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筹备到上市,港股 IPO实战经验分享

活报告
04-18

4月16日,云科技和成电创投30人俱乐部共同举办的港股IPO培训在前海世贸大厦捷利交易宝举行,线上同步直播。           

本次培训特邀捷利交易宝首席行政官、云科技董事长万勇先生担任主讲嘉宾,围绕港股上市核心要素展开深度分享,内容涵盖港股上市标准体系、成本结构解析、上市后合规市值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把握 “A+H” 与 AI 智造双红利期的投资并购及出海机遇,分享内容干货纷呈,现场互动热烈,为拟赴港上市企业及投资机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操指引。   

       

               

一、上市规则与成本:港股市场准入的 “必修课”          

万勇先生首先系统梳理了港股上市的多元标准,除主板通用财务标准外,重点解析了特殊板块规则:包括 8A 章节同股不同权架构、18A 生物科技公司绿色通道、18B SPAC 上市机制、18C 特专科技公司新规,以及 19C 章针对海外发行人的第二上市规则。他强调,在当前 “A+H” 上市浪潮与中概股可能回流港股二次上市的趋势下,企业需精准理解不同板块的适配性及合规要求。          

关于市场普遍关注的上市费用,万勇先生详细拆解了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费用,以及联交所规费、招股书印刷等成本构成,明确费用区间范围,为企业筹备上市提供了清晰的成本参考框架。

          

二、双轮驱动下的市场机遇:A+H 与 AI 智造的港股新生态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港股市场正迎来两大发展浪潮:          

“A+H” 上市潮持续升温:据 LiveReport 大数据统计,已有 39 家 A 股企业启动 “A+H” 上市进程,其中 17 家已递交港股申请,19 家发布相关公告。这一趋势反映了企业对港股国际化资本平台的重视,通过两地上市实现资本配置最优化。          

AI 智造成港股融资新焦点:2024 年 A 股 IPO 申报中 AI 企业近乎缺位,而港股市场已展现出对科技企业的强大吸引力 —— 地平线机器人、优必选等 11 家 AI 公司通过港股市场完成累计 166 亿港元再融资,其中晶泰控股、速腾聚创等企业的再融资规模甚至超越 IPO 募资额,凸显港股对硬科技企业的资本赋能效应。    

          

三、上市后管理:从 “登陆” 到 “远航” 的持续进阶          

万勇先生特别指出,上市并非终点,而是资本运作的新起点。针对上市后核心工作,他详解了合规有效的市值管理路径,包括:        

纳入港股通标的:通过优化股东结构与市场流通性,提升内地资金配置便利性;

灵活运用配售融资工具:在合规框架下实现高效再融资,支持业务扩张;

进入指数基金配置池:通过提升市场关注度与行业代表性,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          

此次培训不仅为参会者搭建了港股 IPO 的知识体系,更结合最新市场数据揭示了资本流动趋势。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IPO情报局
美港股新股第一手情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