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瑞同康周际:中西方癌症早筛的差异,关键在于认知与价格

高端洞察
2022-12-05

11月6日深夜,我和李劲博士从香港登上前往巴黎的航班,参加在法国举办的第二届基层卫生保健与医疗保险全球峰会。在会上,我们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南非、巴西、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医学专家展开了学术研讨。

这是我第四次来到巴黎,但此次的感受明显不同。后疫情时代,能亲自来到巴黎参加这样一场国际学术论坛,尤显难得。而经历过中西方面对疫情所采取的不同的防疫手段与方式,让我更着重关注了一个话题:中西方在癌症防治上的不同。

癌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治疗成本高,付出代价大。如何用最小的代价精准、有效地预防癌症?全世界的医学家都在探索。此次巴黎峰会,我们与来自全球的医学专家探讨了有关的话题,其中西方国家的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中西方抗癌的差异,关键在于认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斯特·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提到:“穷人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更便宜的预防上。”

在与欧美医学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预防是抗癌最重要的部分。但在中国,“治疗”在癌症防治过程中扮演着“主角”。

从中美两国的有关数据对比可得知: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是美国的约2倍,但死亡病例数约是美国的5倍;美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突破至近70%,而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30.9%。

1971年,美国制定《国家癌症法案》正式向癌症宣战,1991年迎来癌症死亡率的拐点。随着癌症早筛的不断普及,此后美国的癌症死亡率不断下降,从最高点下降了31%。

(美国政府与民间进行了大量癌症预防的科普宣传。图:互联网。)

我国与美国相反,由于癌症筛查未纳入基本医保,总体覆盖面很小,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癌症死亡率持续上升。

在中国,长期以来人们对癌症早筛的认知不够充分。

不少上层决策者认为癌症早筛的价格普遍昂贵,如果大规模进行癌症早筛,成本巨大,而且部分癌症早筛技术不成熟,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

许多基层老百姓对癌症早筛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没病没灾的,没有必要去做癌症筛查,做癌症筛查完全是浪费钱。

过去的种种误解,在中国社会形成一种“早筛无用论”的氛围。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癌症早筛计划,使癌症死亡率不断降低,减轻了整个社会的癌症医疗负担。

要改变这种固有的认知,需要官方和民间共同努力,做大量的大众科普工作,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和数据,让医生充分理解癌症早筛的好处,让老百姓意识到癌症早筛的重要性。

癌症筛查纳入基本医保,是大势所趋

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癌症。西方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这三大癌种的早期筛查,纳入到基本医保的范畴。

以法国为例。乳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症,发病率最高,但如果做大规模的筛查,可以避免50%的乳腺癌病人死亡。每隔两年,法国政府就会寄信鼓励所有50岁至74岁的女性做乳腺癌筛查,信上还贴心地附上报销单和筛查医院列表。费用100%由医保支付。

(法国在2017年发行过一枚2欧元乳腺癌纪念币,以增强民众对该病预防的重视。)

结肠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癌症,法国政府同样也会寄信鼓励50至74岁的中老年人做结肠癌筛查,其中问诊费可报销70%,耗材费、报告费全额报销。

在宫颈癌预防上,法国政府采取了“普筛+疫苗”的综合手段。法国政府建议25岁-65岁的女性每三年须做一次宫颈癌筛查,医保报销70%;11岁-14岁的女孩注册宫颈癌疫苗,药品报销65%,注射费用报60%-70%。

法国老年人口1420万,法国政府每年组织900万人次做癌症早筛,覆盖近半数的老年人。政府不遗余力地普及早筛,让法国的癌症死亡率大幅下降。2020年,法国癌症发病人数47万,癌症死亡人数仅17万。

和法国一样,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已将癌症筛查纳入基本医保,成为其国家抗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将癌症筛查项目纳入基本医保的工作,仅仅处于研究、起步阶段。2020年12月,曾经有人就此问过国家医保局,国家医保局的回答是:“2019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仅800元左右,将肿瘤筛查、体检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条件尚不成熟。”

换句话说,癌症筛查的成本过高,医保负担过重。如果人人都做癌症普筛的话,显然会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

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就旗帜鲜明地表示,“不建议人人都做癌症筛查,筛查应该局限于高危人群。”正如法国政府所做的那样,它的乳腺癌、结肠癌筛查并非针对所有人,而是针对50岁至74岁的特定高风险人群。

近几年,作为基本医保的补充——城市惠民保横空出世。不少城市的惠民保开始引入癌症早筛项目。其中,华瑞同康与山东济南的惠民保项目“齐鲁保”正式合作,为在全民推广癌症早筛探索了一条新路。

(济南市“齐鲁保2022”惠民肿瘤筛查服务)

价格普惠,是癌症筛查与健康保险融合的基础

德国前卫生部长德烈埃·费舍尔曾说过:“一个世纪来,体检让德国人多活了25年。”定期做体检,尤其是做癌症早筛,明显降低癌症的死亡率,这是中西方国家的普遍共识,关键在于谁来支付。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主要面向65岁及以上人口,涵盖5300万人;同时,美国有1.55亿人购买商业保险,平均保费在1万美元以上;8000万人低收入人群,需要申请医疗求助;2700万人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障计划。除了社会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公司是癌症早筛的支付者。

照理来讲,癌症早筛是一笔额外支付的费用,为什么商业保险公司会乐意引进癌症早筛项目呢?总结下来,其实有三重好处。

(图:周际在2022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峰会上的演讲)

一是,保险公司把癌症早筛项目纳入保单,可以减少癌症发病率,降低赔付额,达到控费的目的;二是,癌症早筛有利于早诊早治,可以延长被保人的生命,他们的寿命越长,交纳保费的时间也越长;三是,可以将保险产品与癌症早筛实现捆绑式销售,提高用户获得感的同时,促进保单销售。

例如国内某康保险公司,仅在1万个肝癌病例上的赔付就超过30亿。如果它引进华瑞同康的泛癌种早筛项目,仅需数百万,既能省下数十亿的赔付额,又能挽救数千人的生命,还能持续增加保费。可谓是一举三得,皆大欢喜。

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尚未与癌症早筛企业展开大规模的合作,主要原因是价格太过昂贵。价格是商业保险公司考量的第一要素。

美国癌症早筛公司精密科学推出的Cologuard结直肠癌早筛产品,价格仅为600美元左右,传统的肠镜平均价格高达3000美元,前者为后者的1/5左右。低廉的价格让它备受青睐,Cologuard上市不到两个月,就被联邦医疗保险引进。

在我国,类似Cologuard的同款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市场价格高达2000元,做肠镜价格仅五六百元,前者是后者的4倍。如此高昂的价格,商业保险公司当然会慎重考虑。

癌症早筛,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它需要持续不断地动态监测。在我国,如果价格过高,不仅基本医保、惠民保无力负担,商业保险公司也会视为鸡肋。

在国内的癌症早筛行业中,华瑞同康是最早纳入基本医保目录、最早与惠民保合作的企业之一。为什么华瑞同康能喝到这碗头啖汤?说到底,在于检测技术具备“经济适宜性”。

国内常见的单癌症筛查价格普遍在1000-2000元左右,一般泛癌种筛查的价格在1万元左右;而华瑞同康的泛癌种筛查价格仅200-300元,普惠的价格让华瑞同康拥有了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普惠为民,是我创办华瑞同康的初心。如今,华瑞同康的检测人次已超过千万,随着检测规模进一步扩大,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快与惠民保、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进程。

综合对比发现,我国癌症早筛不够普及的症结,一方面在于“治未病”的健康理念不够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在于国内的癌症早筛价格过于昂贵,以至于让社会各界“望而生畏”。这需要我的同行们在研发产品的同时,心存普惠之心,让癌症早筛能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更多人。这既是政策之所趋,也是民心之所向。

大公司头条
大公司又发生了什么事,收购、合作、入股?来这里关注最重要的商业新闻和公司动向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