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早报】现在进港股会接盘吗?(2025年3月12日)

user
谋定后动
03-12

香港资本市场3月流动性呈现"内资主导强化"特征。根据香港金管局数据,当月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减少5.1亿美元至4164亿美元,但依然维持在外汇流动性覆盖率125%的安全阈值之上。这种看似矛盾的流动性环境,实则反映出资金属性的深层变革——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1410亿港元,创历史次高纪录,而北向资金中被动型外资占比攀升至交易量的37%。政策调控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规要求港股IPO及再融资资金出境需取得"无异议函",导致约68%的中资企业选择将募资净额汇回境内。这种监管套利空间的压缩,客观上促使境内资本通过沪深港通渠道进行跨境配置,形成"监管驱动型内资流动"的特殊现象。

一、资金属性的微观结构证据

从交易行为特征分析,两类资金呈现显著差异。内资集中涌入科技板块,前五大持仓股平均持有量增长23%,其中阿里巴巴港股通持仓占比升至6.3%,操作上呈现典型的"开盘30分钟集中建仓"模式,市价单占比达65%。相比之下,外资交易时段分布更为均衡,限价单占比78%,且价差容忍度中位数维持在0.3%的理性区间。衍生品市场数据提供补充佐证。内资主导的科技股暴涨期间,虚值看涨期权持仓量激增120%,隐含波动率溢价较历史均值高出15个百分点,而外资偏爱的金融板块,其股指期货套保比率稳定在0.6的水平。这种风险偏好差异,揭示出两类资金在投资逻辑上的本质分野。

二、内外资比例测算与动态演变

基于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2月流动性构成呈现"**格局"。量化模型显示,当月港股市场新增流动性中,内资贡献度约62%,外资占38%。其中内资的94%通过沪深港通渠道注入,主要配置科技(45%)、高股息(32%)板块;外资构成中,被动型ETF资金占58%,对冲基金占29%,而长线主权基金仅占13%。这种结构在时间维度上呈现显著变化。2月首周内外资占比为55:45,至月末演变为68:32,内资主导地位持续强化。驱动因素包括:1) DeepSeek AI模型发布引发境内游资热捧,单周吸引430亿港元南向资金;2)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导致海外主动型基金减持24亿美元港股头寸。

三、外资体量趋势与结构异化

尽管绝对规模保持增长,但外资构成正发生质变。2月北向资金净流入180亿港元,其中63%源自亚太区域对冲基金,27%为欧美量化策略资金,传统长线机构占比降至10%历史低位。这种"游资化"趋势体现在持仓周期上,外资平均持有天数从2024年的21天缩短至11天。细分市场表现更凸显结构性矛盾。科技板块外资流入中,78%为事件驱动型交易(如DeepSeek概念炒作),仅22%基于基本面配置。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金融地产板块遭遇外资净流出,单月减持规模达54亿港元,反映出对香港信贷周期下行的担忧。

四、短期流动性展望

风险维度需重点关注两大传导机制:1) 中美利差倒挂扩大可能引发短期外资撤离,若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5%,或导致北向资金月流出超200亿港元;2) 港股通额度使用率突破85%可能触发监管调控,进而改变内资流入节奏。当前系统显示,这两大风险因子的触发概率分别为34%和28%。

(以上分析基于香港金管局、港交所等机构发布的英文原始数据)

【我的书】

这书可以说是四年磨一剑,从普通投资者角度出发,提供了一整套经过多年实盘检验的投资方法论,深入介绍了投资市场的选择、投资仪表盘的构建、ETF的运用、美股期权入门及进阶,手把手指导读者少走弯路少掉坑。============================

【往期链接】

【谋周报】 新加坡股市:佛系投资者的“三件套”乐园(2025/09 总第212期)

修改于:03-12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Inmoretion
    03-12
    Inmoretion
    说明现在港股的话还是不要轻易进去,观望一段时间,前期涨幅有点大了
  • HDDK
    03-12
    HDDK
    现在进要么横盘要么向下
  • 砖头和花朵
    03-12
    砖头和花朵
    这也太惨了 📉📉📉
  • 金蝉Catherine
    03-17
    金蝉Catherine
    监管驱动型内资流动✍
  • 尖沙咀啵嘴
    03-12
    尖沙咀啵嘴
    我也在纠结这个问题,感谢分享
  • 风清扬 知无涯
    03-12
    风清扬 知无涯

    [微笑]  

发表看法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