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三次进化

走马财经
2021-02-09

这是走马财经关于美团的第11篇文章,公号后台回复美团,自动获取所有美团文章合集。

2010年3月4日上线以来,美团经过了3次进化。

早期的美团网界面

第一次进化,是到店业务的横向扩张,从最开始的美食团购,一路扩张到电影票、洗浴、卡拉OK、酒店旅游等100多个生活服务品类。

第二次进化,是到店业务扩展到到家,包括餐饮外卖、美团买菜、买药、超市便利等等闪购业务,用美团的话说,就是“万物皆可外卖”。

第一次进化,考验的是美团供应链管理能力,面对全国2800多个城市,几百万个供应商,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把服务信息化,搬到美团网上,一方面要监控这些服务最终的履约,消费者拿着团购券进店消费时,是否如网络信息承诺的那样,受到了合理的款待。实际上,后一个环节的工作可能更难做好,它关系到消费者满意度和复购率。

第二次进化,不仅考验美团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还重点考验了美团的履约服务能力。团购业务是相对较轻的模式。外卖业务,美团需要把食物、药品、日用品等亲自送到消费者手中,服务变重了,从一个单纯的监督者,变成了监督+执行者,因为在消费者心中,美团骑手代表的是美团。

外卖的履约时效,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极致的服务时效,重点城市,基本上都进化到了30分钟内搞定,从下单,到接单,到制作、打包、配送,所有环节加起来,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三线以下城市,时效基本上也控制在45分钟左右。

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美团的幸运,因为一旦他完成了圈地运动,后来者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团做到了。

2020年Q2,美团外卖VS饿了么的收入增幅是16.9%VS15%,Q3是32.8%VS29%,Q4饿了么增幅只有10%,美团财报还没出来,但是基本上可以确定,增速领先优势会进一步拉大。此时的背景是,美团外卖基本上是饿了么的两倍多。比你更大,比你更快。

现在,到了第三次,美团再进化。$美团-W(03690)$ $阿里巴巴(BABA)$ $京东(JD)$ $拼多多(PDD)$ 

这一次进化的核心,是从服务电商向实物电商的跨越。

美团梦想进军实物电商,由来已久。这不是什么秘密。

生活服务电商太苦了。

当初马云形容电商就是在沙漠里挖水,那是跟腾讯百度这种坐着收钱的高毛利业务比较。生活服务电商相比于实物电商,简直是在沙漠中的盐碱地里挖水。

美团从2010年挖到2018年,整整9年仍然在亏损,到了2020年,盈利也屈指可数。

但是这块盐碱地也有他得天独厚的好处,一是足够高频,应该是所有交易类商业模式里,频率最高的业务。二是足够复杂且低毛利,愿意且能干好的竞争者屈指可数。

如果你能在一块极其高频又毛利非常非常低的业务里挖出金子来,基本上,你去相对低频又毛利很高的业务挖出金子的概率是非常非常高的。

所以,美团从来没有放弃进军实物电商的野心。

2013年,团购领域激战正酣,美团悄然进军聚划算腹地,收购了实物团购网站猛买网,坚持3年后,不敌聚划算,遂放弃。

经过旷日持久的外卖大战后,移动互联网的电商领域已经换了人间,美团在本地生活战局已定,阿里巴巴通过饿了么进军本地生活的努力一直在加码,淘宝导流,支付宝导流,口碑参战,百亿补贴,一轮又一轮。

京东早已收购今夜酒店特价,并投资途牛旅行,拼多多也已经介入酒店、机票预订领域,实物电商巨头进军本地生活服务已是昭然若揭。

既然对手不断将球踢过线,不如把球也踢到对方半场。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实物电商和本地生活注定会走向融合。

趁着社区团购的东风,美团先推美团优选,再推团好货。

美团优选的品类,聚焦在生鲜日用,类似于线上版的永辉生鲜;团好货的品类则包罗万象,服饰鞋帽、电子产品、化妆品、家居、母婴等等。

众所周知,美团有极其强悍的组织管理能力,把几百万商家和骑手管理得井井有条,订单履约能力有目共睹。

这种半小时时效锻炼出来的组织能力,运用到时效24小时的社区电商领域,是溢出的,假以时日,可以期待美团把社区团购时效提升到当日达。

回顾外卖大战,美团之所以能后来居上,主要赢在履约能力强,服务质量略胜一筹,饿了么系统经常崩溃,送餐不及时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根据饿了么前高层回忆,团队极速扩张阶段,各种乱来的事情都有发生,公司甚至有心无力,甚至明明看到有人贪污,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 。最终客户逐渐沉淀到服务更优质的平台,跟流量获取能力关系不大,跟商家获取能力关系也不大,至少在早期和中期,商家都是自由选择的,直到晚期,才有少量的平台独家协议出现。

社区团购领域的竞争会非常相似,竞争的早中期,核心在履约服务环节,谁的履约能力更强,服务更到位,满意度更好,留存率更高,谁就能跑得更快。

这就是美团优选能够在短短半年,冲到行业第一的原因。

当然,随着竞争的深入,品类的扩张,美团在实物电商领域经验不足,供应链欠缺的弱点将会暴露出来。

这就需要美团提前卡位,团好货正是有备而来。

美团实物电商团队大约有一年的窗口期,来完善实物电商的供应链。它需要在这个窗口期内,利用自己的组织履约优势,迅速把量跑起来,跑到供应商无法拒绝的程度。

要不然,在这最长一年的窗口期后,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同城服务履约建设跑通,它们在实物商品的供应链积累优势是巨大的。

想想看,假如你是一个商家,卖鞋子衣服的,同时在淘宝和美团平台卖货,如果美团的出货量只有淘宝的三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你还有多少精力放在美团上呢?这时候,面对同一个供应商,阿里就具备更大的议价能力。

美团不可能在实物电商供应链的数量上跟阿里京东拼多多抗衡,但是可以错位,聚焦在相对少量优质供应商上,利用平台的订单量规模,使得这些供应商无法放弃,甚至形成局部优势。

如你是一个买家,美团只能提供生鲜日用品,不能满足你的一站式购物,久而久之,如果其它平台的生鲜日用购物体验和美团优选一样了,你恐怕也会慢慢跑掉。

人是很懒的,这就是垂直购物平台很难竞争得过综合电商平台的原因。

所以团好货注定会走拼多多式的推荐模式,爆款打法,逐渐扩散。供应商数量达到50万量级,且维持比较优质的供应商,就足够形成良性供需平衡了。

为什么说窗口期只有一年呢,因为全国县市的扩张,一年后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了,美团仅仅花了半年时间,就扩张到了1500多个县市,完成了全国扩张的一半多。另一方面,今年暑期,将是这些巨头积累履约经验的绝佳机会,酷暑炎热,仓储配送涉及保鲜,这是最难的,流程跑通,后面就相对容易了。

三次进化,既是业务模型的扩张,也是用户人群的扩张,还是订单量的扩张。

第一次进化,美团把用户从城市年轻且价格敏感型扩张到了城市全部年轻消费者,一开始团购食物,去餐厅消费都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据说当时请客吃饭,如果用美团券,结账还得偷偷摸摸的,不好意思让朋友看见。品类扩张后,买电影票、卡拉ok、按摩、酒店等等服务,这种不适感慢慢就消退了。日均订单量级也从百万级,扩张到千万级。

第二次进化,美团把用户从城市年轻人扩张到了城市所有上班族。团购还只是年轻人的消费模式,外卖则把城市中年人也纳入进来,无论你是20岁,还是50岁,只要在上班,难免不会遇到开会订外卖的。日均订单量也随之扩张到5000万-1亿量级。

第三次进化,美团把用户从城市上班族扩张到了居家主妇和老年人,以及更重要的,扩张到了广大下沉市场用户。团购和外卖的覆盖人群是有限的城市人群,最多就2000多个城镇的8亿多人,其中还有些老人、小孩和家庭主妇用不到,它的用户规模天花板是显著低于实物电商的。而社区团购能下沉到乡村一级,而且无论男女老少,都可能用得上,这就使得美团的用户规模上限再次被打开,达到阿里拼多多同样量级。

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数据模型预测,2025年,美团社区团购的GMV将达到10000亿级别,件单价如果以15元计算的话(现在还不到8元),将是一年700亿件级别,相当于日均2亿单左右,届时美团餐饮外卖差不多1亿单(王兴自己规划),打车骑车充电团购等1-2亿单,美团将形成一个日均4-5亿单的超级电商平台。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估值的核心是用户量和订单量,而不是GMV。

以订单量计,2019年美团是133亿左右,阿里是470亿左右,拼多多是197亿左右,美团是订单量排名第三的平台。

以用户量计,阿里2020年底年活跃买家数7.79亿,拼多多差不多也是这个级别了,美团大约只有5亿。也是排名第三的平台。

但是,对于美团来说,好消息是,未来5年,它的用户量和订单量增长都将迎来加速,而阿里和拼多多国内用户的规模已经快见顶了。

美团连续新高,该怎么操作?
美团再创新高,三日累涨超14%。瑞信此前将美团目标价由400港元升至436港元,评级跑赢大市。中金此前予美团目标价至426港元,料核心业务稳定增长,你认为现在的美团还能买进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我是大夫
    2021-02-09
    我是大夫
    每次看完你讲美团的文章就觉得美团买晚了买少了[开心]
  • 小浩月
    2021-02-10
    小浩月
    我用了两次社区团购后不会再用第三次,**玩意
  • 陌上浅笑
    2021-02-10
    陌上浅笑
    美团
发表看法
5
15