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智车
数读智车
数据为尺度解析新能源-汽车
IP属地:未知
9关注
69粉丝
0主题
0勋章

杀熟阴影下的携程,净利润暴涨507%

        梁建章的微博,从2022年5月起,就几乎没有再提及过携程。   可即便如此,依然不耽误携程大赚特赚。二季度,携程净利润39亿元,同比暴涨507%。   中概股中,除了拼多多,恐怕就数携程最为强势。   风口上的携程   在线旅游的业绩增长并不让人意外,这个趋势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去年四个季度,携程都是翻番式增长。这与前一年的特殊情况有关。原本,在线旅游短暂报复式的增长后,会经历一段冷却期,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消费市场发展态势不算好,但在线旅游似乎没有受到影响。   二季度,携程营收127.9亿元,同比增长14%,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27.5亿元。对比2019年同期,携程增长了47%。在业绩大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     股东应占溢利38亿元,同比增长507%,上半年,携程净赚了超过81亿,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82%,三个季度的利润总额很可能会超过去年全年。由于三季度正值暑期,是旅游旺季,大概率会有创历史新高的表现。   利润表现强势,携程的现金极度充盈。截至季度末,其现金及等价物等约990亿元,一个季度增加了171亿。   摩根士丹利报告称,预计第三季利润以按年及按季比较均有所上升,维持对携程“增持”评级及目标价59美元。瑞银维持对携程“买入”评级及目标价70美元。可见都对携程保持了乐观的预期。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老牌互联网公司,在25年的发展后,能够保持两位数增长,并不是自身业务有新的创新点,而是行业β使然。   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出游27.25亿人次,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同比增长19%。不只是携程,同程上半年营收81亿,同比增
杀熟阴影下的携程,净利润暴涨507%

四大万亿电商平台:一边焦虑,一边增长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现阶段能做到营收增长86%,利润增长144%,都是恐怖至极的存在。   但发生在拼多多身上,却出现了股价大跌28.5%的情形。   这可能就是电商平台的最真实写照。   2023年,随着快手的加入,中国电商市场已经有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5个GMV超过万亿的平台。   这个市场,像是老王隔壁家的柜子,阿杜的车底,太过拥挤。   稳健的基本盘   根据此前的报道,阿里中国零售GMV在8万亿左右,占有四成市场;拼多多4万亿,京东3万亿,抖音电商2.6万亿,快手约1.2万亿。由于抖音未上市,本文只讨论另外四家上市公司。整体而言,头部四家平台都保持着增长。   四家平台,在营收这项指标上,过去8个季度,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出现过下滑。这里面,阿里和京东的确是备受冲击的平台,京东的失速问题比较明显,以年为单位的营收增速连续下滑,今年二季度,京东的营收增速将至1.2%,四家平台中最低。     经过一年的努力,阿里的增长有所恢复,2023年的增速为8%,已经比前一年有明显改善,二季度,阿里营收增长4%。但阿里的增长主要不是因为淘天,而是海外业务、菜鸟和本地生活,中国区业务反而下滑了1%。   与之相比,年轻平台拼多多和快手增速显著。拼多多是增速最快的企业,主要得益于Temu在全球市场的成功,二季度,拼多多营收970.5亿,同比增长86%,是增速最快的平台。只看电商,拼多多本季度与淘天的差距还有460亿,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快手的增长惯性还在延续,本季度营收310亿,增速虽然在下滑,但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   现如今,电商平台早已脱离了规模获客、不顾利润的阶段。因此,万亿GMV平台稳定
四大万亿电商平台:一边焦虑,一边增长

B站“穷哥们儿”,秒杀微博“粉丝”

      6月,微博日活用户数2.56亿。二季度,B站日活用户1.02亿,不到微博的一半。   可反映到业绩上,微博二季度营收32亿,B站为61亿,几乎倒了过来。   在商业价值上,微博的数亿用户,被B站“穷哥们儿”秒杀。   快手>B站>知乎>微博   挖掘存量用户价值,已经是微博这类老平台最好的办法。   发展多年,微博的活跃用户量已经有见顶的趋势,6月,月活用户数5.83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00万;日活2.56亿,减少约200万。     与之相比,年轻人居多的B站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二季度,B站日活1.023亿,同比增长6%;月活3.36亿,去年同期3.24亿。更为重要的是,B站用户使用时长也在增加。二季度用户每天平均使用时长99分钟,去年同期为94分钟。     这就导致,即便B站用户被打上“钱少、事多”的标签,可实际上用户价值并不低。众多社交平台中,微博反而是商业价值最低的平台。   目前能够得到确切用户数据的只有快手、B站、微博、知乎四家,根据日活用户量和营收数据测算,B站每位活跃用户贡献60元营收,快手则高达78元,而微博只有12元。   知乎没有公布日活用户数据,根据月活用户量测算,每位用户贡献11.6元,考虑到月活量普遍高于日活,知乎用户的贡献大概率也超过微博。     也就是说,虽然很早就是社交平台的第二梯队,但是微博空有用户而无法放大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无法提升,微博的营收增长非常迟缓。随着活跃用户出现了流失,微博的收入也相应承受压力。二季度微博总营收32亿,同比基本持平,目前微博单季度营收水平与2018、19年相差不多,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与其他
B站“穷哥们儿”,秒杀微博“粉丝”

信也科技逾期率持续走高,助贷避风港还能维持多久?

        半年报中,信也科技透露,2018年以来已经向股东回报6.6亿美元。   截至一季度末,信也科技四位创始人顾少丰、张俊、胡宏辉、李铁铮,合计持有普通股46.8%。   按照这样的比例推算,四大创始人在6年间分得了约22亿元。   即便宏观环境变动,助贷仍然是稳定赚钱的“避风港”。   稳定现金牛   最近几年,信也科技已经处于非常平稳的发展状态。   营收已经处于平缓状态,二季度净收入31.7亿,同比增长3%,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信也科技的营收已经基本维持在30亿元左右,最近四个季度,信也科技的营收增速将至个位数,增速趋于平缓。     国内业务放缓是很重要的原因。根据推算,二季度,信也科技的国内业务营收26亿,占了82%,同时,国内独立借款人数量为180万,同比下降了21.7%。最近几个季度始终处于下滑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信也科技国内业务非常依赖重复借款人,也就是老客户。二季度,重复个人借款人交易量为405亿元,占到总交易额的87%。   由于信也科技的业务模式已经非常成熟,盈利模式也就清晰且平稳。二季度,信也科技净利润为5.5亿元,同比略微下滑6.6%。最近几个季度,虽然信也科技的净利润一直在下滑,但始终保持着单季度净赚超过5亿的状态。     由于业务利润保持稳定,并且不需要继续投入以扩大规模,因此信也科技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分红,并且还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回购。截至2024年6月30日,信也科技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回购3.37亿美元的股份。其中,今年上半年投入约5680万美元回购。   与此同时,信也科技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会分红,目前累计分红金额达到6.62亿美元。得
信也科技逾期率持续走高,助贷避风港还能维持多久?

单季净赚百亿,京东对“618”动刀

      在最新的二季报公告里,京东出现了一个较为反常的现象,通篇没有提及“618”这个关键词。哪怕在财报会上,618也被一句话带过。   回溯京东此前的二季报,618都未曾缺席。在外部,即便不唱主角的阿里巴巴,也在财报中提及了618。   这里只有两个解释,要么618真的差到没有亮点,要么就是618的重要性在下降。   低价策略的成与败   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京东一直保持着增长,未曾出现过下滑,即便再不济,总能够找到一些亮点。   本季度,京东收入2914亿元,同比微增1.2%。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京东的增速就掉至个位数,至今已经连续7个季度未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然,京东面临着增长失速的问题。本季度的增速是单季度的新低,这对于京东来说不是个很好的表现。2022年底,京东开始低价策略,上线“百亿补贴”,打出“天天低价”口号,经过了一年半,京东没有止住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势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京东的表现差,一方面,京东未曾出现过营收下滑局面,在行业新出现3个万亿GMV平台的大背景下,这实属难得。另一方面,京东未曾像阿里那样损失利润来换取规模。   同期的阿里,本季度净利润244亿,同比下滑29%,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大幅度下滑。与之相比,京东本季度净利润126亿,同比大幅增长92%。这是京东首次单季度利润破百亿,创下了历史新高。     利润的改善很大程度为京东的经营提供了稳健性。二季度京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7亿,同比增长9%。自由现金流495.6亿,同比增长11%。截至期末,京东现金及等价物等为2095亿,比年初又增加了118亿。   理论上来说,低价策略往往是营收增长、利润下滑,但京东正好相反。CEO许冉解释为,
单季净赚百亿,京东对“618”动刀

卷入油罐车事件的金龙鱼,二季度净利润大涨92%

    今年315前期,职业打假人王海举报“五常大米”造假,把金龙鱼推上风口浪尖。   二季度,金龙鱼归属净利润2.15亿,同比大涨92%。   7月上旬,新京报曝光“煤油混装”事件。随后,金龙鱼卷入其中,虽然多次做出回应,但股价跌出了上市以来的新低。   在7月下旬,“2024中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中,金龙鱼以1245.42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第一。   看起来,一系列负面事件并没有给金龙鱼带来太多困扰。   营收连续三季度下滑   真正能给金龙鱼带来实质性影响的恐怕只有周期性的宏观环境。   上半年,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1095亿元,同比下滑7.8%。其中,二季度金龙鱼营收522亿,同比下滑9.5%,这是金龙鱼连续第三个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对于业绩下滑,主要是产品价格下跌。而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金龙鱼解释为内需动力和信心面临分化和挑战,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说人话就是需求疲软,竞争加剧,给金龙鱼带来了挑战。   营收下滑叠加采购及付款节奏变化,导致金龙鱼经营现金流净额16亿,同比大幅下滑84.8%。现金及等价物203亿,比期初减少了51亿元。为了应对,金龙鱼减少了理财等投资支出,增加了对借款的归还,导致投资与筹资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了较大波动。   金龙鱼是一个明显的高收入、高成本、低利润行业,在年收入高达2500亿的盘子下,净利润却只有不足30亿。上半年,1095亿的营收,营业成本则高达1041亿,这种情况下,利润表现通常很难控制,因此,一方面,金龙鱼的利润波动幅度巨大,经常出现利润的大涨大跌;另一方面,很难通过费用控制稳定实现利润增长。     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利润改善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下游生猪养殖行业利润改善
卷入油罐车事件的金龙鱼,二季度净利润大涨92%

躺平的嘀嗒出行,股价创新低

  认购嘀嗒出行的19815人,心情可能是崩溃的。   上市两天,“共享出行第一股”股价跌去40%,此后股价依然没有起色,一路刷新历史新低。   8月13日,嘀嗒出行股价跌至1.6港元,再度创造历史新低。   嘀嗒股价头也不回,像是下了什么决心。   早有预兆   嘀嗒出行现在的市场表现早有预兆。   虽然贵为“中国共享出行行业第一股”,但是在上市之前,嘀嗒出行并没有受到资本市场追捧。   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随后失败。   2021年4月,嘀嗒出行再次递交招股书,申请材料随后又失效。   2023年2月,第三次递交招股书,依然没有下文。   8月30日,嘀嗒出行再次递交了招股书,再次石沉大海。   今年3月19日,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最终成功上市。   但其实,此次嘀嗒出行选择了迷你发行,发售量约4500万股,只有总股本的不到5%。能够明显看出,嘀嗒出行的上市,不是水到渠成,更像是强行上市。   上市前,嘀嗒出行一共完成了五轮融资,主要是李斌系、IDG、高瓴、京东及携程等知名机构。不过,嘀嗒出行很早就已经不再受资本追捧。2018年后再也没能获得新的融资,D轮及E轮融资时,估值已经出现下滑,每股成本从0.7184美元降到了0.5美元不到。     由于没有资金补充,嘀嗒出行的市场地位也难以维持,2019年,嘀嗒出行在顺风车行业的市场份额为66.5%,排名第一。但从2022年开始,其市场份额降至第二。2023年,按照顺风车搭乘次数对比,嘀嗒出行市场份额只剩31%,损失了35.5个百分点。   目前的2.45港元的股价水平已经比融资时期的价格水平还要低,但比起
躺平的嘀嗒出行,股价创新低

着急的百度无人驾驶,顾不上700万人饭碗

8月12日,百度发公告称,有不法分子以“萝卜快跑”名义开发虚假网站及APP,并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聊天软件等)散布虚假招商加盟、租赁信息。百度从未自行或授权任何第三方开展“招商加盟”“租赁”“资金募集”等相关业务。   显然,招商加盟,都直接关联到无人驾驶网约车规模扩大,进而延伸到抢占网约车司机工作的担忧上。   从7月开始,“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等话题引发了全民关注。百度的每一步动作都不可避免引发大众对于“饭碗”的顾虑。百度上一次引发关注还是璩静,更早时候则是李彦宏被浇水,已经很久没有因为业务引发如此多的争论。   从2013年就开始布局无人驾驶的百度,终于站到了舞台中央。   初级阶段   萝卜快跑的步伐不算快,目前发展仍然处于早期。   2018年一季度,百度把无人驾驶写进了财报。此后这项业务一直是百度重点披露的亮点内容。   直到2021年8月,“萝卜快跑”才正式登上舞台,此后两年半,“萝卜快跑”的发展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因为订单量的增长并不算迅猛,给百度营收的贡献也非常有限。   据百度一季报,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的累计服务单量超600万次;一季度内提供的乘车服务约82.6万次,甚至出现了环比下滑。   百度三年的订单量相当于滴滴一天订单量的14%,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规模。   600万订单量看似很高,但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差距,今年一季度,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量为37.5亿单,相当于日均4167万单,横向对比,百度萝卜快跑的增长也不算快。从2022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仍然没有实现单季度订单量翻番。   全球范围内,无人出租车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在国外,走在前面的Waymo,在旧金山帕洛阿尔托的街道累计服务次数也不过将近200万次
着急的百度无人驾驶,顾不上700万人饭碗

710亿独角兽,老板买豪宅又裁员5%

    得物的裁员风波,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直到8月7日,得物发布一封全员信,通篇没有提“裁员”二字,而是用的“精简”。   这家被胡润估值710亿元的独角兽,经历狂奔后,正走在十字路口。一边是泡泡玛特,一边是寺库。   变相裁员迷局   得物得裁员争议始于上个月。   当时,认证为“财经媒体人”的博主发帖称,得物的一位员工自述遭遇了得物的暴力裁员。对方表示,自己在职期间没有过任何明显的工作过失,公司以未发周报、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理由将其评级为C级绩效,随即展开的裁员沟通。实际上自己常年面临着“10106”的局面,每天10点下班是常态。   这次裁员距离该员工手中期权归属期满只剩1个多月,距离第一笔价值80万的期权到手仅一步之遥。   这个帖子中还提到一个关键信息,技术员工会被计算总工时,工时靠后的人随时可能淘汰,即便每天加班加点依然被裁。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被裁员工多次与公司沟通取得期权再离职未果,于是到上海市仲裁委员会处申请恢复与得物的劳动关系,后被予以支持。2024年7月,因不服上海市仲裁委员会裁定的结果,得物继续上诉,再度将前员工诉于法庭之上。     这起事件发酵近一个月后,得物终于通过一封全员信的方式对裁员问题做出回应。内容显示,公司决定对已有工作事项进行精简和启动组织提效,并将精简5%左右岗位。   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有认证为得物的员工推测,裁员比例超过5%,还有自称前员工的网友透露得物一直在优化,其前同事刚被裁。     不过,相关帖子只是推测,并没有切实的证明。按照凤凰网科技报道的信息,截止到2024年一季度,得物人员规模约在10000人,5%的裁员比例意味着将有约500人被裁。此外,得物还
710亿独角兽,老板买豪宅又裁员5%

奥运会变天!中国体育深度商业化迫在眉睫

    40金、27银、24铜,这是巴黎奥运会中国交出的最后答卷。   仅就金牌而言,中国军团创造了迄今为止境外参赛的最佳战绩。奖牌榜上中国与美国缠斗到了最后一刻,最终金牌数持平,只是以奖牌数的微弱劣势位居第二。   这届奥运会,有些梦回2004雅典,很多项目实现了突破:男子100米自由泳、网球、艺术体操、小轮车、花样游泳、速度攀岩、曲棍球、高尔夫……   这些是很好的势头,发展到当下,中国体育是时候通过更深度的商业化,寻求在国际体育赛事上更高的话语权了。   商业化命运共同体   全球的体育赛事,都在面临着注意力被分散、商业价值受到挑战的困境。   这个夏天堪称体育盛事,但无论是欧洲杯、美洲杯,还是奥运会,“没有以前热闹了”是大众的普遍感受。短视频、社交媒体对话语权的切割,使得竞技体育已经不再具备过去那种万众关注的基本盘。   奥运会商业价值下降成为最近几年的突出趋势。原本,2024年奥运会有6个城市竞争,后来4个退出,只剩巴黎和洛杉矶,国际奥委会担心接下来没有申办城市,直接将洛杉矶定为2028年奥运会。   作为奥运会收入的最大来源,2016年,奥委会要从电视转播中拿走70%的分成,如今又回到了50%。以往,奥委会对场馆要求非常严格,客观增加了申办国的举办成本。如今,这些要求已经比之前有所松动,新建场馆、临时场馆越来越少。     36氪的文章中提到,义乌外贸商家普遍表示,对比过去的体育大年,今年欧洲市场的这个增长数字不尽人意,就算接到了订单,以往出手大方的欧洲客人在下单时也谨慎了许多,“量少散单多,集中订单少”。可见全球范围内,体育消费都在面临吸引力下降的问题。   奥运会迫切需要继续做大IP,提升吸引力和注意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吸
奥运会变天!中国体育深度商业化迫在眉睫

怒赚400亿、缩量减产,茅台能否守住万亿基本盘?

        今年上半年,茅台酒基酒产量3.91万吨,这是2018年以来,首次上半年出现同比缩减。   4月开始的茅台酒终端降价风波,业绩上没有给茅台带来任何困扰,但茅台已经悄然给出了应对。   业绩增速可以放缓,但茅台的信仰绝不能垮塌。   无视风波   如果只看业绩,很难想到,茅台上半年经历了一场风波。   4月,飞天茅台酒终端散瓶成交价开始进入下跌通道,跌破2600元/瓶。5月下旬开始,飞天散批价格再次急转直下,并且一路下跌至近期2200元的关口。   伴随着终端价格的下降,茅台的股价也开始大幅缩水,从5月初的1700元左右一路跌至1361元,创造了自2022年11月以来的新低。结合总股本测算,这波下跌,茅台缩水了4000亿市值。   但如果看业绩,茅台似乎没有受到这场风波的影响。   上半年,茅台实现营业收入819.31亿元,同比增长17.76%;只看二季度,茅台也实现了16.95%的营收增速。毫无疑问这又是创历史新高的半年报,茅台已经连续11个季度实现营收同比两位数增长。     作为最大的酒企,茅台的营收增速也是首屈一指。在“茅五洋泸汾”等头部酒企中,茅台的增速与泸州老窖和汾酒相差不多,但是规模却是后两者的4倍多。规模大、增速高,没有酒企能够撼动茅台的地位。   作为行业第一,茅台超强的盈利能力也是长盛不衰,91.76%的毛利率,52.70%的净利润率,上半年,茅台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6.96亿元,同比增长15.88%。为此,茅台拟定了2024-2026年度现金分红回报规划,未来三年,每年度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不低于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的75%。   由于茅台唯一的控股股东是贵州国资委,
怒赚400亿、缩量减产,茅台能否守住万亿基本盘?

被中小商家围堵的拼多多,冲进世界五百强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榜单中,首次出现了拼多多的名字。   去年至今,TEMU火力全开,一季度力推拼多多交易服务收入增长了327%。   然而在另一面,7月末,数百名商家聚集Temu总部,对平台罚款和扣货款等问题表达不满。与此同时,原本同样推出“仅退款”的淘宝、抖音、京东,纷纷调整了政策。   电商生态,压榨卖家的路,已经越来越难走下去。   “仅退款”无往不利   回溯“仅退款”政策,这是拼多多在2021年推出的一项利好买家的模式。当一件商品存在货不对板、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时,消费者可提出仅退款不退货。   这项政策所反映的是平台向买家利益的持续倾斜。   为了笼络消费者,“仅退款”之外,拼多多以及如今的Temu还推出了一系列更为激进的政策。   比如“比价机制”和“动销机制”,在Temu上,卖家的供货价至少要比1688的同款商品价格低;如果同一款商品有多个卖家报价,平台只会选择最低的那个;同时,14天没有动态销售或者30天销量低于30件、销售额低于90美金的滞销产品,就会被要求降价或者退出供货。   罚款机制则是与之匹配的措施,针对卖家产品质量不合格、延迟发货、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拼多多会对卖家进行相应罚款。这一措施在持续调整,从最初的“5倍罚款”措施,到后来细化为“5倍、2.5倍、1.5倍或免于扣除赔付金等四种处罚”。   据悉,Temu又进一步调整了政策,针对商品描述、外观、品质、资质等方面的“商品质量事故”将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罚。面对违规商品较多的商家,平台的处罚金额不设上限,甚至会选择执行罚款金额更高的标准。   这一系列政策,几乎是无懈可击,卖家让出的利润成为吸引用户的利器,也让拼多多疯狂增长。 &n
被中小商家围堵的拼多多,冲进世界五百强

集体怒喷销量周榜,中国车企卷不动了

      在7月末,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周销量榜”,引发了一场舆论战。   蔚来联创秦力洪率先表示,发布销量周榜单数据不严谨,还加剧了竞争。 蔚来品牌部门马麟在微博@李想,直呼“想哥收手吧” 。   吉利VP杨学良转发微博称,“我也反对出周榜。”   何小鹏也在同一天表示,“美国的创投公司在大模型、芯片等领域投资得如火如荼……回国后发现……大家都在干‘周销量榜’……”   明里暗里直指理想汽车的周销量榜单。李想则是用一张掩耳盗铃寓言故事的插画,以及一个“嘘”的表情包,疑似回应了这场纷争。   国产新能源车,似乎即将进入大规模唇枪舌战的阶段。   库存压力依旧   7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处于繁荣期。   中汽协指出,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恢复较强,中国企业回升效果突出,近两年的国际芯片短缺反而推动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很强,抢占巨大的国际市场供需缺口,获得难得发展机遇。   这样的大背景下,政策端在持续加码。上海适当放宽汽车消费信贷申请条件,降低汽车贷款首付比例;北京亦庄将发放400万元新能源汽车消费券;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宣布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这些举措都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提供了便利。叠加年初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度优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依旧延续。中汽协预计,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有望实现1150万辆。   目前已经公布销量的13家车企中,只有广汽埃安和长城新能源出现了同比下滑,环比减少的也只有5家。13家车企月销量均已过万,这已经成为车企维持竞争的基础条件。     不过,在增长势头延续的背后,7月更像是过渡期。   一方面,库存问题依然凸显.6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 6月中国汽
集体怒喷销量周榜,中国车企卷不动了

1200亿小红书,努力避免成为知乎

  “精致女生坐高铁”,成为近期蹿红网络的抽象行为艺术。   2分钟展示30多种商品,在高铁上插花、用激光键盘、弹钢琴、泡脚……越来越离谱。   这类视频最初在小红书和抖音兴起,在社交网络上被广泛吐槽。进而演化出“精致X生上厕所”“精致X生去网吧”等讽刺作品。   之所以出现在这两个平台,抖音在于流量大商业价值高,小红书则是目标用户精准。   “种草”“笔记”让小红书的用户价值极高,但随着商业化程度的加深,内容与商业化的平衡难题已经凸显。   估值缩水   沉寂两年半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红书在资本市场活跃起来。   去年9月,有消息称,红杉中国收购了小红书部分股份,估值140亿美元。12月底,市场消息称,小红书或最快将于2024年下半年赴港上市,并在启动IPO前计划再进行一轮融资。   本月,有媒体报道称,小红书最近数周安排了向现有股东及新投资者出售股份。获得了DST Global入股,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加码投资,最新的估值170亿美元。   看起来,不到一年间估值有了明显提升,但实际上,目前小红书的估值与2021年有明显缩水。当时的报道称,小红书投后估值超过200亿美金,由淡马锡和腾讯、阿里领投。   相比三年前,小红书的估值缩水了30亿美元,约合200亿人民币。     实际上,最新一轮的融资并非Pre-IPO,据36氪报道,此轮融资是以老股转让的形式进行的。为了帮助早期投资人退出,小红书亲自操盘了此次买卖。可见,原有股东获利了结的需求较为强烈。   为何小红书的估值没能回到巅峰?   资本环境是重要因素,但也不是决定性因素。2021年11月,小红书月活用户2亿,2023年为3.12亿,从整体规模
1200亿小红书,努力避免成为知乎

大数据杀熟疑云下的携程,每月净赚14亿

        2018年,大数据杀熟成为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至今已经将近6年,这个词依然时不时跳出来,挑动每个消费者的神经。   亿欧创始人黄渊普的公开信,又一次把携程大数据杀熟的问题摆上了桌面。   这家在线旅游的独角兽,市值超2000亿,一度超过百度,却总是无法摆脱“大数据杀熟”的阴影。   潦草的回复   黄渊普的公开信核心涵盖两点:黑钻会员价格突然变动、实际付出的价格甚至高于公开渠道。   具体来说,携程黑钻会员的黄渊普买票时的价格为3868元,准备下单时显示没票,只能买4408元机票,买完后又变为3868元。实际购买的价格甚至高于其他OTA平台和航空公司官网。不只是他买的这张票,他随意查的其他航班,携程的定价也高于美团、飞猪。   对于黄渊普的公开喊话,梁建章并未给出任何回应。   整个携程给出的回应也十分笼统。   在黄渊普这封公开信中提到了携程的解释:“机票价格都是航司根据需求随时在变动的”。除此之外,根据报道,携程方面对媒体表示,不存在“杀熟”的情况,国际机票的价格会有波动,显示价格不同可能是“对接的价格在缓存中”导致的。   也就是说,黄渊普遭遇的“低价无法付款,高价买完后立马又调到低价”是正常波动,而对于黑钻会员的价格为何高于飞猪、美团,携程却并未给出回复。这显然无法让黄渊普和公众满意,也很难真正打消用户对于杀熟的质疑。   实际上,黄渊普不是唯一一个公开吐槽携程的公众人物,大概率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022年8月,马天宇在微博发文称,携程 “杀熟有点恶心,明明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就变成六千多,最后变成一万多。”更早的2017年,韩雪炮轰携程,表示其作为总里程超过99%的旅行者,却也遭遇了酒店订单被
大数据杀熟疑云下的携程,每月净赚14亿

王一博与乐华,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另一种结局

        在董宇辉离职事件发生同一天,“王一博与乐华娱乐到期不续约”的词条在微博传播开来。本就已经跌成仙股的乐华,又跌了3%。   离职当晚,董宇辉直播间里,充满了“恭喜、贺电、胜利了”的字眼。这样的结局,舆论普遍认为合乎情理,几乎没有感到惋惜的声音。   即便东方甄选与董宇辉都愿意继续苦苦支撑,想必结局也会无限趋同的乐华和王一博的关系。   两种立场   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对董宇辉的离职给出截然不同的判断。   按照俞敏洪和东方甄选公布的信息,东方甄选已经给出了最大的诚意。董宇辉个人持有与辉同行100%股权,收购价为人民币7658.55万元。按照俞敏洪的说法,“宇辉购买公司的钱我安排了,公司是送给宇辉的。”   同时,东方甄选支付承诺的全部待遇,与辉同行的全部净利润奖励给董宇辉。去年12月22日到今年6月30日,与辉同行公司的纯利1.41亿元。   综合算下来,董宇辉的离职,东方甄选最多将给出2.18亿“分手费”。   从俞敏洪的表态看,东方甄选非常在乎“信誉度和美誉度”,迫切地想要表明,公司白给、利润全送、承诺的待遇全兑现,已经给出了最大诚意。   站在企业经营的视角,先是“挥泪斩小孙”尽力安抚,随后送钱、送公司,给一名员工这么大的支持,已经做到了极致。   但站在董宇辉的视角,他不但配得上,而且值得更多。2022年6月,董宇辉的“双语直播间”突然走红,这是东方甄选乃至新东方转型的转折点。   此后一年半时间,东方甄选实现了73亿营收,在东方甄选大规模布局自营的情况下,实现了12.2亿纯利润。东方甄选一年比之前6年营收总和还要多,纯利润也是完全碾压。董宇辉是这个局面的缔造者,连俞敏洪也无法否认,“如果没有董宇辉引爆
王一博与乐华,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另一种结局

复盘娃哈哈内乱:及时止战,避免农夫山泉们坐收渔利

      3月,宗庆后去世不久,农夫山泉遭遇了一场舆论危机。创始人钟睒睒被骂上热搜,“忘恩负义”、税务问题、水质问题、涉日涉外问题等等围绕在农夫山泉周围。   支持娃哈哈,抛弃农夫山泉成为一时的风潮。娃哈哈,迎来泼天富贵。   然而不到5个月,娃哈哈却急转直下。   7月18日,社交平台上流传出带有娃哈哈副董事长、总经理宗馥莉签名的辞职信。有关宗馥莉侵占国有资产的质疑甚嚣尘上。   这起闹剧最终以宗馥莉恢复工作暂时休止。复盘整起事件,娃哈哈的所有主体都无法从中获益,真正获益的,恐怕只有竞争对手“农夫山泉们”。   “二代”无法力挽狂澜   从外界透露的信息看,宗馥莉没能顺利成为娃哈哈的“新宗庆后”。   在《致哇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中,宗馥莉提到,由于娃哈哈集团股东对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导致管理推进困难,决定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经营管理......   这段话可以看出,宗馥莉在股东内部并不具备宗庆后那般威望,很多股东并不支持她。致员工的信函中还提到一个信息,宗馥莉只是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而非董事长。这说明,宗馥莉始终没有真正成为娃哈哈的一把手,并没有真正掌管娃哈哈。   在这封信流传出来后,宗庆后胞弟宗泽后直言“是件好事”。他认为宗馥莉“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可见宗家的亲戚也并不支持宗馥莉。     这两方面信息表明,宗馥莉几乎是孤家寡人的存在,既没有得到公司内部股东的支持,也没有得到家族的支持。这种情况下,接班的难度可想而知。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娃哈哈前员工透露,宗庆后在世时,娃哈哈内部就对宗馥莉有不满。而这封信发出之前,宗馥莉和娃哈哈集团股东、高层一直在博弈和谈判,最终也没有谈拢。 &n
复盘娃哈哈内乱:及时止战,避免农夫山泉们坐收渔利

试探1亿会员底线,爱奇艺拼命货币化

          年初,爱奇艺的黄金会员们发现,自己手机投屏只能选择480P清晰度。半年后的今天,黄金会员已经不够尊贵,无法投屏到电视。   2月,会员又学到了“自然月”的概念,这个只有28天的月份,会员有效期会白白损失3天。   6月,会员又明白了,想要看一些热门活动的直播,要单独交钱。   7月,曾经的“基础会员”,已经无法跳过视频片头长达120秒广告。   视频网站的会员,含金量越来越低。   要尊贵,得加钱   包括爱奇艺在内,视频网站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从用户口袋里多掏点钱,即增加ARM(月度平均单会员收入)。   起初,会员规则相对简单,一两个会员级别就可以免去一切广告、通看一切视频。但在最近几年,视频网站的会员权益越来越复杂。   一方面,会员种类变得越来越多。过去几年,视频网站纷纷涉足体育赛事类直播,视频网站会员之外新增了体育会员。在电视终端新增了电视会员。同时,原先视频会员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以爱奇艺为例,出现了普通会员、黄金、白金、星钻四个层级。     另一方面,由于会员种类越来越多,对应的权益要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围绕着权益分层,出现了三个方向:   1.清晰度,以往清晰度最高到1080P,如今又出现了4K、帧奇映画等层级。   2.屏幕和设备数量,常用的屏幕设备已经不再只是手机和电脑,还包括电视、平板等,不同会员层级支持的终端设备数量有区别。   3.广告。除了片头广告,还有中插广告、植入广告、小弹窗广告、暂停或缓冲时的广告,今年2月,爱奇艺还申请了弹幕广告投放专利。     4.超前点播。一旦出现爆款,视频网站也往往会借机向用户多收钱,比如此前争议
试探1亿会员底线,爱奇艺拼命货币化

执掌伊利22年后营收下滑,潘刚的乳业帝国出现缺口

        摘要:作为32岁执掌伊利的传奇人物,潘刚又迎来了新的挑战。   2023年年报中,伊利董事长潘刚领取的薪酬为2179.32万元,同比减少15.29%,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   这位执掌伊利22年的乳业大佬,用这种方式,接纳了伊利业绩不及预期的现实,释放了熬过低谷的决心。   伊利依然是龙头,只不过这个乳业帝国的统治力出现了松动,潘刚正在防微杜渐。   帝国的烦恼   单纯看业绩,伊利依然是非常优质的白马股。   报告期内,伊利实现营收1257.58亿元,同比增长2.49%。从1993年以来,伊利的营收始终保持了增长,已经连续维持了31年,这是项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作为国内乳业唯一一家营收破千亿的巨头,伊利依然是中国乳业第一、亚洲乳业第一、全球乳业五强,龙头地位非常稳固。   去年,伊利的三项业务都保持着正向增长。伊利液态奶业务收入855.4亿元,同比增长0.72%;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为275.98亿元,同比增长5.09%;冷饮业务营收106.88亿元,同比增长11.72%。   最突出的还是利润,2023年,伊利的利润首次突破了百亿,同比增长10.58%,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今年一季度,伊利净利润59.23亿,同比大幅增长63.84%,是非常惊艳的表现。一季度的净利润率高达18.34%,是上一年同期大涨7.5个百分点。     2021年以来,伊利股份逐渐将发展重心从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向净利润率提升倾斜,从数据表现看,伊利很好地完成了部分目标。   之所以说部分目标,是因为伊利的关键指标没能完成。   按照此前披露的计划,伊利在2023年的营收目标是1355亿元,利润总额125亿元。而实际上伊利只
执掌伊利22年后营收下滑,潘刚的乳业帝国出现缺口

周鸿祎的四大上市公司现状:收缩、亏损、闷声发大财

      摘要:找不到人吵架了。   4-5月,周鸿祎再次站到了聚光灯下。这一次不是因为吵架,而是新能源汽车。   严格来说,周鸿祎并不在车圈,唯一的交集恐怕只是哪吒汽车,他还在2022年放弃增资,0元转让一部分股权。   如果按照手下公司的营收规模来算,他更应当算是金融科技圈,再细分一些可以算得上是“助贷圈”。   周鸿祎旗下一共有四家上市公司:360、奇富科技、花房集团和鲁大师。除了奇富科技,另外三家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   360,经不起折腾   360是最为大众熟知的企业,周鸿祎直接或间接持股超过51%。虽然业界质疑周鸿祎有负债,但实际上在财报中完全体现不出来。截至一季度末,他本人没有股权质押,关联公司天津奇信志成也只冻结了4136万股,比例只有1%。     360面临着增长乏力,难以扭亏的困境。2019年,周鸿祎与齐向东分家,随后,齐向东的奇安信从31.54亿营收一路涨到2023年的64.42亿,始终保持着增长态势。与之相比,360显得非常惨淡。2023年,360实现营收90.55亿元,同比下滑4.89%,这是360连续第5年下滑。一季度360营收17.19亿元,同比下滑12.5%,下滑的势头在持续。   营收下滑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现如今利润更重要。但由于投资哪吒汽车,360亏损也刹不住车了。目前已经连续亏了两年,累计亏损近27亿,今年一季度,又亏了1.1亿。     360在努力减轻亏损压力。放弃增资是一个举措,2022年6月,360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三六零私募基金拟将其持有的对应哪吒汽车3.53%股权的出资权转让给两家有限合伙企业,对应的增资额为10亿元。放弃增资后,三六零仍持有哪吒汽车11.43%的股
周鸿祎的四大上市公司现状:收缩、亏损、闷声发大财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