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XPEV)$ 最近推送了新一代感知网络 XNet,这件事基本确立了目前小鹏辅助驾驶中国第一的地位。
什么是 XNet?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说 XNet 是基于 BEV 架构的非常大的感知神经网络。说实话,这个解释,大家看完可能还是完全不懂。
我尝试尽量让大家理解小鹏所处的位置,深度学习三座大山,算法、算力和数据。
首先看算力,2022 年是一个转折年,蔚小理的英伟达 Orin 平台车型都是这一年上车的。因为没有大算力,许多大的深度神经网络你跑不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这个意思。
但到 2023 年 3 月,小鹏第一个把 XNet 干出来了,并推送给了所有用户。
但你问吴新宙,他说「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我们的领先不光在位置上,而且在速度和加速度上。」什么意思?
外界能看到的,是 XNet 推送;外界看不到的,是为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推送 XNet,小鹏实际上从 P7 开始,系统地建设完整的中后台能力,产品、算法(感知、预测、规控)、仿真、地图、定位、硬件、底层软件、云端训练集群、测试——这些提前的能力建设都是 G9 之前做好的。
这决定了哪怕 Orin 强行把大家拉到同一起跑线,但小鹏有顶级的教练团队、科学的训练方法、均衡的作息和饮食、低风阻、轻量化的跑鞋……G9 的交付就像发令枪一打,小鹏就像箭一样率先冲线。
光有大算力平台,就好像赛前训练期间吃得都挺饱,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在去年的 1024 上,小鹏承诺今年上半年——约等于 6 月 30 号——在上海广州深圳推送城市 NGP,但最终提前了 3 个月实现。
我想提醒一点,这类数据驱动的大型软硬件工程,迭代的速度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说今天你 CEO 想提前就能提前的,是数年一日的系统建设开始在迭代速度上兑现价值。
吴新宙自信小鹏工程体系的建设显著领先于对手,所以才喊出「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指标。
飞轮一旦开始,规模化差距的裂变是非常恐怖的。
- 2019 年 10 月,特斯拉 HW 3.0 芯片装车后推出新的 NoA 功能,中间诸多摸索。
- 2021 年 10 月,过了整整两年,特斯拉 FSD Beta 车队不过 1200 辆,但飞轮已经旋转——两个月前已经开 AI Day 大秀肌肉。
- 2022 年 10 月,又过一年,FSD Beta 车队达到了 28.5 万辆。
- 2023 年 1 月,仅仅一个季度,FSD Beta 车队增长到40 万辆。
小鹏已经做出了 XNet,正在飞轮裂变的前夜!
再来说算法,XNet 是个什么东西,一个感知网络。它可以帮车看到三类东西:1. 静态障碍物,比如车道线、路沿——这意味着小鹏基本摆脱了高精地图;2. 动态障碍物,比如车、人、狗、摩托、自行车……并且是接近无上限的,即车前后左右的障碍物非常多,闹市区还是能控场;3. 可行使区域,这个比较技术,可以理解为车能开过去的区域。
但重点是,你想想一个人开车还需要感知什么?没了,XNet 一个大网络基本做完了。所以吴新宙会说,感知做得不错了,接下来的山头是预测和规控。
今天有多少车企摆脱了高精地图?有多少车企有能力进闹市区?不多说。
最后是数据,因为去年的组织调整重组,小鹏新平台的销量没那么好,所以很多人说,深度神经网络是数据驱动的游戏,数据少的一定会掉队。
这个观点我绝不同意。
首先,数据对终局非常重要,但前期是不是决定成败?绝对不是。为什么?看华为。
今天在城市里,小鹏和华为谁更领先?答案很有可能是——互有胜负。
小鹏率先量产了 XNet,不管华为多快,小鹏都比你快,这是基本事实;但华为早在 2021 年就在上海闹市区秀了城市辅助驾驶,就是再 Demo,再固定路线,华为当时对城市场景的理解、系统工程能力也显著领先于除特斯拉外的其他所有人。
问题是——2021 年连极狐都没交付,华为怎么做到那么快的?真相就是华为基于自研的升腾芯片,比新造车公司提前至少一年有了大算力平台,基于内部车队,就把算法迭代到了那个水平。
其次,有海量的数据,和有没有能力用好数据,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问题。小鹏 100% 是中国用数据用得最好的车企。
原本华为更领先,但小鹏过去一年加速度更大,现在小鹏已经反超,当然华为依然不容小觑。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辅助驾驶都会是小鹏 + 华为+ X 的游戏。
来源:微博-不是郑小康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