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确的看中了大卖场跟便利店的区别,并基于我认为估值的不合理进行了下注,全仓买入红旗连锁。时至今日,红旗确实在零售股中一骑绝尘,但却是是以其他股票一一陨落的形式跑赢市场。
1. 在我观察期内表现最惨的高鑫零售
我认为高鑫零售的拉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被动的服务于阿里,甚至我认为一定程度上会被阿里榨干。另一个原因归咎于港股市场。
我以前在雪球问过高鑫零售股东这么一个问题。在高鑫零售给淘菜菜供货的时候,这个供货的成本高鑫零售是怎么跟淘菜菜结算的?像这种细节,我估计在财报是看不到的。但那位股东无法给我答案。我个人是认为阿里一定会把供应链的成本都摊在高鑫零售上,然后让淘菜菜成本价拿货,或者淘菜菜仅支付一小部分成本。这样是有助于淘菜菜度过生鲜电商惨烈的烧钱竞争模式。这不仅符合 “阿里式”收购的企业文化,也很符合阿里扶持生鲜电商的战略意图。而受伤的恐怕只有高鑫零售的其他股东了。
在我看来股票除了投资价值以外还有炒作价值。而高鑫零售当前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那么投资价值就会偏低甚至没有,在这之后也仅剩炒作价值了。港股目前是双向收印花税的市场,这无疑严重的影响了港股上市公司的炒作价值。在交易成本高的情况下,资金通过炒作获利的难度就会加大,进而导致炒作的意愿降低。而炒作意愿降低以后,股票的炒作价值也只能同步降低。
2.目前最焦灼永辉超市
永辉作为红旗的大股东,是我进行对比次数最多的两家公司。两家公司的股价一度难舍难分,但在6次财报的差距下还是分出了个高低。两家公司的风格差别一个天一个地。永辉的进攻性非常强,业态上的探索就有超级物种、永辉mini、仓储超市、以及生鲜电商。目前前两者已经失败了,仓储超市好像也不太行,生鲜电商还在亏钱。
永辉目前还在坚持的生鲜电商是一个非常惨烈的赛道,这个赛道目前还没有公司盈利。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赛道本身还未被市场证明其是一个可行的盈利模式。(叮咚买菜号称自己在某个准则下已经盈利,不过看股价也知道,市场是不信的。)
在2020年末市场基于社区团购的影响对永辉提出质疑时,永辉直接推出27亿的大额回购来回应市场的质疑。也许永辉当时跟我一样,认为社区团购这个模式走不通,所以不做缓冲的做出大额回购的决定。这个行为在当时的我看来是非常勇的,但现在回过头看,嫣然是一次血亏的决定。当时回购注销了4%的股份,如果换成现在推出应该能注销掉8%的股份,而且对股价的提振将更有效。
永辉不仅业态上积极探索,股价上勇猛回购(最近又有新的回购方案落地),在投资上也没有闲着。我知道的就有国联水产(好像已经跑了)、中百集团、红旗连锁、金龙鱼,还有一个美股上市的公司。在永辉众多投资中,好像只有对红旗的投资收益是正的,其他好像都不太行。
3.被我调侃为理财连锁的红旗连锁
红旗是便利店业态,在业态上我认为便利店坪效比是最高的,而且具备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我说的船小好调头并非红旗整体的规模小,而是每家便利店就80-200平而已。如果有某个品类不具备线下优势以后,红旗是可以引入去其他产品来替代的。
在实战中,无论是引入预制菜、增售药品、生鲜果蔬、快餐,以及拿下电子烟售卖权,都能看出红旗正在做部分品类上的调整,以应对接下来的市场变化。这些改动,在我看来都属于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的范畴。
而大卖场动辄几千乃至上万平,以及那高达万计的SKU是很难做改动的。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下行,还未见有效止跌的形式。这点看看今年大多数公司的财报我想多数投资者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长期关注红旗连锁的股民都应该注意到了,红旗从去年年末21Q4到今年中报22Q2为止总店数是没增长的。甚至关的店铺还比新开的多一点点。这大概始于去年年末曹总在微博宣布要关闭部分效益较差的店面开始。从这件事以及结合红旗后来的动向可以看出,基于当前的经济背景红旗目前已经从扩张规模转战到精细化管理的思路转换了。这大概也是红旗目前正在执行的一个战略防守的方向,可能今年全年都会如此。
且红旗参股的甘肃红旗利民,扩张仿佛也同步停止了。就目前看,三年500家这个战略意图肯定是要放弃了。不过我认为等红旗明确了最终形态以后,仍然会同步开启扩张的步伐。
我年初的时候分享过敬汉卿去便利店当老板的生活体验视频,刚好那家店边上也有红旗的门店。敬汉卿也很客观的做出了两家店之间差别的评价。按照我的推演,像那种个体户经营的便利店除了不用交税这个优势以外,其他几乎都拼不过红旗这种连锁经营的大企业。他们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国内这种个体户便利店(夫妻便利店)有近600万家,如果按占比计,连锁品牌便利店数量还不及3%。
而红旗则可以借着更新换代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扩张。这将可能是红旗将来重要的增长点。
以上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