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级影迷看奈飞如何解放好莱坞(一)

匡特怀特格里瑟N
2020-04-21

近年来,奈飞$Netflix, Inc.(NFLX)$ 凭借一系列优秀的自制剧和金牌电影俘获了大批影迷粉丝们的芳心。成立23年来,Netflix爬过“DVD租赁”的雪山、走过“版权订购”的草地,跃过“剧集自制”的铁索桥,最终凭借“颠覆式创新”黄袍加身。Netflix在颠覆人类观看方式的同时,也抢走了传统玩家的奶酪,过去十年里,它的股价涨幅超过3700%,远超$亚马逊(AMZN)$ 和$苹果(AAPL)$ 。对于那批失势的艺术家而言,失去了好莱坞金主的支持,Netflix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而面对这个行业公敌,$迪士尼(DIS)$ 、AT&T$美国电话电报(T)$ 、$康卡斯特(CMCSA)$ 等传统玩家纷纷围追堵截。所以,围绕漫威、金球、奥斯卡的热议,表面是艺术-商业之争,背后是内容-渠道之战,是赤裸裸的利益。

1997年,美国互联网创业方兴未艾,37岁的软件工程师里德·哈斯廷斯刚卖了公司,获利甚丰。他是个超级影迷,业余时间去家附近的百视达借录像带看。有次借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太空片《阿波罗13号》,哈斯廷斯到期忘了还,结果被百视达罚了40美金。不过哈斯廷斯财务自由,不差这点钱。但从星辰大海到支付罚金的落差令他辗转反侧。为了干掉百视达,哈斯廷斯在1997年8月29日与老友Marc Randolph创建了原名Kibble的Netflix,主业正是出租电影。

实际上Netflix一开始就想让用户在网上看视频。只是碍于居高不下的带宽成本,才暂时放下这条路,专注出租影碟。但要想在影碟出租市场存活不是易事,自80年代卡式录像机(VCR)主宰美国娱乐以来,百视达雄霸影碟出租市场,一度拥有6万名员工和9千家连锁门店的规模。不过虽然实力雄厚,但在定价、租借和归还体验、经营效率等方面,百视达问题很多,这也给Netflix“可乘之机”。用户到线下门店借录像带其实很麻烦,不光是借与还的出行成本,以及逾期导致的罚款,还存在另一个弊端——“拷贝深度”:即录像店货架上单一电影的拷贝数量。片厂为了赚钱,会把卖给百视达的单盘售价提至90美元,以租价2.49美元计算,不加管理费,店铺外租60次才盈利。在门店经营压力下,百视达“先买断拷贝再出租”的现金流模型必须精确计算才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率。这导致它只敢买最火的片子,然后把它们摆满货架。如此一来便侵蚀了其他电影的拷贝深度。除了爆款电影能有5、6盘拷贝,大多数拷贝都没替补,如果去晚了,就只能借健身录像带了!

在《奈飞文化手册》的作者Patty McCord看来,哈斯廷斯的嗅觉超级灵敏,“里德经常在半夜2点给我打电话,他是那种有了好想法,觉都可以不睡的人[1]”,对于百视达这个庞然大物,哈斯廷斯做了一个判断:对手的渠道优势,在积弊已久的用户体验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了解传统模式的痛点后,Netflix用邮寄租赁对症下药:顾客加入会员后上网操作,邮政服务就将对全流程负责到底。不仅如此,免去门店负担的Netflix建了很多配送库房,通过提升覆盖面积与分发速度克服了拷贝顽疾。

1999年9月,Netflix在会员制的基础上推出“天幕计划”,将商业模式从按次付费转为包月订阅,起初价格是15.95美元,施行当年,便有23.9万名新用户疯狂订阅。第二年,Netflix在提价4美元之后放弃了逾期规定,而逾期收入在百视达那里占全年营收的16%之多。

Netflix的颠覆之举,成功地把红海做成一片蓝海。除了商业模式的创新,Netflix翻盘的另一推手是它对技术风口的精准把握:在90年代,美国家庭录像的格式还是传统录像带(VHS),百视达提供的正是这种拷贝。而Netflix押注的是当时普及率不高且价格昂贵的DVD。

2002年5月,顶住亏损的Netflix在纳斯达克上市,筹得8250万美元。同期DVD市场爆发,如Netflix所料,美国家庭娱乐从VHS到DVD的转变只消一夜。自2003年起,Netflix开始享受“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运势,连续5年新增用户过百万,并于当年首获650万美元净利润。

而负担沉重的对手百视达,虽在2004年有过一次转型尝试,却为时已晚,$沃尔玛(WMT)$ 、$塔吉特(TGT)$ 这类大型零售商对DVD市场的介入,进一步加速了它的消亡。对那时的Netflix来说,竞争的重点已不再是于2010年申请破产保护的百视达,而是自身不被瞬息万变的时代抛下。Netflix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减少用户获取内容的障碍”,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早笃定“在线看片才是王道”的哈斯廷斯,看到了消除障碍的新机遇。

2005年,YouTube横空出世,尽管上面最清晰的视频连360P都不到,但很快就积累了800万的日点击[25]。Netflix得到的启发是:用户愿意牺牲画质来换取方便。于是在2007年,Netflix在750万用户的基础上推出流媒体Watch Now,装个99美元的机顶盒,无需等待即可观看。Watch Now与DVD业务之所以不冲突,在于Netflix实行的是会员制而非按次付费,只有先把包月钱交了,才能享受免费的在线内容。 Netflix当时还想了其它拉动业务增长的方法。一方面,哈斯廷斯非常重视以算法改善用户体验,技术团队通过分析Netflix网站上搜索、观看、收藏、回放等数据,定制了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包括“结尾是否浪漫”的细分多达76897种,智能排序极大提升了平台的用户留存率。

另一方面,Netflix将海量片源视为在线业务的护城河。2008年,Netflix与有线电视付费频道Starz签下一笔五年长约,后者因重口剧《斯巴达克斯》的拍摄名噪一时。根据协议,Netflix取得了Starz从迪士尼和索尼手中拿到的2500多部电影的播放权,包括《蜘蛛侠3》这类爆款新片。

Netflix借此树立一个形象:用户能在这里看到所有想看的。而继Starz之后,Netflix又与CBS、ABC合作,补强了剧集缺口。这时候无论电视台还是制片厂,都未能重视网络趋势,只盯着Netflix要授权费,而与此同时,在经济萧条期Netflix的在线业务因口红效应取得惊人增长。

2年后与米高梅旗下EPIX签约时,Netflix完全突破了好莱坞“六大”本可致命的内容封锁,Netflix的辽沈战役其实已经赢了。

2010年,美国共有510万人退订传统电视节目,转去为流媒体付费,这背后是带宽建设的突飞猛进。也是在这一年,Netflix在新增774万会员订阅后迎来拐点——在线观看的数量超过了DVD外租的数量。2011年7月,哈斯廷斯宣布将对Netflix业务进行拆分,Qwikster成为DVD业务的新名字,公司重心转向流媒体,二者分开收费。拆分计划因存在变相提价的嫌疑,短期内使得Netflix股价大跌75%,还损失了80万用户,被《福布斯》评为“年度最差CEO”的哈斯廷斯,随后在Youtube上向会员道歉,并暂缓公司计划。就在华尔街对Netflix“高成长股”的属性深表疑虑之际,另一个“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一场更大的战役开始了。(连载)@小虎征文 @Seven8 @爱发红包的虎妞 

《纸牌屋》奠定了Netflix自制剧的胜利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远川研究所》,作者鲁舒天,文章有删改。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