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杀回来了。
从4月27日最低时的2688点到6月30日收盘的4481点,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接近70%。此前,从2021年年底高点至今年4月的低点,该指数跌幅超43%。
不少基金经理都在前几个月经历了非常难熬的至暗时刻。社交平台上还曾流传一张新闻截图,图中显示从2021年到4月下旬,“顶流”基金经理、广发基金的刘格菘的在管规模从900亿逐渐降至600亿。
如今,重仓新能源主题的一批基金经理随着板块的急反弹终于扬眉吐气。重仓小康股份的刘格菘,其持仓市值一度浮亏或逾15亿元,2个月时间里已经转为浮盈或达30亿元。
6月10日,比亚迪A股市值首次突破万亿,成为中国首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汽车自主品牌,市值超越大众跃居全球车企前三。这一跨越式变化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
触底反弹,供需两旺
市场情绪的反转,一方面得益于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则与新能源行业基本面预期的好转基本同步。
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俄乌局势紧张、美国通胀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造成了市场持续承压。4月底,投资者对中长期不确定因素的焦虑情绪达到极致,市场也因此到达底部。
4月我国汽车行业遭遇了“最冷”月份,销量只剩118万辆,跌破120万辆关卡,年减及月减都达到47%,创近十年新低。在零售销量Top15厂商中,仅比亚迪一家实现销量正增长。多点散发的疫情之下,长春、上海两大汽车重镇接连遭遇重挫,零部件企业停工、货运受阻、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大范围中断,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特斯拉、上汽通用等多家车企相继停工停产。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考验。
尽管新能源汽车同比仍保持了较快增长,4月单月渗透率更是高达25.3%,但其产销量及增速也有所回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回落并非来自需求端,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充足,但供给能力却拖了后腿,导致订单大量积压,一些热门车型的提车周期从3个月延长到了5个月。
这种情况在伴随着汽车产业链相继复工复产得到了迅速改善。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6万辆和44.7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大超市场预期。其中,比亚迪销量11.5万辆,创下历史新高,理想、哪吒、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触底反弹,单月销量均破万辆。
接下来,疫情后的复苏可能沿着供应链→生产→贸易→消费四层级渐次展开。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张翔认为,目前从复工复产情况来看,车企5月可以达到小规模稳定生产,6月应该可以恢复到正常产能水平,预计今年7月开始车企可以将上半年损失的产能补回来。乘用车联合会预计,6月份新能源车零售近50万辆,有可能创历史新高。
反弹到反转,全年冲击650万?
除了供需双向优化,新能源车高歌猛进的另一个背景是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2022年以来,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跟随国际油价稳步上涨,共历经11次调价窗口,10次上调,1次下调,国内92#汽油价格首次全面进入9元时代,95#汽油价格首次全面进入10元时代。用油成本的提高一方面加强了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和消费热情,另一方面也更加坚定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从政策端看,支持信号在密集释放。5月31日,四部委部署开展新能源车下乡活动;5月26日、5月29日、6月26日,深圳、上海、北京对于“以旧换新”置换新能源车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台补贴;6月22日,国常会确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的政策,考虑当前实际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延期问题。
因此,尽管面临上游车芯供给紧张、车企涨价挑战需求端承受力等短期扰动,但在油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无论是政策层面的利好,还是业绩爆发式增长,都将支持新能源车销量超预期。一些新势力也陆续推出重磅车型,准备“报复性卖车”。中信建投研报预计,6、8月是全年销量上调的强支撑,第三季度起随着新势力产能爬坡、新车型交付,销量将持续超预期,助力全年销量冲击650+万辆。
大概率来看,汽车板块,特别是新能源板块,有望成为今年少有的“反弹变反转”的板块。
而放到更长的时期来看,以渗透率为标志的长期指标显示,新能源汽车正面临已经达到爆发的临界点,这对整个汽车产业以及投资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革命性机会。
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近日放言: 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资本市场普遍认为,
新能源的发展还处在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包括上游的资源品、半导体,中游的组件、零部件企业,下游的主机厂,都存在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
国投瑞银基金经理施成认为,新能源是目前最好的赛道,市场上除了新能源,找不出第二个像新能源这样上升空间如此巨大的行业。他认为新能源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踏空”,因为新能源时常会发生调整,但是每一次的大幅调整,往往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