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BT财经
亚洲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服务传播平台
IP属地:北京
0关注
937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BT财经
07-17 16:51

拼命学习台积电的英特尔,一年亏了70亿美元

在科技巨头云集的硅谷,英特尔一直以其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傲视群雄。然而,近日这家老牌芯片制造商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财报巨亏到被投资者告上法庭,英特尔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去年6月,英特尔曾满怀信心地召开了“代工模式投资者网络研讨会”,向外界展示了其内部晶圆代工业务模式的转变。公司计划将设计与制造业务分离,旨在打造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然而,仅仅几个月后,这一战略调整就引来了巨大的争议。  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公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财报显示,英特尔新成立的晶圆代工业务部门营收仅为44亿美元,同比下降8.4%,而亏损更是扩大至惊人的25亿美元。这一数字无疑给投资者们泼了一盆冷水,也让市场对英特尔的未来充满了疑虑。  更为严重的是,根据重新计算的数据,该部门在2023年竟然亏损了约70亿美元。这一巨额亏损不仅与英特尔此前宣传的部门营收和利润增长前景大相径庭,更让投资者们感到被误导和欺骗。股价应声大跌,市值缩水约三分之一,投资者们的愤怒情绪不断升温。  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将大约30%的产能外包给了台积电等代工芯片制造商。 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不满。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对自家制造能力的不信任,更是对投资者们的不负责任。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Levi & Korsinsky律师事务所站了出来,代表受损的投资者们向英特尔发起了集体诉讼。他们指控英特尔在财报发布时未能正确披露晶圆代工部门的巨额亏损,涉嫌虚假陈述或隐瞒行为。这一诉讼无疑给已经风雨飘摇的英特尔又添上了一层阴霾。  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格局中,英特尔的处境也显得愈发尴尬。台积电以超过六成的市占率遥遥领先,而英特尔在今年首季甚至未能进入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前十大排名中。这样的成绩无疑让投资者们对英特尔的未来更
拼命学习台积电的英特尔,一年亏了70亿美元
avatarBT财经
07-17 08:22

双双陷溴酸盐漩涡,农夫山泉和百岁山为何成了难兄难弟?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7月15日公布的一则饮用水检测报告,将农夫山泉和百岁山推到风口浪尖。 该报告称在国内知名饮用水品牌农夫山泉和百岁山的产品中检测出溴酸盐,而摄取大量溴酸盐可导致恶心、腹痛、呕吐及腹泻,严重情况还有可能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消息一经曝出引发全网广泛关注。 据《钱江晚报》最新报道,7月16日下午,香港消委会最新回应,确认接获其中1款测试样本“农夫山泉”的代表律师所发出的信件,现正进行研究及跟进。香港消委会重申,不论月刊文章、新闻稿及其他传讯文件,以至记者会上的发言均清楚指出,全部30款测试样本没发现有害物质超出世卫的相关准则值,所有样本可安心饮用。文章的重点为各样本的性价比和瓶装水的胶樽对环境所构成的影响,并非产品有安全问题。消委会表示,如有进一步消息,将适时公布。 据资料显示,溴酸盐是饮用水中的“隐形威胁”,是饮用水在经过臭氧消毒处理过程中,臭氧与天然存在的溴离子反应生成的一种副产物。溴酸盐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2B类致癌物质,即可能对人体致癌。 因此,各国对于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含量均设有严格的限量标准。目前我国执行的限量标准为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的标准,该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溴酸盐的限量为≤10微克/升。 消息一经曝出后,农夫山泉和百岁山明确表达了不满,其中农夫山泉已经向香港消委会发出了律师函,要求消委会公开道歉。根据农夫山泉的律师函内容,香港消委会存在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三大错误,要求香港消委会立即作出澄清、道歉并消除影响。百岁山法务部门在事发当日就已经在和香港消委会进行交涉。 但农夫山泉的律师函并未打消资本的顾虑,截至7月16日收盘,农夫山泉股价继7月15日下跌4.65%后,再跌2.84%,32.550港元的股价已经创下近2年新低,实时总市值为3678亿港元,对比6
双双陷溴酸盐漩涡,农夫山泉和百岁山为何成了难兄难弟?
avatarBT财经
07-16 16:57

华为和蔚来隔空互怼,李斌换电朋友圈为何还扩充了?

近日,华为终端BG CTO李小龙与蔚来副总裁沈斐的隔空对话,不经意间点燃了换电与超充之争的导火索。李小龙直言不讳地指出,换电模式犹如一个“沉重的包袱”,而沈斐则坚定回击,认为外界的误解源于对换电模式的无知。这场看似偶然的碰撞,实则是新能源车领域长久以来分歧的集中体现。  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催生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换电与超充。换电能够在半分钟内完成电池的更换,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超充通过提升充电电流,缩短等待时间,让电量迅速回满。然而,这两条路径并非没有代价。  目前来看,换电模式应用较多的是二轮电动车,换电模式凭借其高效的能量补充能力,成为外卖、快递等高强度使用场景的理想选择。换电柜的专业生产与国家强制标准,使其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更重要的是,电池租赁的模式,避免了高额的初始投资,对流动性高的用户群体尤为友好。然而,标准化难题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限制了换电模式的普及,使得换电站只能为特定品牌提供服务,难以实现电池的跨品牌共享。  新能源车企中,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超充模式,通过大幅提升充电电流,将充电时间压缩至极致。然而,这一过程伴随着巨大的发热量,对电池寿命构成威胁,并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控制发热,必须加大电缆横截面积,降低电阻,但这无疑又增加了成本和技术复杂度。  在新能源车的征途上,换电与超充的博弈远未结束。它们不仅是技术的选择,更是对未来储能方式的探索。面对换电与超充各自的优劣,未来新能源车的发展会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谁来解决换电标准化难题?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以蔚来为代表的换电模式已经掀起一股新浪潮。  想象一下,在繁忙的都市中,你只需轻按按钮,短短几十秒内,一辆电动车便焕然一新,满载能量继续前行。这并非科幻片中的场景,而是现实生活中正在上演的故事。据统计,截至今日,全国范围内
华为和蔚来隔空互怼,李斌换电朋友圈为何还扩充了?
avatarBT财经
07-16 08:46

建设银行,六大行中为何第一个向薪资开刀?

前有基金“退薪令”,后接券商“降薪潮”,银行业也没能逃得过大金融降本增效的趋势。 银行业“勒紧裤腰带”早有传闻,2024年初围绕股份行展开。春节期间,浦发银行( 600000.SH )用一封家书代替年终奖的内容冲上热搜,但后来“家书抵万金”被证不实;5月财联社曝多名平安银行( 000001.SZ )员工奖金缩水,信用卡、汽车金融等业务板块甚至全员绩效“六折起”。 降薪的趋势,国有大行似乎也没能逃得过,最先受到较高关注的是建行。 据《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7月初,建设银行进行大规模降薪,且子公司降薪幅度大多高于总行。细分来看,总部员工降薪至少10%,高管薪酬降幅可能更大;多数子公司减薪幅度比总行更高,但表现较优的业务降幅限制在个位数。 公司要求对此事三缄其口,却意外进一步引发事态受关注。据《中国新闻周刊》7月5日发表的文章,当媒体向多位建行总行、分行的员工求证降薪事宜时,受访人员均表示“较为敏感”,公司已不允许员工回应此事。 如此遮掩,如同以纸包火,也让不少金融从业者感到“薪”慌。 人均薪酬十年增长40% 从财务的视角而言,人均薪酬本是“冷暖自知”,它会随着企业营收、利润的变化而调整。是涨是跌,只要符合经营逻辑,其实也就无可厚非。 回顾近十年,据同花顺数据,建行2014年以来“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两项指标分别从153.22万元和61.19万元逐年攀升,在2021年和2022年达到234.66万元和92.10万元的高点,此后有所回落。 “人均创收”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降,“人均创利”在2023年小幅下滑到88.27万元。 人均薪酬的走势与上述创收、创利指标关联波动,也在逐年攀升后在2022年达到了35.99万元的峰值,并在2023年回落至34.32万元。 从2014年的24.71万元,到2023年的34.32万元,十年间,建行的人均薪酬涨幅约为38.89%。 人员
建设银行,六大行中为何第一个向薪资开刀?
avatarBT财经
07-15 16:49

宝马坚定退出价格战,到底是谁受了伤?

近日,宝马中国在车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公司宣布退出价格战,只为维护品牌价值。瞬间就登上了热搜榜第一名的位置。 近一年来汽车市场成为一片红海。据媒体报道,价格战非但没有为宝马披上胜利的金甲,反而让其门店深陷亏损的泥潭,无法自拔。从7月开始,宝马选择了另一条路——减少销量,稳住价格。 “宝马扛不住了,终究还是退出了价格战。”这样的声音在网络上此起彼伏。宝马中国官方未直接承认“扛不住”,宝马表示,未来,将把重心放在提升业务质量上,与经销商携手,共克时艰,稳扎稳打,寻找新的增长点。 然而,数据不会说谎。上半年,宝马中国累计销量37.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刺眼的4%。更讽刺的是,同期宝马全球销量却实现了正增长,一冷一热之间,折射出的是中国市场特有的残酷与复杂。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内普遍盛行价格战策略,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均被卷入其中,无一幸免。部分企业采取主动降价措施以抢占市场先机,而另一部分则因市场压力被动应战,然而,降价所带来的效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率先发起降价攻势的企业,凭借其市场领先地位,通过积极试探与定义价格区间,不断重塑市场价格体系,进而深刻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认知与购买决策。由于其产品原本就拥有广泛的市场接受度,主动降价策略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实现了销量与品牌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深入分析这一现象,不难发现,那些被动跟随降价的企业,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与足够的资源支撑,往往陷入“价格战”的泥潭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利润空间的不断压缩,甚至陷入越降越亏的恶性循环。退出价格战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宝马失去了价格战的资本?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每一个参与者都卷入了一场生死较量。曾经以豪华与品质自傲的宝马,如今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它或失去了牌桌的底牌。 国内车市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连那些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也被迫放下身
宝马坚定退出价格战,到底是谁受了伤?
avatarBT财经
07-15 08:28

蔚来卖咖啡,你品你细品

蔚来正大踏步进入咖啡赛道,对手或变成了星巴克和瑞幸。 近日,蔚来在上海上线了10家NIO Café到外卖平台,上线门店包括上海兴业太古汇、上海万象城、上海中心大厦等。上海多家蔚来中心在外卖平台上开卖咖啡、特饮、儿童饮品,价格在18元-48元不等,和星巴克的价格几乎一致,不过蔚来上线的咖啡并未显示杯子大小规格,且部分饮品售价高达48元,甚至高出星巴克。于是有网友惊呼“蔚来是要干掉星巴克的节奏”。  BT财经在北京地区的蔚来中心并未发现有同类咖啡在售,多次致电东方广场蔚来中心咨询,工作人员表示,店内可以提供咖啡饮品,但并非上海蔚来中心所出售的那种咖啡。同一门店工作人员对售卖咖啡一时说法并不相同,最初未接通电话的客服回电称也有咖啡售卖。  从美团等外卖平台查询未发现有蔚来NIO Café相关产品。在蔚来APP上定位北京后,同样没有上海蔚来中心推出的NIO Café产品在售。BT财经定位其他几个城市也同样未发现有相同产品。在APP中的美食研究所,倒有咖啡相关产品在售,不过都是袋装咖啡或者分量不等的咖啡豆。也印证了此前媒体报道的“是否会延伸至其他城市,蔚来尚无明确计划”。  其实蔚来很早就在蔚来中心提供咖啡服务,不过此前针对到访用户,像这样直接在外卖平台售卖的咖啡还是首次。据悉上海的蔚来换电站也卖咖啡,目前还是试运营的状态。从目前蔚来咖啡的售价来看,10款饮品中有8个标价超过36元,其余2款标价分别为18元和28元。也基本符合蔚来高端的自身定位,有消费者表示,叠加优惠实际到手价可能会稍微便宜些,最高应该在30元左右。  蔚来中心NIO Cafe,除了咖啡之外,还包括牛屋特饮、特调饮品、轻餐、甜品等品类,目前品类没有星巴克多,不过星巴克有的三明治、甜点等品类,蔚来基本都有。价格上两者相差不大,蔚来同品类产品基本都和星巴克相差1到2元钱。这个售
蔚来卖咖啡,你品你细品

靠卖车给国美逆天改命,黄光裕还真是个天才?

据《证券时报》7月10日报道,国美系公司跨界布局的汽车零售业务,迎来新进展。近日,国美汽车体验馆为首批加盟店完成了首批车源配送与交付。 报道称,国美汽车零售业务已经筹划多年,最近向加盟商交付了总计160辆大众品牌汽车。这些车辆均由国美直接向汽车主机厂下单生产,渠道价格上具有优势。据介绍,国美汽车体验馆主要是对加盟的汽车零售门店进行赋能,包括品牌、汽车金融、线下引流、会员服务以及上游主机厂渠道等。 自从黄光裕重返大众视野,围绕他的问题都可以概括为同一个:国美还有可以调用的资金吗? 截至2024年2月29日,国美零售逾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包括应付债券)本金共为192.6亿元,同期涉及的未决诉讼案件共990宗,涉及金额45.4亿元;已有法院判决案件共计922宗,涉及金额共约130亿元。 业内人士透露,“告国美”在某些地方已经有了固定模式,不堪其扰的法院甚至会准备一叠打印好的起诉国美模板,放到前台供来访人士取用。 5月31日晚,“国美系”上市公司*ST美讯发布公告称同时收到5名高管的书面辞职信,职位涉及董事长、董事、独立董事及总经理。内忧外患一直围困着国美,黄光裕的动作却也始终不断。 国美就在这种最危难的时刻,黄光裕宣布国美要进军汽车销售赛道。虽然行业并不看好国美的这次转型,但是行业中也有理性的声音认为,进入白刃战阶段的新能源车企们,寻找新的销售渠道真的成了痛点,黄光裕可能真的又一次抓到了风口。 国美有了新计划 2021年4月黄光裕出狱时曾经留下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誓言:“给我18个月的时间,国美将会恢复原来的市场地位。” 但从2022年的情况来看,一年半的时间显然没有让国美发生什么可喜的变化。 那一年8月,黄光裕发公开信承认,“18个月的目标是国美的战斗号角,更是给团队鼓劲、打气,是奋斗的目标……我们对执行的困难预料不足,加之疫情长时间扰动,导致现实与这一目标有一定差距。” 202
靠卖车给国美逆天改命,黄光裕还真是个天才?

董明珠对雷军还是无法释怀?格力祭出诉讼大招

格力官微一则声明震惊了市场,格力声称与小米的诉讼已经胜诉。 据《每日经济新闻》、《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红星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7月9日晚,格力文传在官微发文称,格力电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6月18日出具的【(2023)最高法知民终1123号】法律文书,该文书要求本案涉及侵权的米家小米电风扇不得再制造和销售,侵权人向格力电器支付人民币185万元。 从格力披露的消息来看,一审法院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判决文书【(2021)粤73知民初1399号】时间为2022年12月22日,而最高人民法院出具的【(2023)最高法知民终1123号】法律文书为2024年6月18日,两者时间差达一年半,或说明被告方对初审的判决并不接受,有过上诉行为。 7月10日上午,小米对此作出回应:“经查,我司并未收到任何环境电器相关诉讼。”小米回应一度让“剧情”有反转之势。10日中午,格力文传再度发文称,“小米官方旗舰店”销售的产品“米家小米电风扇BPTS01DM”侵犯了我司相关专利,该侵权产品的委托方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制造商为“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制造商已更名为“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向我司支付185万元。格力文传表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的“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8.0439%的股权。 天眼查数据显示,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小米集团100%控股,且杭州顺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第七大股东,持股5.6884%,背后关联机构为顺为资本,而雷军是顺为资本的第一大股东,持股51%。看来董明珠和雷军的世纪赌约后,或依然进行着“友好交流”。 董明珠率先“开火” 董明珠和雷军的“友谊”可以追溯到11年前,2013年,在央视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
董明珠对雷军还是无法释怀?格力祭出诉讼大招

被马斯克称作傻瓜的激光雷达方案,正在被新势力抛弃?

马斯克有一句名言:“傻瓜才把激光雷达装到车上。”  为何他会这么说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激光雷达太贵,成本太高,他觉得没必要。其次,马斯克认为人使用眼睛就能开车,摄像头模拟的是人的眼睛,所以肯定也能开车,如果不能,那就是技术不到位,还需要改进。为此,特斯拉花了几十亿元,配置超级计算机,来进行算法研究、模拟。  曾经一度押注激光雷达方案的国内新能源车企们,正在悄悄转向。纯视觉方案正逐渐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趋势。多家车企纷纷采用这一技术路线,通过摄像头和先进的算法来实现智能驾驶功能,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优化用户体验。  比如华为与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S7车型,就搭载了华为视觉智驾HUAWEI ADS基础版。 此外小鹏汽车也宣布将在其新车型中采用纯视觉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广汽集团也在积极探索纯视觉智驾方案; 百度和吉利共同打造的品牌极越也采用了纯视觉方案来实现智能驾驶功能。  特斯拉作为纯视觉方案的领军者更不用说,自始至终未使用激光雷达,而是完全依靠摄像头和算法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使用激光雷达方案“当傻瓜”真的一语成谶?  造车新势力纷纷转向 其实,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一直对激光雷达持保留态度,认为摄像头在感知上更为重要。小鹏汽车计划在未来新车中逐渐取消激光雷达,全部采用纯视觉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其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重大转变。  小鹏汽车也真的说到做到,其新车型F57将不再使用激光雷达,而是采用类似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的智能驾驶体验。  广汽集团也在积极探索纯视觉智驾方案。在2024广汽科技日上,广汽推出了国内领先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该系统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结合视觉传感器和顶尖AI算法,实现了复杂多变全场景的智能驾驶。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在视觉识别、交通信号灯
被马斯克称作傻瓜的激光雷达方案,正在被新势力抛弃?

中储粮,为极致低价“加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国民食品安全向来是所有人最为关注的话题,罐车运输乱象一经曝光,就挂在热搜榜上久久未下。 7月9日,国务院食安办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 而不夸张地说,这两天下楼吃饭看到供应商给餐馆送货,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看看到底哪个品牌。 但是话又说回来,按照报道里罐车司机的说法,省略掉清洗工序已经是行业默认的潜规则,别说是食用油和化工制剂了,哪怕是要运输人体摄入量更大的纯净水,恐怕经手人都毫不在意,也无怪乎国务院都为此事动怒。 涉及此事的不止是中储粮一家,同样被点名的汇福粮油集团情况与之类似。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太过令人震惊,多家食用油上市公司主动答投资者问,试图撇清关系。 金龙鱼表示,公司在食用油运输方面监管严格,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一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食用油运输的相关规定。” 京粮控股也在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子公司开启了自查自纠,不存在运完煤制油再装运食用油的情况,“并通过检查清洗记录、验车、查验铅封、取样检测、合同管理、过程记录等措施防范食用油运输风险,全面保障公司产品安全。” 定心丸吃了好几颗,消费者还能相信这些食用油企业吗?位于风暴中心,中储粮决定怎么做,或许将引领更规范的食品安全标准。 罐车与油企为何争辩不休? 爆出罐车运输乱象的报道里不少罐车司机提到,食用液体和化工液体混装不洗车是公开的秘密。 有些司机大哥很忿忿,有些司机大哥很无奈,“反正不止我这样,大家都不洗,就等于大家都洗。” 从挣扎到摆烂的心态,很多司机都经历过,有些人甚至在评论区现身说法,表示自己早就想要曝光,哪怕知道找自己闲聊的人是媒体记者也言无不尽。 作为一线从业者,师傅们情绪如此激烈的原因是肉眼可见的。 跟很多人想象中不同,中国的普货罐车运输液体不是采用先包装后装车的方
中储粮,为极致低价“加油”?

国网英大的保险不保险了?

国家电网,也编织了一张“金融网”。  国家电网不仅肩负投资、建设、运营电网的重任,承担这一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使命,同时还为了配合管理庞大复杂的资产,建立起牌照齐全的金融公司矩阵。  这张“金融网”在最近一次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中也被提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7月8日发布的通报显示,2023年9月20日,中央巡视组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反馈了常规巡视意见,在“需长期整改事项进展情况”里,第一项即为“防范化解金融板块风险”,并提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服务电网主责主业为出发点,以及推进风险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等事项。  这张“金融网”里也有高压线吗?我们还是先盘点一下国网系的金融公司。  比如上市公司国网英大( 600517.SH ),是“国家电网系”旗下市值排名第二的A股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着英大信托、英大证券、英大期货、英大碳资产管理等金融公司。  在上市公司之外,以“英大”为名,国网系金融公司还有英大基金、英大人寿保险、英大财产保险。  在这些非上市金融公司里,英大基金的股权结构清晰简单。天眼查数据显示,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即国网英大的控股股东100%持股。  英大保险的股东则相对复杂,并且近期因为股权更迭变化而受到市场关注……  “同门兄弟”股东变阵、裁撤机构、罚单连连 从股权关系来看,英大人寿和英大财险两家公司是和国网英大一样、同属于国网系的“兄弟公司”。但这些“兄弟们”最近陷入经营困境。  2024年6月,英大人寿、英大财险双双发布公告,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财”)将所持公司股份,无偿划转至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英大集团”)。 率先公告股东变阵的是英大财险。6月20日,英大财险公告,中国电财将所持公司股份划转后,英大
国网英大的保险不保险了?

因为一个杯子,农夫山泉和蜜雪冰城杠上了?

近期,农夫山泉的冰杯大火。 当很多消费者还搞不懂一个装满冰块的密封杯有多大产品力时,农夫山泉的冰杯突然就火了,很多消费者把它当作了蜜雪冰城平替,因为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用一瓶冰红茶和一个冰杯自己勾兑出一杯冰块柠檬茶,价格比即饮茶们要低的多。 农夫山泉进军冰杯之所以被广泛关注,是因为农夫山泉的进入成功“抬高”了冰杯的价格。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才卖2元/杯的冰杯,现在普遍涨价到了3.5元/杯。有的部分冰杯甚至9元一杯,要知道冰杯的成份只有水,不管是纯净水还是白开水,都只有水,一杯水只有160克的冰杯,卖到3.5元或以上,也难怪消费者会觉得意难平。 但是,没想到蜜雪冰城的反击会来的如此神速。7月6日,蜜雪冰城迅速推出了1元的冰杯,算是对农夫山泉冰杯的隔空回应。因为价格比较亲民,有网友点了30杯冰杯回家,自调各式宝藏饮料。但由于消息传播得过于快速,竟有一些蜜雪冰城的店员表示对冰杯的推出并不知情。 BT财经查询蜜雪冰城冰杯相关产品发现,并非所有门店都在售冰杯。但蜜雪冰城庞大的门店数量和行业属性比较适合做冰杯生意,即便1元的冰杯不赚钱也能成功为其引流,就像2元一个的甜筒本身也不赚钱,却能成功为蜜雪冰城吸引众多年轻消费者。 很显然,蜜雪冰城推出的1元冰杯有“应战”农夫山泉3.5元/杯冰杯的味道,一家是饮用水巨头,一家是平价茶饮品巨头,两家为这关注度较高的冰杯,正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近期因冰杯大火的农夫山泉,在资本市场表现却很一般,7月8日股价报收33.3港元,跌幅3.62%,和股价高峰值的66.426港元相比几乎腰斩,总市值蒸发超3700亿港元。 “冰杯”又是日本舶来品? 据资料显示,冰杯最早出现在日本711、罗森这样世界知名的便利店品牌,更有利于冰杯的发展。如今日本冰杯一年的销量便高达25.7亿杯,2023年,日本人口约为1.25亿,平均每个日本人一年要消费20多个冰杯,这一
因为一个杯子,农夫山泉和蜜雪冰城杠上了?

曾经必须加价提车的雷克萨斯,被比亚迪们逼到要国产化?

曾经不加价无法提车的雷克萨斯正在“打骨折”销售。 在那个被光环笼罩的时代,雷克萨斯这个名字几乎等同于“豪华”与“尊贵”,是无数车迷心中的白月光。但如今,这位昔日的王者却不得不放下身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求生。原价高达26万多的雷克萨斯混动SUV,如今最低已探底至18万多,价格跳水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据“懂车帝”数据,部分经销商对雷克萨斯ES的优惠力度已飙升至9万元,这与昔日加价3~5万才能提车的盛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从加价到优惠,这14万的巨大反差,不仅让人唏嘘不已,更成为了雷克萨斯市场策略转变的鲜明注脚。 这仅仅是雷克萨斯“骨折”销售的一个缩影。雷克萨斯NX、UX等车型也纷纷加入优惠大军,昔日的高冷姿态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接地气的价格策略。然而,这种策略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量,却也悄然间侵蚀了雷克萨斯的另一大优势——保值率。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豪华品牌6月保值率排名中,雷克萨斯的名字赫然在列,但排名却已今非昔比。从昔日的保值率王者,到如今的垫底之选,雷克萨斯三年保值率从87.5%暴跌至58.3%,这近30%的差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动,更是市场对雷克萨斯信心的一次重大滑坡。新车价格的不稳定,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引发了连锁反应,二手车市场的冷遇,更是让雷克萨斯的保值神话彻底破灭。 回望过去,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辉煌仿佛还历历在目。那些年,它凭借着卓越的品质、精湛的工艺以及独特的品牌魅力,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最高22万辆的年销量,对于单车均价超30万元的进口品牌而言,无疑是一个销售奇迹。为何雷克萨斯沦落至此? 曾经不加价就等于优惠? 在中国汽车市场里,如果说有哪个品牌曾以“加价卖车”的姿态傲视群雄,让奔驰、宝马、奥迪都黯然失色,那非雷克萨斯莫属。 雷克萨斯以其独特的加价文化,编织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咋舌的提车传说。特别是雷克萨斯LM的登场,更是将这股“加价
曾经必须加价提车的雷克萨斯,被比亚迪们逼到要国产化?

为何人们越来越爱把钱存到中小银行?

中小银行正成为储户的香饽饽? 7月3日《北京商报》报道称,大型银行揽储意愿降低。“由于储户需求旺盛,加之银行自身揽储安排的原因,大额存单产品变得非常紧俏,几乎是“一单难求”的状态,特别是那些利率相对较高的产品,往往在开放认购的瞬间就被抢购一空。”而面对储户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很多储户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冒险将资金存入中小银行。 大额存单原本是银行争抢的“香饽饽”,是满足其揽储任务关键,此时银行对大额存单的不热心,说明本阶段大型银行的揽储任务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BT财经查询多家银行的大额存单情况,发现《北京商报》报道的事情基本属实。 4月初,招商银行传出“停发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的消息,该行大额存单热销产品中,仅有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在售,最高存款利率为2.15%,3年期和5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已经不见踪迹。交通银行基本暂停大额存单产品,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在售大额存单存期最高期限为3年,均无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中国银行在售的1年期、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均显示“额度不足”…… 不仅大额存单产品减少,不少银行存款利率也出现下调。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宁波银行上海支行近期下调3年期存款利率,5万元起存年化利率为2.4%,20万元起存利率为2.5%,而此前该行3年期定存1万元起存利率为2.65%。 此外,上海银行也自6月24日起将2年期存款利率由2.25%下调至2.15%。下调存款利率,意味着储户的存款收益会降低,将降低储户的存款意愿。储户如果不想投资,而把资金以更稳妥的方式存入银行,中小银行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中小银行的利率优势 和大型银行的下调存款利率不同,中小银行反而上调存款利率。此前一家城商行就推出起存金额5万元为期5年的产品,该产品的定存利率高达3.4%。该行1万元起定存,3年利率为3.25%,这样的存款利率远高于大型银行。 以交
为何人们越来越爱把钱存到中小银行?

赛力斯25亿元买问界商标,算盘珠子都崩华为脸上了

最近,赛力斯(601127.SH)以一记惊人之举,斥资25亿元从华为手中接过了“问界”这一烫金招牌,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熊熊议论之火,赛力斯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7月2日,赛力斯正式对外宣布,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将用25亿元的巨款,从科技巨头华为手中,一举拿下919项商标(涵盖了问界系列的每一个文字与图形细节)以及44项外观设计专利。  然而,当这个数字公布于世,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毕竟,按照评估报告,相当于每个商标或专利的均价都突破了千万大关。赛力斯此举,难道真的是在做那个传说中的“冤大头”?  赛力斯于7月3日晚间发布了补充公告,解释了这笔交易的合理性与长远意义。公告中,赛力斯不仅澄清了收购价格的合理性,更明确了这些无形资产将如何被有效摊销,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市场质疑的一次有力回应。  表面上看,25亿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当将其平均分摊到每一辆问界汽车上时,结果却令人惊讶——仅相当于每辆车支付了约600元的商标费。这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更像一场关于品牌价值的深度投资。  事实上,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自2021年双方携手以来,问界系列汽车凭借华为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销量屡创新高。而此次商标与专利的转让,更像是双方合作关系的又一次深化与升华。华为虽然放手了“问界”的品牌所有权,但承诺将继续全力支持赛力斯,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新豪华汽车品牌。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合作模式,无疑为赛力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赛力斯用25亿元买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商标,更像是为自身未来买了一份保险。  25亿元还是打折价? 7月2日晚间,赛力斯宣布,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打算掏出25亿元的“真金白银”,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
赛力斯25亿元买问界商标,算盘珠子都崩华为脸上了

直播间突然冲进3万泰国人,泡泡玛特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想不到在东南亚完成文化输出的,是一只玩偶。 “Labubu!Labubu!Labubu!”7月1日下午,曼谷机场里爆发的尖叫如山呼海啸,风暴中心是一只毛绒绒的奇怪生物,来自泡泡玛特旗下的新IP。 它有9颗牙齿和直立的尖耳朵,粉丝们常说它是“笑得满嘴都是牙”,凶悍当中又莫名有点可爱,像猫,像松鼠,也像兔子,总之是童话世界里才会出现的角色。 Labubu最初的目标受众是中国消费者,没想到去往泰国后却掀起了一轮不亚于千禧年间“韩流”大举侵入的浪潮。  泰国人到底有多喜欢Labubu?答案是,泡泡玛特门店已经成了泰国旅游团的代购点,有网友戏称:“有一个瞬间我都怀疑自己了,有没有可能三里屯其实叫屯里,英文名是Thailand?” 众所周知,泰国是个宗教气息浓厚的国家,泰国民众对寺庙僧侣和祈福行动的重视,在一众东南亚国家中也算得上突出,泰国人对寺庙也足够敬畏、足够虔诚。 你想象不到,现在的泰国寺庙里已经摆上了Labubu,不少长期生活在泰国的人甚至发帖说,住所周围的僧侣们甚至会在敲钟诵经之余交换欣赏彼此的Labubu,完全是家有萌娃的宝爸宝妈们“凡尔赛”自家孩子满分考卷的上头模样。 踩中这届年轻人对美好寓意和繁复工艺的推崇,泰国佛教纹身在TiKkTok上一直红得厉害,近期最热门的纹身图样里竟然也有Labubu。 两位已经从事佛教纹身20年的大师做出了红黑相间的Labubu图样,四周用佛教梵文铭文围绕。两位大师说,灵感来自超级喜欢Labubu的女儿。 他们一直希望在传统的经文、梵语和佛教图案之外增加更多年轻人的图案,Labubu的设定就是小精灵,IP形象也很有美感,他们预料到了会有很多人喜欢,但如此火热还是超出了预料。 这就是文化输出的魅力,当“Labubu热”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接下来泡泡玛特做什么都是对的,忠实的粉丝们会无条件地追随Labubu,他们的热情与针对这一浪潮的讨
直播间突然冲进3万泰国人,泡泡玛特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递交招股书,哪吒汽车不靠宣发原来是个技术宅?

6月26日,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向港股上市发起冲刺。 合众汽车是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哪吒汽车出人意料地冲击港股IPO,有望继蔚小理和零跑之后,成为国内第五家赴港IPO的新势力企业。 早在哪吒大股东周鸿祎开始卖车到选车以及后来因卖车而产生一系列热搜事件,就有市场人士指出,这或是为哪吒汽车造势,哪吒汽车离上市不远了。 从4月19日周鸿祎宣布卖车,再到4月28日在抖音和懂车帝直播卖车,原市价只有100万左右的车最终拍卖到990万元的天价,而周鸿祎善于利用自身的流量,高调宣布所得车款将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如此一来更是吸引了全网关注,哪怕后续出现拍卖者无力付款等相关传闻,但周鸿祎在这波操作中赚翻了,同时也为他投资的哪吒汽车带来不俗的流量,原本沉寂许久的哪吒汽车也在这波操作中刷了一波存在感。 2个月后,哪吒汽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在依靠股东持续输血和银行借款,亏损超过180亿元后,哪吒汽车进入资本市场,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 周鸿祎的个人影响力虽然能给哪吒汽车带来更多关注,但哪吒汽车之所以能得到资本的青睐,归根结底是因为整体表现较好。 哪吒的起点并不低 相比蔚小理造车新势力和比亚迪,哪吒汽车的知名度略有逊色,这就让很多人误以为哪吒汽车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对较晚。其实这是一个错觉。哪吒汽车的前身(母公司)合众汽车成立时间于2014年10月16日。2014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算是历史性的里程碑,这一年马斯克公开了众多专利,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蔚来和小鹏正式成立,其中蔚来在2014年11月成立,而小鹏紧随其后。就连后来身陷造车丑闻的贾跃亭也宣布乐视进军新能源汽车。 以时间节点来看,哪吒汽车反而是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最早的一家,这一切归功于哪吒母公司合众创始人方运舟。方运舟在奇瑞工作了 15 年,曾是奇瑞 1999 年成立的 “清洁能源汽车专项组
递交招股书,哪吒汽车不靠宣发原来是个技术宅?

在国内被忽视的奇瑞,正在海外取代BBA

在国内被忽视的奇瑞,正在海外大杀四方。 截至2024年5月31日,奇瑞出口量达到43.5万辆,再次卫冕中国车企出口冠军。排名第二的是上汽集团的36.6万辆,长安以23.9万辆排在第三,吉利以19.6万辆排在第四。 2023年的销量之王比亚迪在2024年前5个月的出口量为17.9万辆,位居第五位,和奇瑞的出口量有25.6万辆的差距。一直大力布局海外业务的长城虽然相比2023年同期有明显增长,不过16.3万辆的出口量和奇瑞相比有近28万辆的差距,在出口方面,奇瑞已经在自主品牌车企中一枝独秀。 其实奇瑞出口能做到一枝独秀,早就有迹可循。2024年第一季度,奇瑞出口量达到25.3万辆,2023年比亚迪尽管全球销量302万辆,但海外市场销量只有24.3万辆,奇瑞一季度的出口数量就比比亚迪2023年全年的出口量还多。数据显示,2023年奇瑞总销量为188万辆,其中海外市场销量为93.7万辆,占总销量的49.8%,海外的利润占比超过一半,出口业务成为了奇瑞的“现金奶牛”。 奇瑞在海外市场为何能一骑绝尘?答案还是要从业绩中寻找。 奇瑞在海外大杀四方 奇瑞在2001年就已经完成了汽车出口,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最早出口的车企。2002年,一位叙利亚汽车经销商看中了奇瑞第一代风云轿车,辗转来到安徽芜湖奇瑞公司,当时时任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如今的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正在上海出差。这位叙利亚汽车经销商又从安徽芜湖马不停蹄地追到上海,并向尹同跃索要200辆整车的大订单,但当时的尹同跃出于小心谨慎,只答应给10辆,从两人见面到敲定合同,只用了10分钟。 自此奇瑞开启了海外出口的新篇章,从伊朗、中东,逐渐辐射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以前,奇瑞的出口占比不算高,但奇瑞在第三世界的知名度颇高,保持了每年十几万辆的出口节奏。直到2020年,海外出口的占比也几乎没有超过三分之一。但自2021年起,奇
在国内被忽视的奇瑞,正在海外取代BBA

三星创了记录,8400亿人民币砸出个3纳米良品率为零?

6月19日,一则消息在科技圈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爆料,由于三星自家的Exynos 2500芯片良率远低于预期,导致无法按时出货,高通将取而代之,成为三星Galaxy S25系列机型的独家SoC供应商。这一变化,无疑给三星的半导体业务蒙上了一层阴影。 回溯到上一代Galaxy S24机型,高通处理器芯片仅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而剩余的60%则由三星自研芯片占据。三星Galaxy S24和S24+搭载的便是三星自家研发的Exynos 2400 4纳米芯片,其技术实力可见一斑。然而,当三星试图跨越到更先进的3纳米工艺时,却似乎遭遇了技术瓶颈。 此前,韩媒DealSite的一份爆料更是令人咋舌:三星在试生产Exynos 2500处理器时,其3纳米工艺的良率竟然为0%。这一消息虽令人难以置信,但却与郭明錤的爆料不谋而合,引发了业界对三星3纳米工艺良率的广泛质疑。 三星的3纳米 GAA工艺难产,不仅影响了Exynos 2500处理器的生产,更波及到了后续产品,如Galaxy Watch 7的芯片组也无法实现量产。这一连锁反应,对三星的半导体业务乃至整个电子产品线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其实,早在去年12月,就有业内人士爆料称,高通因三星3纳米良率不佳,已取消原计划由三星作为第二供应商的策略,转而选择台积电独家代工其下一代处理器Snapdragon 8 Gen4。这一决策转变,无疑是对三星3纳米工艺良率问题的又一有力佐证。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三星总部回应称,3纳米的良率和客户相关信息均为敏感信息,无法透露。同时,公司也表示,目前3纳米芯片工艺在良率和性能表现上正不断成熟,并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第二代3纳米工艺,以期挽回市场信心。 然而,三星在3纳米工艺上的巨额投资却不容忽视。据财报显示,三星在全年资本支出中,有近半数资金用于半导体领域。而在整个3纳米
三星创了记录,8400亿人民币砸出个3纳米良品率为零?

理想裁员闹笑话,蔚来裁员闹风波?

这两天,蔚来火了。 近来有多个平台上出现前员工向蔚来维权的帖子,“裁员玩成套路裁”、“蔚来只坑队友局”、“辛苦打工三五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等声音不绝于耳,究其原因,问题或出在蔚来的组织架构调整。  据爆料员工提供的信息,蔚来先是禁止被约谈的员工互相交流,然后要求上交手机,通过转岗、降待遇等方式变相迫使其主动请辞。  到这一步,或许还算是互联网大厂的“正常操作”,但是接下来,蔚来开始强硬地逼迫员工离职,在还没有收到员工签署协议的情况下,直接停用了他的公司账号,甚至还清空了办公设备。 这一切都发生在正式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发出以前,“不讲武德”、“没有王法”也就成了多数人的第一感受。 更多人疑惑的点在于,蔚来今年的业绩表现其实还不错,尤其在雷军发布小米SU7 以后,蔚来其实得到了完全超预期的反馈。  这是相当反直觉的一个现象,在审视小米SU7当下的成功时,多数人的结论是雷军做对了价格力、产品力和品牌力。在这几点上,蔚来和小米的竞争是错配的。 价格方面,雷军的初衷是做“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而蔚来创始至今一直以新能源界的豪车奢牌闻名。  产品方面,小米只有SU7一款性价比车型,蔚来则已经在规划MPV车型,尽管子品牌乐道与小米互动颇多,但李斌口中,自己最直接的对手还是特斯拉。  品牌力方面,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中曾经的老大,在新能源汽车界拥有一定话语权,放眼至整个消费电子领域,李斌和雷军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年轻人群对双方的认知更是相去甚远——单看雷总“AreYouOK”一句英文在B站的二创作品就知道,蔚来和小米至少还差着十次出圈发布会。  回到收割红利的话题,5月新能源车企成绩单显示,蔚来交付量重新回到了前三位置,20544辆的交付数据比8630辆的小米高出一个量级,仅次于埃安和理想。  周销量数据也证实,蔚来的销量
理想裁员闹笑话,蔚来裁员闹风波?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