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基金经理中庚基金丘栋荣上周的线上路演霸屏,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转发他的演讲实录,还有位读者在后台私信我,并附上丘栋荣的部分观点,神探也没搞懂这位读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在朋友圈洗脑的丘总文字实录中,神探也读明白了一些东西。
丘栋荣看好哪些方向?
根据各方整理的文字实录,神探整理了丘栋荣在直播中看好的五大方向:传统能源企业,国内互联网企业,低估值的小市值公司(尤其是制造业)、银行地产龙头公司和港股,各自逻辑如下:
传统能源企业方面,丘栋荣认为传统能源企业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创造能力,不用花钱,不用做资本开支,不用烧钱,技术进步和变化非常缓慢,没有什么变化和进步,估值和价格很便宜,对于投资者来说,它的回报率是非常高的。
国内互联网企业方面,丘栋荣认为这些企业低风险、低估值、有成长性。具体来看,国内互联网企业不用做太多的资本投入和资本开支,行业格局十分清晰,很多公司的估值在未来3年之内,有机会看到10倍左右市盈率,甚至是10倍以内个位数市盈率水平,如果以自由现金流来算,估值水平可能会更低,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有可能对这种短久期的公司反而可能会是有利的。
低估值的小市值公司方面,他认为,这些公司需求的增长潜力和空间比较大,公司市值比较小,估值也不算很贵。低估值、低风险、持续高增长的公司普遍分布在中证500、中证1000,甚至中证1000以下的小公司里面,需要自下而上去发现。
银行地产方面,稳增长背景之下,银行、地产里面的那些龙头公司会有机会,尤其是银行里面优秀的、区域性、小而美的农商行、城商行。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港股经过大幅下跌,尤其是今年以来,互联网公司经过进一步下跌,港股整个估值定价,已经到了系统性低估的程度,能源、资源、银行、地产、移动运营商、互联网、医药、科技、消费都具备很好的投资机会。
怎么理解大佬路演内容?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内容既不代表丘栋荣本人观点,也不是丘栋荣路演内容的唯一理解,只是个人的读后感。看完很多版本的丘栋荣路演文字实录之后,神探总结出来整场路演的精华,即丘栋荣喜欢低风险、低估值、有成长性的公司,不喜欢很花钱、赚钱不确定、同时估值很贵的公司。这两种公司代表两个极端。
风险低、又有成长性、更重要的是价格便宜,这简直就是“天选”优质企业,很费钱、不赚钱、估值又贵的股票大部分存在于格局不是很清晰的新兴行业。新兴行业的产业格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对于持股时间较长和对产业格局不太敏感的投资者来说,更适合投资前者。严格来说,神探也更习惯投资后者,虽然神探经常会关注很多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革新,但是对新兴行业,尤其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行业,只会去观望和不断地学习,很少会重仓参与。
上面的两种情况对应的是不同时期的两种公司,后者是快速成长型公司,前者是相对成熟型公司,但两者并不是对立,有可能代表的是同一公司的不同阶段。前者可以代表C阶段的公司,后者也可以代表B阶段的公司。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当企业处于A阶段和B阶段早中期的时候,往往会有行业格局不稳定,企业很费钱、不赚钱、估值又贵等特征,而C阶段的确定性高,还具有一定的成长性,但估值往往也不会便宜,而丘栋荣所说的确定性、低估值、有成长性在大多数时候是不可能三角。
阳光之下无新鲜事,一般来说,高确定性、低估值的公司成长性会比较一般,高成长性、低估值的公司确定性会稍逊一些,高确定性、高成长的公司的估值大概率不可能低。当然在特定条件下,某一公司可能短暂打破不可能三角,但是时间窗口往往转瞬即逝,不可能三角在99%以上的时间是成立的。
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大多数时候市场都遵循,“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规律,极少时间会打破这一规律,便宜了必然会有很多人抢购,抢购的人多了,供需格局也会改变,好货自然也不会便宜了,这里的便宜不是绝对的便宜,理解成性价比更加合适。
估值低不代表具有投资价值
从丘栋荣看好的五大方向的表述可以看到,丘栋荣想要从每一笔投资中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最吸引丘栋荣的是估值,其次是确定性,最后才是成长性。我们前面说过,三者同时成立的概率相当低,即使短暂的时候出现,也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把握住,更多的时候是你认为估值足够低了,现实情况下估值还会更低,例如,丘栋荣所说的港股和互联网。
先说港股,去年年初某私募基金经理大呼南下争夺港股话语权,然后市场全线大跌,结果大家一清二楚。恒生AH股溢价指数根据纳入指数计算的成份股的A股及H股的流通市值,计算出A股相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或折让),指数越高,代表A股相对H股越贵(溢价越高),反之,指数越低,代表A股相对H股越便宜。
通常来说,买入低估值、卖出高估值是正常操作,但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以后,恒生AH股溢价指数却越来越高。这背后是国际资本对流动性充裕、交投活跃市场的看好和人民币资产的看好。因此,“水”未必会向低处流,未来恒生AH股溢价指数大概率还会走高,再加上短期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港股估值还会承受压力。
再说互联网,国内互联网和新消费企业基本可以确定告别了高增长时代,其投资逻辑已由成长股逻辑变成价值股逻辑,估值回落是情理之中,现在的国内互联网和新消费企业更像金融危机之后的银行,已经不再是风口上的猪,而2007年的银行也曾有几十倍的估值。尽管政策发声、估值回落,但依然不能说现在就是买点,真正的买点应当出现在互联网和新消费企业完成战线收缩之后,降本增效之后,重新评估企业的价值,还在战线收缩状态的互联网和新消费很难有比较合理的评估框架。
在神探看来,丘栋荣所说的,估值低、确定性高的行业就是银行。银行的低估值自然不用多说,PE个位数,更有银行甚至已经破净,稳增长背景下,银行的确定性也要高于任何一个行业。虽然长期来看银行整个行业的估值也会呈现下行趋势,但不同银行之间的估值会分化,大多数银行估值会趴在地板上,部分居安思危、不安于现状的银行可能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重塑原本的市场格局,估值也会有一定的抬升,这一部分估值溢价就源自于行业变革者自身所具备的成长性,所以说,银行改革的“先行者”就是短期确定性高、估值低且具备成长性的优质标的。
实际上,丘栋荣也看好银行股,但是他看好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很显然,除了宁波银行之外,城商行和农商行与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行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从降本增效、数据优势和品牌认知度层面上讲,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行业银行也更具优势。
丘栋荣看好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逻辑就是“小而美”,事实的确如此,一个公司市值从200亿到400亿的难度要远小于2000亿到到4000亿的难度。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市场地位的不确定性,小市值的公司才会小,而大公司正因为确定性市值才会大。满山遍野淘金所付出的成本可能远大于直接从淘金客手中买金的成本,放弃被市场淘出来的金而选择亲自下场淘金是不是属于南辕北辙、舍近求远呢?
投资标的方面,神探看好财富管理转型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消费金融驱动的宁波银行,但在政策对消费金融比较关注的情况下,两条腿走路、聚焦财富管理转型和消费金融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更具配置价值。
有一位分析师曾经这样描述过银行板块的投资,骑驴找马,驴成了马。按照现在的宏观环境,马就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当有了汽车,银行这匹马也就不是最香的了,但站在当下,选马做交通攻击要快于11路。
可能我的理解与大佬的本意有出入,可能我会被打脸,但神探始终认为,在市场面前人人平等,开盘之前没有人知道当天是阴线还是阳线,自己未必总是错的,大佬也未必总是对的,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考,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不同情况下自己应该怎样做。今天的读后感就到这里,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评论,也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