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省以一己之力,让全国崩盘的故事你听说过没?
湖北在卖车上就成功做到了。
湖北打响了2023年汽车汽车降价的第一枪,通过补贴的形式,让一台官方指导价20万出头的C级轿车“雪铁龙C6实际成交价变成了12万,这一降价瞬间让常年滞销的雪铁龙C6成了”爆款车型“,就连外省的人都一度踏破了湖北4S店的门槛,只为买到一台12万的C级大轿车。
全国人民都跑到湖北买车,看起来是不是湖北赢麻了?
但真实情况可能是,连带湖北自己,全国上下输麻了。
原本是湖北打响降价第一枪,给大家带了个好头多卖卖车去去库存,而且其实雪铁龙C6作为业内知名的“滞销车型”原本就一直有很大的优惠幅度,这一轮热炒降价之前它的真实起步成交价格也就是16万,这次只不过是加了湖北省的补贴后,价格下降了3-4万块钱下探到了12万多,成功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一款价格打骨折的车。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正是看上去如此之高的优惠幅度,让很多想买车的人反而收紧了自己的腰包,开始观望了起来——如果再多等一等,会不会别的车也有这么大幅度的优惠?当所有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时,市场上所有的车都突然变地不好卖了。越涨越好卖,越跌越不好卖,往往都是这样
而在这个事件里,我最关注的是,这么多汽车工厂,这么多合资品牌,为什么是东风、为什么是湖北第一个打起价格战呢?
我想这是因为,湖北真的等不起了。网上已经有很多说法,说湖北这个汽车强省,越来越像美国的汽车之城——底特律。
底特律是个什么地方呢?是一座破产的汽车之城。
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城市。
当然,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破产前,底特律和纽约、洛杉矶这些大城市一样,是曾经美国梦的目的地之一,被称为“美国的巴黎”。
但它现在变成了一个大量建筑废弃、房屋空置、失业率高企的犯罪天堂,甚至在犯罪率原本就不低的美国,底特律的暴力犯罪率是美国平均水平的六倍。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底特律因为汽车而崛起:它曾经是美国的汽车中心,通用(General Motors)、福特(Ford)以及克莱斯勒(Chrysler),三大汽车公司的总部都在这里,曾经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70%的份额。
底特律也因为汽车而衰败:随着石油危机,以及日韩系车的崛起,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受到了挤压,由此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劳资矛盾,加上工作岗位的不断减少,美国工人逃离了底特律。
而我们的湖北,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和底特律很像,比如它们都拥有极好的地理条件:底特律作为美国城市,规模不算大,但占据了五大湖水路的战略地位,低成本的内河航运让它成为了一个交通枢纽,运入原材料和输出成品的成本很低,加上当年亨利福特是在底特律租的厂房起家造车,种种条件下底特律发展成了汽车之城。
而湖北作为九省通衢,从古代开始,就是中国的核心地区之一,地处长江中游,西连巴蜀,东望江南,北上襄阳就是中原,南下渡江直达湖广——湖广的漕粮、安徽的淮盐都是在汉口通过水运送往京师和全国——有着联通全国各地贸易往来的地理优势,湖北在发展汽车产业上一样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湖北究竟会不会补上底特律的后尘?我今天这个视频想说的是,虽然湖北汽车工业在一定的困境中,但湖北和底特律的底层逻辑是不同的。
底特律的失败是在于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湖北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荆楚精神的重要一部分,就是敢为天下先。湖北,是一个在历史上常常为中国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提前布局、寻求转变,这是刻在湖北的血液里的。所以近些年的汽车工业上,我认为它也是如此,只是可能少了一点运气。
在晚清时代,积贫积弱的中国急需现代人才时,就是湖北打响了教育改革的第一枪。
当年,湖北在张之洞的带领下,改造旧式书院、创办新式学堂,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其教育规模和质量在当时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当年,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汉阳铁厂钢轨厂等近代企业,这样的实业成就,在当时的全国高居榜首。
在外界坚船利炮的威胁下,让中国有了自己枪械工业用以抵抗外敌的,也是靠湖北工业化之后的“第一枪”——汉阳兵工厂。“汉阳造”在抗日战争中的响当当的枪械名牌。
而中国革命的第一枪,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是在湖北打响的。
我们再把时间线继续往后推:
改革开放后和西方国家建立省州友好关系的第一枪,是湖北打起的:1979年,湖北与美国俄亥俄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
甚至中美合资企业的第一枪,还是湖北打起的:1981年,新中国首家中美合资企业落地湖北。
敢为天下先的荆楚精神,在湖北身上一直发挥着作用,从来就没断过。
在汽车工业上,也是如此。
和东北一开始有少帅尝试造车的历史比起来,湖北在解放前不存在汽车产业,还不如明太祖朱元璋起码有个碗。
但湖北最终发展出了自己的汽车产业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伟人钦点,天胡开局,命途多舛,终靠自己。这就是二汽的故事。
1952年,教员提出“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考虑到在战争下的产业安全问题,最终地址选择在了湖北的十堰——当初一个只有一条街,不足百户,小商铺几家,现代工业一片空白,甚至都没有通电的小镇。
——在伟人的钦点下,湖北的汽车王国就这么拔地而起。
汽车王国的基础,是石油、钢铁、机床,以及无数的生产流水线,这些东西当年全中国都没有多少,但在全力以赴建设二汽的决心下,湖北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倾力支援。
各地车企按照国家的要求,把自己最好的厂房在湖北原样建了起来、最先进的设备按照图纸也在湖北原样组装了出来,同时最好的技术也被分享了给了湖北的二汽。就这样,全国最好的资源全集中到了湖北,这就是天胡开局。
1975年7月1日,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胜利建成投产。
EQ240,在后续的生产、建设,甚至抵御外敌上都为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000辆EQ240在枪林弹雨中,执行全艰巨的战斗突击和物资强运任务,尽管伤痕累累,没有一辆EQ240型东风军用卡车因为质量问题影响作战。
而后来更为全国人民所知的猛士军用越野车,则是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军工品进行全面技术封锁下,没有任何借鉴,全车小到一颗螺丝、大到发动机,全部是自主研发生产。
在军用车上,湖北的二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到了1979年,国家进行了一轮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的调整,最终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二汽被列为“停缓建”项目,这意味着刚刚扭亏增盈的二汽,无法得到国家更多支持了。面对严峻形势,继承了敢为天下先荆楚精神的二汽,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务院提出了“自筹资金,量入为出,续建二汽”的请求。
说白了就是,发展壮大需要的钱,二汽自己来搞定。
这也意味着二汽打响了汽车领域国企改革的第一枪,成功创造了不再依赖国家投入来扩大再生产的独立自主发展的路线。
1981年4月,二汽以“东风”系列产品为纽带,组建了跨部门、跨省区的“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打破了我国汽车“品种单一”“各自为战”“小而全”的格局。
就这样,二汽不仅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而且到了1985年,在汽车产销量,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方面,均占全国汽车企业60%以上,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汽车霸主。
而湖北,也依靠着二汽,现在的东风,成了内陆的经济强省。
如今在湖北的GDP构成中,汽车制造业贡献占比一度能超过20%。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基地,截至2021年,湖北省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578家、整车企业25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近1400家,直接和间接带动了数百万人的就业。这意味着对湖北人而言,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大概率都和汽车能沾上关系。
中国的其他地区也有汽车产业,比如上海有上汽集团,广州有广汽集团,重庆有长安汽车,长春有一汽集团,但湖北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坐拥中美日法英五大车系的产业集群的省。
因为汽车工业的带动,过去两年湖北GDP增长12.9%,位列全国第一,去年GDP增速7.44%,也依然是全国领先水平。
我想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对于湖北这样依靠汽车吃饭的经济大省来说,汽车销量快速下滑,也就意味着从上到下都可能会出问题。
今年湖北遇到的情况就是,车卖不出去积压了大量的库存,再不降价,整个湖北都要受到影响。
所以开头我们说,湖北真的等不起了。
这次站上风口浪尖的东风汽车,也就是我们前面故事中提到的二汽,去年246.45万辆的销量数据,连2016年的6成都不到,今年1月份销量同比下降了64.4%,可以说是非常不妙的局面。
所以对湖北来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自己省内生产的汽车卖出去,从而保住大家的饭碗。
只是湖北也没想到,自己降价的举动,差点把全国汽车产业的饭碗都给砸了。
那有着天胡开局,一度成为国内汽车霸主的湖北,为什么却在今年形势急转直下?
原因既不是湖北的汽车产业落后了,也不是因为全国人民不买车了,而是时代变了。当年倾全国之力为湖北打造的汽车产业,是燃油车产业。
湖北的汽车产业链上,合资品牌为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PSA,都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它们确实都为湖北汽车产业赚到了很多很多钱。东风汽车2022年总销量为246.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只有68.5万辆,剩下的177.95万辆都是合资品牌——也就是说,湖北汽车产业的饭碗,是靠合资品牌捧起来的。
但现在随着新能源车的到来,以及比亚迪、吉利、长城这样更为灵活的民企崛起,湖北的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以至于积压了巨大数量的库存。
过去,合资品牌靠着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油耗卖出了高溢价,但在自主品牌电动化、智能化,外加价格战的打击下,销量开始一溃千里。
很不幸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湖北和全国落的更远:
2022年新能源车全国产量超过700万辆,其中属于湖北的,只有29.3万辆,也就4.1%,和二汽鼎盛时期占全国产销量比起来,只剩了个零头,即便是计算东风自己的新能源车销量,也只有47万辆,跟“二汽”的地位完全不符。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不由得为湖北感到可惜,在过去三四十年里,吃尽了燃油车的红利的湖北,就没能想起来提前布局?难道真的要像底特律一样走向衰退吗?
但是我要说的是,敢为天下先的湖北,其实早就做了应战准备——甚至在所有人之前。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安徽合肥拯救了蔚来汽车的故事,但在这个故事之前,还有一个小小的前传。
早在2016年12月,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三方曾签约,拟在光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长江蔚来基金”,并在光谷投资不少于200~300亿元建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只是,这一项目不知道什么原因意外流产,蔚来也最终落户安徽,合肥成了最后的赢家。
湖北虽然错过了蔚来,但它后续请来自己家里建厂的新势力,一个一个都是重量级选手。
最早在湖北建厂的新势力是威马汽车,虽然今天的威马已经威名不再,但在当年,它是炙手可热的明星独角兽企业。
创始人沈晖,曾经是汽车零部件厂商博格华纳集团合资公司总经理,后受李书福邀请加入了吉利汽车,期间主导收购沃尔沃,完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
威马的首款车型EX5上市之初引发了行业内的轰动——在当年大多数人还只知道70-80万,续航500多公里的特斯拉,以及因为电池成本太高,补贴前价格卖到36.98万的,续航400km的比亚迪时,作为新势力的威马,以一己之力把一台400km续航纯电动车的价格,拉到了12万多起步。
当年,威马被称为价格屠夫。
当年,威马EX5连续数月位列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
当年,新势力三强不叫蔚小理,叫蔚来威马小鹏。
而威马在意气风发时候选择建第二座工厂时,湖北就成功抢到了和当年第一梯队造车新势力的合作机会。
在威马汽车之后,2021年4月8日湖北又成功抢到了小鹏汽车的第三座工厂,作为新势力三强中的一员,虽然小鹏汽车现在面临很大的困难,但在2021年小鹏汽车如日中天的时候,在众多候选者中最终取胜的是湖北。
就在4个月后,湖北再次成功拿下了中国唯一的超高端跑车品牌——路特斯。作为在跑车界地位不亚于现在的法拉利、兰博基尼的路特斯,在电动化后的布局中,除了工厂之外,把自己的全球总部也设立在了湖北武汉。
甚至,知名财经平台财联社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信息称,备受行业关注的小米汽车或将采用北京+武汉的双工厂模式造车——要知道,亦庄丢了蔚来之后,引入小米汽车对北京而言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任务,而能从北京手中抢到小米汽车这一重量级的选手的一座工厂,也只有敢为天下先的湖北能做到。
甚至在第二轮“内部孵化”新势力造车热潮中,吉利孵化出了极氪,上汽孵化出了智己,长城孵化出了欧拉,广汽孵化出了埃安,而在湖北武汉,东风汽车孵化出了定位30-40万的高端品牌岚图汽车。
在岚图之后,东风甚至还把猛士这一品牌进行了电动化,打造了一个百万级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可以说,在新能源车赛道上,能做的湖北全做了一遍。
只是,湖北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比五。
为什么湖北那么努力了,却还沦落到了要打骨折价自救的程度?
我只能说,湖北真的有点时运不济,在自家合资燃油车被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挤压、暴打的同时,自家养的孩子却没能跟上来,要么胎死腹中,要么陷入困境。
原本可以为湖北新能源产业添砖加瓦的威马汽车,创始团队来自传统主机厂,且主打的是供应链造车,耗费巨资建了2座工厂后,缺乏资金,且不愿意重金投入研发新车型,而是按照燃油车时代的认知,一直用EX5车型的底盘拼拼凑凑出了几款无人问津的新车,很快就被市场淘汰出局。
后来在武汉建厂的小鹏汽车,主打车型P7产品力老化严重时,却在新的旗舰车型G9上折戟沉沙,而后续的P7i虽然给出了很大的诚意,但席卷市场的价格战情绪,让小鹏来到了新一轮的困境中。
路特斯作为百万级车可以成为湖北的一张名片,但无法成为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饭碗。
至于最重量级的小米汽车,则还在诞生的路上,甚至有点难产。
而东风内部孵化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虽然成功打造出了一款配得上30-40万定价的车型,但是整个产品的研发思路依然是基于传统燃油车延伸出来的,所以你很难在岚图旗下的产品中找到与众不同的卖点,智能化方面无论是硬件又还是软件和新势力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因素加起来让岚图的销量被比亚迪、哪吒、“蔚小理”甩了好几条街。
最后是定位百万高端新能源品牌的猛士,还在开局过程中,我个人希望非常希望它能成功,因为它的背后代表着东风一直以来在军用车上的成功和辉煌。
一般情况下,运气衰到这种程度,大多数人也就放弃了。
但在湖北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俩字,这个燃油车王国为了避免重蹈底特律的覆辙,依然在为一个可能性很低的未来殊死一搏。
湖北省黄冈市政府和贾跃亭旗下的法拉第未来 (Faraday简称FF)在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动FF在黄冈市成立其中国总部公司。
FF为此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两张海报,其中一张画面写有“回家”字样,左边是苏轼写于古黄州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诗句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时期的古黄州正是现在的黄冈。
湖北表面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实际上,和贾跃亭这个著名骗子坐上谈判桌,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
对于湖北来说,威马闲置下来的工厂得想办法再次启用,像上海引入特斯拉,安徽拯救蔚来一样,以税收为条件提供生产场地来换取一个可能存在的未来,还是值得一搏的。
而且贾跃亭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确实是骗子、老赖,但如果我们坐下来按一按计算器就会发现,目前他的FF的市值只有大约2.69亿美元,原因就是多年来都没量产成功,市场极端不看好。
但只要FF量产成功,并顺利交付给消费者,然后在市场上能获得足够的订单,那么估值就可以对标同样是美国豪华造车新势力的Lucid,后者目前市值为140.95亿美元。
这一来一去差不多就是52倍的收益,到时候贾跃亭欠的债也就不会什么大事了,FF股票足以帮他偿还清所有欠债。
所以对于湖北来说,给FF一些政策帮助它在湖北量产,是一个风险和收益对等的投资行为。也许它有赌的成分,但投资本来就是如此。
不管湖北这一次究竟能不能成功,我相信未来,湖北在新能源车的产业竞赛中,也许会失败,但绝不会被打倒。
因为在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在新能源汽车的下个阶段——智能化赛道上,湖北走的更远,更靠前:
在武汉光谷的11万家创新型企业中,
在汽车芯片领域,湖北拥有全球第二的EDA供应商新思科技、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头部芯片企业;
在车联网领域,湖北集聚了华为、中兴、中国信科等国内前三大信息通讯企业,它们是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承载者;
在智能座舱领域,国内每10台新能源汽车有6台PTC加热器来自武汉华工科技,空调温度传感器全球市场份额占据70%以上;
谷歌云的CEO在评价AI领域时曾说,这是新游戏的第一分钟,比赛从不在第一分钟结束。
我相信在未来,湖北还会有很多惊喜在等着我们。
毕竟,敢为天下先的荆楚精神,在湖北身上从来就没断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