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中国科技产业精品智库
IP属地:未知
5关注
609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31

2024,“大模型六小虎”逐梦AI圈|甲子光年

两家可能掉队,但没有哪家活得很好。作者|赵健2024年,从“百模大战”的喧闹中所沉淀下来的创业公司第一梯队,大概是一个“6+2”的格局。“6”为智谱、MiniMax、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阶跃星辰与零一万物,业内也常称为“大模型六小虎”;“2”即两家规模稍小但各具特色的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与面壁智能。在ChatGPT刚发布不久,大模型六小虎是创业赛道最闪耀的明星。但到了今年下半年,形势正在悄然生变。近期几位投资人都对“甲子光年”表示,有两家小虎已经隐隐有掉队的势头,而且每个投资人给出的刚好是两个相同的名字。“但是也没有说哪家活得特别好的,明年再跑跑看吧。按现在的估值来算,不管哪家都是低于预期的。”其中一位投资人补充道。另一位投资人表示,六家的综合能力大致在同一纬度,但融资规模已有差异。此外,幻方量化旗下的深度求索在今年一鸣惊人,近期发布的DeepSeek V3在多项评测成绩上一举超越阿里Qwen-2.5与Meta Llama 3.1,成为开源模型的新王。有人认为,DeepSeek事实上已经跻身“六小虎”之列。六小虎的竞争也在无限扩大,在2023年后知后觉的科技巨头在2024年后来居上。在海外,谷歌刚刚立下军令状,要在关键的2025年吹响反击的号角。在国内,字节跳动也在AI战略上全面出击。2025年,大模型创业公司将会如何应对?1.AGI梦开始的地方把时间尺度稍微拉长,才能更直观地感受暗流涌动。不妨先回顾一下大模型六小虎的起点。智谱与MiniMax是唯二两家成立时间早于ChatGPT发布的公司,他们比大多数人更早看到了技术的拐点。智谱成立于2019年6月,是国内第一批,也可能是第一个探索大模型的公司。成立的第一天,智谱写下了“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的愿景。智谱一周年的司庆日正好撞上了OpenAI发布GPT-3。当天张鹏与受邀而来的张钹院士深入讨论了GPT-3的技术前
2024,“大模型六小虎”逐梦AI圈|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30

拥抱新世代的生产力——《中国AI算力行业发展报告》|甲子光年

全面拥抱智算时代的生产力。细数2024年,ChatGPT带来的AIGC的热度已经全面带动了AI领域的发展。GPT-4o的多模态能力和OpenAI o1的推理能力震惊世界;英伟达GTC上发布了Blackwell架构的GPU,使用更低成本构建更高量级的算力基础设施成为可能;AI for Science的发展如火如荼,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都颁发给了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学家……AI应用更是遍地开花,以Perplexity为代表的AI搜索,到以Cursor为代表的AI编程,再到丰富多样的AI Agent带来了人与AI的交互协作的新范式。这些应用不仅展现了AI技术的无限潜力,也预示着一个由AI赋能的数字化时代下,AI技术的将会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AI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概念,而是逐步形成以生成式AI为核心的新一代产业生态。中美情况不同,中国更应关注AI支持百模千态,繁荣千行万业。AI产业发展离不开底层资源建设,产业需要构建清晰的架构、明确的标准和统一的数据规范。聚焦行业价值场景,解决行业的核心生产共性问题,从标杆示范到行业推广,从打造好用易用的平台到促进生态体系构建,打造繁荣的生态底座。AI也不只是单纯地拉动算力规模,而是会改变算力产业的发展思路。产业需要建设更为强大的AIGC算力基础设施。算力早已不局限于单一产品/服务,而是系统化的建设,需要从工程化的角度思考算力的全局“利用率”。基于此,甲子光年智库特此撰写《中国AI算力行业发展报告》,在瞬息万状的AI产业发展过程中,对AI产业引发的算力资源需求变化进行观察与思考。关注公众号“甲子光年”,后台回复“AI算力报告”,获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甲子光年官网下载。(封面图由AI生成)END.
拥抱新世代的生产力——《中国AI算力行业发展报告》|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30

智驾竞争下半场,传统车企亮出杀手锏|甲子光年

快速上量、抢占市场是传统车企扭转局势的杀手锏。作者|张麟编辑|栗子当汽车产业的竞争进入下半场,谁能率先完成智驾系统成规模地普及,谁就能掌握主动权。2024年被称为整车智驾的元年,一方面发展了多年的L3级别自动驾驶开始落地,政策上和产品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端到端的大模型智驾方案开始逐步成熟,高速NOA和城市NOA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传统车企开始下场并利用自身体量完成智驾系统的快速上量,智驾不再是一部分车企之间的小打小闹,而成为了所有车企都要争夺的未来市场竞争力。例如今年4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直播展示了自家产品的智驾功能,车辆避让行人障碍物、主动超慢车,自主汇入汇出等都能顺利完成。三个月后,长城首款端到端智驾车型魏牌蓝山智驾版上市。10月,比亚迪“天狼”和“天璇”两大智能驾驶自研团队的部分成员在上海松江进行封闭开发,就在两个月后,12月24日比亚迪官宣,即日起,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将智驾作为战略重心的还有奇瑞。今年10月的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直接喊话:奇瑞的智能化也不客气了,并迅速发布了大卓智驾无图城市NOA、高速NOA、端到端和智驾大模型。同时表示要在2025年实现高阶智驾搭载十几款车型的量产上市。目前,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星纪元的城区NOA已开通多城,年底将覆盖全国。传统车企的集中表态意味着汽车产业智驾的竞争已经升级,而在大部分车企的智驾系统性能处于同一层级的时候,传统车企的体量优势将被放大。1.体量优势不可忽视尽管从智能驾驶概念的全周期来看,目前中国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车型的重要条件。根据J.D. Power的《2023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智能化体验在购车决策中的影响权重上升到14%,成为继汽车质量、
智驾竞争下半场,传统车企亮出杀手锏|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28

OpenAI将成为公益公司,但这个公司是为了营利 | 甲子光年

公益公司会是更好的尝试吗?作者|赵健‍‍‍‍编辑|王博OpenAI终于还是迈出了这一步。美国当地时间12月27日,OpenAI发布公告称其董事会正在评估OpenAI的公司结构,目标是在营利性组织的成功支持下,打造更强大的非营利组织。“我们的计划是将现有的营利性公司转变为特拉华州的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并发行普通股,以OpenAI使命作为其公共利益目标。”这并不意味着OpenAI真正要去做公益事业了,而是有了更适合的公司结构和理由去营利并筹集所需的资金。公益公司是美国的一种特殊企业形态,它仍是营利性公司,既追求商业利润,同时致力于特定的社会公益使命。公益公司的董事会不仅要追求股东的财务回报,还要追求更长远的公共利益,并且需要定期出具报告。如果不遵守这些要求,可能会引发股东诉讼。之前,同样是人工智能企业的Anthropic与Inflection.ai都把自己的公司注册成了公益公司,而在服装领域,Patagonia也是一家公益公司。“公益公司是一种被许多其他公司采用的结构,要求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平衡股东利益、利益相关者利益和公共利益。这种结构将使我们能够像该领域的其他公司一样,通过常规条款筹集所需的资金。”OpenAI在其最新的公告中表示。自从去年底OpenAI发生宫斗事件以来,人们对于OpenAI能否保持非营利性的初心失去了信心。那么,公益公司会是更好的尝试吗?1.OpenAI如何上演“一出好戏”2023年3月,在OpenAI发布GPT-4并获得微软100亿美元加码投资之后,马斯克在X上表达了不满:“我很困惑,我捐赠了1亿美元的非营利组织,怎么变成了一个市值300亿美元的营利公司?”后来,马斯克的不满已经从牢骚上升到了诉讼。几乎没有人质疑OpenAI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强的AI公司。但是自从2023年11月CEO被罢免的人事风波之
OpenAI将成为公益公司,但这个公司是为了营利 | 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21

对话面壁智能刘知远:Densing Law是大模型能力的另一个度量衡|甲子光年

实现大模型的能力密度约每3.3个月翻一倍。作者|王艺‍‍编辑|赵健‍‍‍今年下半年,关于大模型领域的公共信仰Scaling Law是否“撞墙”的讨论络绎不绝。但不论支持还是反对,都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Scaling Law并非衡量大模型能力的唯一视角。近期,面壁智能的刘知远教授团队就在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4)上提出了大模型的“密度定律(Densing Law)”——模型能力随时间呈指数级增长,2023年以来能力密度约每3.3个月翻一倍。也就是说,每过100天,我们就可以用一半的参数量实现当前最优模型相当的性能。会议期间,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作了题为《大模型的知识密度定律,推论与预测》的主题分享。“甲子光年”在会后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刘知远教授。在采访中,刘知远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根据Densing Law,面壁智能大概会在明年或后年,在8B或4B的模型上实现GPT-4和GPT-4o同样的能力;未来最前沿的大模型技术一定首先发生在端侧;随着芯片电路密度(遵循摩尔定律)和模型能力密度(遵循密度定律)持续增强,未来的大模型会像现在的CPU一样无处不在。以下是刘知远教授的报告内容,“甲子光年”整理后发布。1.什么是Densing Law?首先,大模型技术本身代表着人工智能一个非常重要的成熟阶段。与历史上的符号智能和专用智能相比,大模型通过通用的Transformer架构和序列预测的学习方法,实现了从未标注的数据中学习知识的能力。这种技术方案标志着迈向更加通用智能的关键一步。因此,在这种技术框架下,结合大数据和强大算力,能够在一个模型里面持续积累知识,从而促进形成所谓的“智能涌现”。过去五年,我们见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大模型的发展趋势。随着模型的参数和训练规模不断增大,模型的智能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个现象就是Scaling Law
对话面壁智能刘知远:Densing Law是大模型能力的另一个度量衡|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20

如何捕捉低空经济的创新机遇与市场红利?|甲子引力

一场圆桌,剖析这一年的低空经济。 要说什么是2024年科技产业创新中的关键词,“低空经济”一定榜上有名。 这一年被认为是低空经济的“元年”。国家层面对低空经济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明确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 低空经济更是因其应用广泛、产业链条长和技术密集,被视为未来新万亿级赛道。  面对一个火热的新兴产业,它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机遇与挑战?这一年,行业发生了什么,又该如何激活这一领域的创新动能,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12月11日,在“甲子光年”举办的2024甲子引力年终盛典上,四位低空经济领域的专家和创业者围绕《迎风而上:如何激活低空经济赛道的创新动能》这一主题,讨论了低空经济行业的体感、发展、场景与未来。 千方集团航空业务板块首席运营官赵威,探讨了低空经济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他提到千方集团在构建从产品到运营的多元化运营体系,以及如何利用其在交通领域的综合能力,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星逻智能董事长王海滨指出,无人机机库不仅是充电和回收设施的起点,更是无人机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他预见了一个由无人机机场、自动驾驶系统、低空调度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构成的未来。 曜宇航空创始人杨立强调了其在设备可靠性和效率上的专注。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将电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高到两小时以上,极大地扩展了检测范围,使更多低温、高海拔、等极端场的稳定作业成为可能。 国发低空联合创始人、中国新兴产业研究院执行秘书长刘亚楠从政策和服务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地方政府在低空经济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服务企业,同时考虑企业需求和痛点。 各位嘉宾一致认为,尽管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真正的爆发期尚未到来。四位嘉宾讨论了空域管理、安全保障、场景应用等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的增长点进行了预测,包括能源领域、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细分市场。 一个小时
如何捕捉低空经济的创新机遇与市场红利?|甲子引力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20

国内首款量产AI眼镜发布,零一万物前联创担任AI合伙人|甲子光年

做充电宝的公司为什么要做AI眼镜?作者|赵健AI大佬下场做智能硬件创业了。11月19日晚,零一万物前联合创始人潘欣以新的身份——闪极AI合伙人在闪极新品发布会上发表演讲,分享了他对AI的下一个十年的思考。图片来自“甲子光年”现场拍摄闪极科技成立于2020年。进军AI眼镜行业之前,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高端充储能及摄影周边器材领域。潘欣是AI行业的资深人士。他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与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与深度学习框架打交道多年,曾任职于谷歌、百度、腾讯、字节跳动、零一万物。在谷歌期间,潘欣先在Core Infra从事大数据系统开发,后在2015年底加入谷歌大脑团队(Google Brain),与谷歌大脑的联合创始人杰夫·迪恩(Jeff Dean)、萨米·本吉奥(Samy Bengio)等合作,为TensorFlow和Brain Research的核心创始成员之一,对Eager、TPU、Profiling和Model Zoo等技术做出重要贡献。2017年底,潘欣带着“打造国产第一框架”的理想受邀加入百度,担任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部架构师,负责PaddlePaddle框架开发。2019年,潘欣加入腾讯担任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AI平台技术负责人,打造了深度学习框架“无量”。在字节跳动期间,潘欣担任AIGC和视觉大模型AI平台负责人。2023年,潘欣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零一万物,担任首席架构师,负责多模态研发。潘欣过去的经历主要以AI基础研究为主,为什么要加入闪极科技这家以产品导向的消费电子公司?对此潘欣解释道:“我在AI做了十几年,几乎把AI最核心的方向全部做了一遍,包括基础深度学习研究、深度学习框架以及基础大模型,而消费电子可能是我最后一个没有做过的方向。在中国做AI还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目前还没有像硅谷那样用顶尖的人才和最强大的资本来驱动。中国的市场环境有很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以及
国内首款量产AI眼镜发布,零一万物前联创担任AI合伙人|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16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的标杆,都在这场大会上了|甲子光年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拼参数转向拼应用。作者|王艺2024年已接近尾声,但人工智能的热度仍未消减。这一年,Sora的发布引发全球震惊,GPT-4o的多模态能力和OpenAI o1的推理能力震惊世界;英伟达GTC上发布了Blackwell架构的GPU,使用更低成本构建更高量级的算力基础设施成为可能;AI for Science的发展如火如荼,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都颁发给了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学家,AlphaFold3的发布让人工智能预测生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力更进一步;AI应用遍地开花,从以Character.ai为代表的AI情感陪伴,到以Perplexity为代表的AI搜索,再到以Cursor为代表的AI编程,这些应用不仅展现了AI技术的无限潜力,也预示着一个由AI赋能的美好未来正在加速到来。这一年,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也有不少大事发生: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超15亿次,通义Qwen2.5-72B的性能超越Llama 405B,再登全球开源大模型王座;智谱GLM-4的整体性能逼近GPT-4,面壁智能端侧模型MiniCPM3.0能力超GPT-3.5;文生视频方面,生数Vidu、快手可灵、字节即梦、智谱清影等神仙打架,智源研究院Emu-3开辟原生多模态大模型新道路;具身智能领域,银河通用、星动纪元、星海图等企业屡获大额融资。产业端,大模型助力了金融、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等行业的提质增效;消费侧,豆包、Kimi、星野等应用在国内爆火,Talkie、Gauth等则在海外大杀四方。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不仅在科研探索、技术创新方面引领潮流,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12月14日,以“创新驱动,智启新程”为主题的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开幕式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的标杆,都在这场大会上了|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08

AR百镜大战,自研芯片才是唯一的出路?|甲子光年

今天的AI眼镜不是智能眼镜,而是弱智眼镜。作者|赵健2021年下半年的一天,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见到了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徐驰向李斌展示了他们的第一代AR眼镜产品Nreal Light。Nreal Light是一款充满野心的全功能AR体验的眼镜(尽管后来销量不佳),其独特的大屏体验让李斌印象深刻。李斌体验完之后对徐驰说了两个观点。第一句是半开玩笑:“以后投影仪都不用做了,因为这个一定能替代投影仪。”第二句是:“你必须要自己做芯片。”徐驰跟李斌想到一块去了,XREAL当时正在融资,而融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自研芯片。蔚来不仅造车,也自研芯片,李斌对于自研芯片有自己的坚持,两人对此心有共鸣。这一年9月,XREAL宣布完成由蔚来资本等机构领投的C轮融资,融资额超1亿美元。2021年到2024年,三年磨一剑,XREAL悄悄地完成了自研芯片这个艰巨的任务。2024年12月5日,XREAL正式发布全新一代消费级AR眼镜——XREAL One,搭载了自研的“X1空间计算芯片”。XREAL表示这是“消费级AR眼镜史上最大力度的升级”。在AR眼镜领域,自研芯片还是一个没有人走过的路。2023年12月联发科曾宣布与Meta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研发用于AR眼镜的定制芯片。但今年又有传闻Meta已放弃为其AR眼镜开发定制芯片计划,转而使用高通公司的技术。这使得XREAL成为第一个拿出了自研芯片成品的AR公司。AR公司自研芯片到底有什么意义?对于近期大热的“AI眼镜”,XREAL又是什么态度?对此,“甲子光年”等媒体与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进行了一场深度沟通。1.自研芯片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要自研AR芯片?徐驰认为,自主研发芯片并不是为了图方便,而是出于必要。这种必要性,跟AR设备独特的“分体式设计”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息息相关。业内常把AR、VR、XR等产品放在一起讨论。
AR百镜大战,自研芯片才是唯一的出路?|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07

寻找张勇|甲子光年

大家找的或许并不是张勇,而是在找哪咤汽车的问题和出路。作者|张麟编辑|王博车圈最近很多人都在寻找张勇。张勇是哪咤汽车CEO,现在可能已经是前CEO。在车圈,张勇并不是一个公众辨识度很高的名字,上一次他被广泛关注还是因为周鸿祎在一场直播中对他的指责:“你们从产品策划到营销都在自嗨,有什么用。”“什么都不明白,能不能学学小米的雷军。”但是,对于哪咤汽车来说,张勇又十分重要——当张勇的动向变得模糊,哪咤汽车的危险状况就愈发清晰。1.消失的张勇张勇最近的一条微博停留在了10月14日,当时他还在跟哪咤汽车的股东之一的周鸿祎互动,并说自己要去考赛车证。图片来源:张勇微博就在网友们还在感叹张勇听劝“学雷军考赛车证”的时候,张勇突然从公众视野消失了,他的去向也成了谜。11月底,网络上开始出现张勇离职的消息,并表示与南宁国资委介入哪咤汽车有关,随后大量媒体和消费者开始向哪咤汽车问询相关情况。12月2日,有媒体向哪咤汽车求证,得到了回复是“(张勇)还在公司,并未离职。公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不过这种公关话术并没有阻止事件的传播,相当数量的自媒体博主开始试图通过蛛丝马迹证实张勇的离开,主要证据包括其长达两个月没有更新的微博动态及近期哪咤汽车创始人方运舟的频繁出镜。这样的考虑是有一定逻辑的。2024年1月,张勇开始主管哪咤汽车的营销工作,新的任命书显示张勇开始兼任营销公司总裁。其在总结2023年的经营情况时也表示:哪咤汽车的传播方式老旧,有好的东西说不出去;营销总部集权又管理力度软弱。此后张勇开始在公众面前亮相,和雷军一样为新车主开车门,并且在镜头前直接回答消费者问题,甚至偶尔会分享工作之外的生活状态。这也说明这样的岗位职责不允许张勇长时间不更新微博,甚至连公开回应哪咤汽车面临的经营困难情况时都由方运舟出面完成。12月6日上午,又有媒体爆出确认张勇已经从哪咤汽车离职,并已经加盟位于河南的德力新能源
寻找张勇|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2-06

满血版o1来了!OpenAI首次将多模态能力与新型推理范式相结合|甲子光年

o1正式版+ChatGPT Pro,奥尔特曼在“挤牙膏”。作者|苏霍伊‍‍编辑|王博OpenAI的每次动作都备受瞩目。昨日其CEO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高调宣布要给大家“整个活”:OpenAI将开启一个为期12天的马拉松式直播活动,内容会包括新品发布和功能更新等,还有一些 “ 圣诞礼物 ”。OpenAI的活动预告‍‍‍‍‍于是,全世界的科技媒体都沸腾了,即使有时差也挡不住追“科技春晚”的决心。北京时间12月6日凌晨两点,“12 Days of OpenAI, Day 1”的直播开始,当“甲子光年”通宵达旦拆解这份“大礼”,最后却像剥洋葱般发现,奥尔特曼你“没有心”啊!轰轰烈烈的预告后,第一天的直播只有14分钟,更像是过往一场大的发布活动直播中抽出来的一节切片,尽管OpenAI发布了更新的模型和产品,也有亮点,但其诚意稍显不足。业内认为这更像是一场华丽的营销策略,有人调侃:“OpenAI教你如何霸占12天科技新闻头条。”梳理下来,这次OpenAI主要讲了两件事:1.推出o1正式版,这是首次将多模态能力与新型推理范式相结合的版本。相比于 o1 preview,它更加智能,响应速度显著提升。目前o1模型已全面上线,API 功能也将在不久后推出。2.发布了全新专业版套餐——ChatGPT Pro,订阅费用为每月200美元,用户可无限访问OpenAI的模型,包括语音功能。此外,Pro套餐还引入了o1 Pro模式,在数学、科学和编码等挑战性机器学习基准测试中表现更好。1.o1正式版引入多模态o1模型的正式版将取代之前的o1-preview版本。奥尔特曼介绍,o1模型在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 2024)中的准确率达到了83.3%,大幅超越o1-preview的 56.7%和早期的GPT-4o模型的13.4%。在编程方面,o1模型在CodeForces竞赛中得分为89.0
满血版o1来了!OpenAI首次将多模态能力与新型推理范式相结合|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1-26

“赛博菩萨”袁进辉,只想做好“Token工厂”|甲子光年

做产品和发论文是不同的。作者|苏霍伊编辑|赵健‍‍最近,袁进辉在媒体中出现得很频繁。他也一遍遍地讲述着自己的创业故事。七年前他成立了一流科技(OneFlow),六年后他是硅基流动(SiliconCloud)的创始人&CEO。作为“拿着锤子找钉子”的“技术派”,这其中如正弦函数般的起转沉浮,都写在袁进辉的缕缕白发中。但在2023年5月至今年年初,他“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没有说话,因为事情太多了,没有时间停下来歇口气。OneFlow刚被并购,后面光年之外又起变化,何去何从?”袁进辉对“甲子光年”解释道,“决定创业后又得搞融资,直到年初那时才搞定。”硅基流动依旧扎根AI Infra(AI基础设施),他将公司定位为“token工厂”,希望通过自研推理引擎,让开发者实现“token自由”,让模型像水电一样能按需使用。“方向上没有动摇过。”袁进辉剖析这可能与他的偏好有关,“我想做的,是一种能对所有场景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产品,而我的专长是AI Infra技术,这些都决定了我的选择。”AI Infra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整个AI生态系统的基石。它连接算力和应用的AI中间层基础设施,涵盖了数据准备、模型训练、模型部署和应用整合等环节。而在其众多组成部分中,AI推理(AI Inference)的比重尤为突出。现在,AI领域的主战场正悄然从训练向推理转移。在模型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提升推理效率和性能已是行业的关注点,成为推动AI应用落地的核心问题。“而且在AI推理市场,我还有未尽的使命。”袁进辉说。一年前,“甲子光年”曾问他:“一年后,如果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袁进辉表示会问“我成长了吗”。如今在2024年的末尾,他已给出答案。1.AI推理为什么能成为一门生意?甲子光年:去年8月创立硅基流动时,你是如何说服投资人再次支持你的?袁进辉:主要有两个因素——“
“赛博菩萨”袁进辉,只想做好“Token工厂”|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1-25

一群北大的年轻人,想要捕捉光|甲子光年

一项重大原始创新,如何通过开源平台更好地转化?作者|苏霍伊‍‍‍编辑|王博1839年,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法。他处理完照片后,曾兴奋地对人们大喊:“我抓住了光!我捕捉到了它的飞行!”其中后一句并不准确:静态照片并不能记录光的飞行过程。从传统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都采用快门曝光原理,由快门控制光线照射到光敏材料上的时间。快门越快,进入相机的光线越少,曝光时间越短;反之,曝光时间越长。按下快门,连续动态的光子变化过程就会被压缩成一瞬间储存在平面静态图像中。电影、电视是动态视频,也是由每秒一定帧数的静态照片组成。“传统相机是工业革命时代化学技术的产物,数码相机虽然抛弃了胶片,但仍然采用静态图像和静态图像序列(视频)记录光过程,观念上还停留在化学时代,无法有效表达光的高速变化过程。”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说。2016年,黄铁军发明了一个颠覆了传统相机快门曝光原理的新技术——脉冲连续摄影原理,脉冲相机不仅能“抓住”光,还能记录光的飞行过程。不同于现有相机采用的定时曝光静态成像原理,脉冲成像原理以超高速连续脉冲流逼近光的连续变化过程,采用成熟集成电路工艺、释放电路自身潜力,研制了高速视觉芯片、相机和机器视觉系统,实现了高速、高动态、无运动模糊连续成像。脉冲相机模拟灵长类视网膜编码原理,每个像素独立将光信号转换成比特流,一个脉冲对应一组光子,脉冲宽度的倒数对应光强,准确完整记录光的时空变化过程,推翻了沿用近两个世纪的图像和视频概念,是一项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简而言之,图片是静态的,视频是静态图像序列,而脉冲流则是光子流的粗粒度表示。测试表明,脉冲相机能够清晰拍摄对侧相对速度700公里/小时的会车高铁,采用脉冲相机拍摄北京大学6马赫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能够清晰记录激波形成和变化过程。今年5月,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脉冲连续摄影原理和相机”脱颖而出,获得最高级别的“
一群北大的年轻人,想要捕捉光|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1-09

“AI+代码”是暂存的假象,还是前途无量?|甲子光年智库

《2024年AI代码平台及产品发展简报》报告解读。Cursor爆火,不仅拿下OpenAI参与的6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甚至Cloudflare开发者关系副总裁 Ricky Robinett 分享的Cursor视频快速收到百万级观看——他八岁的女儿仅用45分钟就使用Cursor AI构建了一个聊天机器人。GitHub Universe大会上,GitHub则直接官宣:Copilot可以支持多模型,包括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谷歌的Gemini 1.5 Pro、OpenAI的o1-preview和o1-mini。Google CEO Pichai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特别提到Google内部超过25%的新代码是由AI生成的,非常认可AI生成的代码对于内部开发工作的作用。可以说在AIGC应用快速发展的2024年,“AI生成代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方面,大语言模型的代码生成能力逐步提高,生成的效率和质量双重提升,大量工具得以上线供全球开发者使用;另一方面,“人人都会编程”的技能点说不定可以通过AI点亮,即便是暂时的假象,也可以是村里的希望。而现实也很割裂,一方面,从ChatGPT的发布开始,大量看似“魔法”的代码生成宣发材料层出不穷;而另一方面,具有赚钱能力的开发工作似乎和零基础人群的距离依旧遥远。我们是不是又要被AI的能力虚晃一枪?甲子光年智库在“程序员节”(1024)发布《2024年AI代码平台及产品发展简报》,尝试消除一部分概念的误解,试图说明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1.为什么大模型之后,“AI+代码”的概念再次火热起来?通俗解释:AI能看懂更多代码,会写更靠谱的代码,未来可能会自己写代码。自从编程开始出现,程序员就不断寻找一种解决方案可以让“写代码”简单点,机器辅助人类写代码一直就不是新概念。开发工具的解决方案一般有两个大的方向:让机器当
“AI+代码”是暂存的假象,还是前途无量?|甲子光年智库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1-09

新消费时代,柔性供应链如何帮助工厂打造“新质生产力”?|甲子光年

‍‍‍降本增效不再是目的。作者|王世昕‍‍编辑|栗子“供应链外无企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企业无法脱离供应链单独存在。这一观点在SHEIN身上似乎得到了印证。根据Similarweb数据,中国出海跨境电商企业SHEIN成为2024年9月以及第三季度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服装与时尚品牌,并成为了法国第二大、德国第四大服装品牌。如此成绩要归功于SHEIN背后的柔性供应链。“小单快反”的生产运营模式深度适配着新消费时代的市场需求。这也为许多企业提供了启示: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市场与生产力的革新需求,柔性供应链或许能成为破局的关键工具。但高昂的成本、薄弱的技术基础、转型策略不明晰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们。11月6日,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上海会议活动上,工业科技公司黑湖科技主办的《新智造探索:数据驱动工厂转型出海》闭门会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企业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工厂技术突破、供应链创新实践、出海业务展开了一场深入探讨。疑问切实存在着:新消费时代,供应链升级为何如此重要?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又将如何助力中国企业创新出海?1.新消费时代破局,为何是柔性供应链?“现在工厂面对的单子都越来越细碎,这代表着未来某种趋势,大数据、精准营销普及以后,未来的单子一定是个性化的。”黑湖科技创始人&CEO周宇翔表示。当下供需关系的改变正在显化。伴随着新消费的崛起,市场需求开始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技术进步,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新兴的消费群体,如Z世代和新中产阶级,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加多元化,IP付费、情感化消费、创新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兴起。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细分的产品SKU,是以日为更新频次的产品上新,曾经“非主流”的订单生产模式正在成为主流。以销定产、需求响应,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应对新消费前沿趋
新消费时代,柔性供应链如何帮助工厂打造“新质生产力”?|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0-25

香港科技产业,不必再提“失去的二十年”|甲子光年

“香港是初创企业的孵化温床,社会有充分的意愿培育新科技。”作者|王博‍‍‍‍编辑|甲小姐提起香港科技产业,总会有人唏嘘不已地提到“失去的二十年”。2000年左右“硅港计划”的失败,被很多人认为是“失去的二十年”的起点。之后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中,尽管香港孕育了商汤、大疆这样的知名企业,但似乎香港科技产业整体上在国际舞台上并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之前,香港坊间有这样一句话“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意思是做高科技产品容易亏本,搞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反而能赚到钱。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曾向上观新闻坦言,以前的香港,生存之道在于金融、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和旅游这四大支柱产业,对科创并不重视,“2015年以前大家没有危机感,买一间房子或者一只股票再卖出去,来去之间赚钱很容易。”黄克强的话有两层弦外之意:其一,“硅港计划”的失败不能一直“背锅”;其二,危机感来了,香港需要变化。变化离不开政策引导。这些年,香港特区政府在科创方面的政策、举措不断。在今年10月,香港科创明显按下了“加速键”,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10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下个月,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将公布新一批重点企业的名单,涉及十多家企业,当中超过一半来自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范畴;10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推行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18次提到“人工智能”,而在去年和前年分别是15次和4次。“施政报告提出的措施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对香港的创新发展和科创生态的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思谋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贾佳亚告诉“甲子光年”。从“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到“全力将香
香港科技产业,不必再提“失去的二十年”|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0-25

独家直击Liquid AI发布会:非Transformer架构AI模型有了听觉和视觉 |甲子光年

AI的未来不应受到限制,而应该是“Liquid”。作者|苏霍伊北京时间10月23日,美国初创公司Liquid AI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resge礼堂举办了产品发布会。揭晓了利用Liquid基础模型的首批企业级产品。Liquid AI基于第一原理,打造出了一种非Transformer架构的动态引擎——液态神经网络(Liquid Neural Network,LNN)。通过将神经科学、物理学和动力系统的原理融入其模型设计中,Liquid AI在可解释性和效率方面实现突破。LFM模型采用了与数学和信号处理领域相似的数学原理,因此它们特别适合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诚然,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的Gemini可能正在引领人工智能革命,但这家小型初创公司也在用实力向世人证明,创新仍然具有颠覆性力量。在昨日在宣传片中,Liquid AI的CEO Ramin Hasani更是直言“Liquid引擎才是真正的创新”。“它能让每家公司都拥有自己专属的AI解决方案,我们创建Liquid AI,是为了让人们能以更智能的方式接触GenAI。”他说道。“甲子光年”发现,LFM的特点主要有:提升决策质量:LFM拥有先进的知识处理能力,特别适合解决需要深度知识背景的任务,能在这些场景下展现出色的表现。效率与可持续性:这些模型因为内存使用低和推理速度快而极具效率,训练和部署都能节省大量资源。此外,它们能在本地设备上高效运行,大大减少了对云计算的依赖,有助于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增强可解释性:与传统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相比,LFM的设计原理更加清晰,提供了更好的透明度,用户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监控模型的决策过程。Liquid AI产品发布会现场,来源:“甲子光年”拍摄Ramin Hasani表示:“Liquid AI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面对AI系统。我们将从底
独家直击Liquid AI发布会:非Transformer架构AI模型有了听觉和视觉 |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0-25

【榜单征集:全球青年科学领袖奖】2024甲子引力年终盛典:万千流变 一如既往|甲子引力

“2024甲子引力年终盛典”榜单征集工作启动。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学家的孜孜不倦追求则是科技进步的核心要素。古往今来,一代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实验和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我们见证了一场以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太空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这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将人类社会生活推向了现代化的新高度。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有这样一群执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以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在生物科技领域,1953年,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并为遗传工程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1972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为治疗疟疾提供了有效手段,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太空科技领域,1960年,钱学森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同年,他组织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作为阿波罗11号任务的宇航员,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他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足迹,象征着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1957年,师昌绪领导开发了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1984年,Herbert Gleiter教授首次使用惰性气体凝聚法制备了金、铁的纳米晶,原位加压成纳米固体材料,并研究了纳米陶瓷的性质,他的工作为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在量子计算领域,1980年,美国物理学家Paul Benioff提出了量子力学模型的
【榜单征集:全球青年科学领袖奖】2024甲子引力年终盛典:万千流变 一如既往|甲子引力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0-18

AI硬件如何摆脱“昙花一现”的魔咒|甲子光年

到底是硬件+AI,还是AI+硬件?作者|王艺‍‍编辑|王博“我真的不喜欢当前的消费电子产品。比如,无论怎样都会默认每年更新一代。”近期,智能硬件Rabbit创始人吕骋在接受科技媒体The Verge主编Nilay Patel的专访时谈到了此前饱受争议的Rabbit R1以及对AI硬件产品的看法。Rabbit R1自从在今年年初的CES上推出以来,就因为AI硬件的标签而广受关注,但是数据造假、套壳安卓、炒作概念等质疑纷至沓来,全球拥有近2000万粉丝的知名数码评测博主Marques Brownlee(MKBHD)对Rabbit R1的评价是:“这很难评( Barely Reviewable)。”Rabbit R1,图片来源:@MKBHD但是,这些质疑和差评并没有让Rabbit“凉”下去,吕骋在The Verge的访谈中还专门提到公司的最新进展,Rabbit发布了一个建立在大型行为模型Large Action Model之上的通用跨平台代理系统——LAM Playground,LAM可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浏览网络内容。而且,吕骋还透露,售价199美元的Rabbit R1,硬件利润率超过40%。“甲子光年”从AI硬件行业知情人士处了解到,Rabbit还计划推出一款新的AI硬件。而在国内,字节跳动近期发布了集成了豆包大模型的智能耳机Ola Friend。用户戴上该智能耳机后,可以通过语音对话随时使用豆包,同时在豆包App上也可以操控这款耳机。和Rabbit R1发布后一样,这款产品也遭受了质疑,例如:为什么必须要用一款专门的耳机来跟豆包对话;Ola Friend和普通耳机加个大模型chatbot没什么本质差别,不是真正的AI硬件。但不管怎么样,AI硬件的热潮是翻起来了,无论是大厂还是初创公司都在纷纷入局。“甲子光年”统计,自2019年以来,包括吕骋在内,已经有十多位大厂或知名公司的
AI硬件如何摆脱“昙花一现”的魔咒|甲子光年
avatar甲子光年
2024-10-15

玻色量子获数亿元A轮融资,量子计算离我们还有多远?|甲子光年

量子计算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作者|栗子‍‍‍前沿科技代表之一的量子计算,在资本层面又有了新的动态。“甲子光年”独家获悉,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已于今年9月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这是玻色量子成立3年多以来累计完成的第5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VC启赋资本领投,阿米巴资本、元和资本及盈富泰克等跟投。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持续研发,并形成小批量生产产能;二是“量子计算+”生态建设与各行业的实用化应用;三是用于持续投入通用光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与布局。“甲子光年”了解到,玻色量子成立于2020年底,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专注于研发光量子计算设备的硬科技公司。公司与多个知名高校联合共建光量子实验室,并在人工智能、通信、能源、金融、交通、医药等多个领域开展了量子计算机真机场景验证,推广实用化量子计算。今年4月,玻色量子正式对外发布了550计算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光量子信息技术实验室,来源:玻色量子作为下一代计算技术的代表,量子计算一直是各国前沿科技的必争之地。从2017年开始,资本市场逐渐加大对量子计算的关注与投入。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和2023年全球量子计算投融资笔数均超过100笔,并且融资金额在2022年时接近20亿美元。尽管今年的投融资刚刚超过60笔,但仅今年上半年的融资金额就已接近12亿美元。国内量子计算也保持着较高的融资势头。据IT桔子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国内已经有11家量子计算企业完成了融资,包括量旋科技、华翊量子、微观纪元等。而国内量子计算领域的初创企业也不过十几家。玻色量子创始人&COO马寅认为,量子计算目前已经开始从最早的初创阶段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且在专用量子计算领域获得了实用性验证,未来将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些都加速了资本市场对量子计算的布局。量子计算产业发展按
玻色量子获数亿元A轮融资,量子计算离我们还有多远?|甲子光年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