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变富之路
2022-07-08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GuruFocus:
抑制通胀,除了降物价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88916178,"tweetId":"688916178","gmtCreate":1657275910597,"gmtModify":1704867094403,"author":{"id":3549056143497873,"idStr":"3549056143497873","authorId":3549056143497873,"authorIdStr":"3549056143497873","name":"慢慢变富之路","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2,"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8916178","repostId":681624350,"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681624350,"tweetId":"681624350","gmtCreate":1656977400000,"gmtModify":1704866123136,"author":{"id":3556669788355570,"idStr":"3556669788355570","authorId":3556669788355570,"authorIdStr":"3556669788355570","name":"GuruFocu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9e1e28b3ff68411370a270b2aa9a76d","vip":8,"userType":8,"introduction":"GuruFocus.com 致力于价值投资。从投资大师研究的股票中选股,你就会减少很多错误的投资。","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0838,"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376316a8e3741868614c7bd8c5c355e","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11a57012d2d450289e9172495a10fb8","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411670d321c477eb3b6f178addc3038","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350e21df312477f9b1eba51c4ee9eda","width":"-1","height":"-1"}],"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376316a8e3741868614c7bd8c5c355e","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11a57012d2d450289e9172495a10fb8","width":"-1","height":"-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411670d321c477eb3b6f178addc3038","width":"-1","height":"-1"}],"title":"抑制通胀,除了降物价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谈谈货币税</p><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411670d321c477eb3b6f178addc3038\" tg-width=\"-1\" tg-height=\"-1\"></p><p>1/5</p><p>关于通胀的个人记忆</p><p>对于这场始于美国,并一直在影响中国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全球大通胀,有一个常见的误解——美国的高通胀是因为政府直接把钱发给老百姓,消费旺盛,失业率在历史最低点,企业招不到人,工资拼命向上涨,收入增长超过物价上涨,通胀没什么,美联储打击通胀,完全是配合民主党中期选举的政治作秀。</p><p>果真如此吗?因为近20多年我国很少有7%以上的通胀,所以大部分投资者对通胀之恶缺乏“切肤之痛”。</p><p>我国最近的一次大通胀是1993~1995年,1993年全年都是10%以上,1994年全年都是20%以上,比起美国目前最高的8.7%,要可怕多了。</p><p>那时我还是没有收入的学生,学校食堂里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涨一次菜价,不涨价的时候就减菜量,以至于我们“**”了好几次。当时父母的经验是,工资一发下来,先把必需品买回来,月底说不定就要涨价了。</p><p><b>通胀超过一定时间和程度,就会发展为“通胀螺旋”</b>,物价上涨,导致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又导致物价继续上涨,看上去收入和支出都在涨,但收入的增长是不均的,大部分人的收入增速都不及支出,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痛苦是持续的,很容易引发民众的大规模不满。</p><p>这三年的大通胀给政府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在2008年以前,货币政策主要是防通胀、防过热。</p><p><b>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高通胀是一定要打下去的,但对付通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维护政府长期的“货币税”。</b></p><p>2/5</p><p>货币税</p><p><b>货币的本质是政府对居民的债务,而温和的通胀可以让政府秘密地向所有公民“赖账”,所以通胀就是收税,是一种“货币税”,是各国政府赖以生存的三大手段(税收、通胀、国有资产运营)之一。</b></p><p>但如果通胀过于剧烈,人民感到痛苦,“秘密收税”就变成了公开征税,这个税就很难长期收下去,所以各国政府都热衷于长期维持温和通胀(低于3%),但对恶性通胀却非常警惕。</p><p>没有人喜欢被收税,任何一种税收征的时间长了,总有人想到各种方法避税甚至偷税。而人民对付货币税的方法就是——买房,买股票。</p><p><b>通胀不但代表物价,也代表房价、证券、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的上涨</b>,与资产价格的上涨相比,生活开支的上升微不足道,所以<b>通胀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影响不同,越是富人,越和政府一样欢迎通胀。</b></p><p>近二十年中国并非没有通胀,中国的CPI中食品价格占比过高,房价却不计入,几次“高通胀”不过是猪周期的变形,<b>真正的通胀是房价的暴涨。</b>这二十年,国家和少数先在一二线城市的买房者,通过房价暴涨这个特殊的收税手段,实现了一次财富的隐形转移。</p><p><b>买房买股票,相当于避开了政府的“货币税”,而持有多套房产、大量证券的中上阶层,相当于和国家一起向其他公民“收税”</b>,这也是政府要限购的原因——要勤劳致富,不能偷税致富。</p><p>限购只能阻止“收税俱乐部”的新成员,对于已经持有房产股票者,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政府自然也有办法反制,那就是——利率工具。</p><p>房地产和证券本身不代表“收税权”,<b>只是与国家共享的“收税凭证”</b>,这个“收税凭证”的价值很不稳定,当房价和股价上涨时,<b>其中既有“货币税”的部分(即通胀),也有“收税凭证”的升值(即资产泡沫)</b>,两者很难区分,而通胀到了一定程度,总是后者的弹性更大——只要用加息刺破泡沫,相当于国家甩掉了一批“硕鼠”。</p><p>所以,<b>加息打击过高的通胀,虽然让政府损失了一部分“货币税”,但损失更大的是“收税凭证”的价值——股价和房价</b>,那些在资产泡沫后期,加杠杆买“收税凭证”的人,损失惨重,完成了一次快速“均贫富”。</p><p><b>一轮加息之后,泡沫破裂,但财富并未真的消失,因为资产还在,政府可以通过下一轮降息,再把“货币税”收起来,把资产价格做上去。</b></p><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350e21df312477f9b1eba51c4ee9eda\" tg-width=\"-1\" tg-height=\"-1\"></p><p>当然,加息也不能加得太猛,降息不能降得太迟,否则会导致衰退过早到来,推升失业率,对底层的伤害更大。</p><p>所以,<b>货币政策就是一个精确“择时”,在经济过热之后迅速加息,在衰退到来之前及时降息。</b></p><p>理解了这个周期,你才能理解美联储对高通胀的真正态度:<b>在衰退来临之前,用尽手段把通胀打下来,这样才能尽早开启新一轮降息,才能让“货币税”重新启动。</b></p><p>3/5</p><p>通胀的五大原因</p><p>关于本轮通胀的第二个经典的误解是:本轮通胀类似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供给端造成的,主要是原油暴涨,主要原因是各国的新能源低碳政策,金融企业的谨慎,让前几年油气企业勘探开发的资本开支不足,地缘政治局势进一步紧张等因素导致油气供应增量有限甚至减少,通过加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反而造成经济衰退,形成“滞涨”。</p><p>这个观点本身是对的,我在《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一文中有过详细分析,但它是否意味着加息起不到效果呢?</p><p>首先要分析本轮通胀的五大原因:</p><p><b>1、消费需求</b>:疫情以来美国推出空前的财政刺激政策,最主要对象是居民个人,从带薪休假到资金补助,对消费端的刺激,是这一轮通胀的直接原因;</p><p><b>2、供应链因素</b>:疫情期间,之前最优化的产业链被打破,临时的供应链必然缺乏效率,导致通胀;</p><p><b>3、能源供给</b>:过去十几年,全球绿色能源政策过激,导致传统能源企业资本开支不足;</p><p><b>4、地缘政治与大规模的制裁</b>;</p><p><b>5、货币政策</b>:量化宽松与低利率,是一个火上浇油的因素。</p><p>这五大原因并非简单的叠加,<b>前四大原因都是供需结构的变化,只有第五个原因是货币原因,供需因素有一个算一个,是在“做加法”,而货币因素是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做乘法”</b>,五大因素并不对等。</p><p>前面分析过,通胀包括物价和资产价格的上涨,资产包括房产、股票和易存储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金属和原油),大宗商品既代表物价,也代表资产价格。</p><p><b>物价由供求关系决定,而资产价格由供求关系和货币共同决定</b>,所以要分开来看。</p><p>决定物价的四大供求关系因素,“需求因素”和“供应链因素”已经消失,地缘政治虽无法消失,但影响正边际缓和,唯一长期存在的通胀因素是“能源结构”,所以<b>四个供求因素只剩下“一个半”。</b></p><p>通胀的物价部分实际上从年初开始就在缓和,为什么从数字上感觉不到呢?因为货币因素造成的“泡沫视觉”。<b>大宗商品的资产价格的上涨既包括了“货币税”也包括“征税凭证”的上涨,而过高的通胀,主要是“征税凭证”价格暴涨,即我们常说的“资产泡沫”。</b></p><p>所以,<b>通胀是“供求关系搭台,货币现象唱戏”</b>,戏总比舞台更引人注目,舞台虽然塌了一半,戏还在唱,入戏过深。</p><p>而<b>“货币因素”正在通过这一轮快速加息来解决</b>,“征税凭证”价格没有独立性,完全依附于“货币税”,只要“货币税”降低,资产泡沫破灭,只在顷刻之间。</p><p>大宗商品已经开始分化,与生产端关系更密切的铜价,在4月已结束牛市,到6月末已进入熊市;而油价与消费端的关系更密切,加上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可能将持续在高位再唱一年“独角戏”——但这已经不是通胀了。</p><p>通胀不会很快退潮,但会慢慢降下来,美国核心CPI近一年四次跳涨的时间点分别在21年7月和10月、22年1月和3月,这也意味着从7月起,每月公布的通胀率(即同比数)很难大幅增加。</p><p><b>高通胀的预期已死,本轮财富周期的大戏也就此结束</b>,上一篇《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就在分析这个问题。</p><p>实际上,通胀原因并不重要,治通胀从来不是治病,而是缓解症状,不管什么原因,只需要对着CPI、PPI这些“症状”下药,就好像我们这一轮经济下行的原因难道是基建量不足吗?但政府能拿出来的手段还是基建,也确实可以“稳经济”。</p><p>很多投资者还会担心出现类似70年代的滞胀,我认为没有可比性。</p><p><b>70年代的“滞”并不是真的经济停止增长,70年代实际GDP平均增速在3.2%,远高于近十年2%的增速,只是与60年代的4.5%的高增速相比,人们无法接受。</b></p><p>70年代最大的问题是GDP在-0.5%到5.6%之间大幅波动,叠加了两次持续高通胀,<b>这种大幅波动,正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不够熟练</b>,70年代前期加息不够坚决,后期降息不够果断——今天美联储的各种工具运用纯熟,都是建立在之前几十年经验之上。</p><p>正因为汲取了70年代的教训,这一次加息周期,美联储的态度才非常坚决,<b>“长痛不如短痛”,以短期经济衰退的代价换取早日进入通胀拐点,市场的预期就会转向新的降息周期,资产价格就能真正触底。</b></p><p>分析了美国的通胀,最后还是要回到对A股的影响上。</p><p>4/5</p><p>中美利率</p><p>在上一篇《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中,我提出“中美相反的利率周期,作用的落点不同,国内降息增加A股的流动性,美国加息导致A股的风险偏好下降”。</p><p>这个判断的结果是已经发生的,而且很快将结束,加息的影响前文说过了,流动性的影响在这轮强劲的反弹中也释放得相当充分了,接下来,就取决于各种因素的边际变化。</p><p><b>首先是国内的“宽货币”空间没有了,接下来会进入“中性货币”。</b></p><p>国内之前能降息,是因为前两年没有跟着美国降,所以有空间。但这次美国加息75BP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就加到了1.5~1.75%,与这个利率对应的是我们的隔夜利率,在1.5%左右,已经持平或倒挂了,对汇率造成很大压力。</p><p>更大的问题是,他们7月份再加息50~75个BP,9月再加息,那我们最迟9月也要加息,否则利差太大了。</p><p>利差大的后果,可以看一看日本,维持低利率的代价是日元大幅贬值、贸易逆差和国内高通胀。</p><p><b>其次是支持这两年经济强劲增长的出口因素也可能消失。</b></p><p>前面还没有提到“缩表”,降息是价格工具,用价格信号压制需求,而缩表是量的工具,降低经济动作中的货币,叠加欧美生产的恢复,其中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全球贸易额,日本、韩国的出口都处于下行趋势中,我们的出口,在6月疫情的扰动消失后,也很难独善其身。</p><p>留给我们“稳增长”的时间窗口只有三个月。</p><p><b>另一个种可能,如果美国的通胀能快速降下来,那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但又有另一个隐患——美国重建供应链。</b></p><p>美国近几年的一系列政策,都在致力于将供给链慢慢从中国转移,但这个重建供应链必然付出通胀的代价,因为我们近二十年向美国输出的通缩,是美国能长期维持低利率的重要原因。</p><p><b>在高通胀下,这一进程不但被搁置,而且不得不更依赖中国供应链,可如果通胀因素消失,这一进程又会加快,对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b></p><p>总体上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点,导致每一次加息,都会扰乱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每次都会拿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出来“杀了祭天”,以平息周期,而中国凭借巨大的内需体量和半封闭的金融体系,每一次都能逃出“魔掌”,甚至抢在美国之前收割其他国家的“韭菜”。</p><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376316a8e3741868614c7bd8c5c355e\" tg-width=\"-1\" tg-height=\"-1\"></p><p>这一次还能否像以前那么幸运?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基建地产目前发力都很一般, 那就需要消费超常规发力,要下决心破除一切阻碍消费的因素,体制上的、政策上的,思想观念上的,不要再说什么“全体发钱等于没有发钱”一类的蠢话了,但这个话题无法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展开,也就只能点到为止了。</p><p>5/5</p><p>现代社会的“摇钱树”</p><p>有一个古老的讨论:应该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p><p>这个问题到了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现代意义的财富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货币现象,政府有了“摇钱树”,还需要藏什么富?</p><p><b>加息可以让资产泡沫破裂,同样,降息周期中的资产价格上升,也会创造“财富效应”</b>——中产阶段因为资产的升值而觉得自己很有钱,所以增加消费,富人和企业则增加投资,国家趁势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货币快速流转,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从而让经济更繁荣。</p><p><b>“降息——通胀——加息——结束通胀”,通过一轮完整的货币政策,富人手中的“征税凭证”坐了一轮过山车,贪婪者破产,新富崛起。</b></p><p>铁打的国家,流水的富人,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资产升值——资产泡沫——泡沫破裂”,周而复始并非无意义,<b>货币与利率这个现代社会的“摇钱树”,让财富重新分配、缓解阶层固化、创造新希望、维持社会活力的意义重大,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力又远小于战争和暴力革命。</b></p><p>投资理念系列</p><p>2022-2-5 有没有可以预测未来的投资方法?</p><p>2021-10-17 投资运通:6000字详解巴菲特转型的关键一战(巴菲特研究之二)</p><p>2021-10-10 作为段子手的巴菲特,别轻信(巴菲特研究之一)</p><p>2022-6-26 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p><p>2022-6-19 美国加息,中国降息,A股怎么走?</p><p></p><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11a57012d2d450289e9172495a10fb8\" tg-width=\"-1\" tg-height=\"-1\"></p><p><b>投资需要信仰</b></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谈谈货币税</p><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411670d321c477eb3b6f178addc3038\" tg-width=\"-1\" tg-height=\"-1\"></p><p>1/5</p><p>关于通胀的个人记忆</p><p>对于这场始于美国,并一直在影响中国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全球大通胀,有一个常见的误解——美国的高通胀是因为政府直接把钱发给老百姓,消费旺盛,失业率在历史最低点,企业招不到人,工资拼命向上涨,收入增长超过物价上涨,通胀没什么,美联储打击通胀,完全是配合民主党中期选举的政治作秀。</p><p>果真如此吗?因为近20多年我国很少有7%以上的通胀,所以大部分投资者对通胀之恶缺乏“切肤之痛”。</p><p>我国最近的一次大通胀是1993~1995年,1993年全年都是10%以上,1994年全年都是20%以上,比起美国目前最高的8.7%,要可怕多了。</p><p>那时我还是没有收入的学生,学校食堂里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涨一次菜价,不涨价的时候就减菜量,以至于我们“**”了好几次。当时父母的经验是,工资一发下来,先把必需品买回来,月底说不定就要涨价了。</p><p><b>通胀超过一定时间和程度,就会发展为“通胀螺旋”</b>,物价上涨,导致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又导致物价继续上涨,看上去收入和支出都在涨,但收入的增长是不均的,大部分人的收入增速都不及支出,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痛苦是持续的,很容易引发民众的大规模不满。</p><p>这三年的大通胀给政府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在2008年以前,货币政策主要是防通胀、防过热。</p><p><b>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高通胀是一定要打下去的,但对付通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维护政府长期的“货币税”。</b></p><p>2/5</p><p>货币税</p><p><b>货币的本质是政府对居民的债务,而温和的通胀可以让政府秘密地向所有公民“赖账”,所以通胀就是收税,是一种“货币税”,是各国政府赖以生存的三大手段(税收、通胀、国有资产运营)之一。</b></p><p>但如果通胀过于剧烈,人民感到痛苦,“秘密收税”就变成了公开征税,这个税就很难长期收下去,所以各国政府都热衷于长期维持温和通胀(低于3%),但对恶性通胀却非常警惕。</p><p>没有人喜欢被收税,任何一种税收征的时间长了,总有人想到各种方法避税甚至偷税。而人民对付货币税的方法就是——买房,买股票。</p><p><b>通胀不但代表物价,也代表房价、证券、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的上涨</b>,与资产价格的上涨相比,生活开支的上升微不足道,所以<b>通胀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影响不同,越是富人,越和政府一样欢迎通胀。</b></p><p>近二十年中国并非没有通胀,中国的CPI中食品价格占比过高,房价却不计入,几次“高通胀”不过是猪周期的变形,<b>真正的通胀是房价的暴涨。</b>这二十年,国家和少数先在一二线城市的买房者,通过房价暴涨这个特殊的收税手段,实现了一次财富的隐形转移。</p><p><b>买房买股票,相当于避开了政府的“货币税”,而持有多套房产、大量证券的中上阶层,相当于和国家一起向其他公民“收税”</b>,这也是政府要限购的原因——要勤劳致富,不能偷税致富。</p><p>限购只能阻止“收税俱乐部”的新成员,对于已经持有房产股票者,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政府自然也有办法反制,那就是——利率工具。</p><p>房地产和证券本身不代表“收税权”,<b>只是与国家共享的“收税凭证”</b>,这个“收税凭证”的价值很不稳定,当房价和股价上涨时,<b>其中既有“货币税”的部分(即通胀),也有“收税凭证”的升值(即资产泡沫)</b>,两者很难区分,而通胀到了一定程度,总是后者的弹性更大——只要用加息刺破泡沫,相当于国家甩掉了一批“硕鼠”。</p><p>所以,<b>加息打击过高的通胀,虽然让政府损失了一部分“货币税”,但损失更大的是“收税凭证”的价值——股价和房价</b>,那些在资产泡沫后期,加杠杆买“收税凭证”的人,损失惨重,完成了一次快速“均贫富”。</p><p><b>一轮加息之后,泡沫破裂,但财富并未真的消失,因为资产还在,政府可以通过下一轮降息,再把“货币税”收起来,把资产价格做上去。</b></p><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350e21df312477f9b1eba51c4ee9eda\" tg-width=\"-1\" tg-height=\"-1\"></p><p>当然,加息也不能加得太猛,降息不能降得太迟,否则会导致衰退过早到来,推升失业率,对底层的伤害更大。</p><p>所以,<b>货币政策就是一个精确“择时”,在经济过热之后迅速加息,在衰退到来之前及时降息。</b></p><p>理解了这个周期,你才能理解美联储对高通胀的真正态度:<b>在衰退来临之前,用尽手段把通胀打下来,这样才能尽早开启新一轮降息,才能让“货币税”重新启动。</b></p><p>3/5</p><p>通胀的五大原因</p><p>关于本轮通胀的第二个经典的误解是:本轮通胀类似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供给端造成的,主要是原油暴涨,主要原因是各国的新能源低碳政策,金融企业的谨慎,让前几年油气企业勘探开发的资本开支不足,地缘政治局势进一步紧张等因素导致油气供应增量有限甚至减少,通过加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反而造成经济衰退,形成“滞涨”。</p><p>这个观点本身是对的,我在《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一文中有过详细分析,但它是否意味着加息起不到效果呢?</p><p>首先要分析本轮通胀的五大原因:</p><p><b>1、消费需求</b>:疫情以来美国推出空前的财政刺激政策,最主要对象是居民个人,从带薪休假到资金补助,对消费端的刺激,是这一轮通胀的直接原因;</p><p><b>2、供应链因素</b>:疫情期间,之前最优化的产业链被打破,临时的供应链必然缺乏效率,导致通胀;</p><p><b>3、能源供给</b>:过去十几年,全球绿色能源政策过激,导致传统能源企业资本开支不足;</p><p><b>4、地缘政治与大规模的制裁</b>;</p><p><b>5、货币政策</b>:量化宽松与低利率,是一个火上浇油的因素。</p><p>这五大原因并非简单的叠加,<b>前四大原因都是供需结构的变化,只有第五个原因是货币原因,供需因素有一个算一个,是在“做加法”,而货币因素是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做乘法”</b>,五大因素并不对等。</p><p>前面分析过,通胀包括物价和资产价格的上涨,资产包括房产、股票和易存储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金属和原油),大宗商品既代表物价,也代表资产价格。</p><p><b>物价由供求关系决定,而资产价格由供求关系和货币共同决定</b>,所以要分开来看。</p><p>决定物价的四大供求关系因素,“需求因素”和“供应链因素”已经消失,地缘政治虽无法消失,但影响正边际缓和,唯一长期存在的通胀因素是“能源结构”,所以<b>四个供求因素只剩下“一个半”。</b></p><p>通胀的物价部分实际上从年初开始就在缓和,为什么从数字上感觉不到呢?因为货币因素造成的“泡沫视觉”。<b>大宗商品的资产价格的上涨既包括了“货币税”也包括“征税凭证”的上涨,而过高的通胀,主要是“征税凭证”价格暴涨,即我们常说的“资产泡沫”。</b></p><p>所以,<b>通胀是“供求关系搭台,货币现象唱戏”</b>,戏总比舞台更引人注目,舞台虽然塌了一半,戏还在唱,入戏过深。</p><p>而<b>“货币因素”正在通过这一轮快速加息来解决</b>,“征税凭证”价格没有独立性,完全依附于“货币税”,只要“货币税”降低,资产泡沫破灭,只在顷刻之间。</p><p>大宗商品已经开始分化,与生产端关系更密切的铜价,在4月已结束牛市,到6月末已进入熊市;而油价与消费端的关系更密切,加上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可能将持续在高位再唱一年“独角戏”——但这已经不是通胀了。</p><p>通胀不会很快退潮,但会慢慢降下来,美国核心CPI近一年四次跳涨的时间点分别在21年7月和10月、22年1月和3月,这也意味着从7月起,每月公布的通胀率(即同比数)很难大幅增加。</p><p><b>高通胀的预期已死,本轮财富周期的大戏也就此结束</b>,上一篇《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就在分析这个问题。</p><p>实际上,通胀原因并不重要,治通胀从来不是治病,而是缓解症状,不管什么原因,只需要对着CPI、PPI这些“症状”下药,就好像我们这一轮经济下行的原因难道是基建量不足吗?但政府能拿出来的手段还是基建,也确实可以“稳经济”。</p><p>很多投资者还会担心出现类似70年代的滞胀,我认为没有可比性。</p><p><b>70年代的“滞”并不是真的经济停止增长,70年代实际GDP平均增速在3.2%,远高于近十年2%的增速,只是与60年代的4.5%的高增速相比,人们无法接受。</b></p><p>70年代最大的问题是GDP在-0.5%到5.6%之间大幅波动,叠加了两次持续高通胀,<b>这种大幅波动,正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不够熟练</b>,70年代前期加息不够坚决,后期降息不够果断——今天美联储的各种工具运用纯熟,都是建立在之前几十年经验之上。</p><p>正因为汲取了70年代的教训,这一次加息周期,美联储的态度才非常坚决,<b>“长痛不如短痛”,以短期经济衰退的代价换取早日进入通胀拐点,市场的预期就会转向新的降息周期,资产价格就能真正触底。</b></p><p>分析了美国的通胀,最后还是要回到对A股的影响上。</p><p>4/5</p><p>中美利率</p><p>在上一篇《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中,我提出“中美相反的利率周期,作用的落点不同,国内降息增加A股的流动性,美国加息导致A股的风险偏好下降”。</p><p>这个判断的结果是已经发生的,而且很快将结束,加息的影响前文说过了,流动性的影响在这轮强劲的反弹中也释放得相当充分了,接下来,就取决于各种因素的边际变化。</p><p><b>首先是国内的“宽货币”空间没有了,接下来会进入“中性货币”。</b></p><p>国内之前能降息,是因为前两年没有跟着美国降,所以有空间。但这次美国加息75BP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就加到了1.5~1.75%,与这个利率对应的是我们的隔夜利率,在1.5%左右,已经持平或倒挂了,对汇率造成很大压力。</p><p>更大的问题是,他们7月份再加息50~75个BP,9月再加息,那我们最迟9月也要加息,否则利差太大了。</p><p>利差大的后果,可以看一看日本,维持低利率的代价是日元大幅贬值、贸易逆差和国内高通胀。</p><p><b>其次是支持这两年经济强劲增长的出口因素也可能消失。</b></p><p>前面还没有提到“缩表”,降息是价格工具,用价格信号压制需求,而缩表是量的工具,降低经济动作中的货币,叠加欧美生产的恢复,其中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全球贸易额,日本、韩国的出口都处于下行趋势中,我们的出口,在6月疫情的扰动消失后,也很难独善其身。</p><p>留给我们“稳增长”的时间窗口只有三个月。</p><p><b>另一个种可能,如果美国的通胀能快速降下来,那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但又有另一个隐患——美国重建供应链。</b></p><p>美国近几年的一系列政策,都在致力于将供给链慢慢从中国转移,但这个重建供应链必然付出通胀的代价,因为我们近二十年向美国输出的通缩,是美国能长期维持低利率的重要原因。</p><p><b>在高通胀下,这一进程不但被搁置,而且不得不更依赖中国供应链,可如果通胀因素消失,这一进程又会加快,对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b></p><p>总体上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点,导致每一次加息,都会扰乱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每次都会拿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出来“杀了祭天”,以平息周期,而中国凭借巨大的内需体量和半封闭的金融体系,每一次都能逃出“魔掌”,甚至抢在美国之前收割其他国家的“韭菜”。</p><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376316a8e3741868614c7bd8c5c355e\" tg-width=\"-1\" tg-height=\"-1\"></p><p>这一次还能否像以前那么幸运?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基建地产目前发力都很一般, 那就需要消费超常规发力,要下决心破除一切阻碍消费的因素,体制上的、政策上的,思想观念上的,不要再说什么“全体发钱等于没有发钱”一类的蠢话了,但这个话题无法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展开,也就只能点到为止了。</p><p>5/5</p><p>现代社会的“摇钱树”</p><p>有一个古老的讨论:应该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p><p>这个问题到了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现代意义的财富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货币现象,政府有了“摇钱树”,还需要藏什么富?</p><p><b>加息可以让资产泡沫破裂,同样,降息周期中的资产价格上升,也会创造“财富效应”</b>——中产阶段因为资产的升值而觉得自己很有钱,所以增加消费,富人和企业则增加投资,国家趁势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货币快速流转,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从而让经济更繁荣。</p><p><b>“降息——通胀——加息——结束通胀”,通过一轮完整的货币政策,富人手中的“征税凭证”坐了一轮过山车,贪婪者破产,新富崛起。</b></p><p>铁打的国家,流水的富人,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资产升值——资产泡沫——泡沫破裂”,周而复始并非无意义,<b>货币与利率这个现代社会的“摇钱树”,让财富重新分配、缓解阶层固化、创造新希望、维持社会活力的意义重大,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力又远小于战争和暴力革命。</b></p><p>投资理念系列</p><p>2022-2-5 有没有可以预测未来的投资方法?</p><p>2021-10-17 投资运通:6000字详解巴菲特转型的关键一战(巴菲特研究之二)</p><p>2021-10-10 作为段子手的巴菲特,别轻信(巴菲特研究之一)</p><p>2022-6-26 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p><p>2022-6-19 美国加息,中国降息,A股怎么走?</p><p></p><p><im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11a57012d2d450289e9172495a10fb8\" tg-width=\"-1\" tg-height=\"-1\"></p><p><b>投资需要信仰</b></p></body></html>","text":"谈谈货币税 1/5 关于通胀的个人记忆 对于这场始于美国,并一直在影响中国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全球大通胀,有一个常见的误解——美国的高通胀是因为政府直接把钱发给老百姓,消费旺盛,失业率在历史最低点,企业招不到人,工资拼命向上涨,收入增长超过物价上涨,通胀没什么,美联储打击通胀,完全是配合民主党中期选举的政治作秀。 果真如此吗?因为近20多年我国很少有7%以上的通胀,所以大部分投资者对通胀之恶缺乏“切肤之痛”。 我国最近的一次大通胀是1993~1995年,1993年全年都是10%以上,1994年全年都是20%以上,比起美国目前最高的8.7%,要可怕多了。 那时我还是没有收入的学生,学校食堂里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涨一次菜价,不涨价的时候就减菜量,以至于我们“**”了好几次。当时父母的经验是,工资一发下来,先把必需品买回来,月底说不定就要涨价了。 通胀超过一定时间和程度,就会发展为“通胀螺旋”,物价上涨,导致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又导致物价继续上涨,看上去收入和支出都在涨,但收入的增长是不均的,大部分人的收入增速都不及支出,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痛苦是持续的,很容易引发民众的大规模不满。 这三年的大通胀给政府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在2008年以前,货币政策主要是防通胀、防过热。 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高通胀是一定要打下去的,但对付通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维护政府长期的“货币税”。 2/5 货币税 货币的本质是政府对居民的债务,而温和的通胀可以让政府秘密地向所有公民“赖账”,所以通胀就是收税,是一种“货币税”,是各国政府赖以生存的三大手段(税收、通胀、国有资产运营)之一。 但如果通胀过于剧烈,人民感到痛苦,“秘密收税”就变成了公开征税,这个税就很难长期收下去,所以各国政府都热衷于长期维持温和通胀(低于3%),但对恶性通胀却非常警惕。 没有人喜欢被收税,任何一种税收征的时间长了,总有人想到各种方法避税甚至偷税。而人民对付货币税的方法就是——买房,买股票。 通胀不但代表物价,也代表房价、证券、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的上涨,与资产价格的上涨相比,生活开支的上升微不足道,所以通胀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影响不同,越是富人,越和政府一样欢迎通胀。 近二十年中国并非没有通胀,中国的CPI中食品价格占比过高,房价却不计入,几次“高通胀”不过是猪周期的变形,真正的通胀是房价的暴涨。这二十年,国家和少数先在一二线城市的买房者,通过房价暴涨这个特殊的收税手段,实现了一次财富的隐形转移。 买房买股票,相当于避开了政府的“货币税”,而持有多套房产、大量证券的中上阶层,相当于和国家一起向其他公民“收税”,这也是政府要限购的原因——要勤劳致富,不能偷税致富。 限购只能阻止“收税俱乐部”的新成员,对于已经持有房产股票者,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政府自然也有办法反制,那就是——利率工具。 房地产和证券本身不代表“收税权”,只是与国家共享的“收税凭证”,这个“收税凭证”的价值很不稳定,当房价和股价上涨时,其中既有“货币税”的部分(即通胀),也有“收税凭证”的升值(即资产泡沫),两者很难区分,而通胀到了一定程度,总是后者的弹性更大——只要用加息刺破泡沫,相当于国家甩掉了一批“硕鼠”。 所以,加息打击过高的通胀,虽然让政府损失了一部分“货币税”,但损失更大的是“收税凭证”的价值——股价和房价,那些在资产泡沫后期,加杠杆买“收税凭证”的人,损失惨重,完成了一次快速“均贫富”。 一轮加息之后,泡沫破裂,但财富并未真的消失,因为资产还在,政府可以通过下一轮降息,再把“货币税”收起来,把资产价格做上去。 当然,加息也不能加得太猛,降息不能降得太迟,否则会导致衰退过早到来,推升失业率,对底层的伤害更大。 所以,货币政策就是一个精确“择时”,在经济过热之后迅速加息,在衰退到来之前及时降息。 理解了这个周期,你才能理解美联储对高通胀的真正态度:在衰退来临之前,用尽手段把通胀打下来,这样才能尽早开启新一轮降息,才能让“货币税”重新启动。 3/5 通胀的五大原因 关于本轮通胀的第二个经典的误解是:本轮通胀类似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供给端造成的,主要是原油暴涨,主要原因是各国的新能源低碳政策,金融企业的谨慎,让前几年油气企业勘探开发的资本开支不足,地缘政治局势进一步紧张等因素导致油气供应增量有限甚至减少,通过加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反而造成经济衰退,形成“滞涨”。 这个观点本身是对的,我在《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一文中有过详细分析,但它是否意味着加息起不到效果呢? 首先要分析本轮通胀的五大原因: 1、消费需求:疫情以来美国推出空前的财政刺激政策,最主要对象是居民个人,从带薪休假到资金补助,对消费端的刺激,是这一轮通胀的直接原因; 2、供应链因素:疫情期间,之前最优化的产业链被打破,临时的供应链必然缺乏效率,导致通胀; 3、能源供给:过去十几年,全球绿色能源政策过激,导致传统能源企业资本开支不足; 4、地缘政治与大规模的制裁; 5、货币政策:量化宽松与低利率,是一个火上浇油的因素。 这五大原因并非简单的叠加,前四大原因都是供需结构的变化,只有第五个原因是货币原因,供需因素有一个算一个,是在“做加法”,而货币因素是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做乘法”,五大因素并不对等。 前面分析过,通胀包括物价和资产价格的上涨,资产包括房产、股票和易存储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金属和原油),大宗商品既代表物价,也代表资产价格。 物价由供求关系决定,而资产价格由供求关系和货币共同决定,所以要分开来看。 决定物价的四大供求关系因素,“需求因素”和“供应链因素”已经消失,地缘政治虽无法消失,但影响正边际缓和,唯一长期存在的通胀因素是“能源结构”,所以四个供求因素只剩下“一个半”。 通胀的物价部分实际上从年初开始就在缓和,为什么从数字上感觉不到呢?因为货币因素造成的“泡沫视觉”。大宗商品的资产价格的上涨既包括了“货币税”也包括“征税凭证”的上涨,而过高的通胀,主要是“征税凭证”价格暴涨,即我们常说的“资产泡沫”。 所以,通胀是“供求关系搭台,货币现象唱戏”,戏总比舞台更引人注目,舞台虽然塌了一半,戏还在唱,入戏过深。 而“货币因素”正在通过这一轮快速加息来解决,“征税凭证”价格没有独立性,完全依附于“货币税”,只要“货币税”降低,资产泡沫破灭,只在顷刻之间。 大宗商品已经开始分化,与生产端关系更密切的铜价,在4月已结束牛市,到6月末已进入熊市;而油价与消费端的关系更密切,加上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可能将持续在高位再唱一年“独角戏”——但这已经不是通胀了。 通胀不会很快退潮,但会慢慢降下来,美国核心CPI近一年四次跳涨的时间点分别在21年7月和10月、22年1月和3月,这也意味着从7月起,每月公布的通胀率(即同比数)很难大幅增加。 高通胀的预期已死,本轮财富周期的大戏也就此结束,上一篇《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就在分析这个问题。 实际上,通胀原因并不重要,治通胀从来不是治病,而是缓解症状,不管什么原因,只需要对着CPI、PPI这些“症状”下药,就好像我们这一轮经济下行的原因难道是基建量不足吗?但政府能拿出来的手段还是基建,也确实可以“稳经济”。 很多投资者还会担心出现类似70年代的滞胀,我认为没有可比性。 70年代的“滞”并不是真的经济停止增长,70年代实际GDP平均增速在3.2%,远高于近十年2%的增速,只是与60年代的4.5%的高增速相比,人们无法接受。 70年代最大的问题是GDP在-0.5%到5.6%之间大幅波动,叠加了两次持续高通胀,这种大幅波动,正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不够熟练,70年代前期加息不够坚决,后期降息不够果断——今天美联储的各种工具运用纯熟,都是建立在之前几十年经验之上。 正因为汲取了70年代的教训,这一次加息周期,美联储的态度才非常坚决,“长痛不如短痛”,以短期经济衰退的代价换取早日进入通胀拐点,市场的预期就会转向新的降息周期,资产价格就能真正触底。 分析了美国的通胀,最后还是要回到对A股的影响上。 4/5 中美利率 在上一篇《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中,我提出“中美相反的利率周期,作用的落点不同,国内降息增加A股的流动性,美国加息导致A股的风险偏好下降”。 这个判断的结果是已经发生的,而且很快将结束,加息的影响前文说过了,流动性的影响在这轮强劲的反弹中也释放得相当充分了,接下来,就取决于各种因素的边际变化。 首先是国内的“宽货币”空间没有了,接下来会进入“中性货币”。 国内之前能降息,是因为前两年没有跟着美国降,所以有空间。但这次美国加息75BP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就加到了1.5~1.75%,与这个利率对应的是我们的隔夜利率,在1.5%左右,已经持平或倒挂了,对汇率造成很大压力。 更大的问题是,他们7月份再加息50~75个BP,9月再加息,那我们最迟9月也要加息,否则利差太大了。 利差大的后果,可以看一看日本,维持低利率的代价是日元大幅贬值、贸易逆差和国内高通胀。 其次是支持这两年经济强劲增长的出口因素也可能消失。 前面还没有提到“缩表”,降息是价格工具,用价格信号压制需求,而缩表是量的工具,降低经济动作中的货币,叠加欧美生产的恢复,其中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全球贸易额,日本、韩国的出口都处于下行趋势中,我们的出口,在6月疫情的扰动消失后,也很难独善其身。 留给我们“稳增长”的时间窗口只有三个月。 另一个种可能,如果美国的通胀能快速降下来,那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但又有另一个隐患——美国重建供应链。 美国近几年的一系列政策,都在致力于将供给链慢慢从中国转移,但这个重建供应链必然付出通胀的代价,因为我们近二十年向美国输出的通缩,是美国能长期维持低利率的重要原因。 在高通胀下,这一进程不但被搁置,而且不得不更依赖中国供应链,可如果通胀因素消失,这一进程又会加快,对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体上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点,导致每一次加息,都会扰乱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每次都会拿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出来“杀了祭天”,以平息周期,而中国凭借巨大的内需体量和半封闭的金融体系,每一次都能逃出“魔掌”,甚至抢在美国之前收割其他国家的“韭菜”。 这一次还能否像以前那么幸运?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基建地产目前发力都很一般, 那就需要消费超常规发力,要下决心破除一切阻碍消费的因素,体制上的、政策上的,思想观念上的,不要再说什么“全体发钱等于没有发钱”一类的蠢话了,但这个话题无法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展开,也就只能点到为止了。 5/5 现代社会的“摇钱树” 有一个古老的讨论:应该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 这个问题到了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现代意义的财富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货币现象,政府有了“摇钱树”,还需要藏什么富? 加息可以让资产泡沫破裂,同样,降息周期中的资产价格上升,也会创造“财富效应”——中产阶段因为资产的升值而觉得自己很有钱,所以增加消费,富人和企业则增加投资,国家趁势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货币快速流转,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从而让经济更繁荣。 “降息——通胀——加息——结束通胀”,通过一轮完整的货币政策,富人手中的“征税凭证”坐了一轮过山车,贪婪者破产,新富崛起。 铁打的国家,流水的富人,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资产升值——资产泡沫——泡沫破裂”,周而复始并非无意义,货币与利率这个现代社会的“摇钱树”,让财富重新分配、缓解阶层固化、创造新希望、维持社会活力的意义重大,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力又远小于战争和暴力革命。 投资理念系列 2022-2-5 有没有可以预测未来的投资方法? 2021-10-17 投资运通:6000字详解巴菲特转型的关键一战(巴菲特研究之二) 2021-10-10 作为段子手的巴菲特,别轻信(巴菲特研究之一) 2022-6-26 美联储疯狂加息,会把全球股市“加崩”了吗? 2022-6-19 美国加息,中国降息,A股怎么走? 投资需要信仰","highlighted":2,"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681624350","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SDS","161125","QID","PSQ","DXD","OEF","SSO","UPRO","QQQ","FT_SY_MNQ",".SPX","TQQQ","SPXU","FT_SY_NQ","FT_SY_ES","OEX",".DJI","BRK.A","513500","BRK.B","IVV","QLD","DDM","DJX","UDOW","SH","DOG","SPY","SQQQ",".IXIC","SDOW"],"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8937,"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42,"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5,"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88916178"}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