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SLA)$ $小米集团-W(01810)$$高途(GOTU)$
此为系列文章之开篇,唠家常。首先解释了下断更的原因,其次给大家演示下我是如何在跟谁学上亏没了的,同时总结巨亏的经验教训,总结出4个启示,个人认为最后一个最最最重要。最后,可能是您最关心的,我到底亏了多少,赚了多少。本文主体部分约6132个字,补充部分约1664个字,为方便阅读,提纲如下。
(特斯拉万亿系列,可能2篇可能4篇可能更多,不敢保证)
一、前言
好久没出现了,期间偶尔打开老虎APP,粉丝一直在涨,承蒙厚爱,感激不尽。
上次出现应该是半年前了,为什么消失了这么久?两个原因:1.开始是因为跟谁学,亏很惨,情绪很差,这也是今天主要讲的。2.6月份毕业后开启了一个人的创业生涯,很忙,没好看股票,不敢瞎说。
今天为何突然出现?特斯拉破万亿了,值得纪念。18年6月进入股市,10月第二次入金,到现在也刚刚好三年多,该做个总结了。
特斯拉破万亿,这个系列可能会出两篇文章,也可能是四篇,不确定。本文算是开场,先讲讲今年亏的有多惨。
正文开始前,有很多新来的粉丝,大概介绍下,之前比较活跃,主要活跃在某虎和某球上,长期拿了几个公司。18年开始就是特斯拉吹,蔚来吹,小米吹,确实也赚到钱了,但当时确实也被骂的很惨。20年开始,我吹的队列中新增了高途,依然被骂,这次亏了。不过,不知道那些成天骂我的人还在不在,反正我一直在。(以前写的东西都在,欢迎老板们监督)。
二、复盘跟谁学的决策过程
2.1 外部环境
如题,我是如何亏掉98%的。首先,3月28日的这篇文章(:跟谁学暴跌,可能在送钱)犹言在耳,啪啪打脸,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那天,我妈在厨房摘菜,我蹲在一边的角落里疯狂的发消息,确认信息,做判断,做决策,然后也有了这篇文章。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具体的日期我就不查了,只说大概。大概3月份,论文弄完了,很轻松,好像是因为疫情,我们又延迟开学了。心情很好,在筹划着现在要做的事情。然后开始出问题,一边是一个在美国炒着中概股的韩国人爆仓了,一边是网上在传一份“双减”文件。不紧张是假的,但是当时的紧张只是担心之前的浮盈全没了。后面零星会有文件出来,但是不痛不痒,也有试点城市,但是没有大动作,一切如常。中间在执行自己的决策,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再到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我只能庆幸,我当时没有卖掉特斯拉,我后来借到的钱没有出去,否则...因为当时的决策是,1.卖股挪钱,能卖的都卖,短期来一波,当时连具体的时间点都有规划。2.算了估值,等周一看价格,如果价格落到25-35,all in。确实也执行了,卖光了小米和其他一些零碎,卖了一点点特斯拉,之后还又借到了钱。只能说当时幸亏心虚了一下,特斯拉没敢动,也幸亏国家千拦万拦,我换了好几家银行,钱都没出去。
我的成本最终停在了44.4(我天,我现在才发现这个数字是这么的不吉利)。这么几个月过去了,让我复盘一下,我觉得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得“死”。
2.2 决策过程
首先是公司,对公司的基本判断没有变,我依然认为跟谁学是好公司,商业逻辑简单,能创造的价值极大。这些不多说,观点没变,都在以前的文章里了(《跟谁学万字长文》链接可能会没https://**.com/3991153138/144670283)。其次检查当时的基本面情况,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商业模式也还是那个商业模式,一切正常,没问题。
其次评估外部影响。韩国人爆仓,好事,提供了买入机会。
关于网传的政策。我可能真的对这个行业了解太多了吧,当时那个情况,可能很多外行真的就跑掉了。首先是逻辑判断不可能,我就是学法律的,法律的本质研究社会治理,从社会治理层面,不可能一下一刀切。其次,从经验上,因为也一直呆在这个行业,大大小小的政策见了很多,要么干打雷不下雨,要么上面一厢情愿下面你情我愿,行业在政策的影响下有变化,但是不大。最后,拍脑袋肯定不行,到处问,整个圈子里从下到上,对这件事没什么反应,包括实地调研,一切如常。这点很关键。
个人情感的影响。我之所以能关注到这个行业,是有情怀在的,因为我真的实实在在是因为这个改变了命运,同时也因为是小城市出来的,对教育资源不平衡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我坚定的看好在线教育的价值。同时可能因为认知的局限,我理解的教育培训带来的“民不聊生”只限于一二线大城市,小城市真的不至于。所以当时只是觉得“树不修不直溜”,这个行业的高速发展肯定需要调整和约束,但是不至于伤筋动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还信誓旦旦的跟一位前辈说我能接受最多一半的亏损。
并且当时有考虑过如果“双减”为真,会怎么样。因为当时的“双减”只是限制,周末限制一天,周中不能晚于下班的时间点。再结合在线教育的特点,甚至天真的觉得这个“减”利好线上。但是最后的政策如我们所见,不是减,是灭。
2.3 小反思
整个过程有问题吗?有,比如对在线教育的过分自信,比如对教培现状全局情况的了解不足。但是如果再给我一条命,我估计还是不够用,因为:盈亏同源(系列文章第二篇会用特斯拉专门讲这个事情)。
很抱歉,一个学法律的栽在政策上。但是过了这么久,释然了。并且整个过程,消息面上没有任何能救我一命的机会,因为不只是我,整个过程中,即便是行业内的大佬,没有得到过任何通气的机会。所以我非常佩服上面的决心,难过过后,慢慢梳理发生的一切,我竟然觉得这是好事,因为更好的时代要来了,这个放在启示讲。这是重点。
三、启示
3.1 盈亏同源:论坚持统一的投资风格的重要性。
包括三个理由
a.从我的经验来看。还是庆幸,自己的决策没有被完整的执行。因为过去这几年,股市太好了,有点自信了。所以当时想着梭哈一把,但这完全不是我的风格。
总结我的风格。不管是开始的特斯拉蔚来小米,还是后来的小鹏跟谁学,基本逻辑都是能改变世界的技术。小米不能用这个解释,因为更看重人。跟谁学也不能完全用这个解释,因为技术没到那个份儿上,但是商业模式足够改变行业。所以我的逻辑更像“天使投资”。风格上,不过分择时,价值成长是公司的护城河,只要成本相对可控,大部分时候选择长期持有。简单概括是长期主义,当然也因长期主义受益。
偶尔几次的短期主义,亏不少,最后一次的短期主义,差点覆灭,因为当时的想法是抄个底赚一笔,然后留一部分长期持有,其他的钱该回哪去就回哪去。这件事情你也可以找到别的失败的借口,但是结果是一样的。有时候我觉得玄学是存在的,你不擅长的事情总是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过程带你走向同样的结果。联想到那些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高手,最后绝大部分都惨淡收场,近点的是宝能,远点的牟其中,不计其数吧,几乎可以称为普遍规律了。
(题外话,在某虎上我为什么叫“大哥千万别站在山上”,就是因为之前几次的做短,那会儿刚刚炒股,亏的比较少的是阿里巴巴和因特尔,都是炒财报,亏的比较多的是朴新教育,哈哈哈哈哈哈,朴新追短,大概也就平平无奇的亏了80%吧,还好,那时候主要的钱都在特斯拉蔚来和小米。题外话的题外话,我和教育行业可能有孽缘。大学谈了四年的初恋,学而思的老师,惨淡收场;18年第一次创业,开培训班,惨淡收场(这是炒股和考研的动因);18年初入股市,炒朴新教育,惨淡收场。20年恢复元气开始买跟谁学,然后致命一击,卒。)
b.从逻辑上讲,除了极个别的高手,应该是很少有人能次次都押中市场的变化,所以只有不变应万变。
c.从人性上讲,一次赌博的成功大概率会带来心态上的膨胀从而带来下一次决策风险的放大。
所以,风格变化带来的机会是,你可能偶然发大财,但同样的风险是你可能无法取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关于“盈亏同源”,系列文章的下一篇会用特斯拉的经历主要讲这个。)
3.2 不加杠杆:永远做最坏的打算。
我的投资启蒙老师是老唐(公主号“唐书房”的作者,应该有不少人知道,也曾是某球的风云人物,著有图片里的几本书),他的风格偏稳健,文章里最经常讲的就是“不要加杠杆”,且经常会说: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不信,所以这次如果不是最后一刻怂了,账户里的所有股票就都卖光了,如果不是钱出不去,我现在应该是负债累累的状态,侥幸捡了一命。所以,永远做最坏的打算,永远不要加杠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事情要了你的命,哪怕只是一下,哪怕很快就恢复,你也没有喘息的机会。(蔚来和小米都是因为不加杠杆,不仅等来了春天,还有钱补充弹药)。
以前在死吹特斯拉蔚来和小米的时候,经常被骂,其中有些人不讲武德,喜欢攻击年龄,当时不以为然,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必须承认确实涉世未深。以前就会觉得:不至于吧,没必要吧,玩这么狠?咋可能?怎么会有这种事情?现在相信了,一切皆有可能,社会的复杂性让我们考虑安全边际的时候必须要小心,永远要做最坏的打算。比如,裸聊诈骗,虽然我学法律,我觉得不至于吧...能骗多少钱,不至于吧,骗也得讲个武德吧。但是直到我碰到了这样的案子,直到学校天天宣传,我才信了。
所以除了看懂公司和估值,安全边际也是所有投资者一辈子要研究的课程。但是不管怎么样,永远做最坏的打算,永远不加杠杆,永远不把自己置于不可控的风险之中,是我现在对于安全边际最底线的理解。
3.3 关于心态:能取得平均水平的收益已实属不易。
首先,说给老粉听的,我蔚来卖飞了,我承认,我傻B了。这次为了抄跟谁学,把小米卖光了,不配做“小米老红军”,对不起。(因为蔚来做短,确实没少赚,所以在蔚来大爆发之前习惯性做短,结果种种原因,没接回来。做短的收益和后来的爆发相比,九牛一毛。真的傻B,鼠目寸光,犹豫不决。也奉劝刚上大学的或者刚毕业的,尽量别炒股,如果非要炒,尽量不要做短,看准一家公司,多拿一会儿)
其次,真的很好奇,从18年坚持到现在的人还有多少。
股市不易,因为人生不易。成长就是一个接受平凡的过程。越来越觉得平凡才是常态,越来越觉得做一个普通人才是常态。不知道各位老板怎么看自己,反正我觉得我就是平均的智力,平均的能力,如果这次不是侥幸,我应该已经被踢下牌桌去打工还债了。
还是说回老唐,之前不管是看老唐的内容,还是其他价值投资的内容,都有数据统计。看个人的数据,能长期活下来且取得相对稳定收益的,少之又少。看机构数据,能长期取得平均收益的机构,少之又少,这些数据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之前给我妈看那些机构数据的时候,我妈不信说,都是最顶尖的人才,为啥还不如野路子的老唐,老唐是不是骗子(因为老唐好像只是大专毕业)。从我自己的角度,我也不信邪,因为老唐除了老说不能加杠杆,还说能长期取得平均水平的收益非常难,理由都一样: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前不信,尤其是20年在浮动收益很夸张的前提下,又押中了跟谁学的短期爆发,收益夸张,更加自信。但是股市就是这么为伊消得人憔悴,总会有事情出现。
非要解释为什么“总会有事情”出现,从逻辑上,我觉得就是前两个方面,1.盈亏同源,让你赚钱的东西也会让你亏钱,所以最后幸运的是拉平收益,不幸的是退出游戏。2.涉及人性和风险控制。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作为一个俗人,我觉得我很难坚持60(秒)*60(分钟)*24(小时)*365(天)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再加上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敞口的不确定性。
好复杂。其他的,解释不动了,太玄学了。但是数据骗不了人,规律确实也是这么个规律,所以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保持平常心,然后相信逻辑,坚持用长远眼光看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3.4 时代启示:中国将迎来黄金十年。
接下来的思考,我认为对我而言是最最最重要的。“时代变了”,是“双减”给我最大的启示。
既往不究,未来可期。“双减”这个事儿,让我看到更多机会。中国可能迎来黄金十年,价值投资可能迎来最简单的十年。
双减政策是个灯塔,指明了方向,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国家这些年的政策,从最近的教育、游戏到房地产、互联网,我们会发现,我们今后为之奋斗的社会,一定会是一个越来越符合逻辑的社会,越来越简单的社会,不合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以教育行业为例,最质朴的逻辑就是,学校就应该教好书,这不需要为什么。以餐饮行业为例,你开餐馆的就应该把菜做好吃,就应该干净卫生真材实料,不需要为什么。包括对互联网行业的整治,以及大力度的反腐、扫黑除恶,我认为都是是同样的逻辑,国家所有的行动,都指向:去掉“不合理”。
敏感的事情不说,说一下互联网行业为什么会被整治。表象是反垄断,实质是商业逻辑变了。
随着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体量越来越大,互联网公司的 “基础设施”属性越来越突出。当公司的产品影响到民生,当大数据关系到国家安全,作为基础设施的定性意味着曾经的商业逻辑要变了。之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公司,把这类产品当做流量入口,赚的很爽。但是现在流量的出口越来越少,消费贷?游戏?还是什么?什么样的业务才能承载这样大体量的流量?有人说广告,这事儿百度已经做了个坏榜样,小米在这方面也没真正尝到甜头,字节跳动一直在找出口,但是目前可能主要倚重电商。没有出口,这是很要命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社区团购跑通后,互联网巨头疯狂布局,外行看热闹:这玩技术的怎么都抢着去卖菜?内行看门道,因为这可能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这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这几年线下门店又吃香了,为什么餐饮行业单店估值都那么离谱了,投资机构还抢着投。因为“出口”真的太少了。
还能有什么“出口”?反正我是想不到。所以我也不知道今后的商业逻辑会是怎么样的,但是我知道的是,逻辑一定变了,我们得换个思路了。我也知道,作为超级小散户,这家公司不行,我可以看别的家,互联网行业今后的逻辑看不懂,不重要,我们可以看别的行业。
今后社会的运行会越来越符合逻辑,那最简单的逻辑就是公司创造价值对社会有贡献,搞技术的,技术有创新有突破,真的对社会有贡献,那一定会有价值。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茅台、蔚来、宁德时代、特斯拉这类企业现在这么吃香,因为以前标准里的“好企业”越来越少了。(题外话所以顺着这个逻辑,小鹏和理想,怎么选?别看现在都闹的欢。)。
写到这儿,突然觉得,可能不是“出口”少了,而是暴富的机会少了,是短平快少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一定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一定是拼命投研发搞技术的企业,所以我到现在依然看好小米,蔚来和小鹏。不信?举个栗子,让很多人看不起的二手车贩子这个行业,已经开始发生巨变了。现在的二手车行业,谁能真的做到车况透明,价格厚道,售后有保障,谁能意识到这个,谁就能抢得行业红利。这个事情不是我空口胡说,有企业已经做到了,并且赚的美滋滋,赚的受人尊敬。
所以放眼未来,我们可能迎来了一个既规规矩矩,又充满活力的时代。规规矩矩,即为合理,社会运行逻辑简单,让人心不累,你只管往前冲,其他的交给时间就好了。充满活力,则不至于阶层固化,提供充足的机会和各种可能性。
具体到价值投资上,夸张点说,今后我们所谓的价值投资者要面临的商业模式、要做的判断,可能只需要小学阶段的仁义礼智信加上初中的数学,就能看懂,算明白。
这些,才是我觉得最最最重要的,眼前的亏损只是暂时的,只要还未出局,就还有机会。
四、三年的收益
直接说结果:三年一倍。
首先,跟谁学等于亏没了,大概把之前赚的超额收益全亏进去了。不过到现在也没卖,警钟长鸣,可千万别再站在山上了。
其次,特斯拉一直在,再加上过去三年在特斯拉、蔚来、小米、小鹏上面都赚到了钱这个因素,不考虑特斯拉突然从800拉到1000,不算20年21年陆续取出来的钱,目前账户剩下的,做到了“三年一倍”。
这是本系列下一篇文章要讲的:盈亏同源。坚持自己的逻辑和风格,可能会错过一夜暴富,但一样也能尽量避免一夜归零。跟谁学这件事,我只能说,自己运气真好,没有死掉,感谢眷顾。
以上。匆忙赶稿,如有错误疏漏,感谢批评指正。
如果您能看到这里,如果您能6132个字逐字逐句看到这里,感激不尽!希望下一个三年,我们还能再见面。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和关注。
重要的说明:
我始终坚定的认为:劝人炒股等于心怀不轨,教人炒股等于谋财害命!本文只分享信息和看法,不做任何推荐。本文提到的任何股票随时都有归零风险。
把这些东西写出来的目的只是:1. 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成长,错就错了,不删。
2. 万一有一天我真的成了,希望以后可以写书赚钱,贼有面儿。
本人没有公众号和微博,某球上叫:没有大G,某虎上叫:大哥千万别站在山上。是一个人。
补充一:如何互联网企业的“基础设施”属性?
(此处简单阐述,之后若有可能会出专门的文章)
“基础设施”这个概念,是我自己提出来的。之前更流行的称呼是“做平台”。记得14、15年那会儿刚刚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去中关村旁观各种路演,讨论最多的商业模式就是“做平台”,中间取水的买卖当然好啊,啥都不用投入,空手套白狼,当然好了,后来也确实跑出来一些平台,比如滴滴、美团等。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平台”真的是好买卖吗?“平台”想要赚钱,就要做的足够大,但是当“平台”做的足够大的时候,又不能赚钱,因为当你足够大的时候,就成了“基础设施”。我为什么要用基础设施的概念,因为基础设施关系民生,关系国本。这时候你怎么赚钱,或者你能去赚谁的钱?试想如果滴滴提一下价,如果美团提一下价,给他们借个胆子也不敢。一是市场机制不允许,你一涨价立刻会有平替产品出来。二是国家不允许,假设有一天滴滴该收割了市场了,要涨价了,涨的老百姓怨声载道,可能吗?就想自来水不能用来被赚钱一样,微信不能被用来赚钱,甚至外卖也不能用来赚钱。(外卖可能的利润全部用来解决就业了)。腾讯想明白这个事情想明白的很早,所以早早在游戏上赚到了钱。其他巨头就没这么幸运了,百度常年没什么大作为,滴滴美团长期无法盈利。共享单车的最终成为流量入口。所以顺着这个逻辑,结合文中提到的“流量出口”的逻辑,当滴滴出事儿的时候,一众创业者又杀了个回马枪,去抢网约车的市场,真的无法理解。高德美团还好理解,其他企业到底赚的是什么钱?微利肯定有,但是一定赚不到大钱。除非去掉基础设施属性,比如,专营高端网约车市场,甚至经营宠物网约车市场。不然,我觉得用“基础设施”这个逻辑,他们的商业模式是跑不通的,或者有办法控制成本?很迷惑。
补充二:三年了,我所理解的投资或者我为什么喜欢投资(炒股)?
这里摘录一段我去年暑假写给汉和资本的自荐信的内容吧。(当然没被录取(口算不好))原文摘录,观点未变:
为什么喜欢投资?
因为投资是一生的事情。投资的结果是解决人生财富增值的问题,这是物质层面。投资的过程则解决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如何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的问题,这是精神层面。而投资在精神层面对我过去这几年的帮助极大。投资似乎给人生一个上帝视角,让我们看的足够远也足够深刻,会更容易看透很多事情,让人生变的简单纯粹。投资和人生的关系很奇妙,相互放大。投资会把人性的弱点放大,投资不怎么地的,人生的坎坷可能也会多些。人生的阅历和智慧又是投资的绝佳助攻,人生过的不错的往往良性循环,在投资上也有不错的成绩。正确的投资观好像能给人生一种正确,拥有投资思维,是人生很好的助攻。所以投资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
投资是有趣的。因为他很简单,底层逻辑既定,操作动作既定,枯燥的是同样的动作需要不停重复,但是不累心。这种简单中,企业和市场又是多变的,总有激动人心的企业出现,总有发现美好的可能。所以既不累心,又会有新鲜感。
但是投资是不容易的,因为寻找企业的动作可能是无效的,即便真的找到心仪的标的,也需要耐心的等待,这种等待不仅漫长还可能波折。投资是不容易的,虽然逻辑简单,但是过程中总有各种诱惑挑战常识。所以是否能耐得住寂寞,是否能管理好心态,让投资变的不太容易。这就又回到如何理解投资上,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具有长期主义的世界观,眼光足够远大的话,内心是平静的,投资也就变的很简单了。
补充三:近况
今年6月研究生毕业,毕业之后就开启了一个人的创业生涯,具体方向暂不透露,经常全国各地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深圳。很忙,所以投资的事儿就有搁置,但是在努力想办法赚到钱,希望自己能有个稳定的现金流入,这样投资的事情长期看也有价值。
去年投过几家优秀的基金公司,未果。也有小的基金公司私募公司抛出过橄榄枝,但是最后不想高不成低不就,所幸就自己做事情了。虽然不是第一次了,但是现在的工作强度,还是挺吓人的。所以,文章的话,不保证更新,尽量保证多活跃,因为我看老虎这边粉丝一直在涨,很神奇。承蒙厚爱,不胜感激。
2021年10月26日
写于深圳
精彩评论
大哥!你要不要换个名字转一下运势[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