益递减”——市场竞争动态平衡,每家企业依据自身竞争力,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如果一个系统只存在正反馈,系统会偏离均衡,表现出难以预测的爆炸性行为。例如“收益递增”——互联网时代,网络效应大杀四方,赢家通吃一切。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会改变原本经济系统的结构。如果改变的结果足够重大,我们就会说:“Aha! 一场颠覆性革命出现了!” 正反馈和技术组合理论,揭开了“二阶效应”背后的秘密。眼下,人工智能做为“吹皱一池春水”的新技术,正在改变原本的经济系统,一系列由人工智能引发的“二阶效应”又蕴藏哪些钱景? 近期,a16z发布了一篇文章AI’s Second Order Effects 作者指出:虽然AI 能够为现有企业节省很多成本,但 AI 的“二阶效应”会催生更多经典的软件公司和市场。在新的市场中,AI 本身不是主要产品,而是在 AI 的帮助下,一些夹在“薄利多销”和“高客单价”之间“死亡地带”的产品将重获生机。 01 500美元的产品还有活路吗? 文章给出了一个有趣的思维实验。 前提:一名“销冠”一年可以卖出50 个小部件,年收入 10 万美元,且不接受降薪。 情景:一家公司有一款非常棒的小部件产品需要出售。 矛盾:人们不会自己发现产品,且潜
AI二阶效应:从前的“坏主意”变成了现在的“好生意”
avatar适道
05-23

英伟达“亲儿子”放狂言:传统云巨头是“时代眼泪”?

引言 说到云巨头,你的脑中可能会闪过:亚马逊AWS、微软Azure,以及谷歌Google Cloud。 但最近,一家云计算公司掌门人侃侃而谈:“指望AWS们部署GPU云,就像是走进福特公司,要求他们生产一辆Model Y。” 放出如此“狂言”正是英伟达的“大儿子”——CoreWeave。毕竟,人家有个最新市值≈台积电+阿斯麦+AMD+高通+应用材料+德州仪器+美光+英特尔 的“好爸爸”英伟达撑腰。 刚刚,这家GPU云计算公司又借到了75亿美元买显卡,本轮债务融资由Blackstone、Magnetar、Coatue领导;5月初,Coreweave才完成了11亿美元的C轮融资,最新估值达190亿美元。 用一句话概括CoreWeave的爽文经历,可以总结为“好风凭借力”。 CoreWeave的三位创始人Michael Intrator、Brian Venturo 和 Brannin McBee均是华尔街的“本分打工人”,做过大宗商品交易员,经营过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直到2016年,他们在曼哈顿办公室的台球桌上,用一块英伟达GPU挖到了以太坊网络上的第一个币。 在接踵而至的加密热潮中,他们的GPU越买越多,导致“华尔街的办公桌堆满了GPU”。再后来,挖矿地点也从台球桌变成了新泽西州的一个车库。 2017年,CoreWeave正式成立。 2018年,不少挖矿公司倒闭。CoreWeave趁机抄底GPU,存货从3位数张变成了5万张,数据中心增加到了7个,占以太坊网络总量的1%以上。 2019年,CoreWeave转型做IaaS,并将消费级GPU全面转向英伟达的企业级GPU。 2020年,CoreWeave宣布加入英伟达合作伙伴网络计划,成为“算力黄牛”。 2022年,大规模显卡挖矿时代结束,CoreWeave彻底转型为一家云服务提供商,并在11月成为首批提供采用英伟达 HGX H1
英伟达“亲儿子”放狂言:传统云巨头是“时代眼泪”?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